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分享】足少陰腎經第十穴--陰谷穴

2021-03-04 三通寶典

 

 

【陰谷穴】位於人體腿部,膕窩內側,屈膝時,當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即:位於大腿內側,膝蓋關節內側5釐米左右上方的穴道。

    【取穴方法】正坐屈膝,當膕窩內側,和委中相平,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間處取穴。布有股內側皮神經,膝上內側動、靜脈。

    【快速取穴】俯臥位,微屈膝,從膝內高骨向後緣推,在膕橫紋內側端可觸及兩條筋(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腱),兩筋之間可觸及一凹陷,按壓有酸脹感。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腓腸肌內側頭。皮膚由股內側和股後皮神經分布。皮薄,皮下組織疏鬆。針由皮膚、皮下組織入膕筋膜的內部,在半膜肌和半腱肌的肌腱外側深進起於股骨內側髁後面的腓肌內側頭,直達骨面。半膜肌、半腱肌由坐骨神經的肌支支配;腓腸肌內側頭是組成小腿三頭肌的一部分,由脛神經的肌支支配。

    【陰谷穴】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少陰腎經。合(水)穴。

    【穴義】腎經的水溼之氣在此匯合併形成大範圍的水溼雲氣。

    (1)陰谷。陰,陰性水溼也。谷,肉之大會也,兩山所夾空隙也。陰谷名意指腎經的水溼之氣在此匯合併形成大範圍的水溼雲氣。本穴物質為築賓穴傳來的水溼之氣,行至本穴後聚集為水溼雲氣,水溼雲氣性寒冷,故名陰谷。

    (2)腎經合穴。合,匯合也。本穴為腎經的水溼之氣匯合之處,故為腎經合穴。

    (3)本穴屬水。屬水,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溼雲氣,性寒冷,表現出水的潤下特徵,故其屬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高濃度冷溼水氣。

    【運行規律】大部分冷降歸於地部,小部分吸熱後循腎經上行。

    【功能作用】除降濁氣。

    【主治病症】小便不利、陽痿、遺精、崩漏、帶下、陰癢,疝氣、陰囊溼癢、膝痛、尿路感染、尿瀦留等。

    【作用功效】陰谷穴,益腎調經、理氣止痛。

    【穴位配伍】

陰谷穴配腎俞穴、關元穴,具有補腎壯陽的作用,主要治陽痿、小便難;

陰谷穴配配曲池、血海、曲骨,有祛風除溼,理下焦的作用,主治陰痛,陰癢。

陰谷穴配大赫穴、曲骨穴、命門穴治寒疝、陽痿、早洩、月經不調、崩漏;

陰谷穴配照海穴、中極穴治癃閉。

    

    

    【針刺方法】陰谷穴,直刺1-1.5寸。

    【艾灸方法】陰谷穴,艾條灸5-10分鐘,陰谷穴,艾炷灸3-5壯。

    【按摩手法】按摩陰谷穴時一邊緩緩吐氣,左右同時用力按壓陰谷穴6秒鐘,至發痛的程度為止。每天耐心按壓陰谷穴30次。如此,多汗應可治癒。

    【養生保健】陰谷穴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可以利尿通膀胱,可以治療不育,男子的陽痿早洩,陰囊溼疹;女士的陰道瘙癢,指壓該穴,對於治療多汗症非常有效。

    (1)頸椎病 以雙手中指點按陰谷穴,有酸麻脹痛感後,令患者緩慢且大幅度活動頸部,病變部位有較好療效。

    (2)據報導,針刺陰谷穴,可引起膀胱的收縮。另有針刺陰谷的利尿作用與照海相似,對健康人平均排尿量有所增加。

    (3)對腸道的作用,據報導針刺陰谷、公孫、足三裡,主要抑制腸液分泌。


人生不易,三通堂願您健康長壽!

