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要注意了,這4家品牌也學「南極人」圈錢,只賣「吊牌」

2020-12-11 騰訊網

南極人這個品牌大家應該都是聽說過的,他們家的明星產品「保暖內衣」在無數個冬天溫暖了消費者,因為其質量非常好,同時性價比也非常高,在市場上受到消費者們的一眾青睞,國內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也在近些年中變得越來越強了,但是這幾年關於南極人這個品牌的負面報導也越來越多。

相信很多人應該已經知道了南極人現在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樣子了,就是只靠「賣吊牌」圈錢,這個模式就是南極人官方授權,給其他代工廠直接生產售賣,因為工廠不同,所以質量上是不能保證的,所以的產品一律掛上南極人的品牌就行了。

這就等於南極人方面不用生產,也不用付出任何的成本,光是授權給其他代工廠他就可以圈錢了。不可否認這種商業模式的確盈利得非常快,但是這種模式下的代價就是損失消費者的信賴,產品口碑的下滑。特別是在現在的電商品牌,南極人的專賣店非常多,消費者根本分不清正品還是假貨,反正有南極人的吊牌在,誰又說得清是不是「假貨」。

根據有關南極人的數據顯示,南極電商旗下全品牌授權生產商一共達到800多家,授權經銷商達到了3000多家,授權的商鋪更是達到了4442家。所以,很多人還不知道,其實「南極人」早就已經變了,產品的抽檢也多次登上不合格的黑榜。

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南極人發布了2019年年度報告,報告中數據顯示,品牌授權相關的營收合計為13億元。這說明什麼,南極人一年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獲得13億的進帳,這個買賣誰不做呢?也怪不得會有那麼多的品牌相繼開始賣吊牌。

現在市面上已經不僅僅是南極人在賣吊牌了,還有大家熟悉的恆源祥、北極絨、俞兆林和拉夏貝爾等都已經「轉行」開始賣吊牌,大家應該都很意想不到吧。特別是拉夏貝爾,拉夏貝爾是一個知名的女裝品牌,曾經在國內市場受到消費者的瘋狂喜愛,但是顯然如今的日子不太好過,所以也選擇了去賣吊牌。

拉夏貝爾在近幾年的營收表現中也非常的不盡如人意,跟輝煌時期相比的話簡直就是慘不忍睹。今年的營業額更是不斷的下滑,甚至已經面臨著破產的威脅了,所以拉夏貝爾也在積極的尋找出路進行自救,於是就想到了「品牌授權+運營服務」這種模式,將公司旗下的商標分貝授權給不同的經銷商和其他品牌公司進行代運營。

這種商業模式對於商家而言的話,就是來錢最快的渠道,但是對於消費者而言的話,就顯得不是那麼的公平。因為花的價格都是一樣高的,質量卻不能買到過關的。長此以往的話,肯定會受到消費者的詬病。

南極人就是因為「賣吊牌」的商業模式在業內的口碑急劇下滑,其圈錢的吃相也非常的難看,一個知名品牌如今成了滿大街的「地攤貨」,仿佛在哪裡都能看到南極人的店鋪在街邊甩賣的場景,對於南極人品牌形象的樹立也是有非常負面的影響的。

拉夏貝爾已經ST了,從曾經的最高點30.62元跌至最低點2.04元,投資者損失慘重。為了能夠挽回自己的損失,拉夏貝爾也在積極的尋找下一個出路,但是拉夏貝爾是否能夠模仿成功那就是另外一個說法了。

「賣吊牌」看似簡單的模式,南極人賺了數十億,但是女裝行業卻並不是那麼的容易,因為女裝的多樣性和時效性的要求非常的高,並且同樣一件款式出來的話,很可能其他家的仿品比你代加工的工廠出來的還要快。

現在的女裝不好做也就是這個原因,消費者在這個行業裡根本就不認什麼吊牌,對品牌的意識也不是很高,所以現在的「網紅經濟」也非常的旺盛。同時也非常受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賣吊牌雖然圈錢快,但是也非常的受業界人士和消費者的詬病,所以,大家在消費的時候也要看清楚,品牌和質量都非常重要。

