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 龍水麟靜心匯」
開啟不一樣的藝術生活 ❖
最近10年以來,素食在全世界範圍內已經變成一種潮流的文化,一些西方國家的素食人口比例快速攀升至10%左右。歐美國家的很多地方都非常推崇素食。說到彈性素食者,「Flexitarian」是近兩年才出現的一個詞,這個英文單詞也是新創的詞語,由「flexible」(靈活的)和「vegetarian」(素食者)拼合而成。指的是一種新的素食方式,那些大部分時間吃素食,就是一星期裡面某一天是吃素的,比如說星期一吃素,可以說現在彈性素食的人口非常多,大概有起碼12%的人,就是每星期總有一兩天吃素的。
杜拜
阿聯召開素食主義者大會,鼓勵人們多食用素食,對己、對人、對環境都有莫大的好處.
如果你想知道「果食主義者」、「素食主義者」或「生食主義者」的區別,那今天召開的中東素食組織會議,或許能告訴你答案。
在杜拜世界貿易中心召開的為期兩天的會議召集了16名健康生活支持者,有的甚至來自新加坡、俄羅斯和美國。他們努力地試圖爭取說服大家遠離肉類,哪怕一個星期內只有1-2天,也可以讓人類和我們的星球更加健康。
這個消息對阿聯這樣一個糖尿病和肥胖病高發的地方而言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對世界環境的影響也頗為深遠。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調查,阿聯一直都是世界上人均佔地面積最大的地方,達到10.68公頃每人,這表明了在那居住的人們要保持他們生活方式所佔的自然資源的比例。
「不知怎麼的,我們似乎在所有黑名單上位居榜首,」中東素食組織的創始人兼董事、國際素食聯盟阿聯聯絡官桑迪亞拉嘉•帕拉喀什說。「是時候去看看我們把什麼東西放在自己的身體裡了。」
會議上的一些發言人一直致力於解釋健康和食物的關係。其中一位是心臟病學專家,倫敦大學米都塞克斯醫學院前任教授兼已退休的印度麥裡普大學副教授,現任康復科學雜誌總編輯赫格德表示:「吃素是人類保持健康的很重要的部分,現代藥物只關注某個器官而忘記了人是一個整體。」他解釋說,整體研究對健康來說是很必要的,而不是在一定時期內用幾種化學物質填滿一個人。
另外一個發言人羅耀環(英譯), 新加坡素食社會教育和延伸部門的執行理事,將要解釋果食主義飲食的好處,包括幾乎所有的新鮮水果和果脯。他曾經是一個無肉不歡的人,但自從1987年以來一直靠水果飲食為生。
此次會議對食物對環境的影響也做了探討,包括提高有機種植,不使用化學農藥肥。參加者也有機會去嘗試全素飲食,全素飲食避免使用動物鮮肉,嚴格的素食主義者要避免使用動物製品,例如奶製品和雞蛋。
「我從來不鼓勵人們變成100%的素食主義者,」帕拉喀什女士說。「這是個機會,最重要的是強調素食的好處,讓人們用常識去選擇。」
義大利
義大利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女市長上任了,31歲的Chiara Appendino在上個月新任都靈市長時,做了一件事情震驚了整個義大利,人人都知道義大利的臘腸聞名全世界,如今她卻勸當地人棄肉食素。
Appendino擔任市長的第一個禮拜,沒有開啟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模式,而是向全民發出「構建全素食都靈,我們都是純素人」的號召,意圖將都靈打造成義大利第一個素食城市。
都靈,在義大利排名第三的大城市,人口多達220餘萬,曾經是歐洲的政治中心,如今是歐洲最為重要的工業、商業和貿易的集散地。
這位堪稱義大利有史以來最年輕、最貌美的女市長,新上任時,既不抓政治,也不抓經濟,而是把推動蔬食和純素飲食作為她的首要工作。
有人嘲笑她:「一個靠顏值上任的廢材。」本地的肉類生產商也發出了抗議,如果都靈人都食素,意味著當地的特色菜鮪魚小牛肉、金槍魚汁小牛肉、巴羅洛葡萄酒燉牛肉等都將退出餐桌,那他們即將面臨著失業。
就在去年,當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醃肉屬於致癌物,比如火腿,香腸,薩拉米臘腸等,義大利的肉類生產商也曾強烈反對,稱這樣的分類是「肉食恐怖主義」。
面對肉類生產商的嗆聲,Appendino聲稱不會就此放棄,並鄭重地向市民承諾,構建全素都靈是長久之戰,人們的生活不會因此而變壞,只會越來越好。
雖然新市長這一素食主義運動的細節還未完全披露,但都靈已經計劃在學校內設立教育項目向學生傳授有關動物福利和營養學的知識,該舉動在義大利市政府中並無先例,但意外地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Appendino是一名忠實的純素食主義者,她認為無肉製品生活甚至是無乳製品生活的推廣是維護身體健康、保護生態環境及保障動物生存的關鍵所在。
同時,她還是義大利政黨「五星運動黨」(M5S)成員, M5S曾發表過長達62頁的宣言,明言要進行更好的都靈計劃方案,以及保護自然土地。
Appendino也因此履行承諾,計劃推動無肉及無奶製品的生活環境,達到促進保護環境、健康生活及動物福祉的目標。
為了更好地實行都靈全素計劃,Appendino還找來了「幫手」,任命Stefania Giannuzzi為環境委員。
