厭倦了瑪黑區的他們,紛紛搬到了左岸 | Into Paris

2021-02-17 MademoiselleMiu

「走進巴黎 Into Paris 專欄——街區故事、好地推薦,離巴黎更近一點」

📚

 導 語:

越來越多的年輕設計師、作家、藝術家、時尚創意人士、媒體從業者選擇拋棄右岸的瑪黑區,定居在巴黎左岸的Odéon,Saint-Germain-des-Prés或Luxembourg花園附近。

巴黎人選擇重拾左岸這塊寶地,也許是厭倦了人們對瑪黑區固有的嬉皮士刻板印象,又或許左岸更清靜、別致,更時尚,更自我?

     

「右岸的風格越來越統一,陷入一種程式化、同質的酷炫狀態」

「二十區是巴黎的未來?十區是Bobo發燒友聚集地?三區是小眾時尚風向標?巴黎新的It街區到底在哪?」哪個街區住著什麼樣的人...似乎是巴黎媒體以及巴黎人近年來愛探討的話題。右岸的這些Bobo街區將藝術家、小眾設計師獨立工坊、時髦新潮的餐廳以及多元化的氛圍融為一體。

那麼與之對立的另一面——左岸,到底是什麼樣的?「過於資產階級、過於無聊、過於陳舊奢華...」這或許是大多數人對它的定義。

巴黎插畫地圖

「我曾在瑪黑區住了五年,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湧進的時尚商店吞噬了原本寧靜的社區生活,慢慢地,我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一個圈子裡,有點乏味、無聊,」曾在Dior、Repposi從事公關工作的David如是說道,「所以我最終搬到了左岸七區Beaune街,七區是巴黎為數不多的、保存完好的街區之一。三十多年來,左岸成為躲過巴黎勢不可擋的『布魯克林化』的一塊寶地,右岸的風格越來越統一,陷入一種程式化、同質的酷炫狀態但在左岸,我們不在這些俗定規則之內,我們可以盡情地展示各自的個性。無論我們是穿著整齊體面的Saint Laurent套裝,還是睡衣,竄到哪兒,都會被同等對待。」David不太像我印象中的公關人。他會穿一件剪裁較好的淺藍色合身襯衫,搭配一雙看不出什麼牌子的、被抹去潮流痕跡的運動鞋,看起來斯文又乾淨。說話彬彬有禮、溫文儒雅,如今住在左岸的他,倒像是隱居在自己大房子裡閉門創作的作家,而非整天Social的公關人

     

越來越多的年輕設計師、作家、藝術家、時尚創意人士、媒體從業者選擇拋棄右岸的瑪黑區,定居在巴黎左岸的Odéon,Saint-Germain-des-Prés或Luxembourg花園附近,時尚造型師Lolita就是其中之一,她承認自己很少從左岸跑到右岸。

巴黎獨立設計師Arnaud和Sébastien也在這些人之列,他們喜歡在盧森堡公園對面的Rostand咖啡廳談論工作、設計。

巴黎人喜歡在左岸盧森堡公園隨意拉幾張綠椅子讀書、曬太陽、聊天

David承認:「我們懷著六十年代的懷舊氣息在這裡定居,那是一個更具個性的、更原始的巴黎,集聚著人才濟濟的學校、學生、精緻古董商以及文學界人士,這就是我想像這座城市的方式。」「有趣的是,大多數認為生活在右岸最酷炫的人,很多都是典型Bobo族的孩子(Bobo是波西米亞與布爾喬亞混合體,我能想到比較典型的代表形象是Jane Birkin的女兒Lou Doillon)。對這些人來說,那個年代的巴黎沒有哪兒能與14區相比,因為西蒙·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曾住在那裡,」從時尚設計師轉型成室內設計師的Vincent說,「當我說我住在巴黎七區時,人們驚呼:天啊,那就是個死氣沉沉的街區,它籠絡了許多巴黎的陳舊文化:存在主義,舊資產階級,蒙帕納斯知識分子。是的,不可否認,左岸是極其布爾喬亞的。但是,我,就是喜歡一切老式的、過時的東西。」他笑了,Vincent說出這樣一番話倒也不足為奇,因為從他的穿著、他的室內設計就可看出他是屬於舊資產那一派的:無論春夏秋冬,颳風下雨,Vincent都是清一色的西裝革履套裝,哦,更多的是天鵝絨材質的。

