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性人生,我活著我快樂;感受式人生,我快樂我活著

2020-12-14 學思觀

現實往往是冷酷而旁觀的,我們有時為生計奔波,而無法去認真思考,而聽從感覺認為活著就是為了追求快樂;

現實又是公平而無私的,有心人經過思考反省而獲得了新生,因感悟而體驗到活著即是快樂,經歷就是人生旅程。

同樣的人生經歷和遭遇,在不同的心態裡和心境下,會呈現不一樣的色彩和感受。猶如戴著不同色彩的眼鏡,會給自己觀賞風景打上不同的底色一樣。

在感悟人生中,認為人活著就是要體驗到酸甜苦辣的不同滋味。

在感受人生中,認為活著就是要滿足感官的當下快感而享受快樂。

在感受中,我們或是一味追求和滿足快感,而使心情的快樂變得單一、單調,有時甚至是灰色的圖案,常會因不快樂而消極、嘆息。

在感悟中,我們會在相反的人生閱歷中,相互證驗而真覺到美好,就能樂觀地把苦難當作財富,把失敗當作磨練,把一時的不得志看作天降大任的前奏。

感受式人生:我快樂,我活著

感受式的人生,是感而應、迫而動的被動接受。世界向我們推送什麼,我們就在接受什麼。就如虛擬平臺向我推薦什麼內容,我們就閱讀什麼一樣。

感受式的人生,既是淳樸的、真切的,又是被動的、承受的。雖然我們能夠感受到一切撲面而來的自然和親切,但是也容易迷失自我,成為外在誘惑、牽引的提線木偶。

在感受式的人生中,我們的神經在感官刺激中感受欲望達遂的快樂,以至於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的痴迷。

在感受式的人生中,看似是我們的感官在選擇快樂,實則是物慾之快樂讓我們受到牽引,只能選擇如此而不能選擇不如此,以至於患得患失,寵辱若驚。

在感受式的人生中,我們像似旅遊,經歷著一切,實則是讓世俗的一切在我們身上盡情遊歷,使我們成為世俗的俘虜和奴僕。隨波逐流,讓我們無法自主。

為感官的快樂而活著,則一切令感官快樂的事物都是好的,而一切讓感官不能享有快感的都將成為負擔和可惡。被物慾選擇,我們就會因失敗而傷感,因挫折而沮喪。

在感受式的人生中,我們喜怒無常,以我的感官快樂為喜,以我的感官不快樂為怒。一旦人生的不如意常在出現,則我就會因失意而悲催,因失落而痛苦。

感受式的人生,追求一味的感官快樂,則生活就變為單一的樂趣,單調的色彩。如此,則人生就會失去七色彩虹的絢麗,喪失人生調色板的斑斕。

感悟性人生:我活著,我快樂

感悟性人生,首先是對人生的感悟,領會人生的多彩。人生原來可以不是一種色彩、單一樂曲和一樣經歷,而奼紫嫣紅、千姿百態和豐富多彩方是人生的常態。

知道人生無常,豈可傻傻地奢求一帆風順?沒有曲折,哪有人生驚奇的故事;沒有跌宕,哪有人生命運的交響曲;沒有多樣,哪有百花爭豔的春天;沒有差異,哪有個性鮮明的特色。

感悟性人生,其次是對人生的閱讀,品嘗人生的五味。感受或是被給予的,有時是無奈接受的,被動遭遇的。而閱歷則是主動的、積極的和想要的,想要品味人生的五味雜陳。

在閱讀人生中,我們常會為人生故事內容的跌宕起伏而驚嘆不已,會為故事主人公愈挫愈奮的奮鬥史而倍感敬仰,會為故事內涵的豐富充實而拍案叫絕。這裡,什麼味道都不可或缺,都要細細地品嘗。

感悟性人生,再次是對人生的領悟,領會人生的無常。感受是直觀的、被推送的,而領悟則是貫注的和陽光的。在領悟中知道,人生就如山峰有陽面和陰面一樣,陰面或為陽面,陽面或為陰面。陽光就如我的目光,照在哪哪就是光豔。

人生的高度,不只在登高望遠,更可在小中見大;人生的寬度,不只在遠眺大海,更可是胸懷寬廣;人生的厚度,不只在天高地厚,更可為日積月累。

領悟人生的真諦,只有透過浮雲,方能見得萬裡晴空;只有透過迷霧,方能見得萬水千山。更高的思維站位和辯證智慧,賦予我的一生必有別有洞天的風景。

感悟性人生,最後是對人生的體驗,體驗人生的珍貴。經驗、經歷是過去式的、記憶追惜的,而體驗則是未來式、敞開開放的。體驗意味著我們敞開心懷,快樂迎接明天,因為明天會讓我把握的更好,更懂得珍惜而如獲至寶。