Giannuzzi本身已有二十年的食素經歷,對於Appendino的素食政策被肉類生產商抨擊,她在義大利《晚郵報》上這樣表述:「我並不想與肉品商製造對立,也不會強迫肉鋪關門,或是讓流傳已久的皮埃蒙特美食及紅酒消失殆盡,推動素食並不意味著冒犯皮埃蒙特區的肉食生產商。」
在義大利,素食主義者擔任政府要職的不在少數,大力宣傳健康素食的也不止這一位女市長。其中,義大利議會副會長Luigi di Maio,曾在慶祝自己的30歲生日時,享用都是純素生日蛋糕。此外,義大利的著名女作家達恰·馬拉伊尼、著名女演員奧爾奈拉·穆蒂等也都是素食者。
眾所周知,義大利人愛吃肉,具有地中海特色的義大利菜離不開肉,但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義大利人以比薩餅、麵食和蔬菜取代了牛排、肉片、雞腿。據不完全統計,義大利有超過150萬的純素食主義者,部分地區的食素人口比例佔10—18%。
他們選擇素食,一方面認為動物「受苦太深」,不吃肉既能保護動物也能保護環境,另一方面害怕激素、狂牛症、膽固醇等,認為「人的肌體最適合素食」、「綠色食品是未來的選擇」。
瑞士
有一個國家,在全球最適宜居住、最適宜養老、最安全、最幸福國度榜單中常常拿第一,無論氣候環境、生活質量、物質水平、社會安全、健康指數等都讓人心動,風景更是美的一塌糊塗,看完已經沒法安心生活…
世界NO.1的歐洲最古老素菜館世界上第一家素食餐廳,憑什麼火了100多年?
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世界上第一家素食餐廳於1898年誕生於瑞士名城蘇黎世。這家有著百年曆史的素食餐廳以家族名稱Hiltl命名,如今由第四代掌門人Rolf Hiltl負責運營。
蘇黎世總是被「全歐洲最富裕的城市」、「世界最佳居住城市」、「全球最貴城市」這樣的光環籠罩,多數人也是慕名而來,一睹其風採。從銀行、名店林立的班霍夫大街步行幾分鐘,你就可以覓到Hiltl的蹤影,這裡永遠提供著由最新鮮的時令果蔬、優質的豆乳製作而成的飲品和創意美食。上一秒鐘的你還在手錶、珠寶、名包中目眩神迷,此刻你便可以感受這座城市另一個頻率的脈動,像當地人那樣。
素食而已
「素食是無趣的,甚至是不好吃的。」而Hiltl將這些關於素食的刻板印象全部粉碎,讓你知道素食可以多麼美味、多麼有趣和多麼國際化。
以褐色係為主的裝潢,通透明亮的落地窗、典雅華麗的水晶燈、雅緻的布藝沙發和實木桌椅,還有牆壁上一幅幅店主的心水油畫,加上摩登感十足的音樂? ?初見Hiltl,以為自己進入了一家價格不菲的設計師酒店,而熱情友善的服務員和食客們享用美食的歡愉氛圍又使得整間店非常「接地氣」。
餐廳的佈置經過幾代人的經營,內部裝飾十分現代雅緻,精緻的器具讓人在用餐的同時享受環境的愉悅
餐廳由兩層高挑寬敞的空間組成,分為自選區和單點區。在自選區,食客可以在近百種素食餐點中自助選擇,按重量計價。素食色拉、素食意麵、素食甜品以及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廚烹飪的各國風情料理足以讓人眼花繚亂。而在單點區,食客則可以根據菜單選擇前菜、主菜、甜點、飲品等精緻素食料理,既有Hiltl家族的百年傳承,也有每代人注入的新鮮元素。 Hiltl十分貼心地在所有食物旁都標註了是否為vegan(淨素)、辣度、有無酒精,以及有無奶酪、堅果、麩質等過敏源。值得一提的是,Hiltl所使用的很多食材歐洲本土並不出產,而是由世界各地的農場空運供應。 Hiltl透明式的廚房在餐廳中非常顯眼的位置,食客可以隨時看到菜品的製作過程。
置身這間餐廳,食客能夠領略到餐廳主人把對美食和生活的理解融入到五光十色的菜餚之中,融入到餐廳的每一個角落。超過五百種素食料理、按季節推出的時令餐點,以及或根據顧客反饋、或因為偶得靈感而不定期推出的新品,總能給人以不竭的新鮮感。 Hiltl用品質與美味、豐富選擇、多種可能賦予素食以全新的定義,也因此成為瑞士航空公司的素食供應商。
從奇怪到奇妙:百年老店的自我革命
Hiltl的前身是誕生於1898年的「素食者之家」,然而素食者在當時完全被人們視作異類,加上店主經營不善,「素食者之家」生意慘淡。 1901年,Ambrosius Hiltl,也就是Hiltl餐廳的創始人被診斷為風濕性關節炎,醫生建議他食素以防病情惡化。頂著被當時的社會視為「食草者」「窮到吃不起肉的人」的心理壓力以及片肉不沾的痛苦,Ambrosius Hiltl堅持到「素食者之家」用餐,幾個月之後,他的病情得到好轉。正是因為食素對健康帶來的切身體會,當這間餐廳需要一位新的經理來改善經營時,身為裁縫的Ambrousius接受了這個挑戰,直到1904年Hiltl家族完全接管了這間餐廳,如今已經傳承四代。
挪威
北歐國家挪威軍方為了遏制全球暖化,更是而採取了名為「無肉星期一」 (Meatless Mondays)的措施。要求挪威陸海空三軍每周吃素一日,以減少對生態環境不友好的食物——肉類的消耗量,藉此拯救地球。挪威主要軍事基地之一已經開始實行新的飲食(「無肉星期一」),其他所有國內外基地都將很快開始實施。
預計每年肉食的消耗量將減少150噸。不知道大家對這部《lilyhammer Netflix》美劇有沒有印象,劇中描繪的是挪威有太多抓捕鱈魚和馴鹿的人。但是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挪威人非常喜歡吃蔬菜,還喜歡保護動物。挪威共有520萬人口,其中包括大約200000名素食主義者,佔比3.8%,而美國的素食主義者僅佔2%,挪威素食者佔比高於美國!
