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拉麵,是一部悠久的食品文化史

2021-01-08 澎湃新聞
編者按:本書系《日本飲食文化:歷史與現實》的改寫本,詳細敘述了日本飲食的起源,描述了上古時代日本人的飲食生活、日本飲食文化的初期、日本料理的早期展開、日本料理的完成期、日本飲食的近代化變革、現代日本飲食生活、日本的酒文化和茶文化。

在NHK 調查的日本人新年裡最愛吃的5 種食物中,「拉麵」竟然位居榜首!也許大家已經知道,這裡的拉麵並非中國的用手工拉制的所謂「蘭州拉麵」,在日文中,這個詞沒有漢字,僅以片假名寫出,其發音幾乎與中國的拉麵相同,這裡姑妄代用。

到過日本的中國人,無論是短期出訪還是長期居住,大概沒有未嘗過拉麵的。尤其是對初到日本的中國人而言,冷冷的壽司遠不如熱騰騰的拉麵來得親切,在滋味上幾乎毫無阻隔感。確實如此。在一般日本人的眼中,拉麵是被列入中華料理一類的。前面已談及,中國料理在近代日本的登場才不過百來年的歷史,拉麵的出現,就更晚些。很多人都試圖考證拉麵的起源,有一個叫村田英明的人專門寫過一篇《拉麵的起源》的文章,有說是起源於中國的「撈麵」,也有說是來自滷麵,有說是1920 年間的北海道的札幌是其日本的發祥地,也有的說橫濱的歷史更悠久,甚至有人將其與長崎的ちゃんぽん面聯繫在一起,不過,至今仍未獲得令人信服的確切的說法。1992 年日本有一家電視臺專門派了一支攝製組到中國去尋根,遍訪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小麵館和民家,總覺得血緣隔了一層,最後找到最相似的地方是在西安、銀川一帶,但在拉麵初現於日本的時候,日本與這些地區幾乎還沒有什麼交往,結果仍是無功而返。但拉麵肯定不是日本的土產,則又是不爭的事實。

那麼,拉麵究竟是何時出現於日本,它何以會有拉麵這樣一個發音呢?我參閱了多種書刊,整理出的一種比較通常的說法是,拉麵最早出現於20 世紀初的橫濱中國人集聚區,初時只是普通的中國式的麵條,但麵條製作中放入了鹼水,鹼水是一種含有碳酸鉀和碳酸鈉的呈鹼性的天然蘇打水,加入了鹼水揉捏出來的麵團,不僅能使麵粉中的蛋白質發生變化而增強黏性,而且有一種獨特的風味,這是近代以前日本的烏龍麵和蕎麥麵所沒有的。而它與日本的烏龍麵和蕎麥麵還有一點很大的區別是用肉湯,這在近代以前禁止肉食的日本也是難以想像的,因此在形式上雖然與蕎麥麵有點相似,但滋味卻很不同。開始的時候只是光面,沒有澆頭,以後在面上放一些煮熟的豬肉切片,當時的日本人便將此稱為「南京蕎麥麵」。由於歷史的原因,明治時的日本人習慣將中國人稱為「南京人」(朱元璋建都南京應該與此有關,明代是日本與中國貿易非常興盛的時期),就像早期的南洋將南下的中國人稱為「唐山人」一樣,因此那一時期中國人的集居區被叫做「南京町」,橫濱中華街在當年就被叫做南京町,如今的神戶的華人商業街至今的正式名稱仍然是南京町,可見歷史遺蹟的一斑。「蕎麥麵」是因為日本人初見這種麵條時,覺得與粗粗圓圓的「饂飩(烏龍麵)」不一樣,而更接近蕎麥麵條,所以呼之為「南京蕎麥麵」,儘管這種麵條毫無蕎麥的成分。大正以後,「南京蕎麥麵」以其價格低廉滋味鮮美而受到日本中下層市民的歡迎,逐漸走出中國人集居區而在日本人社會中流行開來,名稱也變成了「中華蕎麥麵」。日本戰敗後,也不知自何時起,「中華蕎麥麵」又變成了「拉麵」。據有的日本學者的推測,「拉麵」的發音也許是源自漢字「拉麵」或是「撈麵」,總之它不是日本古已有之的食物,它的風靡全日本,嚴格地說,應該始於戰後。

