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莊子兩句名言是事實「眾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

2021-01-10 老古文化

問:「數完息,心定下來之後呢?

數息心定之後,再來就是隨息,可是隨比數困難。你知道自己氣進來、氣出去了,中間沒有其他的思想,這個叫「隨」。

隨什麼?心隨氣息,也就是氣息隨心。這樣慢慢修持,當心念完全靜止、不散亂時,氣息也靜止了,這叫隨。

後來道家修持,稱這個隨的境界叫做「心息相依」。心與息互相依靠,兩個結合了。

道家修行講求陰陽結合,這「陰陽」中是個代號,可是普通人不懂,聽到陰陽就想要找個異性一起雙修。其實陰陽只是兩個代號,一個心理狀態,一個氣息狀態。心息相依,就是「隨」的境界。

「隨」的境界注意在心跟息兩個方面,這時候不要管身體,慢慢的心念完全停滯,一個思想都沒有了。

問:晚上打坐時,想睡怎麼辦?

你晚上打坐想睡的話,有兩個方法。一個方法是自己堅持不睡,持續打坐下去。這個時候,你要真做功夫,自己把習慣轉過來。想睡時,就讓它這樣,倒了睡,不要管姿勢。慢慢的,一下精神來了,就可以到天亮。

另一種方法,當你疲勞時,就暫不打坐,睡醒了再起來打坐。不管是夜裡也好,早上也好。有這兩種方法。

這個原理何在呢?有人問釋迦牟尼佛:「人為什麼需要睡眠?」他說:「人不需要睡眠。睡眠是習慣。」佛從兩方面分析了睡眠的原因,一種是心理的疲勞,人碰到不如意的事、灰心了,什麼都不想就想睡。另一種是生理上的疲勞。但是佛說這兩種都是習慣來的,都可以唯心去改變的。

所以講學佛、修道,有五個東西要記住,叫五蓋。把你的智慧、光明、生命力量給蓋住了——財、色、名、食、睡。財是要錢,要物質的享受;色,男女關係,性的欲望;名,喜歡榮譽,想出名;食,飲食;第五個是睡眠。

這五個叫五蓋,你把這五蓋拿開了,就成道了。

問:打坐時呼吸愈來愈靜,卻很有生命力,是怎麼回事?

這分兩部分來講,第一,關於呼吸的問題,一個真到達靜定境界的人,鼻子呼吸沒有了,不是完全停止,其實還在很輕微的進出。要做一個實驗的話,過去中國人用燈草,燈草很輕的,或用頭髮、雞毛放在鼻下,沒有被吹動,才是真到這程度。實際上還是有呼吸的,只是非常微細。這個在中國的天台宗,叫「止息」。

「止」的境界,也是「息」的境界。這樣一來,你自然地感覺到有下沉的作用,充滿了。

慢慢地,到最充滿以後,就不需要鼻子、也不需要肺部了。這種原來呼吸的進出的感覺,落到下腹。

中國道家的莊子有兩句名言是事實:「眾人之息以喉」,一般人的呼吸只到喉部到肺部,「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的呼吸可以到腳部,氣沉下去。

氣這樣一沉下去,並沒有說完全斷了,很久會來一下呼吸。那麼像牙齒、這個骨頭這裡,當然氣都充滿了,這兩邊都繃緊了以後,氣自然衝到頂,使腦下垂體的荷爾蒙下來,口水就愈來愈多。最後一種最好的口水排下來,是甜的,但不是白糖那種甜,這種特別清涼,你讓它自然吞下去,慢慢下去之後,你的皮膚、身體整個都會改變的。