▲lilyhammer Netflix
Sally Renshaw,她是一款名叫 vegan Norway(素食挪威)的APP的創始人以及設計師,地位相當於蘋果的賈伯斯。正是由於這款APP的開發,她引領了挪威素食的潮流,這款APP提供最好的蔬菜產品介紹和素食餐廳定位。iOS和Android都可以使用。
這款APP覆蓋了Sally and colleagues Christian Ihle and Nick Hagger(三個國家),它的資料庫中包含了互動地圖,非常方便地幫助用戶尋找素食餐廳以及購買到好的素食產品。Sally Renshaw和她的團隊還在為這款APP設計和開發新的功能。
這款APP翻譯成中文叫素食挪威。素食挪威不僅僅是一個應用程式這麼簡單,它也是這個國家的素食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素食挪威的網站不僅鼓勵人們成為素食主義者,更是邀請人們加入「蜂巢」。「蜂巢」是來自挪威各地的人幫助策劃了一個網絡志願者和更新應用程式的貼吧,通過吸引來自不同背景、職業的素食主義者,擁有不同文化和價值觀的蜂巢,Sally Renshaw 希望素食挪威更接近大多數素食主義者的需求。
許多挪威純素者都表示對素食挪威臉譜網的讚賞,有些人甚至說這個應用程式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但企業也同樣受益於素食挪威的忠實粉絲。去年夏天,宜家 IKEA(全球最牛B的家具家居用品商家)要求素食挪威的幫助,使大型家居零售商的商店菜單更具包容性。估計這將是一個明智的商業舉措——添加植物選擇菜單,宜家的廚師創造了一個國際流行的丸子菜(素食)以及其他素食的選項。然後,他們邀請素食挪威團隊吃晚餐,方便獲得反饋。素食挪威團隊給宜家非常深刻印象,然後素食挪威幫助宜家在整個挪威推動了新的菜單項目。
挪威素食協會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組織,由該flunes管理,成立於2009,有大約450名成員(至今)。他們促力於保護動物權利,倡導素食主義。他們在網站上發表素食主義的文章。挪威素食協會具有很強的媒體力度(在挪威共擁有4000的追隨者,在臉書上也擁有接近6000的粉絲)。
協會還出版了一本雜誌《vegetarnytt》,一年共有12期,講述的是一些贊助商的蔬菜事件、烹飪課程和研討會。他們正在聯繫一些網絡的營養師、動物權利專家、素食廚師等在素食的生活方面的專家,同時也與健康食品零售商、食品生產商和其他植物營養有一些聯繫。
協會還舉辦了一個名叫Trondheim vegan fair的素食博展會,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是完全免費的,組織者的目的是為了吸引廣大的觀眾。500名現場的活動參與者都收到了禮品袋(包含了一些免費的素食產品)。在展會中,有超過25個攤位,發布一些保護動物權利的信息,以及素食產品之類的食譜。
純素的聖誕節食品節,該國的第一個純素的節日活動,由Thomas和veganplan舉辦(見上圖),它邀請人們吃美味的素食和其他好吃的東西,買聖誕禮物和上烹飪課,一些最著名的素食廚師也會一同前來享受聖誕音樂會,也許會遇到聖誕老人哦。
新加坡
全球素食智庫HappyCow,有350多家素食餐館遍布於新加坡這個島國。由於新加坡的文化特別多元,所以從日式到馬來西亞菜,再從印度菜到義大利菜,新加坡有各個國家的素食料理可供選擇。
有名的星洲炒米線,點的時候一定要告知不加蝦米不加魚露~
印度
說到印度的素食文化,不得不提印度的宗教信仰。這個國家有80%左右的國民信仰印度教,而且,錫克教、耆那教和佛教都起源於印度。所以呢,印度的純素/素食主義者高達20-40%,而肉製品人均消費也是最低的!