大致說來,日本的拉麵和中國的湯麵差不多。你隨便走進街頭的一家拉麵館,在小小的桌子邊坐下,打量一下牆上貼著的各種食單,一般來說這幾種面總是會有的:「醬油拉麵」、「鹽味拉麵」、「味噌(豆醬)拉麵」、「叉燒面」、「五目(什錦)拉麵」,有的還有「廣東面」、「天津面」、「豆芽拉麵」等,價格一般在500 至900 日元之間。所謂醬油拉麵,那湯色主要是以醬油調味的,鹽味則用鹽,味噌則用豆醬(日語稱味噌),叉燒面是在面上添了幾片叉燒肉,五目則有什錦的澆頭。如此說來,拉麵實在是再普通不過的湯麵,何以會受到日本人如此的青睞?是否日本人在飲食上的要求就很低?其實不然。

經過多年的錘鍊,拉麵已發展成為一種相當成熟的食物。面的好吃,關鍵在於面的品質和湯的滋味以及兩者恰到好處地融為一體。考究的麵店,面都是前一日夜裡用手工或是小機器自己製作的,或是委託信譽良好的制面所定做的,粗細均勻,久煮不爛,滑爽而帶點彈性。至於麵湯的製作,就更為講究。在東京秋葉原附近一條冷僻的小巷內,有家單開間門面的小麵館叫「玄」,只供應醬油拉麵,每日只售100 碗,賣完即關門。湯是用豬大骨和名古屋名種雞的雞殼、雞爪一起慢慢燉煮,撇去浮沫,最後再過濾成高湯,醬油是用特製的醬油再加入蒜頭、魚乾、香菇等精心熬製,面則是請小林麵店特製的。端上桌時,除加上通常的麻竹嫩筍、切碎的大蔥外,另在面上放兩片自家制的叉燒肉,每碗賣780 日元,天天顧客盈門,晚上6 點前即已售罄。順便說一下,日本所謂的叉燒肉,雖然發音源自廣東,卻不是我們所熟悉的那種廣東燒臘,而是將豬腿肉調味醃製後裹緊成圓形蒸熟的,味道別具一格。

從口味上來說,拉麵主要分為醬油,鹽味和味噌三種,東京地區以醬油著稱,以上所說的「玄」是東京拉麵的代表,而鹽味是九州、尤其是博多(即福岡)拉麵的特色,至於味噌,則是北海道札幌的發明。鹽味原本是早年橫濱中國人集居區內中華面的本色,只是日本人喜歡醬油味,醬油拉麵才成了日本拉麵的正宗,在大正至日本戰敗前,說起拉麵,人們想到的大概就是醬油拉麵。戰後不久有一對叫榊原的夫婦,在福岡中央區開了一家叫「長浜屋」的麵館,用豬骨將湯熬製成渾白色,撇去浮油,只用鹽調味而不用醬油,端上桌時,湯色呈白白的半透明色,以後便代表了拉麵的另一種風味,成了博多一帶的名物,以後又風行全日本。從早稻田大學通往高田馬場的大街上,幾年前開出了一家「博多拉麵一風堂」,店外掛滿了一串長圓形的標有「一風堂」字樣的燈籠,每天中午和傍晚都擠滿了食客,有天我也去湊熱鬧,果然滋味不壞,濃濃的渾白色的麵湯,尤其勝人一籌。在上海開出了多家連鎖店的「味千拉麵」,也是九州的風格,以豬骨熬製的乳白色麵湯為招牌,結果後來揭露出來說那白色的豬骨湯是用各種添加劑混合而成的,一度曾經一蹶不振。不過開在中國的拉麵館,因為價格高於一般的中國面,店堂的裝潢也頗為考究,倒多了幾分高檔的感覺,其實日本的拉麵館實在是非常大眾化的所在。