昆明三通堂電話:0871-63110922


福州三通堂電話:0591-87274928


養生長壽就在「三通寶典」,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十四經絡】足少陰腎經穴位圖
    合作開班,諮詢電話/微信:18141925185導讀:足少陰腎經穴,歸屬於足少陰腎經的腧穴,左右兩側共54穴,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循環系統某些病症,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的病症。以下詳解足少陰腎經穴位圖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 陰谷穴,一個"你懂得」效果的穴位
    該穴名意指腎經的水溼之氣在此匯合併形成大範圍的水溼雲氣常本穴物質為築賓穴傳來的水溼之氣,行至本穴後聚集為水溼雲氣,水溼雲氣性寒冷,故名。(2)腎經合。合,匯合也。本穴為腎經的水溼之氣匯合之處,故為腎經合穴。(3)本穴屬水。屬水,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
  • 陰谷穴
    【穴名解說】    【陰谷穴】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少陰腎經。合(水)穴。    【穴義】腎經的水溼之氣在此匯合併形成大範圍的水溼雲氣常。陰谷名意指腎經的水溼之氣在此匯合併形成大範圍的水溼雲氣常本穴物質為築賓穴傳來的水溼之氣,行至本穴後聚集為水溼雲氣,水溼雲氣性寒冷,故名陰谷。    (2)腎經合穴。合,匯合也。本穴為腎經的水溼之氣匯合之處,故為腎經合穴。
  • 每日一穴【陰谷穴】,潮熱多汗按陰谷穴
    【陰谷穴】位於人體腿部,膕窩內側,屈膝時,當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即:位於大腿內側,膝蓋關節內側5釐米左右上方的穴道。    【取穴方法】正坐屈膝,當膕窩內側,和委中相平,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間處取穴。布有股內側皮神經,膝上內側動、靜脈。
  • 【每日一穴】陰谷穴:治療月經不調,崩漏,小便難~
    ,陰谷穴位於大腿內側,膝蓋關節內側5釐米左右上方的穴道。主治疾病:陰谷穴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為:指壓該穴,對於治療多汗症非常有效,治療出汗多汗。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陰谷穴  Yīn gǔ〖取穴方法〗該穴位於膕窩內側,屈膝時,當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
  • 穴位分享--神封穴
    收錄於話題 #穴位分享
  • 一病一穴,穴位治病!值得收藏!(二)
    22、手腳麻木穴——復溜、環跳復溜,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少陰腎經。經(金)穴。在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和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脛神經及脛後動、靜脈。主治足痿,腹脹,水腫,腸鳴,洩瀉,盜汗,自汗,腳氣,腿腫。
  • 先天之本——足少陰腎經
    具體的穴位是從腳小趾下邊開始,斜向腳底心(湧泉),出於舟骨粗隆下(然谷、照海、水泉),沿內踝之後(太溪),分支進入腳跟中(大鐘);上向小腿內(復溜,交信;會三陰交),出窩內側(築賓、陰谷),上大腿內後側,通過脊柱(會長強)屬於腎、絡於膀胱(肓俞、中注、四滿、氣穴、大赫、橫骨;會關元、中極)。
  • 七,腎經
    —主管人一生幸福的經絡腎經上的很多穴位都能治同樣的病,我們一定要靈活應用。腎經第一神藥:湧泉穴。湧泉穴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找的時候捂住腳趾肚,把餘下的腳底分為3部分,湧泉穴就在上1/3處有個窩的位置。2. 剌激湧泉穴時,先把大拇指的指甲剪平,然後用力點按。如果很痛,這個穴位就適合每天按摩。但有的人用力點按後沒感覺,穴位還被按下了一個坑,這就是典型的腎氣虛弱、氣血不足。這樣的人即便每天揉,再加大力量,對身體來講也是一種白白的消耗。
  • 按摩4大腎經穴位,頭髮比別人晚白20年
    若想擁有一頭黑亮濃密的秀髮,不如從按摩腎經穴位、保養腎中精氣開始,以下我將介紹幾個容易找到且有很好補養腎精效果的穴位。太溪穴太溪穴是補腎的大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輸穴和原穴;輸穴意指「本經經氣匯聚之地」,它在古代醫籍的記述中有「回陽九穴」的稱呼,由此可見它的重要性—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原穴則是腎臟原氣居住的地方,腎經的原發力和原動力都在這裡。
