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拉麵為啥也能叫拉麵?

2020-12-12 艾菲爾鐵塔下的凱旋門

說起日本的代表性食物,除了壽司和天婦羅,拉麵也是少不了要提到的。對於很多日本人來說,拉麵已經不再僅僅是一種食物,而已經成為了他們的一種生活習慣。

▲ 動漫《愛吃拉麵的小泉同學》

日本的拉麵,源自於中國的湯麵,傳入日本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488年的室町時代,但直到明治時期開放港口,隨著中國人來日的數量增多,大量中餐館裡物美價廉的中式湯麵便得以快速在日本普及開來。

之後中式湯麵經過改良,又和日本各地不同的飲食習慣相結合,最終演變為如今風味多樣的日式拉麵。

眾所周知,中國的拉麵做法是將揉好的麵團拉長,摺疊,再拉長,反覆若干次,直到麵條足夠細為止。

但相較起來,日本的拉麵卻多以切制而非拉制而成。

並且,最初仿照中式的湯麵製作出的麵條,在中華街被稱為「南京蕎麥麵」(南京そば),早在1884年函館新聞中,就有店家打出了「南京蕎麥麵 15錢」的廣告。

於是,南京蕎麥麵也被認為是最早的日式拉麵。

那麼問題來了,

日本拉麵不是拉出來的,

為什麼後來這種麵條又被叫做了ラーメン(拉麵)呢?

對於這個問題,答案也是眾說紛紜。

為此NHK的一檔綜藝節目《チコちゃんに叱られる!》專門製作了一期節目來揭秘了拉麵之所以叫ラーメン的由來。

據說在1922年,北海道札幌有間名為「竹家食堂」的小麵館,麵館的招牌是由中國廚師製作的「肉絲麵」,非常受到一些中國食客的歡迎。

▲ 札幌「竹家食堂」的外觀

然而,肉絲麵(ロースーメン)這個讀法對於平仄不分的日本人來說不太好發音,因此這道招牌菜難以在本地食客間傳開。於是老闆娘便想給這道菜改個名字方便顧客點單。

▲ 當時的肉絲麵

那麼,又該起什麼名才好呢?

最後,老闆娘從廚師那裡得到了靈感,店裡的中國主廚每逢面出鍋便會大喊一聲:「好啦」,招呼夥計過來上菜,這句「好啦」的發音和日語裡的「ハオラー」一致,「ラー」這個音聽起來非常朗朗上口,自此就有了「拉麵(ラーメン)」的叫法。

這之後隨著雜誌的報導、方便麵的發售,拉麵這個叫法迅速在全國傳開,拉麵這個菜名便流傳了下來

所以,與其說是「拉麵」,不如說是「啦面」比較合理呢~

介紹完拉麵的起源,下面我們來說說拉麵的流派。

時至今日大家所津津樂道的「拉麵流派」也是眾說紛紜,各成一派,小編這邊按地域口味,簡單粗暴地介紹最熱門的三種,也就是所謂的日本三大拉麵,分別是:北海道的札幌拉麵,福島的喜多方拉麵以及福岡的博多拉麵。

首先是札幌拉麵。

提到札幌拉麵,想必大家第一時間都會想到味增拉麵。其實,北海道的拉麵市場完全是鹽味拉麵的天下,味增拉麵的出現完全是偶然。

據說在1955年,有位客人在札幌的「味の三平」拉麵店就餐時,提出「把面加在味增湯裡」的要求,被當時苦於研究新口味的店主注意到,他經過反覆改良,推出了湯頭醇厚的味增拉麵,札幌氣候嚴寒,湯頭醬味重多油的味增口味自然極受歡迎,很快便推廣開來。

札幌拉麵在傳統的味增的基礎上添加了豚骨、雞骨高湯,面碼多放炒過的蔬菜或是輔以叉燒、海苔、竹筍、魚板等配菜,整體味道濃鬱、油脂厚重。

在寒冷的北國之境來上一碗,別提多得勁兒了!