味噌拉麵在日本出現得比較晚。「味噌」在本書中已經反覆出現,據云是從朝鮮半島傳來,類似於我們的豆醬,但顏色稍淺,主要原料是大豆和小麥,間或也有大米,再加上鹽,它在日本是使用極為廣泛的調味料。將味噌引入拉麵的,是札幌的一家名曰「味三平」的麵館老闆大宮守人。戰後,隨著從各地撤退回來的日本人向北海道移居,拉麵也在北海道一帶廣泛傳開,1951 年時,原本只是經營麵攤的大宮守人在札幌市的南三條西四丁目開出了一家門面小小的「味三平」。他原本就喜歡味噌,當時大批單身到北海道來謀生的男子都喜歡一種豬肉湯的食物,在札幌一帶頗為流行,於是他就嘗試著將味噌和豬肉湯調和起來用作拉麵的湯料,經過數年的摸索,終於在1963 年歲尾大獲成功,贏得了當地食客的普遍好評,一時札幌的好幾家麵館都引入了味噌拉麵。1965 年3 月,以札幌的味噌為特色的「札幌屋」在東京的澀谷開出了第一家門店,當年在東京和大阪的高級百貨公司的「高島屋」舉辦的北海道物產展,在這次展示會上,第一次向全國介紹了札幌拉麵,從而引發了札幌拉麵或是北海道拉麵的熱潮。1967 年,又一家有影響的札幌麵館「道產子」在東京的兩國開出了第一家連鎖店,以後,具有味噌口味的札幌或是北海道拉麵風靡了全日本,成為拉麵三種口味的鼎足之一。味噌拉麵的創新,不僅只在口味上,面的澆頭也一改嫩筍、紫菜、叉燒肉的老面孔,而改用豆芽、洋蔥、蒜片及肉末合在一起炒熟後蓋在面上,這又成了札幌拉麵的一大特色。受「味三平」老闆的啟發,不少人也急於標新立異,用黃油,用茶湯,用咖喱,澆頭改用魚鮮,除了短時間吸引過一些搜奇獵異的食客外,不久大都偃旗息鼓了,只有黃油的香味,還常使人聯想到北海道草色青蔥的牧場風光。

差不多從這時候拉麵館的數量在日本猛增,1971 年東京23 個區內拉麵館的數量達到了8596 家,最多的為南邊的大田區,587 家,最少的是文京區,203 家。

不像西菜館,一出現便成了明治中上流社會憧憬嚮往的所在,中國料理問世時,大都只是大正年代下層人民低檔的營生,中華面一開始都沒有什麼像樣的館子,只是一些移動的攤檔。冬夜的寒風中,賣面的拉著或是騎著移動車攤,吹著類似於中國嗩吶的小喇叭,在招引著顧客。這樣的風景現在差不多已經消失了,作為一種殘存的古風,有家電視臺特意到福岡去尋古,拍到了現今還殘留著的幾輛吹嗩吶的麵攤車。幽幽的街巷中,這種小嗩吶吹來,確實會撩起人們心頭難以名狀的愁緒。不過吹小嗩吶的車攤雖幾近消失,但在都市的軌道車站附近,至今仍可見每夜推出來的攤檔,日語中稱此為「屋臺」,我覺得這個詞很耐讀。有時是孤零零的一處,有時是比鄰的三四家,紅紅的車頂,外面掛出一個紅紅的燈籠,上書「拉麵」兩字,冬日用布簾圍起來擋寒,裡面狀若吧檯,僅可坐三四人。附近也許就有像樣的麵館,但有些日本人就願意坐在這種簡陋的攤檔內,侷促的空間使彼此挨得很近,和店主聊幾句家常,與熟客打一聲招呼,吃著熱騰騰的湯麵,心頭一下就熱乎起來了。攤檔上的面,較一般館子便宜些,約在400 和500 日元之間,但我想這不是人們願到這裡來的主要原因。

