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核心:
小腿骨頭變彎在我們的生命長河中近乎是必然,任何糾正訓練都只能起到惡化減速的作用。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小腿形態大概如下,正面看有著顯眼卻不明顯的彎曲:
請不要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當我們老去,腿基本都會變O,這是人體對抗地心引力的結果。
小腿變彎趨勢既定,但變彎的速度卻可快可慢:
錯誤的動作,會讓小腿變彎進行加速;
正確的動作,會讓小腿變彎進行減速。
我們力求要做的,是通過糾正訓練進行減速,而非企圖斷骨重生實現變直。
小腿骨變彎的必然性
當人老去,將會人均O型腿,你可以搜尋記憶中年邁者的下肢形態,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注意,本文指的「小腿骨」變彎,並非指「膝內翻」,而是小腿本身變彎。不過當然,兩者往往伴隨發生。小腿骨變彎的原因在於:人體獨特的構造,以對抗對地心引力的使命。要想在地球上實現穩定,必須遵循一條原則:物體重心在支撐面內。於是,我們走路時每一步支撐,腿都不得不更向身體中線貼近。「走路」是對我們腿型影響最深遠的事情。在水平地面以正常速度行走,膝關節的反作用力達到體重的2.5-3倍。這意味著我們的小腿以傾斜的狀態接受「擠壓」,這個擠壓帶來的形變趨勢,正是O形。並且,這個形變的力並非不變,而是腿越O,形變應力越大。這意味著,如果不做任何動作糾正,變彎的惡化程度,會不斷加快。如圖,地面的反作用力對於膝蓋的作用是「膝內翻」的。地面反作用力的方向在膝關節旋轉軸的內側,因此力矩是內翻方向。現代人的情況
然而實際情況是,小腿骨變彎的很大一部分人中,腿型是這樣的:這種情況中,小腿偏上部有更大的彎曲。然而這並非只是簡單的「更嚴重」,也並非是「膝內翻」。仔細去評估這種腿型,其實膝關節是外翻的,與內翻是相反的。這個膝外翻比較「隱晦」,因為大家總覺得膝外翻將會是明顯的X腿。而案例中不是X腿。如果你評估的方式是如上圖,以為大腿小腿的位置如白線所示,那麼你的判斷可信度不高。因為大腿的位置並不是大腿中間,它比你想像中更加傾斜。並且,「膝外翻」是描述關節位置,尋求的是骨與骨之間的排列,因此不用看小腿整體位置,只需要看小腿近端。綜上,「小腿變彎」雖然幾乎是生命發展中板上釘釘的事情,但是有兩點需要被意識到:以下分析加劇小腿變彎的各種情況,可能有些情況我們無法幹預,但對於能干預的情況,如果你在乎這個問題,請有章可循地進行學習並做出努力。可見當同樣的站距下,足弓塌陷時小腿將更與地面傾斜。這將導致小腿變彎的應力加大。足踝功能健全對於腿型糾正的重要作用不想贅述了,因為足的姿態決定了「根基」是否正,足部功能的限制將自下而上影響全身。理想的站姿,應該是「小腿垂直於地面」,這能儘可能減少小腿變彎的應力。如果採用並腳站,小腿與地面傾斜的角度加大,變彎的應力也更高。當然,站立對腿型的影響遠不如動作大,並且站姿也不應該始終不變,只不過如果你真的很喜歡並腳站,那麼可以減少它的頻率。胯寬的人腿將更與地面傾斜,這將顯著加大腿變彎的趨勢。(胯寬vs胯窄)
XO和X沒有區別
由於上述探討的情況從腿型上看與「X腿」無關,但是請你看一下以下:你可能會說,1是O型腿、2是XO腿、3是X腿,1、2是文章中探討的腿型,這裡沒3什麼事兒。這就是腿型評估的片面所在,我們只需要採用不同的站距站法,就能呈現出不同腿型。你我都需要單腿承重,腿必然以帶有角度的狀態應對地心引力;你我在現代都市人的生活狀態中,臀都在被弱化,動作中膝蓋都有內扣的趨勢;你我都走在平坦的路上而逐漸喪失足部該有的功能,後足都有旋前的趨勢。你我下肢遭受的不良應力,可能性質是一樣的,只是程度不同。但是,坐以待斃不是我的選擇。我選擇不斷通過糾正訓練,優化下肢的排列和動作。畢竟我想走更多路,看更多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