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葉聖陶先生那篇小學語文課文《爬山虎的腳》嗎?

2020-12-21 江陽沽酒客

說實話,我已經不太確定是幾年級學的了,今天非常懊悔當年搬家沒有把小學語文書給好好保存,雖然這個書是不具備什麼增值能力的,但是它卻是我兒時的記憶,很多美好被不知不覺間珍藏在裡面,或者說被封存在裡面。假如我還保留著每一冊的語文說,今天偶爾翻閱肯定能勾起很多童年的記憶。不管它是否美好,它都是我們成長的見證。

我一直對文學和文字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這大約也是我至今喜歡書寫的原因吧。雖然我的文筆可能還不夠老練,但是語言能變成文字,記錄生活中相逢的一切感悟,確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讀書時期我的語文還算可以,當然這大約是自己的喜歡使然,今天很多小學語文課文至今記憶猶新,許多甚至能夠背誦。除了那些雋永的古詩詞,散文也是我喜愛的類型,魯迅的《故鄉》節選的《少年閏土》雖然是小說,更像散文,《落花生》、《白楊禮讚》等等至今覺得很有感覺。而葉聖陶先生寫的《爬山虎的腳》,更讓我覺得很有趣味。

爬山虎是一種在我們兒時常見的植物,那時候的樓房並不是很多,但是總有瀘州總有很多廠區和樓房的牆體被綠油油的爬山虎包裹著,爬山虎適應性強,性喜陰溼環境,但不怕強光,耐寒,耐旱,耐貧瘠,氣候適應性廣泛,在暖溫帶以南冬季也可以保持半常綠或常綠狀態。耐修剪,怕積水,對土壤要求不嚴,陰溼環境或向陽處,均能茁壯生長,但在陰溼、肥沃的土壤中生長最佳。它對二氧化硫和氯化氫等有害氣體有較強的抗性,對空氣中的灰塵有吸附能力 。

爬山虎生性隨和,佔地少、生長快,綠化覆蓋面積大。一根莖粗2釐米的藤條,種植兩年,牆面綠化覆蓋面、居然可達30~50平方米。

葉聖陶(1894年——1988年),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語文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解放後,葉聖陶曾擔任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他也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委員、民進中央主席。葉聖陶於1988年2月16日於北京逝世,享年94歲。

葉老是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他的很多作品在八九十年代還很盛行。我曾經讀過他老人家的小說《倪煥之》,主人公倪煥之中學畢業後到鄉村高等小學任教。他滿懷救國救民的理想,希望通過教育拯救社會。

經過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五卅運動、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後,他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追求教育改良到走向革命。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使他陷入悲觀失望之中,對前途失去了信心,終於在鬱憤中死去。作品反映了在動蕩的年代裡一大批小知識分子的心境。書中還塑造了金佩璋、蔣冰如、王樂山、金樹伯等不同性格的知識分子的形象。

但是葉老寫散文真的很美,而且這篇《爬山虎的腳》還是一篇科普散文。本文章介紹了爬山虎是如何爬牆的。不到五百字,讀起來卻饒有趣味。下面給大家附錄一下全文,再來回憶一下:

學校操場北邊牆上滿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從小院的西牆爬上去,在房頂上佔了一大片地方。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麼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爬山虎的腳觸著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牆,不幾天就萎了,後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著牆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牆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我至今不知道是不是這篇文章就這麼長,還是有刪減,不過針對小學生,不能太過冗長,以科學小品文,又用散文的筆觸來表達,是非常合適的。

觀察是人類進步的基礎之一,《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細緻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對於當時的孩子來說想不到那麼多,或許葉老也沒有要賦予更多的意義,但是我始終覺得人生就如同爬山虎,比如要有堅韌的性格,不屈不撓,只要有機會就一定要去攀登和生長,並且還能帶來益處,跟爬山虎一樣,雖然覆蓋了牆面,卻美化的環境,淨化了空氣,說到底,我們始終要讓自己過得有意義,而不是隨遇而安,或者得過且過,這大概是多年的成長經歷後,自己的一種感悟吧。

小夥伴們,你們有哪些記憶深刻的課文讓你至今感觸良多的呢?