說完札幌拉麵,下面讓我們來說說喜多方拉麵。

論名氣,它應該算是三大面裡最小的,但它確是全日本拉麵店數量與居民人口比最高的地方,人口不過5萬餘人的小城裡就有超過120家麵店,可見喜多方人民對拉麵的喜愛。

▲ 當地的拉麵地圖

喜多方拉麵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昭和初期。據說當時盛行用售貨車沿街販賣「中華蕎麥麵」,後經不斷改良誕生出自成一派的拉麵口味,喜多方拉麵之鄉的地位也逐漸穩固。

喜多方拉麵主要以醬油風味為主,加入豬骨、小魚乾等食材吊出的湯底鮮味十足,配菜多以樸素的叉燒肉、蔥花、筍乾為主,搭配筋道的中粗麵條。

整體清淡爽口,讓食客百吃不膩。

最後要介紹的就是福岡博多地區的代表:豚骨拉麵~

豚骨拉麵的歷史,據說可以追溯至1946年,當時一位名叫津田茂的廚師從中式麵條和少數民族愛努人傳統的豬骨高湯中受到啟發,經過不斷改良,開發出的濃稠豚骨湯加上細直麵條的組合很快地風靡起來,這便是博多拉麵的前身。

博多的豚骨拉麵應該是最受天朝人民喜愛的拉麵流派之一,它最大的特點莫過與濃稠乳白的豚骨湯底了。

其他地方的豚骨拉麵湯底通常會在豬骨中加入雞骨等其他食材,而博多地區則只用豬骨熬製,經過長時間高溫燉煮的出的骨湯,湯色濃稠渾白,脂香濃鬱,光聞著就令人垂涎三尺。

麵條通常會選擇選擇乾麵中最細的級細面,配料則會輔以醃製紅姜,叉燒、豆芽,海苔等配菜,最後撒上白芝麻和蔥花,一碗濃鬱可口的豚骨拉麵便製作完成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對於小編這種吃貨來說,甭管什麼流派,好吃就完事兒了!

尤其在天氣日漸寒冷的當下,還有什麼能比一碗湯醇味美的拉麵更療愈人心的呢?

入冬的第一碗拉麵,今天就吃它!

