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上最大《聖經》印刷廠位於南京 已印刷1.25億本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世界上最大的《聖經》印刷廠剛剛印出它的第1.25億本《聖經》。這家印刷廠位於中國,一個名義上奉行無神論的國度。 《聖經》 自1987年開業以來,這家印刷企業已為中國國內的信徒印刷了10個不同中文版本的《聖經》,共6570萬本,還印刷了90種其他語言版本的《聖經》5930萬本,出口到70
-
探訪世界最大單體聖經印刷基地
探訪世界最大單體聖經印刷基地 (1/9) "← →"翻頁
-
中國印刷聖經達八千萬 數量為全球最多 亟需注釋類聖經
中國印刷聖經超過8000萬冊,愛德印刷有限公司為此於11月8日在南京舉行慶典儀式。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印刷聖經最大的國家之一,而同時,隨著中國基督教的迅速發展,中國教會仍舊對聖經有著巨大的需求。 愛德印刷有限公司由中國基督徒發起,是愛德基金會與聯合聖經公會1988年合作建立的中外企業。
-
愛德印刷聖經突破1.5億冊
愛德印刷廠(圖:愛德印刷官方微信) 7月18日,南京愛德印刷有限公司再次更新了從1988年到今年6月份聖經全書的印刷年產量,正式突破1.5億冊聖經。
-
斯賓諾莎的無神論問題:歷史爭論及其原因
他不僅以猶太人的身份攻擊新約,而且以學者的身份瓦解舊約;他的無神論體系在寫作與推理上勝過斯特拉頓(Straton)和伊壁鳩魯的無神論一千倍。」(22)狄德羅在《百科全書》中也明確地將斯賓諾莎視為無神論者。(23)霍爾巴赫在《自然的體系》中稱斯賓諾莎的哲學為無神論體系。(24)尼古拉斯?馬勒伯朗士(Nicolas Malebranche)認為斯賓諾莎的無神論與中國哲學家的無神論有很多相同之處。
-
愛德印刷兩億冊聖經慶祝活動在寧舉辦
愛德基金會秘書長、愛德印刷公司副董事長凌春香主持慶祝活動。中國基督教協會原會長曹聖潔牧師宣布愛德印刷第2億冊聖經誕生。 三十多年來,愛德印刷以「為中國教會服務,滿足中國基督徒對聖經的需求;為海外教會服務,滿足海外基督徒對出口聖經的需求;為愛德的事業和世界人民服務」為企業發展使命,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家現代化綜合型薄紙印刷企業,是中國聖經印刷主要基地。迄今為止,愛德共印刷了2億冊聖經,語言種類達130多種。
-
一場對宗教懷疑論的考古發掘,探究古代世界的無神論
《與神作戰:古代世界的無神論》內容簡介無神論是近代的發明,是歐洲啟蒙運動的產物嗎?其實,早在啟蒙之光把疑神的種子播灑到歐洲這片基督教傳統深厚的土地之前,無神論在希臘世界就是公眾辯論的嚴肅話題。作者蒂姆·惠特馬什在這部《與神作戰》中,把筆觸深入古代地中海世界,勾勒出歷經千年歷史巨變的希臘無神論,再現眾多哲人的思想風採。他們中既有或許是第一位坦承自己無神論立場的迪亞格拉斯,以及第一位唯物論者德謨克利特,又有伊壁鳩魯及其追隨者。在書中還可以看到早期基督徒如何撇清自己同無神論的關係,進而壓制懷疑上帝的思想。
-
愛德印刷舉辦成立三十周年暨完成一億五千萬冊聖經慶典
國家宗教局二司司長郭偉指出,愛德為世界上70多個國家生產了超過100種語言的聖經,成功實現了現代化轉型,成為世界印刷的引領者。她希望愛德與基督教全國兩會攜手共進,印刷更多更好的聖經以滿足社會需要。同時也鼓勵愛德為經濟發展多做貢獻,為基督教參與社會、服務社會和走向世界貢獻力量。
-
德媒酸了:西方救市,卻是中國受益
德媒酸了:西方救市,卻是中國受益 時間:2020年12月10日 17:07:37 中財網 「西方救市,受益的卻是中國。」看到中國出口產業創下歷史新高,德媒先酸了,並意圖發文煽動對立。 當地時間12月7日,德國《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網站發布駐上海記者亨德裡克·安肯布蘭德(Hendrik Ankenbrand)評論文章——《疫情中的贏家》提出,「毫無疑問,川普意圖通過懲罰性關稅和制裁令對手就範的目標,失敗了。」
-
愛德回顧1988-2015年印刷聖經1.4億 年產量翻26倍 從本土自銷到...
