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為家、自幼戳破耳膜:海上最神秘的民族,為何一生不能上岸?

2020-12-26 世界華人周刊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

「從那遙遠海邊,看那潮來潮去……」每當唱起這首歌,我就特別嚮往大海。

相信很多人都喜歡海,更渴望能在海邊擁有一處居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然而,就在馬來西亞海岸水晶般蔚藍的珊瑚海上,住著這樣一群人,他們以船為足,以海為家,靠潛海捕魚為生,終其一生漂泊在海上。

他們和以篷車為家在陸地上流浪的吉普賽人相似,所以常被稱為「海上的吉普賽人」,也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海洋遊牧民族——巴瑤族。

1、神秘的海上民族

巴瑤族,是東南亞的一個民族,生活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海域。在印尼語中,巴瑤族意為「海上之民」,他們生於大海,長於大海,最終歸祭於大海,幾乎不會踏足陸地,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關於巴瑤族的起源,環繞著這個民族的三個國家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傳說。

在菲律賓的版本中,巴瑤人是被一個巨型怪物趕到海上的;印尼的版本中,一位公主被洪水衝到海面上,最終被救起,嫁給瞭望加錫國王,巴瑤人就是他們二人的後代。

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一個說法是這樣的:在很久以前,馬來西亞柔佛州的公主,在一次洪災中被衝走。她的父親沉浸在喪女的悲痛之中,便派遣部下出海尋找,並下令他們找到公主後才能返回。後來,這些奉命尋找公主的人,因無法找到公主只能留在海邊,這些人就成了巴瑤族的祖先。

傳說終究還是傳說,因為沒有國籍,沒有文字,他們也沒有相關史書去證明自己究竟從何而來,又為何選擇終生棲息繁衍于波濤風浪之中。

在高度社會化的21世紀,他們依然與現代社會割裂開來,寄生在遼闊的海洋,過著無人問津的漂泊生活。

2、巴瑤人的生活

銀白色淺灘,蕩漾的珊瑚礁,清澈見底的海水……巴瑤族人就居住在這樣一片美麗的海域上。

與美麗的環境相比,他們的生活就顯得十分不幸,巴瑤族沒有自己的領土和國籍,居無定所,一切生活所需幾乎都來自於大海,他們駕著一艘叫做「lepa-lepa」(裡巴船)的木船在大海中漂泊,lepa-lepa沒有風帆,也沒有船篷,配上一把船槳,就能帶著巴瑤人馳騁在大海之上,簡約得不能再簡約。

很多巴瑤人還會常年居住在這種傳統的捕魚小船上,幾乎過著半原始的生活。

條件較好的家庭會在淺海、礁石上搭建高腳屋,有一個簡單的容身之所。

這種被稱作高腳屋的房子都建在水中,幾根木頭插入水中高高承託住小木屋,一座座懸在海面上,搖搖欲墜。他們就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了數百年之久。

因為捕魚是他們唯一的生存方式,這群「海洋之子」在尚未學會走路之前就開始學習遊泳,他們只需潛入大海,便是大海裡最出色的獵手。

他們戴著手工雕刻的木質護目鏡,手持船上廢舊材料改制的魚叉,能潛到30米甚至更深的海域捕深海魚,尋找珍珠以及海參。

海參不僅是巴瑤族的美食,也是巴瑤族向外界兜售的珍品。

而為了捕魚,他們也付出了一些沉重的代價。

3、是天堂也是地獄

巴瑤族小孩,從小就沒有機會到岸上學習,而是在海上學習各種捕魚技巧。

潛水是巴瑤人每天必須的活動,為了減輕潛水時水壓帶來的不適,他們會在幼年時故意戳穿自己的耳鼓膜,耳膜受傷後,巴瑤族小孩會頭昏眼花地度過一兩個星期,之後就更適應海洋了。正因為如此,巴瑤族老人的聽力都不太好。

