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搖青,手工炒青,一個70歲老制茶師傅眼中「手工」巖茶

2020-12-16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些時候,流行總是親睞一些稀罕的事物。

比如手工茶。

近幾年開始流行全手工武夷巖茶。

不管茶農還是商家,都能華麗麗地拿出幾泡全手工巖茶,門檻之低流行之盛堪比「牛肉」。

對於這些形形色色的全手工巖茶,村姑陳是敬而遠之的。

首先,手工與全手工,一字之差,卻相差甚遠。

每每拿到全手工的巖茶,村姑陳腦子裡就冒出幾個問題:

1、這泡標榜了是全手工製作的巖茶,是用帥氣而精準的開青動作搖制的嗎?

2、制茶師有沒有把手伸進200多度的鍋裡炒茶?

3、且不說制茶師在帶齒的竹匾上揉茶動作準確與否,我關心的是制茶師傅是否堪比大力水手,力氣夠不夠用!

這幾個問題,相信大多數制茶師,是回答不了的。

嗯,請回答2020。

當下的許多全手工巖茶,可能只是在我們最常見的手工搖青環節,用到了人力、使用了人手。

然而,就算是人工搖青,也未必就是真的——試看今日之武夷山,真正能把一泡茶搖到底的又有幾個?

大多數人,可能搖兩三遍就用上機器了。

人會累,機器不會。人會耍嘴皮子,機器不會。

《2》

突然很好奇。

在沒有機器的那些年,武夷巖茶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我微信了幾個70歲左右的老師傅。

他們經歷了傳統制茶的時代,歲月在他們身上刻畫了年老的印記,但他們卻無比自豪地伸出指頭說,「我做茶50年了,全手工制茶我們比誰都了解!」

我特別感興趣的是「開青」,也說「開篩」,它是曬青的一個環節。

據這幾個老師傅坦言,他們當中,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開青的,有人自承學了七八年仍然不會。

李麻花一頭霧水,這神秘的「開青」究竟難在哪裡?

容我先描述一下開青動作。

這開青,必須由兩個人合作完成。一個人端著水篩不停搖晃,另一個人抓起一團青葉,瞧準時機把青葉放到水篩上,等青葉落入水篩的同時,持篩的人甩動一下水篩,本來是團住的青葉馬上均勻平鋪在水篩上。

一個抓得準,一個甩得快,兩人配合得好,才能把採下山的茶青快速鋪開攤晾。

這跟福鼎白茶的攤晾,一脈相承。只是福鼎白茶的攤晾,水篩是靜止的。而武夷巖茶的開青,水篩是晃動的。

李麻花一直在想像,這個甩開青葉的動作是何等帥氣和漂亮:

鮮嫩的青葉在他們控制的水篩上,十分聽話與服帖。開青師傅必須集中注意,抓住青葉拋上水篩的瞬間,掌握青葉落下的節奏,他一帶一甩,動作乾淨利落,青葉乖乖地平整鋪滿水篩。

青開得好,水篩上的青葉就像一根根用手擺放上去一樣,整齊劃一。

《3》

村姑陳原本以為,開青時的分,是徒弟抓青,師傅開篩。後來發現,其實抓青的難度也不小,學藝不精的徒弟是無法跟師傅配合完成的。

抓青,要快、準、狠。

抓青的人,需要一次精準地抓起2斤左右的青葉,這個重量的青葉,剛好能鋪滿整個水篩。

抓青的人,他拋青葉的力度和時機要計算準確,這樣才能可以避免青葉掉落地上,也才可以讓開青的人輕鬆甩開水篩。

如果有一兩次青葉分量不足,他要能快速用青葉填補滿水篩的空餘部分。

這讓我想起一個打籃球的朋友,他連續兩年競技3分球投籃比賽,去年成績平平無奇,今年拿了冠軍。

我很好奇,他說,今年是打後衛的朋友負責傳球,他能很舒服地接到球投籃,兩個人配合得好。

果然,配合,很重要。

如今的武夷山,要找到會開青的師傅,已經很難了。找到能配合開青的抓青師傅,那就更是難上加難。

有個老師傅說,「有個說自己會做手工茶的茶師,名氣不小,茶品牌挺大,讓他開個青看看,他都直擺手。」

看來,開青這種技術活,將隨著武夷山制茶師們對它的不重視,以及機器化時代的來臨,而漸漸退出江湖。

最終,只能成為書裡,或者博物館裡,擺放的幾件道具罷了。

《4》

要說純手工,搖青,也必定是重中之重。

每年,在武夷巖茶的做茶季,搖青會頻繁地出現在你們的朋友圈裡,各種角度、各種花式,各種作秀,甚至各種惡搞。

搖青的原理,是要讓青葉在水篩上面相互碰撞,讓葉片軟化破損以達到進一步氧化發酵的目的。

老制茶師說,在沒有搖青機器的年代,茶農們,真的是實打實地從頭搖到尾。

那時候的搖青,拼得是體力和毅力。

而現在,做茶舒服了,有機器了,大家就不想再這麼累了。

現在人做巖茶,前半場有人參觀拍照時用手工搖青,後半場無人觀賞且體力不濟,便快快把青葉送進了搖青桶。

老師傅笑曰:「現在啊,大多數年輕做茶人,擺出的只是搖青的花架子,姿勢和力道都不太對。」

他解釋說,標準的手工搖青,要讓水篩中間的青葉高高地跳動起來,而不只是水篩邊緣一圈的青葉在搖動。

「那只是在摩擦青葉,達不到搖青的效果!」老師傅指出癥結。「青葉在水篩上面必須拋起落下,要能正反面翻轉。」

搖青的幅度和力度不夠,中間的青葉搖不動,做出來的茶發酵不均勻,就大大影響成品茶的質量。

幸而現在科技進步了,如果手工搖不好青,還有機器可以依賴,過去的做茶人每一遍動作都要搖到點上,再苦再累都不能放鬆。

當然,做茶工之間,有身形高矮力氣大小技術好壞之分,故而,從前的做青間裡,會有統籌師傅合理分配人手,氣力小搖得差一些的搖完一輪,下一輪換技術好的搖,每一批茶這樣交替搖青,才不會出現兩批茶搖青程度的明顯差距。

