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知識·經絡{足少陰腎經}

2021-02-07 妙無學堂

飽讀四書五經不如利他不二做百事

空談古今萬卷不如千裡之行始足下





(左右各一枚,狀如石卵,色黑紫,當胃下兩旁,入脊膂,附脊之第十四椎,前後與臍平直)

《靈樞》曰:足少陰之脈,起於小趾之下,斜走足心(湧泉穴也),

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然谷,穴名,在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內踝後別入跟中,即太溪、太鍾等穴),

以上腨內,出膕內廉(自復溜、交信,過足太陰之三陰交,以上腨內之築賓,出膕內廉之陰谷),

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上股內後廉,結於督脈之長強,以貫脊中,而後屬於腎,前當關元、中極之分,而絡於膀胱也。滑氏曰:由陰谷上股內後廉,貫脊,會於脊之長強穴,還出於前,循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當肓俞之所、臍之左右屬腎,下臍過關元、中極而絡膀胱也);

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滑氏曰:其肓俞屬腎處上行,循商曲、石關、陰都、通谷諸穴,貫肝,上循幽門,上膈,歷步廊入肺中,循神封、靈藏、彧中、俞府,而上循喉嚨,並人迎,挾舌本而終);

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其支者,自神藏之次,從肺絡心,注胸中。以上俞府諸穴,足少陰經止於此,而接乎手厥陰也。胸中,當兩乳之間,亦曰羶中)。


是動則病飢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是謂骨厥。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幹,咽腫上氣,嗌幹及痛,煩心,心痛,黃膽,腸澼,脊臀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1)體表循行縫隙:(足部)足少陰腎經起於小趾下方,斜著行至足心凹陷處,向斜上方沿足舟骨下方向上行於內踝與跟腱之間;(小腿部)沿著比目魚肌與腓腸肌內側肌腹前緣之間的縫隙,行於膕窩半膜肌與半腱肌肌腱之間;(大腿部)行於半膜肌與半腱肌之間的縫隙,上行沿尾骨前緣進入體內循行。(2)體內循行路線:沿脊椎前緣人體腔,到達腎部腹膜間隙,向前聯絡膀胱處腹膜間隙。直行的主幹:從腎部分出向上穿過肝的分頁間隙並穿膈肌裂孔,上行於肺部的胸膜間隙,沿喉嚨兩側,上行於舌根兩側的黏膜間隙。體內支脈:從肺部分出,到達心部的漿膜間隙,進入胸膜腔間隙。


❹腎經穴位:湧泉、然谷、太溪、大鐘、水泉、照海、復溜、交信、築賓、陰谷、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商曲、石關、陰都、通谷、幽門、步廊、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

足少陰腎二十七,湧泉然谷太溪益。

大鐘水泉通照海,復溜交信築賓實。

陰谷膝內跗骨後,橫谷大赫連氣穴,

四滿中注肓俞臍,商曲石關陰都密,

通谷幽門寸半闢,折量腹上分十一,

步廊神封與靈墟,神藏彧中俞府畢。


(1)藏精:腎具有貯存、封藏人身精氣的作用。還可以維護生殖繁衍、促進生長發育、參與血液生成、抵禦外邪侵襲等。(2)主水液:腎的主水功能是靠腎陽對水液的氣化來實現的,稱作腎的氣化作用。(3)主納氣:人體的呼吸運動,雖為肺所主,但吸入之氣,必須下歸於腎,由腎氣為之攝納,呼吸才能通暢、調勻。(4)主一身陰陽:腎陰腎陽為全身臟腑陰陽之本,腎陰充則全身諸髒之陰亦充,腎陽旺則全身諸髒之陽亦旺盛。(5)主骨生髓,開竅於耳:骨髓由腎精所化生,髓藏於骨以充養骨骼,並通於腦(髓海)。開竅於耳是指腎氣充足可以上達於耳。(6)腎藏志,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藏志表示人的一種信念與無所畏懼的表現。志主管腎的自我調節,即所謂「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陰陽(1)·陰陽(2)·五行 ·#探討#心開竅於??

·五臟{肝}·五臟{心}·五臟{脾}·肝對應八卦哪一卦?