  • 腎經——大赫穴
    大赫穴(腎經) dà hè別名:陰維穴,陰關穴大赫穴位於下腹部,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五等分,從肚臍往下五分之四點的左右一指寬處(當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1)大赫。大,大也、盛也。赫,紅如火燒十分顯耀也。大赫名意指體內衝脈的高溫高溼之氣由本穴而出腎經。
  • 腿部穴位——築賓穴
    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築賓穴位位置圖、按摩手法及作用。【築賓穴名解】別名:陰維脈郄穴。1、築賓。築,通祝,為慶祝之意。賓,賓客也。該穴名意指足三陰經氣血混和重組後的涼溼水氣由此交於腎經。本穴物質為三陰交穴傳來的涼溼水氣(足三陰經氣血在三陰交穴混和後既無熱燥之性亦無寒冷之性),性同肺金之氣,由此傳入腎經後為腎經所喜慶,本穴受此氣血如待賓客,故名。2、陰維脈郄穴。郄,孔隙也。本穴既為腎經之穴,同時又為陰維脈之穴,而三陰交穴傳入本穴的氣血較為細少,如從孔隙中傳來一般,故為陰維脈郄穴。
  • 築賓穴_人體穴位查詢
    築賓穴(腎經) zhù bin取穴方法:築賓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當太溪穴與陰谷穴的連線上,太溪穴上
  • 詳解腎經——讓你一生幸福無比的經絡
    太溪、復溜兩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無禁忌,常相配而用,哪個穴位敏感就先揉哪個穴,然後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無病強身。若同時在腎俞、關元、氣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劑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補湯了。
  • 每日一穴---太溪
    【附註】足少陰經所注為「輸」;腎經原穴。2、配照海穴、白環俞穴、關元穴等治遺精穴、白濁穴、小便頻澀。3、配陰谷穴、腎俞穴、氣海穴、膀胱俞穴等治小便黃赤。4、配腎俞穴、後溪穴、太淵穴治腎厥頭痛。5、配百會穴、聽宮穴、耳門穴、絡卻穴、液門穴等治耳鳴。
  • 淺探古人所發現的足少陰腎經在軀幹部循行
    腎位於膈肌下方,肺在膈肌上方,兩者在足少陰腎經的循行過程中都與其產生密切聯繫,足少陰腎經在肺部的支脈又與心構成了密切聯繫,如何理解古人所發現的足少陰腎經在軀幹部的豐富又詳細的循行呢?其中富含的現代解剖知識有哪些呢?奇靜脈構成靜脈分支網絡的大部分,稱奇脈系統,分布在胸壁。
  • 人體穴位圖【大全】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本文人體穴位圖從頭部面部、頸部肩部、 胳膊手部、胸部腹部、腰部背部、臀部腿部、腳部足底圖解人體常用的穴位詳細位置大全圖,關於各個穴位保健作用,請自行搜索。【穴位圖】 1、箕門穴 2、血海穴 3、陰包穴 4、曲泉穴 5、陰谷穴 6、陰陵泉穴7、膝關穴 8、地機穴 9、中都穴 10、漏谷穴 11、築賓穴 12、蠡溝穴 13、三陰交穴
  • 一文讓您讀懂經絡穴位,簡單易懂的穴位歌訣!
    5.足三陰經絡走向,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6.足三陽經絡走向,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十二經脈主要病症歌肺經主要病候歌咳喘咳血咽喉痛,胸痛外感肺經病。大腸經主要病候歌腹痛腸鳴秘瀉痢,咽腫齒痛鼻鼽衄,本經循行部疼痛,熱腫寒痛症亦治。
  • 中醫基礎知識·經絡{足少陰腎經}
    (左右各一枚,狀如石卵,色黑紫,當胃下兩旁,入脊膂,附脊之第十四椎,前後與臍平直)《靈樞》曰:足少陰之脈,起於小趾之下,斜走足心(湧泉穴也),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然谷,穴名滑氏曰:由陰谷上股內後廉,貫脊,會於脊之長強穴,還出於前,循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當肓俞之所、臍之左右屬腎,下臍過關元、中極而絡膀胱也);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滑氏曰:其肓俞屬腎處上行,循商曲、石關、陰都、通谷諸穴,貫肝,上循幽門,上膈,歷步廊入肺中,循神封、靈藏、彧中、俞府,而上循喉嚨,並人迎,挾舌本而終);
  • 穴位按摩視頻
    1.對擊十宣穴第1 個動作刺激到的是位於我們十指指尖的十宣穴,刺激這個穴位可以起到降壓、預防眩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