大吉嶺風光
從南部的thalis(套餐,當地人會用大蕉葉做託盤,中間主食,圍繞一圈配菜和醬,也會用大金屬託盤)和dosa(像可麗餅一樣的印度薄餅,由小扁豆和米混合磨成麵粉做成的,裡面通常卷有土豆咖喱或別的醬料),到北部的傳統主食aloo ghobi(燒土豆花菜)和dal makhani(印度小扁豆加紅豆混合黃油所做的咖喱),印度簡直是素食者天堂,有無數種類的素食(甚至純素)可供選擇。除此之外,還有各種香料的naan(饢餅)和basmati(印度香米)。
Thalis, 套餐
dosa,印度薄餅,一般裡面會卷上咖喱蔬菜和豆子
可用的食材超級豐富,素菜裡比較主要的有各種豆類、小扁豆、鷹嘴豆、土豆,但是真正讓印度素菜綻放的,是那些香料,印度媽媽們離開香料就做不了飯了哦~印度人熱愛香料到喝茶(masala chai)要放,吃甜品和酸奶(lassi)也要放!
腰果奶酪咖喱+饢+印度香米
mango lassi 芒果酸奶
此外,在超市裡,大部分食品都會標註是否素食,幾乎所有餐館都有美味的素食選擇。綠色是素食標誌,棕色是非素食標誌。非常適合素食者生活吧
中國
大多數歪果仁從來不會認為中國是素食主義者旅行聖地的,他們只知道中國人吃各種野生動物。
據新華社報導,獨立的非盈利組織國際公眾電臺在報告中稱中國素食人口已經超過5000萬。5000萬,這意味著中國素食人群雖然只佔總人口的4%-5%,但在數量上已經超過了美國所有素食主義人群的總和。
以環保、動保和追求健康的人群引領的一場純素主義運動正在悄然展開。很多純素品牌也開始在農夫市集展露頭角,專售純素食品的網店也越來越多。
談到中國素食的起源,可以追溯自原始社會採集、農耕的活動,像我們的祖先神農氏就曾遍嘗百草。這些藥草不僅可以入藥,也供食用,經過上萬年的挑選、試驗、培育,漸漸累積成如今豐富的食用植物資源,成為我們寶貴的財富。
道家清修養性,極重視齋戒,認為素食為養生之道,且有助於修行。儒家倡導仁愛的思想,孟子有言:「聞其聲,不忍食其肉。」證明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對於素食是抱持遵行或提倡的態度的。
有人認為,素食的起源或與佛教的傳入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實則釋迦牟尼始創佛教,帶著弟子沿門託缽,並沒有什麼葷素的飲食禁忌。最早的佛教教義也沒有規定絕不能食葷。釋迦牟尼《四分律》即言,可食「不見、不聞、不疑為我而殺之肉」,也就是說佛門弟子不可蓄意吃肉,但若動物非因我而殺,「借光」吃肉是可以的。
考諸史籍,南北朝劉宋時期的《梵網經》雖曾明確規定「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不得食五辛」,但是真的遵行這兩則戒律的並不多。中國佛門真正倡行食素,應是始自梁武帝蕭衍。天監十年(公元511年),梁武帝召集眾沙門,作《斷酒肉文》,立誓永斷酒肉,並昭告天下沙門嚴守此一戒條。由此至唐朝,佛門素食遂成了風氣。
縱觀中國歷史,素食也有很多是因為物資匱乏,肉食對廣大百姓可望而不可及,不得已之下只好食蔬,而非自願食素。至於真正的素食主義者,他們有肉不吃則是為了提倡素食,是出自本願、經過選擇的。因此同是素食,出發點卻並不相同。在素食世界中,我們可以看到佛教徒不殺生的慈悲之心,林園高士的淡泊之志,還可以看到席豐履厚者為了健康,為了嘗鮮等種種不同的茹素理由。
人們基於對健康長壽的渴求,無論中外,都將一日三餐作為研究的重點。據中國的《周禮》記載,當時的醫學可分為食醫、疾醫、瘍醫、獸醫四類,將飲食納入醫學的範疇加以研究。中國素食理論的發展,當然也不例外。
中國最古的醫籍《黃帝內經》,其中的《素問.髒氣法時論》就曾記載:「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這段文字明白指出,在食物的四大來源裡,穀類、瓜果、蔬菜就佔了三類,可見素食的重要性。而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則是一本記載農藝、畜牧、蠶桑等民事的書,其中也討論到素食問題。
唐代佛教鼎盛,素食之風大行,不僅信奉宗教長年吃齋茹素者眾,關於這類飲食、食療的研究也極為蓬勃。醫學家孫思邈曾經針對飲食與健康的關係,提出「善養性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的飲食觀點。此外,諸如食經、食方、食法之類與飲食相關的著作甚多,素食的研究更在其中佔據了重要的分量。像孟詵的《食療本草》所記載的二百多種食療材料中,素食就佔了半數以上。
