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知識] 打通踵息的經絡穴位

2021-03-04 道家功法

踵息 指內呼吸功深,而達於踵。語出《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就是說古時候修道的人,睡覺不會做夢,醒來時不會憂愁,吃東西不求甜美,呼吸時氣息深沉。修道的人呼吸憑藉的是著地的腳後根,而一般人呼吸靠的只是喉嚨。很顯然,平常人用喉嚨呼吸,吸入的是凡氣,氣只能到達肺,即為肺呼吸,稍用功夫,最多只能到達丹田;而修道的人呼吸可到腳後跟,吸入的是仙炁,遍及全身。
道家鍊氣養生之法。亦指呼吸徐緩深沉。而不是用腳呼吸。一般人用深呼吸,炁機最多只能到達丹田;而有道真人的呼吸,卻可以直接到達足後跟,可見古代修煉的真人,已經具備很深的修煉功夫。

打通踵息法:一方面,讓養老穴、腕骨、後溪、外關穴等順時針旋轉,讓內關、列缺穴等逆時針旋轉,讓氣血正向、反向走小腸經、心經和心包經、三焦經、肺經各30分鐘;另一方面平臥,或者坐著,全身放鬆然後,將正逆腹式呼吸集中於神闕、丹田,吸氣引導下行一直慢慢下行至腳心;徹底呼出後,再重新將氣集中於神闕、丹田,吸氣──呼氣——息反覆循環漸漸,在這一呼一吸——一息當中,你的雙腳會有熱感,像大海波濤一樣從腳腕--腳跟--腳心到腳趾湧動,像微小彈簧一樣與經絡、臟腑、動靜脈血管和淋巴管共振,4到10秒循環一次,手指、腳趾尖跳動,還會從腳感傳到雙腿、軀幹、上肢,一直到太陽穴、百會穴,熱感傳遍全身。踵息法「體現了飲地陰領氣上升,吸天陽沉氣下降,以天地之精氣,補養人的氣血,為中和之大用」。 


昨日夜裡躺下的時候已經十一點了,隨手拿起老子和莊子的合編本,翻開一看112頁,講的正是《莊子·大宗師》這一篇。

我個人體會,莊子的書讀起來比較容易,但真想讀懂就沒那麼簡單。當讀到「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這一段的時候,我不由得想起了早幾年在論壇時的一個爭論話題。

這個爭論的話題是什麼呢?就是關於平步站樁時的重心問題。有人認為重心應該在腳跟的位置,我認為呢,應該是在腳心或腳心靠前的部位。為此,有位朋友轉貼了一位名家講形意拳站樁的文章,裡面說到為什麼要把重心放在腳跟的問題,而名家這樣講的一種主要依據就是莊子所說的「真人之息以踵」。

這位名家的原文是這樣寫的:

「初步立正姿勢名之曰無極式,頭要頂,項要豎,目要平視,一任鼻孔自然呼吸,嘴要虛合,舌要頂上顎,齒要相叩,兩肩下垂有鬆開意,兩肘下垂有包裹意,兩胯胯根要松,兩膝如起步時略帶彎曲,不可有死彎子,此時足根不扭,兩足足尖不扣,整個體重移置於兩足足根,兩足前心與地似離非離,似著非著,好象沙地立竿,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又好象騰雲駕霧,其目的要求做到虛無,搖搖欲墜的光景,即進入了靜的境界,限制了思想不開小差,同時正因為把整個身體的重心平均分置與兩足足根,做到了呼吸直貫臍下的腹式呼吸,也即是古人說的「真人呼吸入踵」的一種腹式呼吸。」

應該說,這位名家所提到的「真人呼吸入踵」,其理乃真,不假絲毫,然所言「把整個身體的重心平均分置與兩足足根,做到呼吸直貫臍下的腹式呼吸」,其法則謬也。何以故?須知入踵者,非用踵也,呼吸入踵則可,用踵則非,如因誤解呼吸入踵為呼吸用踵之意,且以此為據,置身體之重心於兩足之足根,以為即是養氣練氣之踵息大法,實則差之遠矣!

