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挽回頹勢,拉夏貝爾決定學南極人「賣吊牌」

2020-12-10 手機鳳凰網

文丨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作者丨陳曦

拉夏貝爾已經ST了,從曾經的最高點30.62元跌至最低點2.04元,投資者損失慘重。更讓投資者雪上加霜的是,此前其承諾的回購計劃也要反悔了。近日,ST拉夏公告稱,基於現階段業務發展需求和實際經營情況,公司決定終止回購公司A股股份。

這個曾經自稱中國版ZARA的服飾帝國,開始顯露出末日之象。在《女人們為什麼不穿拉夏貝爾》中,「螳螂財經」曾經採訪了7位不同年齡段的女性,從消費者的角度探討了是怎樣從深受消費者喜愛,到被消費者拋棄的。

雖然消費者已經決絕轉身,但資本還沒有放棄。在資本搭起的高臺上,沒有人甘心輕易退場。儘管拉夏貝爾已經戴上了ST的帽子,它也仍然在找破局之法。

根據中新經緯的報導,近日,ST拉夏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將調整線上業務模式,從目前「企劃設計-自主採購-平臺運營-線上銷售」的傳統模式,調整為「品牌授權+運營服務」的新模式。

在新模式下,公司線上業務將採取「輕資產」的業務運營模式,計劃將旗下品牌系列商標分別授權給供應商、經銷商及代理運營商等,並將線上業務的運營管理交由專業的品牌運營公司代為運營。

聽著很複雜,「螳螂財經」簡單地說就是,拉夏貝爾決定學南極人「賣吊牌」。有意思的是,拉夏貝爾連賴以成名的「拉夏貝爾」這四個字都要拋棄掉,改名為依新集團,似乎要和過去來一個「割席」。

但是,南極人做對的題,行業照抄就能及格了?

一、南極人的吊牌生意是門好生意

南極人的吊牌生意是一門極好的生意。

南極人做保暖內衣起家,看著是一個很小眾的賽道,一點都不時尚,還有著那麼一點老派的味道。但2019年其年報發出後,震驚業內。

什麼叫做「悶聲發大財」?南極人就是,靠著賣吊牌,它一年賺了13個億。

從下圖這份網上流傳的「南極電商銷售授權申請表格」可以看出,南極人的模式是通過提供運營方案和平臺資源,獲得授權的工廠自行生產後,貼上自家品牌的標籤,然後售賣。這個模式只提供人力運營和服務,沒有任何重資產投入。

而對於工廠來說,有吊牌和沒吊牌,價格差距也很大。據《南方周末》此前報導,廣東一家服裝家族企業生產的牛仔褲,在自家的天貓旗艦店兩件售價79元。但掛上南極人吊牌後,在南極人專賣店兩條售價129元。除去8元標費,多了42元利潤。

一個小小的吊牌,實現了雙贏。

其實不止是南極人,四大保暖品牌採取的模式都是賣吊牌,另外三家分別是恆源祥、俞兆林和北極絨。

服裝行業中,輕資產、代加工是普遍現象,但像南極人賣吊牌這麼徹底的還是少數。做輕資產、代加工的企業,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生產環節的廠房產線等重資產,他們把品牌運營和產品設計牢牢掌握在手中。

比如阿迪達斯和耐克,在大中華區,他們的生產交給了申洲國際,渠道交給了滔博和寶勝,但是,不論是申洲國際,還是滔博寶勝,生產什麼款式,上新什麼款式都是由阿迪達斯和耐克來決定。他們牢牢掌握了一個品牌的靈魂。

而像海瀾之家,在上遊端,它推出部分商品可退貨模式,讓工廠自行設計部分衣服,並且共擔庫存風險,但是在下遊端,海瀾之家深度介入門店的管理,海瀾之家開設的加盟店屬於類直營模式,不收取加盟費,加盟者只提供資金及部分店鋪,不參與門店具體運營,由公司進行統一管理,加盟者與品牌方採用委託代銷模式,海瀾之家擁有商品所有權,雙方按約定結算營收及利潤分成。

然而,南極人的吊牌生意,卻是徹底地拋開生產方和銷售方,只管授權管理,也就是發吊牌。至於怎麼生產,怎麼銷售,全不關己。

啥也不用幹就坐等收錢的生意誰不眼紅呢?

二 、照抄南極人行不通?

南極人既然交出了這樣一份答卷,那其他服裝品牌照著抄不就行了?