另外,常年潛水也讓許多巴瑤族人患上了頑固的減壓症,經常性關節疼痛。而潛水時上浮太快導致的減壓病,也是巴瑤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雖然常年生活在水上,但淡水奇缺一直是巴瑤人生活中的最大難題。平日裡的雨水是他們最便捷的飲用水,但遠不夠用,通常還要到其他島上取水。

生活在各國海域邊界的巴瑤人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也不受任何國家保護。因為「無國籍」,他們無法上學接受教育、沒有醫療、不能合法就業、不能擁有財產,就算是遭遇了不公也無法進行控訴,一旦上岸還會遭到各國的驅逐。

由於長時間生活在海上,傳統的巴瑤族人一旦踏上岸還會有一種「暈陸地」的不適感,就像生活在陸地上的人出海會暈船一樣。所以除了賣魚、買日用品,他們一般不會上岸。

他們沒有文字,也沒有一紙身份證明,所以對自己的年齡也沒什麼概念。

他們通常會根據每天的日升日落和潮漲潮跌來判斷大致的時間,但對年、月、星期等概念統統都不熟悉。

貧窮、落後和文盲讓他們受到了周圍居民的偏見和歧視。

即便是到陸地上打黑工,他們也比其他沒有身份的非法移民要更加「便宜」。

比起紛繁的陸地,隨波逐流的自由與快活,對他們來說也許得來更輕易。

他們以海為家,四處遷徙,過著貧窮漂泊的原始生活。他們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又灑脫得讓人羨慕。

如果讓你放棄工作去追求這樣的自由,你會願意嗎?