陸遊之《獨學》詩云:「踵息無聲酣午枕,舌根忘味美晨烹。」

金農之《廣陵秋日雜作》詩亦云:「屢訪花隱翁,踵息無一聲。」

其中,踵息一語,即出自《莊子·大宗師》一篇。蓋,實為道家練氣養生之法。所謂踵者,《玉篇》釋義:「足後」,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腳後跟,很多時候也有泛指腳的意思。所謂息者,《增韻》釋義:「一呼一吸為一息」,這裡自然指的就是呼吸了。

也有人說,踵息之法就是憑腳跟呼吸,這話不能說一點道理沒有,至少懂得呼吸與腳跟的關係,但言之卻極不確切,多是因望文生義與不求甚解之故。要知道,呼吸以踵也好,以喉也罷,其實講的是呼吸深淺的意思,而不是用哪個部位進行呼吸的問題,故莊子先說「其息深深」,但呼吸要深,又能深到哪裡呢?所以,莊子又接著講「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以為明示,簡單地說,就是真人或者說修行的人,呼吸感覺能夠到了腳跟,而眾人或者說普通人,呼吸只感覺到了氣管而已。

由此可見,莊子所謂「真人之息以踵」,其本意要的是一氣到底,也就是一氣呼吸能夠貫穿腳底或者說貫到腳跟的意思,此亦為養氣要訣之一也。先哲有云:氣不養則餒,何以充體,充體者氣遍全身也。此處言氣遍全身,亦即氣貫全身之意,蓋呼吸能使血液為之鼓蕩,渾身細胞毛孔能夠同時應合鼓動,故非得有一氣到底或氣貫全身之感,不可謂氣血充盈,全身周到,上下通暢,川流不止。

踵息之法,實則無他,至簡至易,本乎自然,言及呼吸,細勻無聲,故勻靜自然是其要點,既不許用力鼓蕩,也不許用意支配,不急不迫,徐徐為之,順其自然,漸漸即可至細勻深長,此亦是莊子「其息深深」之真意也。

其實,望文生義,尚可理解,然不求甚解,自以為是,此如上面那位名家所言,不知是承其前人之所傳,還是其誤解了莊子「真人之息以踵」的本意,故而引經據典,振振有詞,以為置身體之重心於兩足之足根,即是養氣練氣之踵息秘法,真是謬誤之甚!

何況腳跟吃力,站立即不穩固,且吃力於腳跟,必頂力上衝至頭頂,身體不能得到舒展,氣力被阻礙,全身的關節也就不靈活,此甚不利於養生。就技擊而言,吃力於腳跟,已失踝關節之彈力,既不利於力之發動,也不利於實戰之閃展騰挪,更談不上步法的實際應用。