「螳螂財經」認為,這可能行不通,南極人能成功,並不代表拉夏貝爾就能成功,這份答卷對於女裝品牌來說可能會不及格。

我們先來分析下,南極人的貼牌模式為什麼會成功。

儘管我們現在看到南極人什麼都做,有四件套,有被子,有床墊,但是這些「後來者」的暢銷是基於其保暖內衣的成功。那我們就來仔細說說保暖內衣。消費者對保暖內衣的需求只有一個,那就是保暖。至於款式,好看則錦上添花,不好看也無傷大雅,反正是穿在大衣裡面,誰也看不到,只管自己舒不舒服就可以了。

在淘寶一款月度銷量超過2萬+的女性保暖內衣的評論區,評論的側重點全部都是穿著效果和質量。

所以對於南極人來說,質量是關鍵。

南極人的角色是做品控,要品控質量是很容易的,使用的棉是多少支,有絨還是沒有絨,容不容易褪色,將這幾項關鍵點把握住了,那就不至於會翻車。

而且,只需關心質量不用關心款式的另一個優點就是,不需要不斷推出新品。既然款式不追求推陳出新,那麼對於供應商來說,今年賣的和去年賣的並不需要有太大改變,庫存就能大大減少。

我們都知道,有所謂的新品,就有「舊品」。「舊」就意味著庫存,而怎麼有效地去庫存是每個服裝企業的心頭大患。ZARA的模式值得借鑑,正是因為其邊設計、邊生產、邊賣貨,將庫存周轉發揮到極致。而壓得拉夏貝爾翻不了身的,也是其高企不下的庫存量。再看同行,2020年上半年,海瀾之家的庫存是82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101%,森馬的庫存是40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69%。

如果拉夏貝爾拿著南極人這份答案去答題,會出現什麼結果?

不及格。

為什麼?因為邏輯完全不一樣了。

女裝追求的是什麼,是質量嗎?不,是款式,是價格,消費者對質量的接受程度取決於前兩者的整體水平。

賣女裝的路子大體有三條:

1、好看,價格適中,質量適中;

2、好看,便宜,質量一般般;

3、好看,貴,質量很好。

你看,好看永遠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而好看,和品牌的關係並不大。

「進擊波財經」曾經整理過2020年淘寶大盤的數據。如下圖所示,女裝品類,前十品牌的交易額佔總交易的4%,而內衣和家居服的這個數字是18%。

而且在好看上,不管是拉夏貝爾也好,或者是任意國內的女裝品牌也好,都無法提供一個標準。各大品牌「借鑑」的都是歐美的大牌,光是香奈兒的「小香風」就養活了成千上萬的女裝品牌,不管是所謂有品牌的旗艦店,還是個人的小店鋪。

像下面兩張圖,你覺得它們的款式像麼?

而且在女裝銷售中,還出現了新的套路,那就是網紅憑藉其龐大的粉絲規模,賣自己「設計打板」的衣服,像張大奕、周揚青的知名度甚至可以和明星媲美。張大奕更是憑藉一己之力將公司帶進美國納斯達克敲鐘上市。

這種網紅模式的新玩法,就更不需要所謂品牌了,她們自己就是一個品牌。

總而言之,女裝品牌在賣吊牌這個生意上,能做的實在有限,其產品的多樣性和時效性決定了這是一個快速更迭替換的賽道,要快過消費者的口味變化,還要快過同行的上新速度。

而快,就意味著,亂。快速上新的背後是海量的庫存堆積,庫存積壓之後勢必要帶動打折,打折常態化又影響產品口碑的建立。

一個吊牌幾乎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何況在女裝市場,人們本就不認吊牌。

三、總結

人們都懂得「失之毫釐,差之千裡」的道理,也知道「彼之蜜糖,汝之砒霜」的經驗。對於拉夏貝爾們來說,此時或許已經不管白貓黑貓,重點是要找出能只能抓耗子的好貓。

但是對於市場來說,並沒有留下多少空間再次讓它試錯。拉夏貝爾最後的殺招,很可能會是一記「昏招」,不是拉夏貝爾做不好,而是誰都很難做好,因為女裝天生不具備做吊牌生意的基因。而這次若再次被證明是在錯誤的路上前進,就再也無法避免「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了。

【鈦媒體作者介紹:螳螂財經(微信ID:TanglangFin),泛財經新媒體。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相關焦點