作者:阿小諾

責任編輯:華小妹

相關焦點

  • 無國籍的一群人,為適應水下,自小被戳破耳膜,一生無法離開大海
    它們擁有著人的模樣卻有著魚一樣的身體能夠自由在海中穿梭生活,浪漫又神秘。不過這些橋段只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個嚮往,折射的是一個想像中的夢境。但在菲律賓、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之間的一片海域中就有類似美人魚一樣生活性質的古老部落,這個部落的人為了能夠適應水下生活,在幼兒時期就會被戳破耳膜,一生的生活都離不開大海。
  • 這個民族沒有國籍,一生都住在海上,很小的時候會把耳膜刺破!
    巴瑤是東南亞的一個民族,生活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水域,他們都是靠下海潛水為生,所以常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被認為是最後的海洋遊牧民族。據說巴瑤的數量在這個海域生活了幾百年,很少踏上陸地,甚至有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上過陸地,而且這個民族的神奇不僅僅是生活在海上,更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無國籍的民族,一生都在海上漂泊,面對這種情況,無國籍人會在很多方面受到限制,但他們習慣了,因為他們一直以這種形式存在,在海上自由生活。
  • 無國籍的一群人,自小戳破耳膜,一生離不開大海,到底怎麼回事?
    小編今天就要給大家講述的就是這樣一群無國籍的人,他們從出生開始就以海為家,而剛生下來的嬰兒就要戳破耳膜,一生無法再次離開大海,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巴瑤族的傳說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這個神秘的民族就是巴瑤族,巴瑤族屬於國外的一個少數民族分支,而這些巴瑤族的人民們一生從事著打漁的行業,永遠都生活在海上,就連房子也是建在海上的。那麼這樣的民族是如何形成的呢?
  • 世界最悲慘的族群,剛出生就要戳破耳膜,沒有國籍終生被困大海
    在世界主要民族中,漢族安土重遷,不願輕易遷移的思想已經是根深蒂固了。但隨著交通工具進步,中西文化交流,年輕一輩的思想已經有所改變。不過在這世界上還有很多民族不願意離開自己世代居住之地,他們或生活在雨林中,或漂泊在海上,過著與現代社會近乎隔絕的、原始人的生活。01據統計,世界上共有2000多個民族。
  • 終年生活在海上的民族,身體已進化,卻不能拯救他們的消失
    巴瑤族生活在東南亞的一處海域中,是世界上唯一的海上遊牧民族,沒有國籍,所以他們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會在海上度過,也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了他們的身體都發生了一些變化。他們的生活方式與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不同,他們常年生活在海上,最後也會死在海上。
  • 世界上有這樣一個民族:終生不能上岸與海同生,連耳朵都變化了!
    這個世界上住著許多少數民族和有特色的部族,每個部族或民族都有他們的文化風俗和傳統,今天我們是海洋風景極具魅力的民族,它還是世界上唯一的無國籍民族,一生受到海邊其他國家的排斥,涉及各種民族問題。這個民族是巴瑤族,東南亞的小規模民族,只有6000多人。 我主要在淺海漁業生活, 這個民族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的情況也不少, 他們在這裡生活了幾個世紀,只有在和陸地人做魚貝類買賣交易時才能登陸。
  • 巴瑤族世代在海洋生存,從小就被戳破耳膜,身體與常人已不同!
    雖然地球上的人類沒有辦法在海洋生存,但是在地球上確實存在生活在海洋中的民族,在我們看來這或許只是神話故事中的橋段,但這樣的景象卻在生活中真實上演。許多依海而居的城市,港口貿易便是經濟發展的來源,漁民們在海洋進行捕撈活動,可以賺得一筆豐厚的收入,但是漁民也只是生活在海邊,無法進入到海洋,而在馬來西亞卻有這樣的一支民族,他們生生世世在海洋生存,如今已經進化出了與人類不同的地方。
  • 現實版「美人魚」:海中如魚得水,上岸頭暈目眩,竟然在這裡!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會有著遊泳的經歷,但是在海水亦或者是用泳池中,我們總是玩樂一段時間便需要上岸休息一下,但是今天所要介紹的是一個奇特的民族,幾乎只能夠生活在海裡,並且只要上岸的話
  • 「活在海底」的民族,為了遊泳刺破耳膜,有人一生都沒上過陸地
    但是有一個民族卻不同,他們被稱為「活在海底」的民族,能夠在海底自由行走,但是到了陸地卻會暈倒。巴瑤族是生活在東南亞海域的民族,主要的活動區域在印尼、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之間,不屬於他們之間的任何一個國家,算是無國籍的民族。
  • 新聞播爆:最後一個劊子手出家被拒;女子自曝老公同意墓地賣淫;印度醫院竟用氣筒絕育;5歲戳破耳膜為了潛水更深.