源自中國的拉麵,在日本人的飲食生活中若用「泛濫」兩字來形容大概也不為過。無論住在日本的哪一座小城小鎮,出門不幾步,必有拉麵館,報刊雜誌上隔幾日就有全國各名麵館的介紹,或江戶情緒或長崎風味或鹿兒島特色,電視上隔三差五就有畫面鮮豔、惹人垂涎的拉麵節目。拉麵店的店名,也是各出奇招,在東京靠近本鄉的不忍通街上,有一家門面小小的、看上去有些破舊的麵館,取名叫「毛家麵館」, 在店面一側牆上,畫了一幅巨大的毛澤東像,並用中文寫道:「人人都來吃擔擔麵毛家。」我真不知道擔擔麵跟毛澤東有什麼毛關係,令人發噱的是,店門口竟然還用中文寫著大大的「上海烤雞」,我一直想進去嘗一下,竟然都是來去匆匆,最後無緣入內。在福岡有「中華湯麵中心」,橫濱有「拉麵博物館」,全日本有「日本拉麵研究會」,專門出有拉麵雜誌,我在長野上田市郊外的住所的不遠處,有一家連鎖麵館竟美其名曰「拉麵大學」!

橫濱的拉麵博物館,並不是一家公益性的文化機構,它的全稱是「株式會社新橫濱拉麵博物館」,也就是說它是一家股份公司,成立於1993 年8 月,1994 年3 月正式開館,位於橫濱市港北區的新橫濱,共有三層,地上一層和地下二層,憑票入場,成人300 日元(從收入感覺上來說是中國人的3 元),小學生100 日元,小孩免票。一層是展示館,介紹拉麵的源流和現狀,地下的兩層則是體驗區,裝飾成戰前東京的模樣,即所謂的老東京,有舊式的咖啡館和各種小吃店,並進駐了8 家拉麵店,差不多薈萃了全國各地拉麵的精華,或者說是體現了各主要地區的拉麵風貌,其中有「中華蕎麥麵館」,還有「龍上海本店」,不知是否與上海有關聯,其他諸169 如「札幌櫸」、「旭川蜂屋」,這應該是北海道拉麵的代表,還有「博多福榮拉麵」、「熊本小紫」,這代表了九州拉麵的特色,其他諸如「山形赤湯辛味噌拉麵」、「和歌山井出商店」等,都是有些來歷的。拉麵博物館經常策劃各種推廣宣傳拉麵的具有文化氣息的商業活動,自1996 年起連續舉行了七次大型的各地拉麵宣傳活動,1999 年4 月還舉行了「第一屆拉麵登龍門最終評選會」,在日本掀起一陣又一陣的拉麵熱潮,不少人專門坐車從各地來到博物館,以體驗和品嘗高水準的最新日本拉麵。至2001 年6 月,來博物館的人數已經突破了1000 萬人次。

在成熟的拉麵技術或是拉麵文化的基礎上,日本人做出了一項世界性的貢獻,這就是方便麵的研製成功。1958 年,出生於臺灣的安藤百福與同事們經過反覆研製,在這一年由日清食品公司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即席拉麵」——「日清雞肉拉麵」,後來中國將此稱為方便麵或熟泡麵。這是一種將麵條蒸熟油炸後充分乾燥並經過殺菌的麵條,當初味道是固定的,後來又配上了各色湯料,只要用沸水衝泡即可。這在食品文化史上差不多具有革命性的意義。不久以後的1961 年,全日本第一屆即席拉麵大獎賽在東京的「松屋」舉行,自此以後,「即席拉麵」改名為快速面。因其方便、廉價和相對的美味,快速面立即風靡了全日本,並且迅速推向了全世界。1969 年,快速拉麵已經傳到了世界上30 餘個國家,出口到美國的達到了2300 萬份。1971 年,日清食品公司推出了杯裝的方便麵,每份120 日元,不久又出現在日本的自動售貨機中。1974 年,日本全國的快速面的年消費量達到了40 億份,銷售額2000 億元,連嬰幼兒在內每人每年消費40 份,自1958 年誕生後,17 年間增長了300 倍,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方便麵的創造者安藤百福後來捐出了相當可觀的財產,於1983 年設立了「安藤體育· 食文化振興財團」,鼓勵和資助這一領域的文化活動。日清公司也在1999 年11 月創建了「方便麵發明紀念堂」,展示方便麵的研製過程,5 年後的2004 年11 月又將規模擴大了一倍。