  • 拉夏貝爾要學南極人賣吊牌了?中國ZARA病急亂投醫能有用嗎?
    學習南極人賣吊牌到底是好棋還是昏招?一、拉夏貝爾要全面學習南極人了?我們要之前其實也討論過南極人的業務模式,這就是在服裝產業中大名鼎鼎的「賣吊牌」模式,18年年底的時候我們就曾經在《南極人砍掉生產線只賣吊牌,經銷商高達846家,真不怕砸招牌?》一文中詳述這個業務模式,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輕資產運營模式,這種運營模式並不是中國企業的首創,最早起源於歐美的服裝巨頭,比如說大家所熟悉的阿迪達斯、耐克基本上都是採用輕資產運營的模式。
  • 繼南極人後,這一品牌「轉行」賣吊牌,以後買衣服也要小心了
    不過,南極人在有了一定的受眾之後,卻開始轉型賣吊牌,很多沒有多大知名度的產品,在貼上了南極人的吊牌之後,銷量也是迅速增長,就好比有些電商平臺上的床上四件套,在搜索時,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有很多南極人字樣的商品,而這些商品的銷量也都比較可觀,可是,不少消費者卻不知道他們頗為信任的「大品牌」其實只是一個貼牌,很多產品早就不是南極人生產的了。
  • 學「南極人」賣吊牌?深陷經營危機的拉夏貝爾,能否再成女裝之王
    據資料顯示,拉夏貝爾從目前「企劃設計-自主採購-平臺運營-線上銷售」的傳統模式,調整為「品牌授權+運營服務」的新模式。在新模式下,拉夏貝爾將線上業務採取「輕資產」運營模式,並計劃學習「南極人」「花花公子」等企業,將旗下品牌系列商標分別授權給供應商、經銷商及代理運營商。
  • 消費者要注意了,這4家品牌也學「南極人」圈錢,只賣「吊牌」
    所以,很多人還不知道,其實「南極人」早就已經變了,產品的抽檢也多次登上不合格的黑榜。 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南極人發布了2019年年度報告,報告中數據顯示,品牌授權相關的營收合計為13億元。這說明什麼,南極人一年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獲得13億的進帳,這個買賣誰不做呢?也怪不得會有那麼多的品牌相繼開始賣吊牌。
  • 繼南極人之後,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以後買衣服要小心!
    甚至有企業直接放棄了原先的業務,專注「賣吊牌」,南極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首先,我們要分清賣吊牌和代工之間的區別。所謂賣吊牌,就是直接將品牌「租」給廠商,廠商可直接使用品牌生產產品進行售賣;而代工則是品牌方授權代工廠,按照自家的質量要求生產產品,最終掛牌售賣,耐克、阿迪達斯這些國際品牌均在授權代工廠生產產品。
  • 拉夏貝爾:改名字賣吊牌 「中國版ZARA」要做下一個南極人?
    來源:中新經緯原標題:改名字賣吊牌 「中國版ZARA」要做下一個南極人?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18日電 (趙佳然)曾被稱為「中國版ZARA」的快時尚服飾品牌拉夏貝爾,近年業績卻連連下滑,不僅大批關店、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最近還連續兩次更改公司名稱,並新增品牌線上授權業務,即俗稱的「賣吊牌」。拉夏貝爾方面回應中新經緯客戶端稱,若該線上業務模式順利推進,將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 拉夏貝爾改名字賣吊牌 「中國版ZARA」要做下一個南極人?
    9月18日電,曾被稱為「中國版ZARA」的快時尚服飾品牌拉夏貝爾,近年業績卻連連下滑,不僅大批關店、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最近還連續兩次更改公司名稱,並新增品牌線上授權業務,即俗稱的「賣吊牌」。拉夏貝爾方面回應中新經緯客戶端稱,若該線上業務模式順利推進,將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 「吊牌圈」新增4成員,模仿南極人圈錢數十億,只賣吊牌
    南極人這個品牌是我們大家都熟知的,靠著保暖內衣發家致富的南極人,生產的產品不僅質量過硬,更是把性價比演繹到極致,在許多個冬天為消費者提供源源不斷的溫暖。不過最近幾年南極人的負面口碑已經鋪天蓋地,不復往日榮光。
  • 將學南極人「賣吊牌」?別被蒙在鼓裡了
    近些年,服裝業難熬已經成為了不少的共識,就連一些服裝巨頭如今也是「舉步維艱」,如拉夏貝爾。拉夏貝爾成立於1998年,其在2014年赴港上市之後,又於2017年在上交所掛牌,成為中國第一家「A+H」兩地上市的服裝企業,被外界譽為「女裝第一品牌」。巔峰時期的拉夏貝爾可以說是「風光無限」,在女裝領域佔有了「絕對」的話語權,市值一度飆升到一百多億元。