相關焦點

  • 注意!「吊牌圈」新增4成員,模仿南極人圈錢數十億,只賣吊牌
    所謂"賣吊牌",就是南極人把授權給下面的合作工廠以及經銷商,使其可以生產售賣南極人的產品。但是這樣做的弊端也是很明顯的,產品質量無法獲得保證,無論質量好壞,只要有授權都可以掛上南極人的牌子。 南極人這方面就非常的安逸了,不用生產,不用成本,靠著授權就能有不菲的盈利。不得不說,這樣的商業模式的確能很快的見到利潤,並且利潤高的不敢想像。
  • 繼「南極人」之後,這4家品牌也開始賣「吊牌」,很多人都不知道
    文:小娜南極人這個牌子我們大家都知道。靠保暖內衣發家致富的南極人,不僅生產出品質優良的產品,而且將性價比發揮到了極致,在許多個冬天為消費者提供源源不斷的溫暖。然而,近年來,南極人的負面口碑已經鋪天蓋地,不復往日榮光。這都是由於南極人商業模式的改變。
  • 萬物皆可「南極人」:賣品牌不該只等於賣吊牌
    但是,品牌授權絕不等於賣吊牌,如果背後的品控跟不上,就無異於是自砸招牌。這也是媒體追問南極人的「這種玩法能挺多久」的原因所在。而從市場反饋看,南極人的品控,早就亮起了紅燈。如據報導,在過去幾年中,南極人十數次登上國家質監部門及地方消費者協會的不合格產品黑名單,從蠶絲被、內衣、棉服、童裝、衝鋒衣到電推剪、捲髮器、按摩棒,其均有產品上質檢黑榜。
  • 為挽回頹勢,拉夏貝爾決定學南極人「賣吊牌」
    在新模式下,公司線上業務將採取「輕資產」的業務運營模式,計劃將旗下品牌系列商標分別授權給供應商、經銷商及代理運營商等,並將線上業務的運營管理交由專業的品牌運營公司代為運營。聽著很複雜,「螳螂財經」簡單地說就是,拉夏貝爾決定學南極人「賣吊牌」。
  • 南極人之後,這4大品牌也開始"賣吊牌",買東西要睜大雙眼了
    賣吊牌是指將自己的吊牌賣給需要的人,產品不是自己的,經營好壞和銷售多少和自己的關係不大,自己的營收主要是源自於"賣吊牌"。而代加工則是指,原廠家找到其他的工廠加工產品,自己要對自己的產品和銷售狀況負責。所以,大家不要將兩者混為一談。
  • 繼南極人後,這一品牌「轉行」賣吊牌,以後買衣服也要小心了
    不過,南極人在有了一定的受眾之後,卻開始轉型賣吊牌,很多沒有多大知名度的產品,在貼上了南極人的吊牌之後,銷量也是迅速增長,就好比有些電商平臺上的床上四件套,在搜索時,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有很多南極人字樣的商品,而這些商品的銷量也都比較可觀,可是,不少消費者卻不知道他們頗為信任的「大品牌」其實只是一個貼牌,很多產品早就不是南極人生產的了。
  • 繼「南極人」之後,這4家品牌也「被曝」賣吊牌,很多人還不知道
    這還是在特殊事件影響下的收益,今年4月份公布的南極人2019年年報顯示,光是憑藉品牌授權,南極人一年可以進帳13億元。 這樣的盈利模式,對於很多商家而言,肯定是非常動心的。繼「南極人」之後,我國又有4家公司「被曝」賣吊牌,他們分別是恆源祥、北極絨、拉夏貝爾和俞兆林。尤其是恆源祥,早些年在我國還是非常有名的,電視廣告常常出現這個品牌。
  • 萬物皆可「南極人」:賣品牌不該只等於賣吊牌丨光明時評
    品牌授權絕不等於賣吊牌,如果背後的品控跟不上,就無異於是自砸招牌。這也是媒體追問南極人的「這種玩法能挺多久」的原因所在。「我媽買了個燒水壺,看了一下還是南極人牌的,南極人怎麼什麼玩意兒都出啊?」近日,有消費者在微博上發了這麼一條吐槽,引來不少人的圍觀。
  • 拉夏貝爾要學南極人賣吊牌了?中國ZARA病急亂投醫能有用嗎?
    學習南極人賣吊牌到底是好棋還是昏招?一、拉夏貝爾要全面學習南極人了?那麼,學南極人真是好方法嗎?我們要之前其實也討論過南極人的業務模式,這就是在服裝產業中大名鼎鼎的「賣吊牌」模式,18年年底的時候我們就曾經在《南極人砍掉生產線只賣吊牌,經銷商高達846家,真不怕砸招牌?》
  • 繼南極人之後,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以後買衣服要小心!
    為此,賣家們也逐漸放棄了之前的產品,開始轉為品牌銷售商,而品牌方也是在打造品牌效應山大做文章,各類營銷手段層出不窮。甚至有企業直接放棄了原先的業務,專注「賣吊牌」,南極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首先,我們要分清賣吊牌和代工之間的區別。
  • 原廠早關閉,靠賣吊牌年賺13億!除了南極人,這些品牌也只賣牌
    「南極人」這個品牌,大家肯定不陌生,它是我國最早的內衣企業之一,首創了保暖內衣產品,在內衣行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有不少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會十分注重品牌的選擇。大家認為購買大品牌的產品,總會有所保障,產品質量肯定是不會差的。