再者說,自己錯練,耽誤的只是自個兒,想想也就罷了,但非要這樣去寫,非要這樣去教,一定會誤導讀者,也一定會誤人子弟,望學者慎。
踵息法,屬於道家功。道家認為:腳就好比植物的根,我們氣守丹田從自然界吸進來的能量,要先歸於根,才能進一步轉換成人體需要的能量。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人的腳底是重要經絡的匯聚地,與道家「人的腳底是人的根」的說法相吻合。  踵息法簡單易學,不受時間與場合的限制。曾有評論說踵息法「體現了飲地陰領氣上升,吸天陽沉氣下降,以天地之精氣,補養人的氣血,為中和之大用」。此法對於調整人的睡眠有很大幫助,曾有人以此法戰勝了失眠。
怎樣理解「至人之息也以踵」。何謂「至人」?黃帝內經有關於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描述,分別是境界不同又善於養生的人。何謂「踵」?查新華字典是「腳後跟」。馬老在書中是這樣解釋踵息法的:吸氣時提肛縮腎,氣由足跟上升,呼氣時小腹隆起,氣沉丹田,足穩如鼎。拳經云:「發於腿而主宰於腰,消息全憑後足蹬。」就是這種踵息法的應用。有一位教授級的養生專家理解踵息是:我在爬山時,我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腳後跟,這個時候腳後跟不是往下墜,而是往上升,所以我爬山爬得很快。以上的種種解釋總不是令人滿意。「踵」到底是什麼意思,被無數人越解釋越含糊。為了不再讓眾人猜來猜去,延誤養生時機,武國忠的老師胡海牙先生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踐,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踵」其實就是會陰穴。會陰穴、百會穴與腳跟同在一條脈上,是人體精氣神的通道。會陰穴統攝著真氣在全身的正常運行,維持體內陰陽氣血的平衡,是人體生命的要害部位。會陰穴發生作用,在腳跟一定會有感應。「至人之息也以踵」這句話其實是借腳跟來講會陰穴的。至此,困惑我二十多年的問題得到了解決(馬老書中有《內經》云:「至人之息也以踵」;武國忠書中是:莊子的「真人呼吸以踵」)。
雖然我沒有聽清馬老對踵的解釋,但我覺得馬老提出的腹式呼吸方法,把對「至人之息也以踵」的理解運用到了極致:1.吸氣時收腹、提肛(有時寫提二陰)、斂臀、縮腎,從前、後、下三個方向調動一切力量使胸隔膜向上擠壓肺部,使此時的肺容積最小;呼氣時小腹自然隆起向下抻拉肺部使此時的肺容積最大,目的是促成肺活量最大。2.「後足蹬」適合太極拳發力的需要。3.做逆腹式呼吸適合太極拳以意領氣打通任督兩脈的需要。4.由於發揮了會陰穴的作用,「就恢復了太極拳煉精化氣,練氣還神,煉神還虛之精微理論,和吃偏、發勁持擊勝人的俗套有所不同了。」馬老當年講課時說練拳的腹式呼吸就像搗蒜一樣可以煉精化氣,那時是半信半疑,現在看來是有道理的。

形體在運動過程,大腦卻靜若止水,正如無極之靜而生太極之動,恍若動中求靜,神情內守而保持中庸……即~使大腦皮層獲得抑制性呵護,從而達到鍛鍊形體,頤養精神,這是太極拳精髓所在。從今天開始與朋友們分享48式太極拳內功修習秘訣<一>_踵息法。

何謂48式太極拳踵息法?以「天人合一」理論學說,用踵息法,可體現飲地陰而再領氣上升,吸天陽而再沉氣下降,即以地精補氣血,為中和之大用也。

按傳統中醫學說,48式太極拳以經絡與陰陽、五行轉化,至發揮意識與呼吸相作用~以意引氣,以氣引形。按經絡行走方向,隨動作變化,虛實轉換升降開合等,最終達成意到氣相隨,氣到勁亦摧的效果。

踵息法在氣功裡早有提到,但卻沒闡述清楚,因為氣功裡的「踵息」與48式太極拳的踵息有天壤之別。今天藉此版塊與朋友們一一道來,如有不對地方,還望朋友們多多指正。

48式太極拳踵息法習練:兩腳開立,與肩齊寬,微屈膝,脊柱要正,全身放鬆,心情安靜,進入練功狀態。提腳跟,注意腳跟,要輕、要慢地往起~~提起腳跟(此時感覺小腹向上翻轉);再忘掉腳跟,轉想雙腳大趾,輕、慢地將雙腳大趾上翹(此時感覺小腹向下翻轉)。小腹上下翻轉稱「丹田內轉」,亦稱翻江攪海。如此反覆習練9次。