日清食品公司由於是方便麵的始作俑者,對於方便麵的消費動向一直非常留意,經常進行各種調查統計。據其1993 年的一份世界範圍的調查,當時方便麵的世界消費量是207 億份,範圍波及90 個國家和地區,據這一年的統計,按人均消費量而言,排名在前的順序依次是韓國(90.0 份)、中國香港(44.3 份)、中國臺灣(40.0 份)、日本(38.7 份),絕對數最多是印度尼西亞。那時方便麵在中國的市場才剛剛打開,人均才只有1.2 份。但這一情形在10 年以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據日本能率協會綜合研究所來自中商情報網的資料,中國在2002 年的產量是182.4 萬噸,2005 年的生產量達到了327.9 萬噸,460 億份,增長迅速,人均每年的消費量35 份,比1993 年時猛增了30 倍,產量佔到了世界市場的51 %,中國已經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麵生產國和消費國。而2005 年日本的生產量是54 億3 千萬份,人均消費50 份,人均消費還在中國之上。

日本拉麵的另外一個變種是「蘸面」。2000 年以後曾掀起了一陣陣熱潮,如今在東京以及全國各地都可見到它的身影。「蘸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5 年,當時剛剛與人在東京中野開設了「大勝軒」麵館的山岸一雄,在供店員自己食用的食物中,將一個茶碗內的殘湯加上一點醬油,用剩餘的面蘸著吃,這一情景引起了店內食客的興趣,於是山岸就索性創製出了一種蘸著吃的拉麵,經過反覆嘗試,最後選定了一種比較粗的麵條,蘸料的基本構成也與拉麵的湯汁和食材大同小異,但要濃稠得多,一時引來了部分求新好奇的食客,慢慢「蘸面」就傳開了。之後他在東池袋獨立開出了「大勝軒」本館。出身於長野縣鄉間的山岸,雖然只有中學教育程度,但為人純樸厚道,平素喜歡爵士音樂。1986 年因妻子病重去世,他忍痛關閉了麵館,後來許多熱愛他的食客強烈要求他重新開張,並給予了他極大的支持和鼓勵,於是他重振旗鼓,再度出山。出了名後,有許多人慕名而來拜他為師,他也毫無架子,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體會傳授給這些弟子,號稱有弟子百人,同時將店名無償轉讓給他的弟子使用。於是「蘸面」的影響力日漸擴大,到了2000 年前後,許多拉麵館內都增設了「蘸面」這一品種,而有些店,則只供應「蘸面」。2009 年秋天,在東京日比谷舉行了「蘸面博覽會」,一時店家和食客雲集,盛況空前,持續了兩個月,使得本來已經人氣大盛的蘸面,更加風光無限,媒體雜誌紛紛為此推波助瀾,2010 年又在時尚風向標的六本木以及北海道的札幌、東京的港區舉行過多次,如果有人還沒有嘗過蘸面的,那就很OUT 了。我就是屬於很OUT 的一類,一直到了2012 年初春,有機會臨時去京都參加學術活動,一位昔日的學生帶我去了四條河原町一條小巷子內的蘸面專門店,很小的店堂,吧檯座,最多可容10 個人,我要的是一種據說經典的蘸面,一個碗內盛的是剛剛煮好洗去了面液的麵條,另一個稍小的碗,是蘸料,不太明亮的燈光下,顏色顯得很深,滋味很濃鬱,裡面有日本的所謂叉燒肉和嫩筍等,用筷子撮起適量的麵條,放入蘸料內使之入味,然後放入口中。這種吃法有點新奇,但我並未感到特別的美味,偶爾嘗嘗也不壞,但要為此醉心,我好像還未達到如此的境界。吃剩的蘸料,可以向店家討麵湯來兌著喝,價格記得是850 日元,比一般的拉麵稍貴一點。那位創製了蘸面的山岸一雄,2015 年4 月1 日因病在東京去世,因他良好的口碑,引來了一片哀痛的唏噓聲,守靈的那天,有五百多人前去悼念,電視上也作了連篇的報導,可見蘸面的影響力。