除了素食理論的精進外,唐代還發展出許多新的素食材料,更有象形素菜的製作。宋代孫光憲的《北夢瑣言》,所記皆唐末五代軼事,其中就記載著唐朝侍中崔安潛信奉佛教,不吃葷食,請客時用染色的面和蒟蒻做成十分逼真的豬肉、羊肉食品。
及至宋朝,素食似乎不再是百姓不得已的選擇,而是人們喜好的飲食方式之一。不論北宋的汴京、南宋的杭州,都有專營素食的店鋪。宋吳自牧所撰《夢梁錄》中所記述汴京就有上百種不同的素食,林洪的《山家清供》、《茹草紀事》和陳達叟的《本心齋蔬食譜》等則是有關素食的重要作品。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更對素食的烹飪、品類及原料作了深入的研究。
到了明、清兩代,素食又有進一步的發展,寺院素食、宮廷素食、民間素食三大系列並臻完備,風格各異。宮廷素菜精緻奢華,清宮御膳房專設有素局,能製作二百多種素菜;寺院素菜十分考究,各種素材均可入饌,還有佛菜、釋菜、福菜等特別的稱號;而民間也有各地著名的素菜館,廣受大眾歡迎。
袁枚的《隨園食單》、薛寶辰的《素食說略》是這一時期有名的素食食譜,記載了上百種蔬素菜品的做法。薛寶辰篤信佛教,絕對擁護素食,他甚至認為肉食者都是昏庸之徒,凡品德高尚、淡泊明志的人,無不食素。明、清時期還有其他兩百多種著作,從素食與養生的關係為出發點,主張少吃葷食,力倡清蔬素食。顧祿作過這樣一首詩:「綠蔬桑下淡煙拖,嫩甲連勝雨又過;試把菜根來大嚼,須知真味此中多。」他認為茹素可使人神志清明、回歸自然,可說是慈悲、健康之外另一種境界的追求了。
現代的中國素食不但匯集前人各派素食的優點,同時由於科學進步,物資流通,汲取了異國的飲食文化,再加上環境保護意識的興起,素食之風不但方興未艾,更將以嶄新而多樣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衣索比亞
西蒙山地國家公園
衣索比亞?對噠~你可能有在新聞上聽說過這個國家,但絕對沒有留意過他們的飲食吧!大部分衣索比亞人屬於東正教,他們的教規之一是周三和周五禁肉。除此之外,他們每年有幾次長期的禁食。
這個小國家是非洲唯一一個沒有被殖民過的國家,所以保留了自己的傳統文字,有傳統的飲食,而且不是供在櫥窗裡緬懷的東西,是實實在在的一日三餐---Injera(英吉拉),一種用當地苔麩粉或大麥粉做成糊狀發酵後,在平底鍋內烙烤而成的薄餅,其味道略酸,質感卻柔軟的意外。是純素的。
通常是超級大的一張鋪在盤子上,上面有一份一份的各種醬和特色小菜,用手撕著蘸著或裹菜吃。傳統主菜的主要食材大概是:小扁豆、菠菜、土豆、豆類和花菜,通常是用大量各種香料做成咖喱或燉菜。幾乎所有餐館都會有好幾道素小菜和醬給素食者選擇的,不過吃純素的親們注意了,衣索比亞人傳統上會用酥油做菜,對噠,就是用犛牛乳製成的酥油,跟你們在藏地吃的一樣。不過由於酥油比較貴,一般餐館還是用蔬菜油做菜的,但是小編建議大家還是點菜前問一問比較安全!
牙買加
喜歡雷鬼音樂的人或許對牙買加比較嚮往吧,就是「雷鬼之帝」Bob Marley的故鄉。在牙買加,Rastafari教(塔法裡教是非洲一個較年輕和帶有政治性質的宗教)的教徒們大都保持著Ital飲食,是一種「自然、純粹和乾淨」的飲食,他們拒絕使用鹽、油、化學物質、魚(僅限於1英尺以下的小魚)肉、血、蛋清、酒精、香菸和藥,也不用鋁鍋做飯,最好用黏土鍋煮飯,等等。
牙買加的蕨類雨林
他們認為Ital飲食有助於提高Livity(在塔法裡哲學裡,相信每個人都有一種類似於生命力/覺性的東西存在),Livity通常可以通過密集的冥想和祈禱來提升。當然最重要的是通過訓練對他人的「愛」,他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股叫「central love」的能量,也就是Marley在歌裡一直唱的「One Love」。
因為肉類是沒有生命的,所以吃肉會降低Livity。塔法裡教徒們也不吃加工過的食物。椰子是Ital料理的重要基礎食材,椰漿和椰蓉被用在大多數經典菜裡。各種香料通常被用來做鹽的代替物以及增加口感,常用的香料和增味食材有百裡香、甘椒、蒜、洋蔥、韭菜、蔥、青椒和西紅柿。糖也儘量避免,很偶爾的情況下,少量的未經加工處理的糖可以用來增甜。他們也會自己做豆腐,純素肉沫和豆漿。
牙買加(Ital)菠蘿蜜咖喱
雖然塔法裡教徒只佔了牙買加人口的少部分,但是他們所堅持的Ital料理卻被廣泛接受。從水煮綠香蕉到芒果醬到豆類、豌豆、callaloo(一種常見的加勒比海經典菜,由綠葉菜、蔥、椰奶煮成,或直接用水蒸煮綠葉菜來吃)、紅薯、cornucopia of coconut cream(椰子奶油豐裕之角)以及香蕉玉米面包!Ital料理的蔬菜湯或燉菜也是極好吃的。所以吃素的你,在牙買加絕對可以「自由行」!