在人生的體驗中,我活著本身就是一個快樂之事,可以有幸經歷生命的豐富多彩,品嘗各種的風味小吃,感悟千差萬別的無常,體驗人生只有一次的寶貴機遇。

懂得珍惜人生,也就懂得人生體驗的可貴,懂得未來的每一天都是十分的珍貴,一切都在續寫自我的人生故事,都在繪製絢麗的人生畫卷。

感受式人生與感悟性人生,雖只有「受」與「悟」一字之別,然卻有截然不同的人生境界:

認為我快樂我活著,會讓我們一生無法懂得真正的快樂,無法看到絢麗多彩;

感悟我活著我快樂,會讓我們有幸地一生快樂地活著,真正體驗匠心獨運。

中華文明五千年,歷經滄桑而綿延不絕,已充分證明中華傳統文化的頑強生命力,和迎接各種挑戰的開拓能力。這一文化內涵,既本自「學··觀」的探求真理而來,又呈現著「學··觀」的理性自覺和開放思維。讓我們齊心協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時代洪流之中,為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冷靜的思考,清醒的應對,果敢的鬥爭,無愧的付出。堅信「文化自信」,踐行「文化自信」,中華民族一定能夠實現偉大復興。

歡迎評論交流探討。文中圖片來自網絡,感謝版權原作者。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好好活著,我們每天真正快樂的時間,只有20分鐘(人生感悟)
    今天有一個朋友告訴我活著真沒有意思,我能體會她的心情,因為我也曾經說過類似的話。後來有了親朋好友的批評指正,才慢慢學會了放下、隨緣、寬容、原諒。其實不管生活對你有多麼不公平,都應該學會笑著面對,生活對每個人其實是公平的,給了你這樣的快樂,就不能給你那樣的快樂,人生不是十全十美的,當你覺得人生沒有意思的時候,那是你拒絕了有意思的事!怎樣才能好好活著,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是快樂?是金錢?是幸福?什麼是好好活著?
  • 人生感悟:人活著,為了什麼?
    生活實苦,人生本累,既然如此,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呢?難道是為了吃苦受累,如果真是這樣,你願意這樣活嗎?我是不願意的。我認為,人活著,要能吃苦受累,要從吃苦受累中成長,變得強大,優秀,出色,活出一個更好的自己,過上美好的生活,擁抱精彩的人生。
  • 《小丑》:「我希望我的死比活著更有意義」
    但看到結局的時候,又忍不住直呼過癮,因為他用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的諾言:希望死比活著更有意義。故事的主人公亞瑟是一個生活在底層的小人物,他每天靠扮演小丑謀生。作為小丑,「笑」是必須的。並且,他患有一種病,只會笑。每個人看到的他,都是笑著的。 亞瑟的理想是做一名諧星,母親也一直喊他「快樂」,母親說他有個使命,為世界帶來微笑。然而,他自己卻是世界上最不快樂的人。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時常有人討論這兩個問題,從這兩個問題上,我的理解如下:第一個問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我從兩個角度上去看,如果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人生毫無意義。雖然對於個人來說,終究會被遺忘在歷史的長河中,但是我們人類代代延續的人生,卻在不斷的改變著人類自己,改變著未來,甚至改變著世界!第二個問題: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 「我不想活了,活著好累」
    我每幫助一個人,他們就會從我身上得到快樂啊,況且幫助一個人,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世界並沒有對你很殘忍,世界給了你一雙天使的翅膀,讓你去給別人帶來光芒,就像白衣天使那般,冒著奉獻,奉獻別人。你明明這麼偉大,為什麼卻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的價值呢,這是因為你想事情的出發點反了。每當有讀者對我表示感謝的時候,我就會特別開心,因為我在幫助別人,別人因為我的建議獲得了一絲快樂和希望。
  • 人到底為什麼活著?餘華的《活著》讓我看到了最好的答案
    我為什麼要活著?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疑問?我有過。很多人說:人到中年才發現,生活真的太累了。生活不緊不慢的過著,身邊的人來了又去,一切都與我們年少時的憧憬相差太多。我覺得讀餘華的《活著》,不止讓我明白了活著的意義,還讓我從其中懂得了三個人生哲理。
  • 我問老者,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老者:體驗
    迷茫的時候,我們可能覺得自己這一輩子過得好普通,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容易獲得快樂和幸福。因此有些人會些許沮喪。有時候是別人問我問題,有時候我問別人問題。因為我不敢稱為你們所謂的情感導師,我無非就是傾聽你的心聲。做一個安靜的傾聽者。
  • 品味羅素:我為什麼活著?
    沒有答案,我們還不能輕易去死,還要活著,要好好活著,那麼,怎麼辦?好好活著——只能給我們的生命附加一種意義。我給自己的答案是:生活的真正意義在於體驗和感受——去努力,去奮鬥,讓自己感受更多,體會更多。種種體驗必然讓我們有限的生命變得更加豐富,讓我們感受到快樂、痛苦、酸甜苦辣……這種種感受才真的令人著迷,而快樂就在這過程之中。
  • 我希望以後能做一個平安快樂的普通人