本文摘選自《和食的饗宴》,作者:徐靜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9月版。

相關焦點

  • 拉麵史上的華人系列鹽味拉麵始祖陳南養與日本最早拉麵店
    1 鹽味拉麵(塩ラーメン)鹽味拉麵也叫「函館拉麵」或「函館鹽味拉麵」,是業界公認發祥最早的日本拉麵,也最接近中國麵食傳入日本時的做法,一百多年來傳統的鹽味拉麵在烹飪技法上改變最少。1990年代前後,日本拉麵界出現一股風潮,意圖將日本拉麵從中國麵食文化傳承中切割出來,聖化並尋找日本拉麵獨立發展的途徑,早期中國廚師的存在因此被削弱以至於逐漸模糊。
  • 日清食品限量推出「雞湯拉麵」和式點心
    人民網東京8月2日電 日本頻道綜合日本時尚娛樂網站Modelpress報導,方便麵的創始者日本日清食品公司從8月2日起推出了一款小雞形狀和式點心,限定於大阪府池田市「方便麵發明紀念館」、神奈川縣橫濱市「杯麵博物館」和新大阪站內的
  • 做健康食品,重食品安全——日藤拉麵
    2021年2月25日,日藤(北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日藤拉麵邀請合作客戶到拉麵作坊參觀,通過親身的感受了解拉麵的製作工藝以及生產過程,
  • 日本人為什麼愛吃拉麵?
    在拉麵從興起到風靡日本全國的過程中,這一現象就體現得淋漓盡致。拉麵價格不貴,製作速度近乎於快餐,現煮現做也保證了味道,而且單點一碗就能填飽肚子。這些因素相互交織,讓拉麵迅速成為日本國內平民美食中的代表食物,伴隨的是拉麵店鋪爆炸式的擴張。但僅僅是味道的優勢,就能解釋拉麵這一「外來食物」在日本的走紅嗎?究竟是哪些原因,讓這個國家在近百年裡為這樣一碗麵而傾倒?
  • 日本博多拉麵和中國蘭州拉麵比起來,誰能更勝一籌
    相信各位80後90後都曾經看過一部名叫火影忍者的動漫,在這部動漫裡,經常可以看到主人公漩渦鳴人吃拉麵的畫面,熱氣騰騰的拉麵配上看起來味道十足的湯汁,讓電視機前的觀眾也頓時有了一種想嘗一嘗的感覺。今天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下日本的特色拉麵,讓大家感受一下充滿濃濃日式風情的拉麵是如何產生的。
  • 你吃過日本的拉麵嗎?
    拉麵就是日本食物的靈魂!日本各地都有拉麵料理,而且隨著地區不同而呈現出無窮無盡的變化。北方的札幌有佐奶油片味的味噌拉麵,南方的鹿兒島有雞骨和沙丁魚高湯的豚骨豬肉拉麵。拉麵起源於中國雖然關於拉麵從中國傳播到日本的說法不一,但是一般公認的說法是1910年,橫濱的一家中華餐廳開始供應名為拉麵的料理。中華風的小麥麵條搭配肉類或魚底高湯迅速風靡起來。儘管蕎麥和烏龍麵早已在日本料理中確立了自身的地位,湯麵也不是什麼新奇食品,但是真正造成顛覆性變革的是鹼水。
  • 重識日本拉麵:一點小改良,一碗拉麵糖分減半,營養加滿!
    (央視財經《國際財經報導》)在日本,拉麵一直以來就是頗受歡迎的國民美食。日式拉麵派系眾多,傳統做法一般是以小麥粉製作麵條,搭配由豬骨、魚乾等熬製的高湯。而如今,日本的一些拉麵店也開始嘗試打破傳統做法,以改良的新配方來吸引更廣泛的顧客群體。
