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山,從北京到河北,再到河南,綿延四百多公裡,這是一座革命的聖山。抗日戰爭時期,劉鄧率領129師依託太行山,建立了太行軍區,成功開闢了敵後抗日根據地,擴大了八路軍武裝。
太行山對革命的貢獻有多大呢?它為中國革命貢獻了三個縱隊,那就是後來的三個王牌軍啊,無數太行子弟前赴後繼,匯入中國革命的洪流。太行軍區當然走出了很多開國將帥。
那麼,太行軍區貢獻了哪三個縱隊呢?
第一個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三縱隊,第三縱隊最開始就叫太行縱隊,發源於太行軍區,縱隊的司令員就是被稱為軍中趙子龍的陳錫聯,湖北紅安人。陳錫聯統領的第三縱隊,是整個劉鄧大軍的主力。
第三縱隊參加了上黨戰役,重創閻錫山的晉軍,然後千裡躍進大別山,決戰中原,拉開戰略反攻的序幕。淮海決戰之後,又是渡江戰役,然後揮兵進入大西南。
第二野戰軍成立,陳錫聯升任第三兵團司令員,第三縱隊則發展成了第十一軍,軍長是曾紹山。陳錫聯是開國上將,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他擔任了北京軍區司令員。
第二個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縱隊,這是一支年輕的虎狼之師,也發源於太行軍區。縱隊的司令員就是大名鼎鼎的王近山了,也是湖北紅安人。王近山統領年輕的第六縱隊參加了定陶戰役。
在定陶戰役最艱苦的階段,劉伯承親自前來督戰,王近山給各個旅長打電話,他只說了五個字,「劉師長來了」,前線將士們頓時血脈賁張,充滿了一往無前不可遏制的鬥志。
為什麼呢?因為第六縱隊有好多太行子弟,當年在太行山上,誰不知道劉師長的威名。所以,太行子弟,絕不能給劉師長丟臉,絕不能讓劉師長失望啊。
王近山是開國中將,第六縱隊後來發展成了第十二軍,軍長還是王近山。建國後,王近山也在北京軍區任過職,只不過他當的是軍區副司令員。
還有第三個,也就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縱隊司令員是秦基偉,還是湖北紅安人,你看,從陳錫聯,到王近山,再到秦基偉,都是湖北紅安人。
當三縱和六縱都開赴前線,秦基偉還留在太行山,他擔任太行軍區司令員。當時的太行軍區,骨幹成熟一批,就送走一批開赴前線,剩下的多是新兵。1947年,太行軍區組建了兩個獨立旅,到8月,第九縱隊成立。太行軍區送走了最後一個縱隊。
第九縱隊進入河南境內,橫掃中原,參與解放了洛陽,獨挑大梁解放了鄭州,然後揮師南下,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第九縱隊改編成第十五軍,秦基偉還是軍長。秦基偉是開國中將,後來也當過北京軍區司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