48式太極拳之踵息法:提腳跟即為吸氣,翹大趾即為呼氣,此乃踵息法是也,屬高層次呼吸,而非平常所用的口鼻呼吸。古人有云:「聖以踵息,由踵至頭頂一氣呵成。」踵息中提腳跟時督脈上升,翹大趾時任脈下降,此乃養生之大道。


技擊方面,推手過程中,拿人時提腳跟,發人時翹大趾。此48式太極拳密不外傳之內功心法,慎之。

腳後跟的奧秘

  為了保持健康,很多朋友在養生這條道路上做了很多嘗試:有的不惜重金尋求名貴的藥材,有的不辭辛苦拜訪名家指點,還有的朋友不計寒暑每天堅持鍛鍊……或許都或多或少收到一些效果,可是養生一定要這麼大費周章才能顯示誠意嗎?其實,只要道理正確,我們採用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就可以很好地進行養生,今天介紹給大家的就是這樣一種方法——練腳跟。不過,首先有一句話要送給大家:養生當先明理。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簡單的動作就蘊含著養生的精髓。

  俗話說「樹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腳」。道法自然,從動物身上我們就可以看到,當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生物往往可以犧牲一些局部的、不重要的部位來保全自己的生命。我們身上氣血不足的時候,機體也會為了保證重要臟器的功能和維持生命,而犧牲末梢。老年人的體會比較深:一上了年紀,胃口可能沒有什麼變化,手腳先覺得不靈便了。從中醫來講,腳是很重要的部位,其中腳後跟又具有相當關鍵的地位。流經腳後跟的經絡有足太陽膀胱經和奇經八脈之陽蹺脈、陰蹺脈,足少陰腎經也有一支別入腳後跟。所以,運動腳後跟會對這些經絡的氣血運行起到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腳後跟有力的人,他的腎中陰精往往也是很充足的。中醫講「心腎相交」、「水火相濟」就是講的心與腎的正常關係。腎陰充足,心火不會亢盛,人也會很平靜;腎虛了,心火沒辦法被克制,就會出現煩躁、易怒甚至失神的表現。很多沒有外傷而有腳跟痛的人其實就是腎虛引起的,可以因為年老氣衰、性生活過度等很多原因。這中間有些因果關係可以梳理一下,有些朋友是因為腎虛而反映出腳跟痛這樣的毛病,而反過來呢,腳後跟有問題了也會導致腎的問題。其中最明顯的問題就是來自女性朋友的高跟鞋。

  脫掉您的高跟鞋

  平時我們談到高跟鞋的危害時,往往提到的只是對局部肌肉的勞損和對骨盆架構的長期影響。事實上,讓腳後跟長期保持離地狀態對我們的腎精是有很大損耗的。腳後跟有腎經的一個分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腳後跟乾裂的人身體都不怎麼好,所以,要想腎強的話一定要注意腳後跟的保養。現在經濟情況比較好了,很多愛美的女性也不惜花很大的功夫在足部的保養上:浴鹽、精油、護足的乳液等等。可是,如果是因為腎精不足引起的腳跟乾裂,無論擦什麼保養品也收不到想要的效果。對這些女性朋友來講,腳部保養的首要步驟就是:脫掉您的高跟鞋!實在愛美要穿高跟鞋,就儘量在步行多的時候換成平底鞋走路,這是為了您的腎好。

  學用腳跟來呼吸

  中醫養生講究呼吸。呼吸的方法有很多種:用肺呼吸、用腹呼吸、命門呼吸、踵吸……其中的踵吸就是指用腳後跟來呼吸,一吸氣就到腳後跟。《莊子•大宗師》裡談到「真人之息以踵」,我們達不到真人的境界,但是可以向他們學習。所謂「畫鵠不成尚類鶩」,我們比照踵吸的方法慢慢練習,就算成不了真人,對養生延年益壽也肯定是有好處的。具體方法:放鬆直立。雙腳併攏,腳尖、腳跟靠緊,使雙腿也併攏,這樣就會使腎經和陰蹺脈緊密結合,對培補腎氣有特殊的作用。閉上雙眼。感覺全身上下內外呈現一種虛空的狀態。保持此姿勢5到15分鐘。整個過程中,身體會微微晃蕩、可帶動周圍的空氣流動,這是一種整體的感覺,非常好。這其實是太極拳中的一種樁法。對失眠、神經衰弱、情緒抑鬱、精神緊張等都有一定幫助。