- 完 -

相關焦點

  • 拉麵史上的華人系列鹽味拉麵始祖陳南養與日本最早拉麵店
    1 鹽味拉麵(塩ラーメン)鹽味拉麵也叫「函館拉麵」或「函館鹽味拉麵」,是業界公認發祥最早的日本拉麵,也最接近中國麵食傳入日本時的做法,一百多年來傳統的鹽味拉麵在烹飪技法上改變最少。雖然養和軒的經營狀況以及後續發展已無法考證,麵條的具體做法也沒有書面記載,但養和軒的「南京蕎麥」【了解拉麵名稱請點擊:從清面到Ramen,日本拉麵很多叫法,卻不叫拉麵也不叫中華面】,是能夠查證的最早的拉麵,養和軒的「南京蕎麥」是鹽味拉麵的起源,業界多數認可陳南養是鹽味拉麵的鼻祖。
  • 日本拉麵為啥那麼貴,看完整個製作過程,才知道什麼叫物有所值
    說到日本拉麵大家都不陌生,日本拉面無論是在國內還是日本哪怕是在全球範圍內,都有一定的粉絲群體,畢竟一碗拉麵能讓人有連湯都喝下去的衝動,這樣的拉麵實在是太過於優秀了。不過日本拉麵除了好吃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價格極其昂貴,一碗拉麵哪怕是路邊攤都是三十元起步。
  • 源自中國的拉麵,怎麼就成為了日本的招牌
    1958年安藤百福發明了以油炸麵餅為核心的調味速食麵工藝,並創立了日清食品公司,方便麵成為日式拉麵全球化的開路先鋒,方面速食麵能很快被海外市場接受,除了方便之外,還因為安藤百福的一個重要決策,選擇雞湯味作為日清拉麵的主打口味。
  • 拉麵說關聯公司申請「拉麵喊」、「拉麵叫」、「拉麵吼」、「拉麵...
    北京商報訊(記者 錢瑜 白楊)11月16日,天眼查App顯示,近日,拉麵說關聯公司上海銳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新增多條商標信息,包括「拉麵叫」「拉麵吼」「拉麵喊」「拉麵亂說」「拉麵聊」「拉麵說什麼」「拉麵說吧」等商標,涉及的國際分類為方便食品,商標狀態為等待實質審查及商標申請中。
  • 日本拉麵地圖
    日本,一個永遠讓人吃不膩的國度。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各式吃食叫人「亂花漸欲迷人眼」,無從下手;極致的匠人精神將一滴高湯、一粒蔥花都渲染得傳神,每一口「鮮」都在啟發著沉睡已久的味蕾,讓人著迷。今天,獨立撰稿人MR.Q將從看似樸實卻十分經典的日式拉麵著手,帶你探尋來自日本的味蕾記憶。
  • 【食色性也】日本拉麵三大流派之:博多拉麵
    然而挑剔的日本食客對拉麵的要求亦是極高,每家拉麵店都會使出全身解數,為求在硝煙四起的拉麵戰場中脫引而出。雖然每家拉麵都不盡相同,三五不時也有新派拉麵崛地而起,但是通常而言,日本的拉麵可以分為三大流派:福岡博多拉麵,北海道札幌拉麵、和福島喜多方拉麵。就好像對於中國人而言,蘭州牛肉麵,重慶小面和武漢熱乾麵是截然不同的三種食物,這三大流派拉麵在日本人心中也決不能混淆。
  • 吃過山西的拉麵,就知道為啥蘭州拉麵在山西開不下去的原因了
    吃貨小翟又來了,上一篇文章咱們分享了山西的特色美食【壓餅】這次咱們分享的是山西的【燒肉拉麵】想必大家一定聽過吃過蘭州拉麵,那個來自山西的拉麵沒聽過吧!今天就來講一講。山西的燒肉拉麵起源於山西晉中、陽泉、太原一代,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是山西四大麵食之一,是山西當之無愧的麵食之王。
  • 這是關於日本拉麵的故事~
    日本原來並無拉麵,日本人一直吃的是蕎麥麵soba,1900年代,來自上海和廣東的中國人在日本賣切面,配以簡單的湯底和配料。在昭和年間,拉麵在日本開始流行。現代的日本拉麵,大致分為四種:醬油拉麵、味磳拉麵、清湯拉麵、豚骨拉麵。日本的「三大拉麵」為:北海道札幌拉麵、福岡博多拉麵、和福島喜多方拉麵(裡面加水果,深受女性朋友喜愛)。 醬油拉麵據說是四種拉麵中最早在日本流行的,是當時中國廚師將麵條本地化的結果,因為日本的飲食為醬油文化。拉麵中加叉燒肉或者筍子、蔥花等。
  • 日本博多拉麵和中國蘭州拉麵比起來,誰能更勝一籌
    相信各位80後90後都曾經看過一部名叫火影忍者的動漫,在這部動漫裡,經常可以看到主人公漩渦鳴人吃拉麵的畫面,熱氣騰騰的拉麵配上看起來味道十足的湯汁,讓電視機前的觀眾也頓時有了一種想嘗一嘗的感覺。今天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下日本的特色拉麵,讓大家感受一下充滿濃濃日式風情的拉麵是如何產生的。
  • 日本神奇的拉麵店——拉麵二郎的那些事兒
    日本拉麵二郎每個店供應的拉麵量都不一樣,在有的店吃拉麵很快就會吃完,而有的店你很努力地吃很努力地吃還是很長時間才吃完,差別非常大。