  • 告訴你日本拉麵怎麼「玩」!簡直出乎意料!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關注一下的是日本獨有的拉麵文化!視面如命的食客,引人回味的建築,聽起來就忍不住想體驗的玩法,還有以研究拉麵為職業的研究員,專門介紹拉麵的博客,拉麵同好會等形形色色的「拉麵專職」?!今天在這裡介紹一下日本人對拉麵讓人吃驚的喜愛程度.下面就讓我們走進日本拉麵震驚世界吧!拉麵巡禮的必經之路「!!!
  • 歐洲咖啡館就是一部歐洲文化史,它承載了一群世界偉人的青春!
    文/咖啡小芝士 歐洲咖啡館就是歐洲文化史,它承載了一群偉人無人問津時的青春! 從歐洲第一家街頭咖啡館佛羅倫斯誕生,「我們咖啡館見」就成了歐洲最流行的社交方式,一直持續了300多年。
  • 拉麵之魂 | 一口上癮,日本麵條界的四大天王級霸主!
    雖說麵條是從中國傳入日本的,但經歷了千年的歷史沉澱,麵條文化已經深入到每一個日本人的心中。今天豌豆醬就要為大家一一介紹,日本麵條界的四大天王級霸主!100多年前拉麵由橫濱中華街傳入日本,經過順應日本人口味而進行的一系列改革變遷後,成為了這個國家最接地氣、最具代表性的大眾美食。
  • 吃貨必看----日本最全拉麵解析
    魚板,也叫鳴門卷,是日本一種以魚漿為原料而製成的食品。「鳴門卷」是用魚做成薄片,中間染上粉紅色捲起來,四周用花刀削過,將這個魚卷切成片後好像一個個上面畫著紅色螺旋的齒輪形狀 。在拉麵中也是一樣,鹽味湯頭與醬油、味噌同樣有人氣。鹽味拉麵湯有透明感,浮著金黃色油脂,為許多鍾愛細膩高貴感拉麵的食客所追捧。大部份的鹽味拉麵,為了不產生渾濁而用小火慢慢熬煮豚骨、昆布與蔬菜等,再以此湯為底加粗鹽與巖鹽調味。鹽味也是最能突出湯底香氣的,味道最為清爽純粹,是看似簡單卻是非常難製作的拉麵品種, 因此儘管歷史悠久卻普及度不高。
  • 日本拉麵為啥也能叫拉麵?
    說起日本的代表性食物,除了壽司和天婦羅,拉麵也是少不了要提到的。對於很多日本人來說,拉麵已經不再僅僅是一種食物,而已經成為了他們的一種生活習慣。▲ 動漫《愛吃拉麵的小泉同學》日本的拉麵,源自於中國的湯麵,傳入日本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488年的室町時代,但直到明治時期開放港口,隨著中國人來日的數量增多,大量中餐館裡物美價廉的中式湯麵便得以快速在日本普及開來。
  • 火影忍者日本史 | 拉麵:美食裡的文化與修煉
    歷史上的日式拉麵直到20世紀初才由江河日下的清帝國傳入日本,距忍者風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整整三百年,忍者與日式拉麵之間自然不可能有任何交集。在《火影忍者》中,獨自生活的漩渦鳴人還經常吃使用一次性容器的杯麵——作為方便麵的一種,這種杯麵的歷史更為短暫,直到1971年才由日清食品公司發明出來。
  • 米飯+拉麵、米飯+餃子…日本人為什麼喜歡米飯配萬物的吃法?走近日本的拉麵,蕎麥麵,烏龍麵