牙買加早餐,綠色的就是callaloo
以色列
耶路撒冷著名的哭牆,猶太教最神聖的祈禱地。哭牆腳下經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他們或圍著一張張方桌做宗教儀式,或端坐在一條條長凳上念誦經文,或面壁肅立默默祈禱,或長跪在地悲戚啜泣
Hummus(鷹嘴豆泥)、falafels(鷹嘴豆蔬菜丸子)和latke(馬鈴薯餅),哇塞,在以色列當個素食主義者簡直太easy!尤其是街頭小吃,更是素食友好。因為猶太教食品法規定肉和奶製品不能混合,所以有三分之一的餐館要麼只供應肉要麼只供應奶製品。也就是說,以色列有很大比例的餐館都是素食餐館哦,不過吃純素的小夥伴點餐之前就要注意了哦!
以色列各種純素街頭小吃
或許你還不知道,以色列如今是世界上嚴格素食者比例最高的國家,這都是因為著名的動物權利活動家加裡·尤樂夫斯基(Gary Yourofsky)在以色列的最熱門的電視節目上的一番演講,他將工業化養殖動物與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聯繫在一起引起人們的深思,使得素食在以色列風靡起來。
Falafel(炸蔬菜丸子)
美國
美國俄勒岡州的雷神之井瀑布,不知道瀑布下是否有另一個平行世界。
目前,美國醫學界對於「素食即健康」的了解程度,可以說是普通大眾無法想像的。2007年,營養界泰鬥,坎貝爾博士的學術論著《救命飲食》成了當年的暢銷書。坎貝爾依託歷時20年,多達8000萬科學數據的醫學調查項目,給了迷信科技的美國人當頭一棒——「各種各樣的癌症與肉食有8000萬種關聯」,「攝入的肉類蛋白越多,患癌症越多」「每日攝取15%至16%的動物蛋白,就可能啟動癌症」。美國癌症研究中心所長馬麗琳迅速做出反應:「今天癌症研究中心提倡以素食,來降低癌症風險。感謝坎貝爾博士與幾位在二十五年前就有先見之明的人。」,不僅針對專業人士,這本嚴謹的學術論著加上坎貝爾博士在生物醫學及營養學上的地位,更是架起了一座橋梁,將科學界的論證告訴了普通美國大眾。 坎貝爾博士在電臺的採訪中面對觀眾:「無論某些科學研究人員,醫生或制定政策的官員怎麼說,外行人一定要知道,全素飲食絕對是最健康的飲食。」
從1980年代開始,大量美國人開始厭葷戒肉,茄子、絲瓜、空心菜等普通蔬菜身價直線攀升,一躍成了美國人餐桌中的上品。而與老美素有緣份的東方豆腐,如今上至總統,下至平民大眾,都吃得口水長淌。如今,在美國有1600萬人選擇了終身吃素,另外還有不少人雖情知吃肉不及吃素好,但因為積習難返,不得已只有用慢慢減少肉食、多吃蔬菜水果的方式,來改善自己的飲食結構。
現在一個時髦的新名稱「素食文化」在美國應運而生。如果你到餐館去吃大肉和油炸食品,時髦一些的美國人會對你聳肩擠眼,那意思我替諸位翻譯一下是說:「這個老兄如今還生活在舊社會中呢!」據最新一項調查顯示:已有37%的美國少年選擇避免吃紅色的肉類,他們成為今日美國食素的主力軍。
從紐約到波特蘭,再到舊金山、西雅圖和德州,美國有大量的素食可供選擇。比如說,世界上唯一一家純素小商場在波特蘭;在紐約,你都不用刻意去找就輕鬆遇到一家素食餐館;德州有「世界純素快餐車之都」之稱;洛杉磯在2013年PETA評選的「世界純素友好城市」中名列前茅。每年也會有許多素食節在美國各州舉辦。
素食資源集團(VRG)於2012年委託哈裡斯民意調查機構,進行全美的電話調查,發現有4%的美國成年人(約900萬人)是素食主義者。目前美國素食人口已超過1400萬,素食館越開越多;市面上的無肉食譜更是五花八門;《素食者時代》刊物銷路達20萬份。據蓋勒普民意調查公司調查,每3名受訪者就有1人表示會點素菜來吃。
甚至航空公司也以素食餐點為號召,在好萊塢著名的Source餐館,其蔬菜堡和漢堡的銷售比例為10比1。71%的美國最繁忙的機場餐廳可提供至少有一種健康的植物性飲食,根據2015機場食品檢查報告,從巴爾的摩華盛頓國際機場的素食芒果炒飯到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國際機場的烤甜菜和芝麻菜沙拉都可以供應。現在旅行者比以往更容易在航行中找到健康的食物。
先重點說說時髦又嬉皮的不夜城紐約吧!紐約的素食是絕對的多元化的,有café(咖啡館)、bistros(小餐館)、diners(小餐廳)、gourmet restaurant(高端美食餐廳),還有種類多的跟紐約城的居民有一拼的各式烘焙坊,無論打算隨意吃點還是鋪張地吃一頓,紐約城給素食愛好者的選擇是相當有異國情調和豐富的。據統計,光純素(vegan哦!)餐館就有63家呢!