  常顛腳跟可強身

  腳後跟接地的站樁方式是非常好的練氣和練意的方法。還有另一種簡單的腳後跟鍛鍊對強身健體也有很大的幫助,那就是著名的八段錦中的最後一式——背後七顛百病消。意思就是刺激腳後跟不僅可以預防、還可以治療疾病,從而讓全身的病症統統消失。或許大家會懷疑:這麼簡單的動作怎麼會有如此強悍的效果呢?那我們又何妨一試,說不定確實能從中受益呢。具體做法:兩腳併攏。雙腳跟提起,頭上頂,動作稍停。雙腳跟下落,咬牙,輕震地面。一起一落為一遍,注意保持平衡、動作不要著急,反覆做7遍,或根據自身情況調整時間。顛腳跟和踵吸法有什麼區別呢?因為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交匯於腳趾,在運動的過程中為保平衡,十個足趾必然是緊抓地面,這樣就能刺激相關經絡,調節相應臟腑功能。此外,落地的輕震可適度刺激下肢和脊柱,使全身肌肉、關節放鬆復位,有助於解除肌肉緊張。脊柱為督脈所行,督脈為「陽脈之海」,輕震可促進督脈的氣血運行。

  腳跟運動好處多多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久坐或久站會導致下肢血液回流不暢。上下踮腳時,腿部肌肉就會一緊一松從而調動肌肉中的血管調節回心血量和局部肌肉和組織的灌注量,促進血液循環。
  從傳統醫學的角度來說,腳跟運動更是好處多多。
  可以抗抑鬱。抑鬱是三陰經的疾病,是因為陽氣不能上達以潤養腦髓,導致腦部的氣血循行不暢,功能不能正常發揮。顛腳跟即可讓更多的氣血上達頭面,邊顛腳跟邊深呼吸,可使陽氣快速上充腦髓,陽氣宣通則濁陰自降,讓抑鬱的病人恢復陽光。
  可以補腎扶陽。前面提到了腳後跟是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陰蹺脈、陽蹺脈的循行之處,輕震腳跟還可以刺激督脈。綜合這些經絡的功效,腳跟運動可促進腎氣通陽化氣。
  可以治療小便不暢。小便不暢從中醫角度來說,多是由於膀胱氣化不利所造成的,腳跟外側即是膀胱經所循行之處,運動腳跟可以健運膀胱、通暢小便。拓展一下,刺激腳跟也可治療前列腺的疾病。而前列腺疾病還可能會導致陽萎、早洩、性功能下降等,都可以考慮配合這個方法治療。
  可以治療頸椎病、腰痛。由於風寒溼邪客入足太陽膀胱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刺激膀胱經可以開通經氣,通則不痛,從而治療頸椎、頭項、腰背等足太陽經循行所過部位的疼痛。
  此外,腳跟運動對三叉神經痛、高血壓、中風等因虛火上浮的疾病治療都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現在社會快速而緊張,要想心平氣和地保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腳後跟的運動簡單易行,人人都可以嘗試,當您久坐或久站感到疲累的時候,要麼顛顛腳跟、要麼練練踵吸,相信對健康都是大有裨益的。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查看古書隱樓藏書