    作家餘華在《活著》裡面說: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在我有限的人生經歷裡面,我對這句話直白的理解是:這個世界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那些錢、權、寶馬香車,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身外物。
  • 如果快樂很難,願你能好好活著!
    知乎上有人問:「患有重度抑鬱症,曾經喜歡的東西都不喜歡了,曾經想要的也都不想要了,無數次想死,知道這件事的人都說,你一定要好好活著啊,但我一直不明白,人為什麼活著?我找不到一個活下去的理由,所以,想問問大家,你們為什麼活著?」或許是看後,頗有感觸。果然,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 停更兩月,我從讀書中領悟到:人生的意義就是活著
    前兩天,有位朋友微我,詢問有關公眾號的事情,才發現一晃快兩個月了。打開公眾號,發現了同學正在呼我:兩個月沒有更新啦!羞愧呀,我的懶病一發就是兩個月,得治,得整改。7月開始正常更新啦。希望我的朋友們還沒有把我遺忘,哈哈。不管怎麼說,還是要解釋下,這兩個月發生了點小事。
  • 人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關於人生意義的思考)
    你也不知咋的,也許是父母為了一時快樂,也許是在父母的思想裡就是渴望要成家要有自己的孩子。就是當時你父母所認為的有意義的事,於是搞到自己就活在世上了。這個就是你活著的前因,然後才慢慢想到「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些問題。是「活著」的事實在先,然後才有了「究竟活著有什麼意義」這樣的問題。注意到了嗎?我們不能把順序搞混了。
  • 一個人活著,就應該好好生活,請記住,一直要快樂,快樂
    1、一個人活著,就應該好好生活,請記住,一直要快樂,快樂。有一種追求,顯然很失望,卻不願回來了。2、3、我是sorrybutIthinkmymiddlefingersareattractedtoyou,對不起,我想我的中指被你吸引了。
  • 人為什麼要活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人為什麼活著,很多人對它有著不同的理解,但我一直來都比較困惑。於是,我問爺爺,人活著有什麼意思;我問奶奶,人生有何意義。爺爺說,人活著就沒什麼意思,人只是一種動物和螞蟻一樣。奶奶說,人活著就是為看這花花世界。
  • 《活著》:面對人生數不盡的苦難,人為什麼要活著?
    如果知道這本書名為什麼叫活著,我想大概也就能讀懂了。餘華在序言裡寫道,這本書寫的是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有許多苦難,身邊的親人接連離去,最後孤單一人,你是否會依然選擇活著?
  • 你快樂嗎?我很快樂!
    昨天,也許你是快樂的、也許你是痛苦的、也許你是滿懷希望的、也許有太多的也許!明天,也許你會快樂、也許你會痛苦、也許你會滿懷希望、也許有太多的也許!而今天,你都要一一面對。我只能說,我們能做的,也許只有用一種態度來度過,那就是快樂!正如那句話:快樂也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為什麼不每天都快樂的活著呢!
  • 我為什麼而活著
    作者:羅素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這三種純潔而無比強烈的感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這三種感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我尋求愛情,首先是因為愛情給我帶來狂喜,它如此強烈以致我經常願意為了幾小時的歡愉而犧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尋求愛情,其次是因為愛情解除孤寂一—那是一顆震顫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測的深淵。我尋求愛情,最後是因為在愛情的結合中,我看到聖賢和詩人們所想像的仙境的神秘縮影。這就是我所尋求的,雖然它對人生似乎過於美好,然而最終我還是得到了它。
  • 《活著》:教給你2個人生哲理,把人生看透,活著才有希望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因為這本書裡,藏著二個深刻的人生哲理。活著,要學會珍惜小說的主人公福貴,出生在富裕的地主家庭,自幼衣食無憂,連上學都要家裡的傭人背著去。
  • 「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 是這樣嗎?
    「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這個口號原是深圳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初二學生,開運動會時方隊的口號。被網友稱為高能口號,因為它喊出了家長的心聲,喊出了老師的用心良苦。孩子為父母讀書,有幾種目的: 一是完成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夙願;二是完成父母不能完成的人生夢想;三是為了滿足父母愛炫耀的虛榮心。為父母讀書,當然不會考慮讀書郎的感受了。
  • 職場人生感覺累和不快樂:重塑快樂認知模型,感知快樂該有的樣子
    我不快樂該誰來負責?誰該引領我走出不快樂的心境?在任何時代的任何人,還有我們在不同年齡階段都會感覺累和不開心,其背後涉及到一種人生真相,以及對生活快樂的邏輯延展方式。還是我們人類今天所做所為都是被規定被安排,如同說到的底層社會,身心勞累,還有感覺不到快樂,所以一定有一種邏輯架構是我們沒有感悟到,沒有搭建,沒有形成心理定勢的東西。而正是這個東西的缺失讓包括職場三哥在內的很多人感到活著的困惑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