曼哈頓的石頭街~
波特蘭是世界最宜居城市之一,人民普遍有較高的環保意識,也是又一個素食天堂。全城有20個純素餐廳可去,去那裡玩絕對不會餓著肚子找可吃的東西的~而且不用開車哦!
世界上第一個純素小商場Vegan Mini-Mall (1217 SE Stark St),這裡聚集了純素餐廳、小商店、時裝店、麵包店、甚至還有一個專為純素食者打造的健身房!
無論是在市區的街道小山丘、bay area(灣區),還是那座有名的大橋,也無論你是生食者、素食者、還是純素者,或就是「今兒突然想吃頓素」,美麗的「山丘之城」舊金山都會給你大量豐富的選擇……有溫馨的咖啡廳和很潮的餐館,還有很多健康食品商店。而且,對旅行者來說方便的是,舊金山的公共運輸也很便利,騎車或步行也都是好選擇。
舊金山bay area
舊金山市中心
英國
2015年,佔總人口12%的英國人已經決定放棄食肉,這其中16至24歲的年輕人就佔到了20%。更多的英國人實際上是「彈性素食者」,而且他們還大幅削減肉類消費。素食主義在當今英國,已經成為飆升最快的飲食風尚。素食食品在英國每年銷售總額達110億英磅;年齡在15-35歲的公民當中,有12%素食者,甚至街頭上許多遊手好閒的嬉皮士們,也以素食為榮。
提到英國菜,大家通常會想到的是fish & chips(炸魚和薯條)和名字神秘的pub food(酒吧裡才能吃到的菜),如bubble & squeak(字面意思是泡泡&吱吱),好吧,今天我們還是暫時不關注奇怪的英式幽默和他們熱衷的pub quiz(英國的酒吧通常每周至少會有一次猜謎之夜)。英國人以不會做飯聞名,傳統上以土豆、牛奶、黃油麵包、肉等為主食,一般就是簡單的烤或者蒸來蘸醬吃,大概就英式早餐還過得去吧。。。分享個段子給大家感受一下:如果想要吃到好的英國菜,那一天吃三頓早餐吧。
典型的英國酒吧~幾乎每條街和每個村莊都會有個酒吧
但是!2000年的狂牛症以來,素食者的數量飆升,英國總人口裡有約11%的素食人口,據說,20%的16-24歲的年輕人稱自己為素食主義者。所以這帶動了英國廚師們開始嘗試素食的風潮。英國的素食文化也是世界領先的哦,整個國家就是個超級素食天堂!在任何一個小鎮上都可以輕鬆找到無肉食品,大部分超市裡有專門的素食專櫃,即使是非素的餐館裡,也通常會在菜單裡用綠色v字標出所供應的素食選擇的。
適合素食主義者食用的罐頭。英國主流超市裡出售的食品會要求標出是否是素食或純素
英國有這麼多純素認證機構!去超市買東西時認準了哦
幾年前, 倫敦曾經被PETA選為「世界最素食友好城市」呢。還有像布萊頓和布裡斯託這樣的小城,也是以環保和素食友好聞名的。如果你要去的是口音濃重的蘇格蘭,那必然不要錯過格拉斯哥,這是個跟倫敦一樣規模的素食之都,有很多藝術家和音樂家住在那裡,格拉斯哥整個城市也有種嬉皮感,街頭很多塗鴉。
加拿大
那天和來自溫哥華的朋友聊天,說到加拿大社會對素食的接受情況,她說她高中的時候說起吃素,人們會驚訝地問你怎麼了。但是現在,有人說自己是吃素的,人們早就習以為常了。據溫哥華人道主義協會在2015年的統計數據,加拿大總人口的8%都已經在吃素或者純素,25%的人口表示在努力嘗試吃純素。
魁北克的洛朗山脈
在加拿大的每個州,都有很多的素食/純素餐館,然而在安大略、不列顛哥倫比亞、魁北克和阿爾伯塔區域,素食文化尤其興盛。不僅是素食餐館,即使是普通的飯店,也通常會有素食/純素選擇的。而且素食種類特別的多元化,不過,當然是以印度菜為主了,因為印度人佔加拿大總人口的4%。還有我天朝的館子,在加拿大也是比較主流的素食選擇。還有很多天然有機食品超市。夏天的時候,還會有很多來自當地農場的各種新鮮蔬菜水果。
根據HappyCow網站,加拿大純素餐廳和商店有1025家
素食餐廳和商店有1790家
每年加拿大各地也會舉辦各種素食節,較大的有多倫多素食節,比如2014年的多倫多素食節就有超過5萬人參加,在場有120多個食品或產品供應商,規模不小!