相關焦點

  • 踵息法養生
    打通踵息法:一方面,讓養老穴、腕骨、後溪、外關穴等順時針旋轉,讓內關、列缺穴等逆時針旋轉,讓氣血正向、反向走小腸經、心經和心包經、三焦經、肺經各30分鐘;另一方面平臥,或者坐著,全身放鬆然後,將正逆腹式呼吸集中於神闕、丹田,吸氣引導下行一直慢慢下行至腳心;徹底呼出後,再重新將氣集中於神闕、丹田,吸氣──呼氣——息反覆循環漸漸,在這一呼一吸——一息當中,你的雙腳會有熱感
  • 道家說的踵息到底是什麼?
    踵息是道家非常古老的文化,因為印度佛教傳入中國,雙盤修法漸漸成為了主流,在中華盛行幾千年的跪坐修法幾乎失傳,幾乎無人再了解踵息。當代再被提起,是因為《大宗師》一章裡有記載:「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
  • 六字訣踵息法
    踵一一足跟也。踵息法一一就是用足跟進行呼吸。踵息法是馬氏六字訣的主息法。是馬禮堂先師自幼習武,精通武術的嫁接。
  • 踵息與頂息
    踵息與頂息王佔斌 踵息與頂息是太極拳修煉中介於腹式呼吸和毛孔呼吸之間的一種呼吸狀態
  • 踵息之法
    ,其中,體呼吸的道理我已經簡單說了一下,本不欲再多講,然世有踵息之說,以為呼吸之秘傳,故在此有進一步說明之必要。須知入踵者,非用踵也,呼吸入踵則可,呼吸用踵則非,如因誤解呼吸入踵為呼吸用踵之意,且以此為據,置身體之重心於兩足之足根,以為即是養氣練氣之踵息大法,實則差之遠矣!陸遊之《獨學》詩有云:踵息無聲酣午枕,舌根忘味美晨烹。金農之《廣陵秋日雜作》詩亦有云:屢訪花隱翁,踵息無一聲。
  • 按摩九大穴位打通經絡 做無斑美女
    色斑是女性美觀的一大天敵,而且長色斑的讓你會伴隨很多的婦科疾病,中醫認為經脈不通會導致瘀血內停,阻滯不暢,這樣就會導致色斑的出現,想要消除色斑就要打通*的經絡,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消除色斑的穴位按摩法。常按這九大穴位不長斑:氣海:第3腰椎棘突下,旁開5釐米。
  • 經絡不通如何打通最快 經絡不通有什麼症狀
    人體的經絡是否通暢關係著人的健康,在生活當中,很多人會有經絡不通的情況。那麼,經絡不通如何打通最快呢?經絡不通有哪些症狀呢?接下來,大家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經絡不通如何打通最快升溫是疏通經絡最有效的方法人體若是內寒溼重,就想一塊被冰凍的土地,一般的按摩和針刺是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的,只有升溫,這樣才能讓經絡更加通暢。
  • 【人體經絡穴位圖】十四經絡歌,配經絡穴位圖
    下面.為大家介紹的.是人體經絡穴位圖.以及這些經絡穴位相對應預防和治療的疾病.足少陽膽經是我們中醫經絡中最重要的一條經絡,起於面部的瞳子療穴,繞過耳後經過頸部,胸部、腹部、腿部、足部無名指止。經絡共有44個穴位,遍布較多的在面部和小腿足部,因膽經不通者會引起頭痛、偏頭痛、耳鳴、乳腺疾病、膽結石、靜脈曲張等,膽的循環在二十三點至一點,膽汁有多清、腦就有多清,此時入睡頭腦清醒,面色紅潤,早上起床敲打膽經效果更加。
  • 用聲音打通經絡
    基於我們已經對經絡是屬於能量層次的深刻認識,則對此相信不難理解。為打通人體神秘的經絡,提出了很多實用的方法。聲音,作為一種治療的力量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但卻被大多數人忽視了。但並不是說每一種聲音都可以治病,相反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破壞我們健康的聲音。
  • 如何通過穴位,從頭一直補到腳,打通全身經絡!
    人身上正好有兩個穴位,一上一下,象徵著天地陰陽,灸透這兩個穴位,可通達「天地」,循環陰陽,疏通全身經絡,臻至天人合一!一、湧泉穴,腎經源泉!把它打通,人體腎之經氣會從腳底如泉水一般湧出,從腳一直補到頭,為身體提供旺盛的生命動力,故中醫稱之為湧泉。我們把腳趾頭向下彎,在腳心處會形成一個凹陷,陷下去的地方就是湧泉穴了。