相關焦點

  • 踵息之法
    就是《大宗師》裡講的: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這個爭論的話題又是什麼呢?就是關於平步站樁時的身體重心在哪裡的問題。為此,有一位朋友轉貼了一位名家講形意拳站樁的文章,以為佐證,裡面說到為什麼要把重心放在腳跟的問題,而名家這樣講的一個主要依據就是莊子所說的真人之息以踵。
  • 踵息法養生
    語出《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就是說古時候修道的人,睡覺不會做夢,醒來時不會憂愁,吃東西不求甜美,呼吸時氣息深沉。修道的人呼吸憑藉的是著地的腳後根,而一般人呼吸靠的只是喉嚨。很顯然,平常人用喉嚨呼吸,吸入的是凡氣,氣只能到達肺,即為肺呼吸,稍用功夫,最多只能到達丹田;而修道的人呼吸可到腳後跟,吸入的是仙炁,遍及全身。
  • 南懷瑾老師:氣短命就短,氣長命就長,自己的呼吸能到這裡就不得了了
    中國道家的莊子有兩句名言是事實:「眾人之息以喉」,一般人的呼吸只到喉部到肺部,「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的呼吸可以到腳部,氣沉下去。氣這樣一沉下去,並沒有說完全斷了,很久會來一下呼吸。《禪密要法講座》------------「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
  • 南懷瑾老師:氣長命就長,氣短命就短,看看自己的呼吸能到哪裡
    莊子說「眾人之息以喉」,記住哦!普通人的呼吸只到胸部肺部,或者身體不好,只到喉部。
  • 踵息與頂息
    踵息與頂息王佔斌 踵息與頂息是太極拳修煉中介於腹式呼吸和毛孔呼吸之間的一種呼吸狀態
  • [修真知識] 打通踵息的經絡穴位
    踵息 指內呼吸功深,而達於踵。語出《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就是說古時候修道的人,睡覺不會做夢,醒來時不會憂愁,吃東西不求甜美,呼吸時氣息深沉。
  • 南懷瑾:氣短命就短,氣長命就長,自己的呼吸能到這裡就不得了了
    中國道家的莊子有兩句名言是事實:「眾人之息以喉」,一般人的呼吸只到喉部到肺部,「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的呼吸可以到腳部,氣沉下去。氣這樣一沉下去,並沒有說完全斷了,很久會來一下呼吸。「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就是道家所說的,夜睡無夢,睡了就睡了,醒來就醒來。「其覺無憂」,醒來也不做夢。
  • 道家說的踵息到底是什麼?
    踵息是道家非常古老的文化,因為印度佛教傳入中國,雙盤修法漸漸成為了主流,在中華盛行幾千年的跪坐修法幾乎失傳,幾乎無人再了解踵息。當代再被提起,是因為《大宗師》一章裡有記載:「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
  • 南懷瑾老師:數息使心念靜下來就馬上進入隨息
    那等於我講禪宗祖師的一句話——「龍銜海珠,遊魚不顧」。聽懂了嗎?心念專一,旁邊的雜念思想,一概不理。「龍銜海珠,遊魚不顧」這句話,初步可以借用到這裡來。你專一了嘛!專一了就隨息,氣進來心念知道它進來,你管它到哪裡!但是你有感覺的。 這個氣進來,莊子說「眾人之息以喉」,記住哦!
  • 六字訣踵息法
    踵一一足跟也。踵息法一一就是用足跟進行呼吸。踵息法是馬氏六字訣的主息法。是馬禮堂先師自幼習武,精通武術的嫁接。
  • 揭秘《莊子》中失傳的修行功法
    有人說,《莊子》是一本修行人的書籍,因為其中多次提到學生向老師請教、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的場景,而且交流的都是與道相關的內容。樁功之 「踵息」孔子前去拜訪老子時,老子正在院中晾頭髮,木然而立不像一個活人。孔子說:「是我眼花呢?還是真的呢?剛才先生身體獨立不動像槁木,像遺棄萬物離開眾人而獨立自存的樣子。」 老子說:「我在神遊物初生之渾沌虛無之境。」孔子說:「請問神遊大道之情形。」老聃說:「能得神遊於此為至美至樂。
  • 到底什麼叫「真人」,怎樣做才能被稱為「真人」?
    道教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列子為「衝虛真人」。呂洞賓稱「純陽真人」、劉海蟾稱「廣陽真人」,其餘的全真道祖師王重陽、馬丹陽、丘長春、張伯端等均尊為「真人」。正一道張天師來朝,洪武帝大喝:「妄甚!天豈有師乎?改號真人。」
  • 太極拳握固內練之秘——神凝、鬆柔、調息
    神凝、鬆柔、調息則是達到內練之學習要秘。一、神凝:上懸神氣貫頂,管住口、耳、眼、鼻、舌。「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是太極拳理論家陳鑫特色強調的練內。《參同契》:「耳、目、口三寶,真人潛深淵,浮遊守規中」觀蜉遊雖微,也在道中。
  • ◇師說◇南懷瑾老師:不會用鼻根這裡呼吸,就不懂深層的內呼吸,很難真正得定
    鼻子呼吸很重要,耳鼻喉的神經都有連鎖的關係,接著是音聲法,你看學佛學密的人,念嗡阿吽……嗡阿吽……或者阿……的聲音拉得很長,把裡頭的濁氣都呼出去了。雖有念咒子的聲音,實際上也是呼吸、氣的作用。這些都是方法,你用任何方法都可以,但是必須要知道,最後那個使用方法的主宰是能知之自性。
  • 元氣騎士死神之息怎麼得 死神之息獲得方法
    元氣騎士死神之息怎麼得 死神之息獲得方法時間:2020-11-23 23: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氣騎士死神之息怎麼得 死神之息獲得方法 元氣騎士死神之息怎麼得?死神之息是元氣騎士 上線的一款武器,從其屬性和強度來看還是很值得入手的。
  • 低氧運動:一人不落 心息合一
    世人眼裡,所謂胎息踵息這些奧妙神奇的修煉境界,實際上只是低氧程度的不同反應。所謂修煉層次越高,其實是攝氧量越少,低氧程度越低。隨著低氧程度的繼續降低,似鼻息、胎息、踵息、息定等等心息合一的不同生理狀態,都能如水就下一一體驗到。     無需刻意追求什麼胎息踵息, 只要堅持鍛鍊低氧運動,這些體驗都很稀鬆平常,會順其自然的出現。    體質有強弱,能力有高低,人與人差別很大。
  • 曠野之息2快了?任天堂上線《曠野之息》介紹新專題
    《曠野之息2》快了?任天堂官推無預兆的突然除了一個推文表示《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刊載開始了。點進去連結之後,發現是一個《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的專題頁面,這個新上線的專題頁面詳細介紹了遊戲的世界觀、故事等內容。
  • 《冒險島2》炎魔之息耳環屬性怎麼樣 炎魔之息耳環屬性一覽
    導 讀 《冒險島2》炎魔之息耳環是卓越品質的耳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