  • 將學南極人「賣吊牌」?別被蒙在鼓裡了
    3年間蒸發超百億市值,2019年虧損超20億,關閉門店數千家。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拉夏貝爾總資產是72.34億元,總負債是64.29億元。拉夏貝爾之所以會面臨如今的處境,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其擴張的太快了並且旗下的品牌太多,無法將所有的品牌都做到最精。
  • 注意!這家服裝品牌也要「賣吊牌」了,品質不要改賣「品牌」?
    拉夏貝爾在之前其實是一個非常知名的品牌,也非常受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但是近兩年很多快時尚品牌都出現了業績下滑的趨勢,拉夏貝爾就是其中之一。不僅面臨著線下實體被大批關店的局面,還有即將退市的風險,現在已經連續兩年更改公司名稱了,並且現在還準備學南極人開始「賣吊牌」。
  • 「賣吊牌」年掙13億 南極人「神話」危險?
    據Wind數據顯示,自4月1日至7月10日的67日內,南極電商股價漲幅達106.59%。目前南極電商股價所有回落,但依舊處於20元/股的高位,遠高於2月的9.8元/股。但賣吊牌也給南極人帶來「後遺症」,不僅多次被質監部門點名、登上產品不合格黑名單,還屢遭消費者投訴。南極人的業績繁榮,還能持續多久?
  • 靠賣吊牌為生,一年賺9億!南極人何以淪落至此?
    靠賣吊牌為生,一年賺9億!南極人何以淪落至此?當時,媒體的一篇文章解開了「南極人」電商的真面目,這個公司任何產品都不生產,只出售吊牌,只要你給錢就可以授權給你,並且還給你附送廣告位和活動報名,如果遇到調查,他們會給你提供證明規避處罰。  從原來的保暖內衣到現在的賣吊牌,南極人的轉型可謂是成功的,但是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 「欺騙」消費者多年,原廠早已關閉,「模仿」南極人圈錢數十億
    一直堅持同一個品牌,結果發現商品的質量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好了,所以他們想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事實上,這就像經常去餐館吃飯,位置沒有改變,餐廳的名字沒有改變,但發現味道不如以前,這個時候你可以快速反應,必須是一個新餐館的廚師或一個新的所有者。同樣如果換做是購買的商品,如果有同樣的感受,大部分原因都是產品並非原來的工廠製作,而是由於開始賣吊牌,直接換了其他工廠製作了。
  • 「萬物皆可南極人」,靠賣吊牌年入39億元!
    「萬物皆可南極人」最近回到家,發現家裡的南極人越來越多了從除去內衣,內褲,襪子,襯衫這類不說。家裡竟然還出現了南極人毛巾,南極人鞋子,南極人電動牙刷,南極人洗腳盆,南極人皮包,甚至還出現了南極人按摩椅……發現這件事後,心裡就有了一種被南極人攻佔的恐懼感。
  • 賣商標一年掙9億 「南極人」只有吊牌是真的?不少消費者懵了
    原標題:賣商標一年掙9億 「南極人」只有吊牌是真的?不少消費者懵了   以保暖內衣起家的南極人,是不少80後、90後非常熟悉的品牌。
  • 你買的南極人,只有吊牌是真的!
    也是在這一年,南極人停止了自產自銷的商業模式,把生產端和銷售端的自營環節全部砍掉,賣掉了經營了十幾年的工廠,只留下了「南極人」這個牌子,開始了持續至今的「賣標模式」。你在天貓上買到的南極人產品,都是白牌產品掛了個南極人的吊牌罷了。有意思的是,上面提到的保暖內衣四大品牌,最終都走上了這麼一條「賣吊牌」的道路。全面轉型之後,南極人賺錢的方式主要靠這兩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品牌服務費以及標牌使用費。
  •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品牌對一個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創立一個品牌容易,但塑造一個品牌價值很難。有價值的品牌會讓消費者主動選擇,能提高售價,還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盈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