     

說到住在左岸的樂趣,David會自個兒拿著報紙去就近的花神咖啡館吃晚餐:「我就坐在那兒,看著周圍的人們,那裡的男人看起來很瘋狂。」設計師兼時尚顧問Camille每周都會在左岸與朋友會面:「這就像是成人版的高中時代放學後的咖啡時間。我喜歡這裡的裝飾, 熟識友好的服務員,瞧,還有櫃檯收銀女士那自信的臉龐。」

作為左岸地標之一的花神咖啡館每天除了無數遊客登門外,還有不少巴黎人

是的,正如你所看到的,左岸吸引了一大波時髦人士……或者至少是一種復古潮流:回到那個充滿奢侈幻想、知識藝術氣息的1970年代,與時裝設計師如Sonia Rykiel、Yves Saint Laurent面對面談話、共舞、探討時尚。Saint Laurent為了向其創始人和Pierre Bergé致敬,於2014年將品牌工坊安在rue de l'Université街,2018年將品牌總部與showroom遷移至rue de Bellechasse街,這絕非偶然,正是因為左岸這片土地,凝聚了品牌的布爾喬亞時裝精神。Loewe也是一樣,品牌新辦公地點在左岸的Saint-Sulpice廣場附近,品牌創意總監Jonathan Anderson每次來巴黎出差,都會下榻rue des Beaux-Arts街上的酒店。此外,Dries Van Noten於2007年,在quai Malaquais街開設了第一家巴黎品牌旗艦店;Rick Owens在Place du Palais-Bourbon廣場附近工作生活了十幾年;Inès de la Fressange也選擇在rue de Grenelle街開設了自己第一家品牌店。(關於ines的時尚故事,👉戳這)隨之而來的是左岸被越來越的時尚商店充斥著,「如今左岸奢侈品、時尚商店林立,這倒不使我震驚,因為這種變化是順應發展演變的。但當我看到存在已久的、即使很破舊的商店消失時,還是會有一些失落,」Vincent補充道,「聖日爾曼街區永遠不會變成蒙田大道,街區洋溢著的知識藝術氛圍、無數散落在街頭巷尾的生活小店,都是獨屬於這裡的。

瑪德蓮蛋糕是法國家常點心,

普魯斯特在其作品《追憶逝水年華》中屢次回憶起瑪德蓮。

文中提到的左岸主要指以聖日爾曼為代表的巴黎5、6、7區,
同名微博@mademoisellemiu_paris超話#巴黎小眾生活#。貼一則3月2日更新的關於#法國疫情,#凱撒頒獎羅曼斯基風波微博

👇

❤️

當薩特、波伏娃與爵士樂手相聚於聖日爾曼地下酒吧,發生了什麼?