  • 腿部經絡不通,必有疑難雜症!三步打通腿部經絡
    腿部經絡不通,必有疑難雜症!  中醫裡有這樣一句話「凡是得癌的人都是小腿經絡不暢通」   但是小腿經絡不暢通不一定是癌症,但一定是疑難雜證比如像牛皮癬,白癜風,魚鱗病,強制性脊椎炎,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女士宮寒,痛經,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厚,月經量少等症狀都與小腿經絡不暢通有很直接的關係。
  • 六字大明咒可以打通經絡
    為打通人體神秘的經絡,提出了很多實用的方法。通過經絡和穴位傳輸的聲音則不同,它可以直接作用於我們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任何一個器官,它可以刺激血液循環系統、免疫系統、呼吸系統等身體的所有系統。因此,人體內通過穴位和經絡傳輸的聲音決定著一個人的健康。
  • 手臂六條經絡圖仔細看自學按摩穴位打通瘀阻好處多
    經絡在我們的身體上,好似一張網。《黃帝內經》標註的12正經、365穴,至今指導著全世界中醫的診病與調理。當氣血陰陽在體內經絡之間流注的時候,有的時候我們會有些感覺,比如胳膊或者大腿、肚子某個地方突然暖流經過,或者快速流過的氣感。了解經絡,對了解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 降雨+降溫+大風;推腹5分鐘 打通腹部經絡;健康小知識
    不可思議的推腹5分鐘打通腹部經絡還能預防癌症揉肚子,是很多人都喜歡做的一個動作。吃撐了揉一揉、胃脹了揉一揉、散步時無聊揉一揉,可這樣真的有健康功效嗎?答案是:有!中醫認為,很多疾病的原因是經絡不通、肝氣鬱結、心腎暗耗、脾胃受損,再加上生活節奏加快、飲食不節、起居無度,從而濁氣泛濫、經絡於阻所致。而人體14條經脈都與腹部有聯繫,摩腹能夠涉及到眾多穴位、聯繫臟腑和體表,所以對眾多疾病都有療效。
  • 經絡穴位——瞳子髎
    瞳子髎穴所屬經絡:膽經
  • 最實用的經絡穴位,一定收藏
    最主要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更是治療各種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對此穴位經常拔罐,可以導引腎經虛火及上焦濁氣下行,並有疏肝明目、清喉定心之功效。可以降血壓,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防止老年性手足麻木及浮腫的作用。
  • 動動腳趾就能打通經絡,會養生的都在學
    動動腳趾就能打通經絡,會養生的都在學 2020-04-29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女性經絡按摩穴位圖
    女人經絡按摩穴位圖是怎樣的?
  • 南懷瑾老師:莊子兩句名言是事實「眾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
    問:「數完息,心定下來之後呢?數息心定之後,再來就是隨息,可是隨比數困難。你知道自己氣進來、氣出去了,中間沒有其他的思想,這個叫「隨」。隨什麼?心隨氣息,也就是氣息隨心。這樣慢慢修持,當心念完全靜止、不散亂時,氣息也靜止了,這叫隨。
  • 一套從頭練到腳的經絡操,徹底【打通經絡】百病消!
    編導讀大家都知道,經絡是人體氣血的通道,氣血不順則百病易生。古話說「流水不腐」,人體氣血的暢通同樣有助於健康。 這套經絡暖身操,從頭練到腳,讓氣血活動起來!最重要的是在家就能做,既有視頻版,又有分解動作,超實用,強烈建議人手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