相關焦點

  • 統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10《爬山虎的腳》教案+反思
    【語文要素】3.能說出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感受作者連續的觀察。【語文要素】4.學寫觀察記錄。【語文要素】[教學重難點]1.能找出課文中寫得準確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細緻的觀察。(難點)一、複習導入,明確目標1.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爬山虎的腳》,了解了課文大致的內容,書寫了生字,並且了解了爬山虎生長的環境以及葉子的樣子。爬山虎的葉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生回答,讀第2自然段。)2.師: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卻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這是為什麼呢?
  • 《爬山虎的腳》學習指導,感受作者連續細緻的觀察!
    爬山虎,又叫巴山虎,帝錦,是一種落葉藤本植物。在學校的牆邊,在小院的牆邊,在巷尾的房頂,你都會發現滿牆的爬山虎,它們那麼鮮綠、那麼濃密、那麼牢固,像攀登絕壁的勇士,一腳一腳的用力向上攀爬。無論在烈日下,還是在暴雨中,它都始終如此,從不退縮。可是,你知道爬山虎是怎麼往上爬的嗎?
  • 莫瓊英:那一牆爬山虎還是那麼綠著
    葉雲梯老師是我的小學語文老師,他為人風趣和藹,但是有時候又挺嚴肅的。他那濃密的眉毛下面鑲嵌著一雙有神的眼睛,每次來上課,他並不急著進教室,總是站在教室門口先用目光把教室巡視一番,等我們的情緒安定下來,才邁步走進來。我很喜歡聽葉老師講課,因為他講課時情感真實動人,還能引經據典來調動我們的學習興趣,引人入勝。我愛上語文,喜歡閱讀就是受葉老師的影響。
  • 落實閱讀策略,創新方法教學——洪山實驗小學語文組教研活動記
    但此時此刻,秋天的手仍然溫柔,我們的語文教研活動也這微風微雲的朗朗晴空下如約而至。面對新教材閱讀策略單元的挑戰,郭妍老師迎難而上,挑戰三年級語文預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結束童話世界的遨遊,我們又跟著吳豪老師走進生活,欣賞葉聖陶先生筆下的爬山虎,體會細緻觀察與生動表達的奧妙。吳豪老師首先引導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握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結構脈絡。在品讀課文時,吳豪老師從「爬山虎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出發,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在文中找出關鍵詞句並分享交流。
  • 屬於90後語文課本的插圖,滿滿儘是回憶,你還記得嗎?
    光陰荏苒,那些年,我們的童年是伴隨著這些小學語文課本上那一幅幅妙趣橫生的插畫長大的,這些你還認得出來嗎?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小學語文課本插畫。課文將白求恩大夫的工作情況與當時緊張的戰鬥形勢結合起來描寫,用環境的危險有力地襯託出人物的高尚品質。
  • 部編版四年級上10《爬山虎的腳》課文講解+課後習題+重點知識
    2.讀懂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3.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細緻有序的觀察習慣。在學習本課之前,老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對爬山虎進行仔細的觀察,為學習課文做好準備。我家也有爬山虎,從小院的西牆爬上去,在房頂上佔了一大片地方。思考:從「滿」「佔了一大片地方」等詞語你體會到了什麼?(這些詞語充分表現了爬山虎長得多而茂盛。)2.爬山虎的葉子有什麼特點?請同學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來。
  • 小學生語文怎麼寫觀察日記
    首先,你要知道觀察日記出現的這個單元主要的內容包括兩篇。而課本的這兩篇課文就是很好的範文。第一篇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葉聖陶的《爬山虎的腳》,另一個就是法布爾的《蟋蟀的住宅》。好的範文是我們模仿的,重要工具。兩篇課文,一篇是寫植物。一篇是寫動物。
  • 部編人教版四上語文作業本第三單元《10爬山虎的腳》答案參考
    爬山虎生長的具體位置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外觀(形狀、位置、顏色)——怎麼爬——觸牆方式(腳的變化)4.讀課文,選擇合適的字詞,畫上「√」。5.閱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爬山虎的腳觸著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xì xiǎo)(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要想孩子學好語文,就要從小教他這2件事
    早在70多年前,葉聖陶老先生就曾說過:「所謂語文,語便是口頭語言,文便是書面文字」,說白了語文就是教孩子說話和寫話,知道現在也是這個樣子,尤其是最近兩年,大語文時代的到來,教材改革,高考語文難度提升,家長若是在不重視,那麼孩子遲早被淘汰。
  • 不忘月兒彎彎的葉聖陶:成年人沒有忘記兒童的世界
    這首詩的創作時間是在1955年,當時的葉聖陶先生已經60歲了,他是專門創作了這首詩給兒童。 《小小的船》這首兒童詩,其實在葉聖陶先生心中已經醞釀了二十多年。 上世紀三十年代,為了能更好地發展兒童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葉聖陶和豐子愷共同編繪了《開明國語課本》。