,1988年,愛德印刷成立,開始印刷聖經,當年不足50萬冊。該圖還標出了聖經全書印刷三個組成部分的比重:新教的中國基督教兩會、天主教以及出口。從圖中可以看到,一直到2000年前後,中國的聖經印刷基本只是用於滿足本土自銷,從2003年開始出口的聖經開始大幅度增長,尤其是到2010年之後本土聖經基本保持在近400萬,其餘為出口的聖經。
-
德媒酸了:西方救市,受益的卻是中國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西方救市,受益的卻是中國。」看到中國出口產業創下歷史新高,德媒先酸了,並意圖發文煽動對立。即便在2020這個「災年」,中國經濟還在增長,其他國家都需要防護物資和電子產品。然而製造起了恐慌,聲稱在一些歐美國家宣稱要在貿易領域與中國經濟脫鉤之時,中國還在強化其製造商和供應商身份。(和中國人)做的每一筆交易,都有深化對華依賴的風險。還說中國不止追求錢貨兩清,他們還想「讓國際秩序更符合中國利益。
-
默克爾也沒有想到:一篇「肯定中國」的文章,在德引起軒然大波
其中德國與中國一直以來都保持著經貿合作的聯繫,兩國要是保持持續穩定的合作關係,勢必能夠獲益不少,可無奈美好的東西總是只存在於想像中。就在近期,德媒刊登的一篇文章在德國掀起了軒然大波,德國內部開始不斷出現「與華脫鉤」的聲音。
-
用聖經「反聖經」:斯賓諾莎與神學政治學
當時荷蘭正圍繞著政體問題展開了相當嚴重的兩派之爭,一派是奧倫治皇族為代表的君主派,他們利用加爾文教,鼓吹建立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君主制國家;一派是以德·維特兄弟為代表的共和派,他們主張最大限度的地方自治,加強貿易和反對戰爭,在宗教信仰方面執行開明的寬容政策。
-
美國出版界:全球多半聖經都在中國印
記者 | 潘金花美國的《聖經》可能要提價了。據美聯社7月8日報導,川普最近威脅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而中國每年為全球印製的《聖經》達1.5億本,甚至更多。美國的宗教出版界認為,如此加徵關稅無疑是在向消費者及宗教機構徵收「聖經稅」,使《聖經》變得更貴,影響教會活動的開展。
-
德媒:潘多拉魔盒被美國打開,中國這項技術發展到領跑世界
中國科技總全面落後西方,到如今的尖端科技越來越多,一路走來中國的科技發展非常的艱難,並且在美國的嚴密限制下,我們每次想要突破一項技術,都會被美國和其他的西方國家重點關注,生怕我們在某些領域超過了他們。華為的晶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為了限制華為5G的發展,直接斷供對華為的晶片支持,讓我國的半導體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不過我們也有很多科技領域是美國限制不了的存在,德媒:潘多拉魔盒被美國打開,中國這項技術發展到領跑世界。
-
德媒:潘多拉魔盒被美國打開,中國將這項技術發展令世界敬畏
時代在進步,人類在不斷的進化者,眾所周知,在如今的21世紀,人類已經完完全全地進入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自從18世紀的第1次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對於工業製造以及科技做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不斷大力發展,才有了如今這個世界。
-
德媒:中國領跑疫後全球車市
原標題:德媒:中國領跑疫後全球車市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據德新社德國杜伊斯堡/漢諾瓦12月12日報導,根據一項研究結果,新冠疫情危機結束後中國汽車市場將最能繼續良性發展。報導稱,基於可以期待的增長和迄今對新冠疫情的成功遏制,行業觀察家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預計,對於德國生產商來說,在中國這個最重要的銷售市場,汽車銷量將逐漸穩定下來;而在德國,壓力還會明顯增加。該研究小組預測,在德國,持續的內需低迷將進一步危及汽車行業就業。
-
德媒:三中企競購德國廚具品牌WMF 海爾勝算最大
參考消息網3月14日報導 德媒稱,德國廚具品牌WMF(福騰寶)可能要被中國買家收購。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3月14日援引《法蘭克福匯報》的報導稱,有消息稱,目前WMF的最大股東美國私募股權公司KKR正在和中國商家進行洽談。
-
上癮三百年:西方世界藏書史和縱貫其中的《聖經》
十六世紀,他們爭吵得難解難分,宗教改革者印刷了更多的書籍——書籍在指責圖像——因而天主教會發明了《禁書目錄》,焚燒這些書籍,並製作更多的圖像。改革者因而被殺頭、打敗和摧毀。啟蒙運動是一個書籍的偉大時代,而今天我們卻又是生活在一個圖像世界裡。……今天的新教徒則是馬克思主義者,他們仍然是[崇尚]書籍的芸芸大眾。
-
英媒:未來中國不再需依靠世界,世界離開中國卻無法運轉
疫情期間,中國制定了利用國內外市場雙重循環的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強國內製造業發展,減少對外國的依賴。英媒評論表示未來中國會是世界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中國卻不再需要依賴世界經濟。中國經濟勢頭正盛往年中國都在尋求更多的外國合作夥伴,想辦法將外國資本引入到中國市場,但是今年的情況有了改變,疫情對世界各國的經濟造成了衝擊,只有中國早早下大力將疫情控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