·五臟{肺}·五臟{腎}·五臟關係(1)·五臟關係(2)

 ·六腑{膽}·六腑{胃}·六腑{小腸}·六腑{大腸} 

·六腑{膀胱}·六腑{三焦}·六腑關係  

·五臟與六腑關係(1)·五臟與六腑關係(2)

·五臟六腑的氣機升降 ·奇桓之府{腦}·奇桓之府{髓}

·奇桓之府{女子胞}·奇桓之府{脈}·奇桓之府{骨}

·經絡概說 ·經絡{手太陰肺經} ·經絡{手陽明大腸經}

·經絡{足陽明胃經}·經絡{足太陰脾經} ·經絡{手少陰心經}

·經絡{手太陽小腸經}·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聯繫我們,入群討論:



相關焦點

  • 經絡講記|足少陰腎經的氣化特點(一)
    足少陰經,內屬於腎,外行於湧泉至俞府的縫隙中,通過足少陰經別加強本經對腎的調節作用。說明足少陰腎經對人的應激、應變、耐力和堅韌心理有著重要影響。影響足少陰經氣化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腎及相關組織器官功能發生障礙,出現諸如耳聾、耳鳴、性功能減退、意志消沉等病症;二是足少陰經在經絡循行路徑上的經氣運行出現障礙,例如脊股內後廉痛、足跟痛等,都會出現足少陰經絡異常,集中在陰谷、築賓、復溜、太溪、水泉、然谷等處出現結絡或者結塊。
  • 【十四經絡】足少陰腎經穴位圖
    微信名:中醫理療康復
  • 先天之本——足少陰腎經
    從腎經的循行路線可以看出,雖然腎經穴位不多,只有27個,但它卻與腎、膀胱、肝、肺、心臟等都有聯繫,是與人體臟腑器官聯繫最多的一條經脈。它的作用也就變得非同一般了。腎經如果有問題,人體通常會表現出:口乾、舌熱、咽喉腫痛、心煩、易受驚嚇;另外還有心胸痛,腰、脊、下肢無力或肌肉萎縮麻木,腳底熱、痛等症狀。
  • 淺探古人所發現的足少陰腎經在軀幹部循行
    腎位於膈肌下方,肺在膈肌上方,兩者在足少陰腎經的循行過程中都與其產生密切聯繫,足少陰腎經在肺部的支脈又與心構成了密切聯繫,如何理解古人所發現的足少陰腎經在軀幹部的豐富又詳細的循行呢?其中富含的現代解剖知識有哪些呢?奇靜脈構成靜脈分支網絡的大部分,稱奇脈系統,分布在胸壁。
  • 中醫基礎知識·經絡{足少陽膽經}
    >·五臟{肺}·五臟{腎}·五臟關係(1)·五臟關係(2) ·六腑{膽}·六腑{胃}·六腑{小腸}·六腑{大腸} ·六腑{膀胱}·六腑{三焦}·六腑關係  ·五臟與六腑關係(1)·五臟與六腑關係(2)·五臟六腑的氣機升降 ·奇桓之府{腦}·奇桓之府{髓}·奇桓之府{女子胞}·奇桓之府{脈}·奇桓之府{骨}·經絡概說
  • 經絡不通百病生!中醫推薦6個小動作,疏通經絡,管用!
    《黃帝內經》認為人體如果經絡不通容易生病。儘管所吃的食物再有營養,也不能輸送到各個臟器,因為經絡已經受阻。用民間的話來說,就是經絡不通,走路都會中風。由此可見,經絡不通是疾病之源,只有打通全身經絡,才能讓身體輕鬆,收穫健康。
  • 【穴位分享】足少陰腎經第十穴--陰谷穴
    屬足少陰腎經。合(水)穴。    【穴義】腎經的水溼之氣在此匯合併形成大範圍的水溼雲氣。    (1)陰谷。陰,陰性水溼也。谷,肉之大會也,兩山所夾空隙也。陰谷名意指腎經的水溼之氣在此匯合併形成大範圍的水溼雲氣。本穴物質為築賓穴傳來的水溼之氣,行至本穴後聚集為水溼雲氣,水溼雲氣性寒冷,故名陰谷。    (2)腎經合穴。合,匯合也。
  • 人體的十二經絡穴位在的重要作用
    ,經絡分類名。《靈樞·本輸》:「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經絡之所終始。」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具有表裡經脈相合,與相應臟腑絡屬的主要特徵。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也稱為「正經」。
  • 中醫基礎知識·五臟病機{肝的病機}
    肝調暢氣機的功能,對全身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的協調平衡,起著重要調節作用。因此,肝病易於影響它髒,導致其它臟腑的病變。肝體陰而用陽,以血為體,以氣為用,故肝的病理變化內在基礎是肝的陰陽氣血失調,基本特點為肝氣、肝陽常有餘,肝陰、肝血常不足。肝氣鬱結是肝的氣機鬱滯不暢的病理變化。又稱肝鬱氣滯、肝鬱等。