  • 四年級上《爬山虎的腳》:寫得準確、形象的句子,細緻的觀察
    四年級上《爬山虎的腳》: 寫得準確、形象的句子,細緻的觀察一、學習目標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明白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腳的特點的。能找出課文中寫得準確、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細緻的觀察。
  • 四年級語文:如何通過課文提升閱讀和作文能力,思維導圖來幫你
    葉聖陶先生曾說: 「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藉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能夠達到舉一反三的前提是要有好的思維能力。一課一張圖,輕鬆學語文,本文是{四年級語文重點知識與思維導圖}第6節。包含語文四年級上冊第6單元《牛和鵝 》《一隻窩囊的大老虎》 《陀螺 》課文分析思維導圖。
  • 從教材出發談精讀與略讀課文的關聯
    葉聖陶先生指出:「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統編語文教材編排課文時,略讀課文排在精讀課文後面,其目的就是便於學生模仿、學習精讀課文的方法來進行自主學習略讀課文。
  • 寒意來襲,來動物園看看爬山虎吧
    11月26日,一起來認識一下動物園裡披上紅妝的植物——爬山虎(地錦)吧。說到爬山虎,大家一定會想起那些爬滿植物的綠牆,但真讓你們指出哪個是爬山虎,想必很多人都會犯起嘀咕,腦海中只能浮現那一抹綠一抹紅。不過這也不能怪大家,就和人們習慣將冬天常綠的植物稱為冬青一樣,人們習慣將能夠攀爬巖石樹木的藤蔓植物稱作爬山虎。
  • 部編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課後練習鞏固題
    3.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六、略 七、略2.第10課《爬山虎的腳》第10課參考答案:一、操場枯萎葉柄瞧見五、爬山虎;爬山虎;小;大;嫩紅;嫩綠六、1.蝸牛的觸角;蛟龍的爪子2.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3.爬山虎的腳步觸著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
  • 爬山虎的腳是如何往上爬的? 關於爬山虎你了解多少?
    爬山虎的腳是如何往上爬的? 關於爬山虎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12-21 19:4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爬山虎的腳是如何往上爬的? 關於爬山虎你了解多少? 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往上爬的 為網友們詳解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往上爬的,如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 語文課本修訂方案出爐,刪除4篇「愛國課文」,清華教授表示痛心
    葉聖陶認為,「語文是工具,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語文是一門從小學到大的學科。從小學開始,學生在語文課上學習寫字,然後是遣詞造句,最後是發表長篇大論。到了大學,還是不能停止學習語文的步伐,甚至不少理工學科,還是要堅持學習大學語文。因為語文是我們生活必需的工具,學習語文對於現實生活是有幫助的。
  • 小學語文:三年級課文《趙州橋》中的語文考點
    趙州橋與「趙州橋」有關的知識點正如課文中所說的那般,趙州橋位於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又名「安濟橋」,是世界上現存最早、跨度最大的空腹式單孔圓弧石拱橋請你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答:(原文)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衝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衝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5、文章第三段的首句有什麼作用,請簡要的說一說。(原文: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 對於語文老師經常讓學生抄寫日積月累,抄課文,大家有什麼看法?
    對於語文老師經常讓學生抄寫日積月累,抄課文,可能有些家長會覺得沒有用,即使是抄完了,孩子還是依然記不住,還浪費時間;有些家長會覺得非常有用,畢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寫可以加強記憶,在背會的基礎上加強書寫的鍛鍊,孩子能夠記得更牢固,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沒有錯,因為不同的孩子得到的結果不同。
  • 原來課文裡的故事就是我們的人生!還記得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
    你還會脫口而出就是因為他們的存在讓我們的學習生活充滿了別樣的樂趣語文閏土!……這些課本中的人物不僅讓我們學到知識還增添了不少學習的樂趣每每想起,總是回憶起學生時代那些美好又單純的日子此前微博上還有一個話題#有哪些長大後才理解的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