    前不久,日本北海道札幌市「味一番つばさ」新拉麵橫丁店推出了一款套餐——味噌拉麵+魚籽蓋澆飯合體,這款套餐剛一推出得到了不少吃貨們的青睞。吸一口拉麵日本人大規模吃餃子是在東北的時候(之前也有人吃,但是並沒有普及),戰後餃子便在日本普及開來。餃子作為擁有悠久歷史的美食,在中國當然可以當主食。但是對於當時習慣以米飯為主食的日本人來說,這是無法接受的。
  • 源自中國的拉麵,怎麼就成為了日本的招牌
    日本拉麵,看似是日本傳統飲食,其實完全是個新來的。1958年安藤百福發明了以油炸麵餅為核心的調味速食麵工藝,並創立了日清食品公司,方便麵成為日式拉麵全球化的開路先鋒,方面速食麵能很快被海外市場接受,除了方便之外,還因為安藤百福的一個重要決策,選擇雞湯味作為日清拉麵的主打口味。
  • 【不去日本也可以把義大利麵變成拉麵的方法是...】
    回復德國廚具查看: 《【帶你認識德國廚具 】 德國三大廚具品牌福騰寶,菲仕樂,雙立人》回復食品安全查看: 《【食品安全在德國 】到底有多嚴格?看看哪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鑑!》回復常用藥查看: 《藥藥,切克鬧!
  • 舌尖上的日本:京都必吃7大美食
    公眾號直接點餐,可外送,可自取日本的美食文化可說是非常吸引人,讓旅客到日本旅行時一定會排上幾處餐廳用餐,而迷人的「京都」作為千年古都,更擁有豐富精彩的美食文化史,讓旅客們相當憧憬。▋懷石料理說到日本料理,高級的懷石料理也是讓遊客趨之若鶩想要嘗試的料理,非常能表現出日本文化。
  • 舌尖上的日本:京都必吃7大美食,沒吃到絕對會後悔
    日本的美食文化可說是非常吸引人,讓旅客到日本旅行時一定會排上幾處餐廳用餐,而迷人的「京都」作為千年古都,更擁有豐富精彩的美食文化史,讓旅客們相當憧憬。這次「樂吃購!日本」在地記者為大家整理出7大類京都傳統美食,來京都時可別錯過囉!
  • 這是日本最美味的拉麵嗎?
    這裡的環境雖然簡陋,但是它卻製作出了日本最受推崇的料理作品之一:日本最好的拉麵。日本供應拉麵的餐館超過24,000家,拉麵憑藉烹飪的複雜性——渾厚的湯底和完美口感的麵條——日益成為受人尊敬的料理。但是在人們的心目中,並且在十多年來長期穩居日本雜誌、電視節目、特色美食博客榜單第一的日本最美味的拉麵卻出乎意料的是遠離首都東京的,來自和歌山市(Wakayama City)的一家家庭經營的小店,這是一個米其林甚至都不會覆蓋的地區。
  • 今天下午兩點:日本marutai 九州名拉麵系列,超級好吃美味
    備受好評的日本九州島MARUTAI拉麵,被譽為:「 非一般的九州拉麵」!!一上市,便引得各路食客蜂擁而至,食髓知味,以償念念不忘的味道!出色的湯底,絕配的面質,非試不可!絕對不可小覷哦,MARUTAI拉麵已經融入了日本拉麵的精髓,更是世界美食雜誌推崇的最好的拉麵之一!湯底是拉麵的靈魂,精選豬大骨,90天土雞,北海道鰹魚,昆布,新鮮野菜等精心熬製而成,甘香豐腴,濃鬱而不油膩,配合日本醬油,讓湯料更加有層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