  • 一樂拉麵為什麼這麼好吃?關於日本拉麵你不知道的知識!
    然後拉伸拍打麵粉,重複拉麵條的過程能將一團粗粗的麵粉拉成一條條細細的條狀面,最後在合適的溫度溼度條件下晾放幾天就好了。這時候就準備好可以進行製作一碗熱乎乎的拉麵了。
  • 這是一碗讓日本拉麵業避之不及的傳統拉麵
    日本有三大面——烏龍麵、拉麵、蕎麥麵,這其中最讓日本人自豪的麵食就是日本拉麵,而很多去日本旅遊的人也為此趨之若鶩,殊不知,這所謂的日本拉麵,來源於中國。早在明朝時期,中國麵條便已流傳至日本,日本明治早期,中國拉麵開始在日本中華街流行,並逐漸火便全日本。所謂日本拉麵,才真正成為了主流普遍認可主食,並隨著人們所追捧,自日本本土開始向全世界發展,由日本拉麵引發的「日本料理」熱開始在中國各大城市盛行,那些極具當地特色的麵食也在日本拉麵的衝擊下沒有了往日的熱度。
  • 到日本還只吃一蘭和鬼王拉麵?這家地道的日本拉麵,一次就上癮!
    日本拉麵是日本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食物,不管是在日劇還是日本動漫都能經常看到,拉麵這道美食。所以去到日本旅行,拉麵成為必吃食物之一。在前往日本的時候,阿弗做了不少攻略,大部分推薦的都是一蘭拉麵和鬼王拉麵。這兩家都是連鎖型,其中一蘭拉麵更是具有較遠的歷史,在1960年創立。也是某書上,被人安利最多的拉麵。看到這麼多人安利,阿弗肯定不能錯過,所以一蘭和鬼王拉麵都嘗試了,選擇的都是日式豚骨拉麵。但味道吃起來都差不多,雖然沒有味精的味道,卻覺得味道十分的濃鬱。湯底都是採用豬骨熬製的,拉麵嚼勁也足。
  • 日本人為什麼愛吃拉麵?
    在拉麵從興起到風靡日本全國的過程中,這一現象就體現得淋漓盡致。拉麵價格不貴,製作速度近乎於快餐,現煮現做也保證了味道,而且單點一碗就能填飽肚子。這些因素相互交織,讓拉麵迅速成為日本國內平民美食中的代表食物,伴隨的是拉麵店鋪爆炸式的擴張。但僅僅是味道的優勢,就能解釋拉麵這一「外來食物」在日本的走紅嗎?究竟是哪些原因,讓這個國家在近百年裡為這樣一碗麵而傾倒?
  • 日本拉麵系列之:喜多方拉麵鼻祖潘欽星
    喜多方拉麵,是以福島縣喜多方市為核心的著名拉麵流派,與博多拉麵、札幌拉麵並稱日本三大拉麵。喜多方市位於福島縣西北部,總人口約五萬,歷史上曾是糧倉所在地及釀酒中心地,保留至今的倉庫與喜多方拉麵是該市旅遊特色。
  • 日本拉麵Top10?跟著日本拉麵達人一起去看看吧!
    跟著日本拉麵達人的腳步吃拉麵還能有錯?此位達人一年吃掉的拉麵能達800碗,麵條長度加起來估摸也能繞地球一周啦。那就跟著小編一起看看位居他心中的TOP10吧!~日本美食集團旗下的拉麵品牌,在日本全國都開設了分店,但食客普遍反映總店熬煮出的湯頭會更加美味,不知是不是心理原因在作祟~這家店的湯頭特別粘稠,不斷加入雞骨與蔬菜文火慢煮,精華緩緩析出,滲入湯中,一口喝下膠質滿滿。
  • 【異域風情】 日本拉麵大盤點
    (日文:ラーメン)在日本非常有人氣的食物,面可以分為北、中、南三大地理區域,由於氣候和地域的影響,日本各地的拉麵也都各具特色,一碗小小的拉麵,可以折射出日本人對於飲食的認真態度,更能看出拉麵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 日本拉麵,是一部悠久的食品文化史
    很多人都試圖考證拉麵的起源,有一個叫村田英明的人專門寫過一篇《拉麵的起源》的文章,有說是起源於中國的「撈麵」,也有說是來自滷麵,有說是1920 年間的北海道的札幌是其日本的發祥地,也有的說橫濱的歷史更悠久,甚至有人將其與長崎的ちゃんぽん面聯繫在一起,不過,至今仍未獲得令人信服的確切的說法。
  • 日本拉麵簡史(二戰前華人篇)
    1871年清政府和日本籤訂《中日通商章程》,日本對中國開放了八個通商口岸,中國人在日本的商業活動才有了合法依據,緊接著,日本對華貿易額,以及旅日華人都迅猛增加。1872年,也就是《中日通商章程》籤訂後第二年,橫濱南京町就有了拉麵攤(店),拉麵師傅以廣東人為多,用竹竿壓面、手工切面,是鹽調味的雞湯麵,早期拉麵沒有配菜,撒一些蔥花而已。
  • 比味千拉麵還好吃的拉麵,網友去親自嘗一下,發現根本沒法兒比
    日本的拉麵可以說是深入人心了,別說是我們中國的吃貨了,就是世界上大部分的吃貨都聽說過日本拉麵的大名。日本拉麵之所以這麼好吃,就是因為他們的湯底非常的講究,面和湯是分開做的,光是喝麵湯都覺得非常的舒服。這還不說人家的配菜,什麼燒肉和滷蛋也是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