  • 關店、更名、「賣吊牌」 拉夏貝爾「ZARA」夢碎?
    本報記者 蔣政 北京報導關店,搬家,更名,「賣吊牌」……「中國版ZARA」——拉夏貝爾正在尋求新的提升業績的方法。這在業內被稱為「賣吊牌」,在此之前,南極人、恆源祥、回力等品牌均有此動作。被稱為「中國版ZARA」的拉夏貝爾,目前經營狀況不容樂觀。其負債率已經超過90%,為了獲得更多銀行授信,拉夏貝爾已經將公司註冊地遷往新疆。隨後公司更名成「依新集團」。甚至,該公司位於上海市閔行區的辦公大樓已經被納入「抵債」之列。
  • 輝煌不再,鋪路「賣吊牌」?拉夏貝爾轉型,被質疑或成下個南極人
    面對眼前的大危機,拉夏貝爾方也積極做出了戰略調整,據消息,2020年9月9日,拉夏貝爾發布公告稱:公司將根據現階段業務需求變更公司經營範圍。即在原有的經營範圍基礎上,拉夏貝爾將新增物聯網技術服務、信息系統運行維護服務、軟體開發、網際網路數據服務、數據處理和存儲支持服務、物聯網設備銷售、軟體銷售等業務。
  • 南極人之後,這4大品牌也開始"賣吊牌",買東西要睜大雙眼了
    恆源祥、俞兆林、北極絨都在"賣吊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曾經的大牌廠家,如今紛紛轉型賣吊牌了呢?看這樣一組數據或許就能明白了:今年4月份,南極人發布的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品牌授權相關的營收合計為13億元。光看這個數字可能就已經很震驚了,更有傳聞稱南極人電商主營業務的毛利率甚至堪比茅臺酒。這也難怪會有那麼多曾經知名度很高的大廠家,紛紛轉型賣吊牌了。
  • 改名字賣吊牌 「中國版ZARA」要做下一個南極人?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18日電 (趙佳然)曾被稱為「中國版ZARA」的快時尚服飾品牌拉夏貝爾,近年業績卻連連下滑,不僅大批關店、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最近還連續兩次更改公司名稱,並新增品牌線上授權業務,即俗稱的「賣吊牌」。
  • 繼「南極人」之後,這4家品牌也「被曝」賣吊牌,很多人還不知道
    這還是在特殊事件影響下的收益,今年4月份公布的南極人2019年年報顯示,光是憑藉品牌授權,南極人一年可以進帳13億元。 這樣的盈利模式,對於很多商家而言,肯定是非常動心的。繼「南極人」之後,我國又有4家公司「被曝」賣吊牌,他們分別是恆源祥、北極絨、拉夏貝爾和俞兆林。尤其是恆源祥,早些年在我國還是非常有名的,電視廣告常常出現這個品牌。
  • 繼「南極人」之後,這4家品牌也開始賣「吊牌」,很多人都不知道
    文:小娜南極人這個牌子我們大家都知道。靠保暖內衣發家致富的南極人,不僅生產出品質優良的產品,而且將性價比發揮到了極致,在許多個冬天為消費者提供源源不斷的溫暖。然而,近年來,南極人的負面口碑已經鋪天蓋地,不復往日榮光。這都是由於南極人商業模式的改變。
  • 又一女裝名企倒下,曾被譽為女裝第一品牌,如今「賣吊牌」為生
    文:夜梟 說起南極人這個品牌,相信大家一定都不會陌生,它曾和俞兆林、恆源祥以及北極絨等三個品牌一起,並稱為四大國民品牌,深受國內消費者的喜愛。而說到南極人最出名的產品,當然就是它的保暖內衣了。然而,相信很多人應該都已經發現,曾經以保暖內衣為主營業務的南極人,如今似乎有些不一樣了。
  • 南極人:賣商標賣成A股「電商毛利之王
    在淘寶搜索「南極人」,你會發現,南極人的品類涉足之廣,確實對得起網友「萬物皆可南極人」的調侃。除了內衣、床品等紡織品,你還可以找到南極人品牌的足浴盆、耳塞、烘鞋器、牙刷、牛排……  戰線拉得這麼滿?難道南極人是想學小米,自組產業鏈?不,南極人早就砍掉了自己所有的自營工廠和銷售環節,一條生產線都不剩,變成了一個純粹賣品牌的公司,也就是被無數人調侃的「貼牌大廠」。
  • 這家服裝品牌也要「賣吊牌」了,品質不要改賣「品牌」?
    拉夏貝爾在之前其實是一個非常知名的品牌,也非常受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但是近兩年很多快時尚品牌都出現了業績下滑的趨勢,拉夏貝爾就是其中之一。不僅面臨著線下實體被大批關店的局面,還有即將退市的風險,現在已經連續兩年更改公司名稱了,並且現在還準備學南極人開始「賣吊牌」。
  • 拉夏貝爾:難以挽回的頹勢
    拉夏貝爾:難以挽回的頹勢 2020-06-20 10
  • 「中國版ZARA」想靠改名字賣吊牌為生
    拉夏貝爾公告中所提到的品牌授權模式,業內俗稱為「賣吊牌」。在拉夏貝爾之前,以保暖內衣起家的南極人早早便開啟了品牌授權模式,其授權的品類繁多,被網友戲稱「萬物皆可南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