  • 一文讓您讀懂經絡穴位,簡單易懂的穴位歌訣!
    傳承中醫文化,培養中醫人才希望更多人能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 詳解腎經——讓你一生幸福無比的經絡
    腎經的循行是從腳底開始的,一直通向腸胃,最後通到俞府。中醫講,經絡循行到哪裡就治哪裡的病。它循行到胸口,像胸悶什麼的問題它就治;它挨著支氣管,正好管轄著這一塊兒,那麼咳嗽、哮喘的問題它也能治;它還通著腸胃,所以也能治腸胃不舒服等毛病。    湧泉穴可以治療耳鳴、耳聾。因為腎開竅於耳,腎氣不足耳朵就會出現問題。
  • 第八章 中醫八卦經絡學說(4)
    足太陽膀胱經循行部位及膀胱的病證表現:惡寒,發熱,鼻寒,鼻衄,頭痛,目痛,足小趾僵滯不適和足跟部掣引酸痛,膕窩部攣急,脊背反張,項筋拘急,肩不能抬舉,背痛,腰臀部痛,下肢後側疼痛,不能左右活動,少腹脹滿,小便不利,遺尿。
  • 中醫養生知識解析,最好的養生方法是什麼?
    中醫養生知識在中國是最受歡迎的一種文化之一,適當的去養生可以讓人們身體健康遠離病痛,那麼在中醫養生知識當中最好的養生方法是什麼呢?下面亮健好藥房為大家分享最好的養生方法!最好的養生方法其實是養氣,則調理氣息!
  • 中醫教你梳理血管、經絡
    人體的經絡至今沒有將全圖畫出來,就是經絡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條馬路,是網絡,而大小周天的這些主幹道上,也不是一根管道,而是一組管道。所以不要太拘泥與找穴位、找經絡,只要有淤堵、疼痛、不通、長出多餘肉的地方都進行梳理,都會對身體產生作用的。        中醫的經絡圖看似複雜難懂,其實只要記住關鍵的幾條經絡就行了。下面是學經絡圖的技巧。
  • 經絡與時辰
    腎經酉時  (17:00-19:00)  此時腎經最旺,"腎藏於生殖之精,腎為天賦和五臟六腑之精之根"。人體經過申時洩火排毒,腎在酉時步入儲藏精華的階段。腎經適合休息 。中醫寶典微信號 zhongyidaxue經絡的定義經絡的系統組成現代經絡經絡的生理功能經絡的臨床應用
  • 穴位大全、經絡動圖、400多個穴位,送給你!請收好!請傳播!
    ,一流的團隊,帶你不走彎路    學健康知識,為家人朋友,保駕護航          識別下方二維碼【開始健康生涯】  掃上面「二維碼,學中醫文化知識」肝經後面是腎經,距離不遠兩指空;分泌系統掌控中,尿量稀少還尿頻;眼袋眼皺足下冷,下肢腫脹善驚恐;經前腰酸背又痛,臉上出斑心發驚;記憶下降無睡夢,症狀不通慢慢通。(圖中有錯誤,應為足少陰腎經)
  • 理解中醫(40)之 官竅——舌
    理解中醫(40)之  官竅——舌        舌是心之苗,主司味覺,與吞咽、發音等密切相關。
  • 中醫基礎知識·經絡{足太陰脾經}
    (1)主生血:脾運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質基礎。(2)主統血:脾統血的的作用是通過氣攝血作用來實現的。3.主升清:脾具有將水谷精微吸收上輸與心、肺、頭目,再通過心肺的化氣生血作用營養全身的作用,並維持人體內臟位置相對恆定。4.主肌肉和四肢:四肢、肌肉的活動能力及肌肉的發達健壯與脾的功能密切相關。5.藏意:心寧靜有助於脾的運化功能,脾功能旺盛有助於人保持一定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 [修真知識] 打通踵息的經絡穴位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人的腳底是重要經絡的匯聚地,與道家「人的腳底是人的根」的說法相吻合。  踵息法簡單易學,不受時間與場合的限制。曾有評論說踵息法「體現了飲地陰領氣上升,吸天陽沉氣下降,以天地之精氣,補養人的氣血,為中和之大用」。此法對於調整人的睡眠有很大幫助,曾有人以此法戰勝了失眠。怎樣理解「至人之息也以踵」。何謂「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