與Inès de la Fressange聊了聊她的煩惱

Merci、BonPoint創始人專訪(一):70歲的她超出我的想像

Merci、BonPoint創始人專訪(二):幸福就是一家人住在美美大房子裡

相關焦點

  • 【巴黎】 瑪黑的不羈個性
    時至今日,它已成為猶太人、同性戀者、Bobo一族的聚集地,到處都是創意不凡的藝術家、不屑出名的年輕設計師、無所畏懼的Fashionista和沒落的貴族後代;它同時睥睨著右岸的庸碌與左岸的虛偽,成為巴黎最桀驁不馴的地帶。圖文 | 田晶在小巴黎,「瑪黑」就像個老朋友的名字一般被人反覆提起。
  • 那些離開瑪黑區的巴黎時尚創意人士,都去了哪兒? | FFF時驗室
    🔍本期主題:巴黎時尚創意人士越來越多的年輕設計師、作家、藝術家、時尚創意人士、媒體從業者選擇拋棄右岸的瑪黑區巴黎人選擇重拾左岸這塊寶地,也許是厭倦了人們對瑪黑區固有的嬉皮士刻板印象,又或許左岸更清靜、別致,更時尚,更自我?「右岸的風格越來越統一,陷入一種程式化、同質的酷炫狀態」「二十區是巴黎的未來?十區是Bobo發燒友聚集地?三區是小眾時尚風向標?巴黎新的It街區到底在哪?」
  • 宜家餐廳於瑪黑開張,神秘主廚也許就是你
    文/巴黎文娛傳媒記者 唐天瑩,微信公號:巴黎八卦新聞(ID:PARIS818MEDIA),官方微博:@巴黎八卦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info@paris818
  • 巴黎 瑪黑,藝文時髦腹地好好逛!①
    從 Place des vosges 進入 Marais 區的心臟,從 Rue vieille du temple 的當代畫廊的聚集地,到 rue de Thorigny 美到哭的畢卡索美術館,還有這周圍密集分布的大大小小買手店、品牌店、古董店等。
  • 巴黎--怒逛8小時意猶未盡的瑪黑區旅行
    在巴黎的第一站是Le Marais瑪黑區,關於這裡,讓我形成記憶的是一部叫做《巴黎 我愛你》的電影,其中有一段是在瑪黑區的一家畫廊,一個男孩對另一個男孩一見鍾情 喋喋不休的場景。。。就那麼的巧合,從地鐵走出來,正躊躇不知所走的這條街是否所屬瑪黑區,就在那一瞬間那一個路口,看到兩個英俊男孩對視深吻,是的,肯定沒錯,這裡就是著名的同志文化盛行的瑪黑區了!當然,吸引我的,顯然不是這些,那些林立的充滿個性味道的小店才是我此行目標!
  • 瑪黑區:古老巴黎的蓬勃心跳
    圖:巴黎瑪黑區而巴黎右岸的瑪黑(Marais)區,卻將左岸的優雅和右岸的摩登恰到好處地糅合。瑪黑區是法國歷史上著名的貴族區,至今仍保留著諸多13世紀至17世紀修建的奢華私人府邸。精緻的白色方石和便於馬車通行的寬闊門廊,是這些華麗建築顯著的特徵。· 承襲路易十三風格的旭麗府邸(Hôtel de Sully)圖:華貴的旭麗府邸(Hôtel de Sully)· 由皇家建築師Antoine Le Pautre興建的巴洛克風格的博韋府邸(Hôtel de Beauvais)
  • 逛你千遍也不厭倦--巴黎瑪黑創意小店鋪
    Maire-France Auffray曾經在他的著作La Marais中說,「瑪黑區是座小宇宙。。。 瑪黑區除了創意小店聚集,同時也是巴黎同志圈的中心,各式同性戀酒吧,商店,咖啡館,給瑪黑區帶來繁華又神秘的色彩。 今天的漫漫愛,先來講述瑪黑區的特色小店---創意設計碰碰撞!
  • 巴黎攻略 | 打開巴黎的正確方式 Marais瑪黑區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最具文藝時尚色彩的瑪黑區吧。對於我來說最喜歡的一個區域就是Marais。住的地方就離孚日廣場很近,所以每次出門如果是要往西邊走總會路過孚日廣場。這個區的特點就是文藝氣息濃度要高於其他地區,隨便走兩步就能遇到一個畫廊,博物館。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畢卡索博物館,周邊有很特風格各異的特色小店和工作室還有超級多的設計師品牌。Marais在法語的意思裡是「沼澤」。
  • Koshka Paris巴黎時尚引入中國
    2008年,標榜『奢華面料』、『高端手工製作』的Koshka Mashka在巴黎成立,隨即風靡法國時尚圈,短短三年便入駐法國時尚圈最高地位的巴黎瑪黑區,更獲得瑪黑區最佳六大設計品牌,並被法國時尚重磅媒體費加洛雜誌報導。