德國
德國是一個科學進步、運動出色、素食也最普遍的國家,人人都明白素食的利益,素食店遍布大街小巷。只售賣素食的Reformhaus,全國就有逾千間連鎖店,同時還提供許多有機護膚品的選擇。作為700多萬素食者(約佔總人口9%)的家園,德國對植物型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上漲。甚至連具有兩百年歷史傳統的食肉喝啤酒的節日——慕尼黑啤酒節,都開始提供以素食為主的傳統美味佳餚。一位雄心勃勃的全素食超市的老闆設想到2020年時他將增開60家全素食連鎖超市。
~提到德國菜,一般人只會想到德國聖誕市集上到處都是的各種肉香腸和炸牛排了~但是素友友們且別擔心,新派的素食餐館如雨後春筍般開在了德國幾個主流城市,尤其是首都柏林,據HappyCow的統計,在柏林,幾乎是每3公裡就有1家素餐館,全城竟然有超過28家完全純素餐館!方便的是,這些餐館全部交通便利,都可以乘坐公共運輸或騎行到達。除此之外,非素餐館和咖啡館也通常會特別標註出他們所提供的素菜/純素選擇,多素食友好啊。
柏林,又一個藝術家們聚集的城市,以街頭塗鴉藝術聞名
素食一直是一個熱門討論的話題,主要因為素食與健康這個重大課題密不可分。在歐洲,人們越來越開始提倡素食,不同於美國的漢堡流行文化,喜歡素食的食客更加開放和國際化。
在大天朝素來就有食素的習慣,主要是受到佛家的影響,很多影視作品中也有表現,比如某太后下個月去寺裡吃齋一個月,這樣的橋段使得中國的素食文化與佛教息息相關。
但在歐洲食肉民族這裡,素食文化卻是如何開始盛行的呢?其實早在18世紀中葉,徵服印度並懂得喝茶的英國人和大部分歐洲國家,開始逐漸接受來自印度的食素文化,並有過盛極一時的素食運動,同時把素食運動傳到了歐洲列強遍及全球的殖民地。
但這絕不是單單因為印度文化的影響,要知道早在歐洲天主教時期,食素已經成為了一種類似儀式的存在。在早期的聖徒時代,食肉被看做是不潔的象徵,在隨後的中世紀時期,許多苦行僧和修士為了禁慾而只吃素食。雖然教會把食素看成修行的一部分,但對食素並不嚴格規定也不宣傳。
真正造就素食文化流行的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戰爭的殘酷和戰時的糧食配給制度,使得粗麵包、穀類、麥片粥、土豆、蔬菜和奶製品成為了歐洲人在戰時主要能獲取的食物。雖然戰後很快的恢復了飲食的水平,但是歐洲各國的健康狀況明顯下降,由飲食引發的心血管疾病、肥胖症逐步開始威脅人們的健康。於是在一些飲食專家和健康專家的呼籲下,歐洲人出於健康的原因開始接受素食主義,並再一次推廣到全球。
健康美麗
如今的食素人群越來越多,這與素食的健康飲食息息相關。在如今這個物質極大豐富,人民為所欲為的現代社會裡,人們開始更加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德國做過一次研究,偶爾才吃肉的素食者,得心臟病的概率是一般人的三分之一,癌症的罹患率是一般人的一半。
而且,素食還能起到食療的功效。 吃出美麗來。許多女明星用素食方法來減肥相當有效,逐漸成為了如今許多時尚美女保持自己美麗的最有效方式。
商業模式
隨著素食的流行,使得很多商業資本看到了其中潛在的市場利潤。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素食餐廳相繼出現,口味更是五花八門,三教合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可以在一個餐桌吃飯,而不用擔心『破戒』的問題了。
在愛爾蘭也開始悄然流行素食文化,從街邊的綠色沙拉店,到威克洛海邊的素食餐廳,人們開始越來越注重飲食的健康。
▼
人類只有與一切生靈和諧友好地共處,才會真正享有風調雨順、富足平安的生活。當我們為滿足私慾而剝奪其它生命的生存權利時,終有一日,我們將失去自己美麗的國家。因此,許多環保主義者也是堅定的素食者。
上海龍水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一家文化傳媒公司, 結合了文化、藝術、智慧心靈、修身養生及健康飲食的國際級專業團隊,專注於傳播各種靜心的方法與身、心、靈、美成長以及智慧生活的體驗活動,並不定期的聘請國際級大師,舉辦各種大型的相關活動,成為您生命旅途精神與靈魂洗禮的後花園,傳播正能量傳播愛,打造一個讓社會各階層的人,都能達到身心靈合一的幸福生活。
龍水麟 LSL
Long Sweet Love
「愛永恆
生生不息常住
靈魂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