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隻小豬」有「真實的故事」,那「牛郎織女」有沒有可能也有「真實的故事」呢?在這個故事裡,牛郎織女雖然結為夫婦,但生活中也有柴米油鹽、雞毛蒜皮,也會偶爾爭吵、打冷戰。或許王母娘娘並不是故事中所講的無情殘忍,反而是非常善解人意,和藹可親的呢?
那樣的話,牛郎織女的故事又會是怎樣的呢?來看看實驗小學五(10)班的學生寫的《牛郎織女的真實故事》吧!
牛郎織女的真實故事
柯橋區實驗小學五(10)班 陳晨
(圖片來自網絡)
從此以後,牛郎在地裡耕種,織女在家裡紡織。有時候,織女也幫助牛郎幹些地裡的活。兩個人勤勞節儉,日子過得挺美滿。
轉眼間,兩三個年頭過去了,他們生了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到了孩子能說話的時候,有一天,織女想讓兩個孩子上學堂,再報畫畫班、寫字班、舞蹈班等興趣班,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牛郎。
牛郎聽了,氣憤的說:「你說什麼!養一個小孩已經夠嗆了,我們養了兩個。現在還報什麼亂七八糟的興趣班……」
織女聽了,生氣地說:「你有種再說一遍!我給孩子們報興趣班,還不是為了他們以後有出息呀?」
就這樣,他們吵了起來。
有一天,牛郎在為老牛時,衰老的老牛又說話了:「我快不行了,我死以後,留下我的皮,遇到什麼緊急事,就披上它……」話還沒說完就去世了。牛郎把老牛的屍骨埋在後山。
織女在人間與牛郎結為夫婦的事,王母娘娘其實早就知道了。但聽說織女與牛郎的生活過得很美滿,她也就不去打擾他們了。
一天,王母娘娘又惦記起織女,就派天兵去看織女。天兵們還沒到牛郎家門,就遠遠地聽見了牛郎織女的爭吵聲。天兵們看到這一幕,趕緊告訴王母娘娘。
於是王母娘娘來到織女和牛郎家,一進門就看見地上的陶罐碎片,就去勸架。織女見王母娘娘來了,就說:「外婆,您快把我帶走吧……」在織女要求下,王母點點頭,拉著織女走出門口,向天上飛去。
這時,牛郎不知該怎麼辦。忽然。牛郎記起了老牛的話,披上牛皮,追了上去。
織女見牛郎追了上來,就拔下了王母頭上的玉簪,往背後一划,出現了一條天河。天河很寬,波浪很大,牛郎飛不過去。從此,他倆天各一方。
一邊,牛郎試著飛過天河;另一邊,王母娘娘對織女和牛郎的婚事仍不死心。終於,在王母娘娘的反覆勸說之下,織女同意了在七月初七的鵲橋上與牛郎和兩個孩子相見。
據說,那天晚上在葡萄架下還能聽到他們吵架的聲音呢!
《山海經》是上古社會生活的一部百科全書。它涵蓋了上古地理、天文、歷史、神話、氣象、動物、植物、礦藏等方面的諸多內容。
據統計,全書記載山名五千三百多處,水名二百五十餘條,動物一百二十餘種,植物五十餘種。至於散布全書的神話傳說,更是俯拾皆是。袁珂先生稱讚《山海經》「非特史地之權輿,亦乃神話之淵府」,真是恰如其分。
《山海經》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典籍之一,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巨大。莊子、屈原、陶淵明、李白、李賀、李商隱、蘇東坡、吳承恩、曹雪芹、魯迅等文學巨匠,都受其影響。《鏡花緣》、《紅樓夢》大量從《山海經》中取材。
葉聖陶曾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
這次我們基於統編版小學語文四上神話單元這個「例子」,從《山海經》中精選十七則小古文,分四個主題,組成《山海經》單元,繼續帶領學生感受神話的魅力。這四個主題分別是:珍禽異獸、神怪異人、山川草木和亙古神話四個主題。
其中的三個主題,我們已經開發錄製成微課。為方便學生學習,每節微課時長不超過10分鐘。同時會配套推送「讀與思」練習到公眾號平臺,供孩子們下載學習!
微課課更新時間:每周三。
整個課程「免費」學習!為避免錯過微課更新,歡迎你關注本公眾號!
如果你學習微課時想方便一點,歡迎你把《跟著名家學寫作》(四年級上冊)這本書買來,裡面有所有的課文和「讀與思」練習。京東網、當當網均有售。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山海經》小古文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