  • 瑪黑區:如何將時尚與文化穿在身上
    她(瑪黑區)跟左岸一樣擁有藝術人文氣息,但卻沒有左岸文謅謅的優雅作態,反而多了一點藝術家放浪形骸的狂野;她跟右岸一樣擁有領導時尚潮流的特質
  • 巴黎│左岸 ~ 浪漫與人文的靈魂搭檔
    象徵著浪漫的「巴黎」和象徵著文人氣質的「左岸」,仿佛一對擁有文藝魔力的靈魂搭檔,讓整個歐洲甚至全世界都魂牽夢縈。一提到它們,腦海裡便浮現出海明威筆下「流動的盛宴」,以及對薩特和波伏娃超越時代桎梏愛情的嚮往。其實,巴黎左岸不僅僅是達達主義、現代主義、存在主義等現代文藝思潮的搖籃,更是法蘭西歷史上聲名顯赫的貴族聚居地。
  • 【入流】有一種時髦叫巴黎「左岸」
    今年的巴黎時裝周如約而至,但住在巴黎左岸,以五區,六區為界限,依然保持著知性,自由的時髦風格,並非因為巴黎千變萬化的時尚風頭而有很大的改變。在巴黎六區,以巴黎一大(索邦大學)為中心的大學區域,匯聚了法蘭西最精英的知識分子階層,這一區充滿智慧碰撞與不羈面貌。巴黎左岸,確切來講:拉丁區的文化藝術氛圍深刻指引著巴黎的一種時尚風情。漫步在拉丁區,書店一家挨著一家,電影院散布在大街小巷,且滿足著不同文化藝術消費者的需求。
  • 仙下河左岸
    走了幾回厭倦了。新修的路上沒什麼人,冷清、寂寞,然而,一忽兒開過一輛輛大車、小車帶起灰塵,折一片香樟葉子放在鼻尖下,也是PM2.5嚴重超標的感覺。繞一大圈路走回來,脖子沒見好,吃灰卻很吃了幾斤了。 到底還是選了仙下河散步。「你回來了,現在知道只有走在母親旁邊才是踏實的吧」,走河畔,會聽到母親河和我說話。小時候打她旁邊過,不太有記憶,不懂得她作為母親河的象徵性。
  • 左岸女人的「大DM」計劃
    2006年後,電子商務特別是B2C電子商務星火燎原,冰寒決定打造自己的電子商務網,2007年8月左岸女人應運而生。 冰寒說,公司創辦時就只有他和愛人兩個「員工」,創業地就在自己家裡。為了尋找充足的供應商,他們經常每天在網上趴上12小時以上。 一年之後,左岸女人的生意漸漸好了起來。「左岸是優雅、知性、有品位的代名詞。
  • 西部鑽探瑪湖井區提速超26%創近年最佳
    中國石油網消息(特約記者蘇玲)瑪湖一直是西部鑽探克拉瑪依鑽井公司的主戰區,今年,這個公司克服疫情和低油價的不利影響,鑽井紀錄一破再破,截至12月5日,瑪湖以北井區開鑽139口,完井187口,完成進尺70萬米,同比多打進尺6.4萬米。
  • ABOUT【 Store Marais 瑪黑家居 】
    從今天起,為自己的日常居家空間找些靈感  每日分享美好居家生活的在線輕閱讀 ⁃⁃⁃⁃⁃⁃⁃⁃ 瑪  黑  家  居  生  活  志 ⁃⁃⁃⁃⁃⁃⁃⁃ ABOUT因為對不同而獨特設計的喜愛,期望打造一個以「美」為最高原則的購物網站。從細微的感動出發,透過來自世界各地的好設計,傳遞最直接而純真的品味溫度。
  • 臺北東區質感餐酒館「瑪黑餐酒」洗鍊黑色風格微醺美食空間
    Cantine Marais 瑪黑餐酒重新落腳臺北東區靜僻巷內,與新開幕MARAIS瑪黑家居敦南同步登場,為了打造出別具風格的美食空間,也邀來「本事空間製作所」操刀全新餐酒館,融入所在城市的表情紋理,以最低調、神秘的黑色,打造一個人際交流的空間舞臺,再搭配一道道驚豔舌尖味蕾的美味餐點,輔以微醺調飲
  • 瑪修為何能夠抵禦黑saber的咖喱劍,至強唯心盾,神我也擋給你看
    黑化saber是被黑聖杯強制轉換的亞瑟王,我具有無限魔力,在最近熱播的(fate stay night)間桐櫻故事線中更是神擋殺殺神,佛擋殺佛,幾招便將狂階b叔給拆成零件,但瑪修學妹竟然依靠這未覺醒的寶具,擋住了黑saber的咖喱棒,這是為何,莫非瑪修是迦勒底隱藏的天才?
  • 再讀左岸咖啡文案
    同時,侍者會再端上一杯咖啡表示他並不急著打烊我在左岸咖啡館一個人慢慢等待打 我在左岸咖啡館  】義大利口音的兩個男人點了兩杯咖啡後 便把視線對準咖啡館的大門看著每一位進出的客人 自從那位專盜EGON SHCIELE的義大利盜賊第四次越獄成功後 人們特別留意出現在身邊的義大利人而我也不例外 一刻過去了那兩人已經飲了不少黑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