    在他們5歲時把自己耳膜戳破,就是為了潛水更深,一生都和大海打交道在東南亞有一個民族,是巴瑤族,他們生活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之間的海域,他們是最後一支海洋遊牧民族,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他5歲就開始和父親學習潛水,並且那一年把耳膜戳破。曾經有一部紀錄片就是拍他為主角。巴瑤族具體的起源不明確,這裡的人們基本每天5個小時都呆在水裡。
  • 僅剩6千人,號稱「海上吉普賽人」,無國無籍,流浪在海上
    這個民族便是巴瑤族,又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這個可悲的民族生活的地方是東南亞廣大的珊瑚三角區,那裡面積廣闊,跨越東南亞6個國家,是地球上海洋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分布著全球約76%的珊瑚和巖礁魚類。他們主要出現在今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海域,以潛海捕魚為生,他們沒有國籍、沒有身份、沒有屬於自己的地域,到處被各國趕著攆著,就這樣在海上流浪飄蕩,說好聽點叫流浪,說不好聽點便是「乞討」。
  • 僅剩6千人,號稱「海上吉普賽人」,無國無籍,終身流浪在海上
    這個民族便是巴瑤族,又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 這個可悲的民族生活的地方是東南亞廣大的珊瑚三角區,那裡面積廣闊,跨越東南亞6個國家,是地球上海洋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
  • 沒有國籍的巴瑤人,真的一生只能在海裡生活,還要刺穿鼓膜嗎
    沒有國籍的巴瑤人,真的一生只能在海裡生活,還要刺穿鼓膜嗎說起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巴瑤人,現在很多人都不陌生了,近幾年關於這個漂流在海上的部落的各種信息,可以說是刷爆了社交網站。關於巴瑤人的各種傳聞,相信大家也都不陌生了,比如從小扎破耳膜應對水壓、終生不能上岸等等,那麼真實的巴瑤人到底是什麼樣子呢?一直以來都有巴瑤人只能生活在海上的傳說,這是因為巴瑤人沒有國籍,這是真實的事情,不過巴瑤人也有自己的房屋,建在一些淺灘上。他們會把房子建得高一些,方便漲落潮的時候屋子不受影響能保持乾爽適宜居住,比起我們想像中巴瑤人年漂流海上,要稍微好那麼一點點。
  • 城市B面 海上疍家人的落地生根路
    這是海上疍家人「逐水而居」的日常,船一離港,就意味著他們將要在海上漂泊三四個月。「疍家人」、「疍民」是對我國沿海地區或內河港灣裡從事漁業、水上運輸的「水上居民」的統稱,他們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等沿海地區。據《太平寰宇記》卷一五七記載:「蜑戶,縣所管,生在江海,居多舟船。隨潮往來,捕魚為業,若居平陸,亡即多,似江東白水郎業。」
  • 【科普】|恐怖的馬尾藻海,被稱為大西洋海上墳場
    03月04日相信很多航行者都聽說過這個恐怖的海上墳場,這個海上墳場名叫馬尾藻海。海上墳場之謎是怎麼形成的沒有人知道,一起來看看這個恐怖的海上墳場之謎。神秘恐怖的馬尾藻海在浩瀚的大海中,你永遠不會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在大西洋中有一個名叫馬尾藻海的海域,這裡被人們稱為海上的墳場。這裡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海岸線的海,覆蓋大約450萬平方千米的水域。馬尾藻海面上有大量的無根水草馬尾藻,奇怪的是這裡的水卻流不出去,這個海上墳場是如何形成的?海上墳場之謎至今未解。
  • 《海錯圖》揭露華夏海洋記憶 酷我暢聽《海上傳奇》話海上讚歌
    來源:時刻頭條探索海洋是中國這片古老國度不曾停息的壯舉,海洋中有華夏民族的根基,海洋也孕育著華夏民族的璀璨文化,同時海洋也記錄著這片古老國度的歷史變遷。海洋中究竟還蘊藏了哪些文明寶藏?且聽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馬駿傑研究員,特邀登陸《百家講壇海上傳奇》系列節目為聽眾們揭秘海洋記憶。該節目已在酷我暢聽同步更新,隨時登陸隨時感受海洋中的華夏奧秘。《海上傳奇》系列的《海錯之圖》一集中,揭秘海中生物的神秘面紗。在古代從民間百姓到皇家內院都對海洋生物有很大的好奇心。
  • 《幻書啟世錄》公測倒計時八天 老人與海角色視頻發布!
    ,只能從他上岸後的隻言片語中幻想出那成片的、幻彩的浮遊生物以及嗜血的鯊魚群。 視頻:「老人與海」角色視頻 一個不太幸運的漁夫 沒有人能夠想像聖地牙哥曾經獨自在海上面臨怎樣的危險局面,只能從他上岸後的隻言片語中幻想出那成片的、幻彩的浮遊生物以及嗜血的鯊魚群。 廣袤的海上從不缺幸運的傢伙,可聖地牙哥從未捕到過魚,他是港口的笑話,也是神話。
  • 探訪海上吉普賽人的生活樂趣
    不過,海巴夭人對自己的起源自有一套傳說:在很多年前,馬來柔佛蘇丹國有位美麗的公主,有著傾國傾城的美貌,整個馬來世界的男性都為之動容。汶萊和蘇祿的王子同時來向她求婚,公主比較喜歡英俊的汶萊王子,但她的父親卻要她嫁給蘇祿蘇丹的兒子。公主不從,卻很快被強制送前往蘇祿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