「過去有經驗的師傅搖得巧,開始輕搖,逐漸加重,不像現在搖青空有花架,或者蠻幹。」老師傅回憶起往事眼神裡都帶著故事,「你們是沒見過啊,大師傅搖出來的青是透亮的!」

聽完這席話,不但是老師傅,就是村姑陳和李麻花眼前,也立馬就出現了一幅美好的畫面。

《5》

說完手工搖青,來說炒青。

手工炒青這個技術,更是相當了不得,200多度的鍋裡,赤手炒茶,李麻花光想想就覺得指尖發燙。

「不是什麼特製的炒茶鍋,就是日常炒菜用的鍋,每天都要用磚頭把鍋磨亮,避免洗完鍋水分殘留生了鐵鏽。」

炒茶前,要先把鍋燒熱,「我們也不知道多少度,只是記得大半個鍋都是紅的,青葉扔進鍋裡噼裡啪啦響,像放鞭炮一樣。」

老茶師說現在的炒鍋很多都是擺設用的,鍋是黑的,哪裡能像過去那樣燒到發紅。

燒紅的鍋起碼200多度,光著手伸進去炒茶是要克服心理障礙的,試問現在幾個年輕做茶人能有這個技術?

炒茶師傅的手,當然也是人肉長的,也怕痛。

所以,炒茶是有技巧的。需要巧妙避開鍋面,只碰到茶葉,手貼著茶葉翻炒,如果手指碰到炒鍋,那會直接燙到起泡的好嗎?

那就不是炒青了,是紅燒手。

炒青時,由於溫度太高,青葉在鍋裡片刻就會紅了焦了。

所以,用手炒動茶葉時,必須要讓鍋裡的葉子全部翻動起來,一旦漏了幾片就會粘鍋燒焦,壞了這一鍋的茶。

至於這鍋茶要怎麼炒,跟上一輪搖青情況有關。

搖完的青葉送過來時會交代炒茶師傅說,「這批茶搖得幹了些,炒的時候幅度小一些,不要再往外散水分了。」

炒茶時間久了,有些老師傅可以閉著眼憑感覺炒茶,手指能準確地拿捏在茶葉上,不會被燙傷。

跟我們聊天的一位老茶師笑著說,「我們當時還比賽來著,拉掉燈,6個人6口鍋一起炒,能聽到有人燙到齜牙的聲音。」

想到這個畫面,不禁菀爾。在那樣艱難的年代,武夷山的老制茶師們還有如此的娛樂精神,真是難得!

《6》

當村姑陳和李麻花覺得炒茶已經很難了的時候,老師傅說,揉茶最難!

揉茶,是練下盤功夫和拳掌功夫。

首先,馬步要扎穩,身體矮到一定的高度,適合用力才行。

其次,兩手要配合到位,一手撈回茶葉,一手對著另一隻手的虎口推上去,好像在練一門高深的武功。

第三,力量要均勻,揉茶是十分費力氣的,但更要注意力量的均衡。如果前一揉重了,後一揉又輕了,那就難以讓茶葉均勻受力。

揉茶的目的是要讓茶葉成型,外形的緊結勻整與否跟這個環節密切相關。

如果喝到的成品茶,條形是不均勻的,那基本可以斷定,制茶時,在揉茶的環節,沒有做到位。

要看一個人會不會揉茶,除了架勢之外,還有個細節很重要。

用來揉茶的竹匾上面有凸起的小齒,它極為關鍵。

有經驗的師傅會把竹匾水平傾斜一些,讓這個小齒的方向對著把茶推揉上去的角度,那是發力的最佳角度。

「有些人說自己會揉茶,但只是平平擺在那裡,沒有把竹匾斜過來,就被我一眼識破!」老師傅笑著說。

揉茶比搖青更考驗力氣。

在還沒有發明揉茶機的時候,4個人才能揉出一斤毛茶來。一晚上揉下來,手都累得發抖。

吃飯都端不起碗的那種抖。

《7》

全手工巖茶是很難得的。

它難得在那個艱難的歲月,茶農們依然懂得環環相扣,把一泡巖茶做得活色生香。

放到現在,科技技術成了第一生產力的年代,我們並不敢苛刻地要求每一泡茶必須全手工製作。

過去的茶少,一個村子的茶產量可能跟現在一戶人家的茶產量差不多,全手工可以做得過來。

而現在動輒上萬斤茶青,要說全手工做茶,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那麼,是不是全手工巖茶就要消失於歷史的塵埃中了呢?

並不是。

希望繼承衣缽的年輕茶師們,即使不能百分百地還原這門古老技藝,也依然要心生敬畏,哪怕只是口口相傳,也要讓它傳遞下去。

否則,我們的後代們,只能在歷史書中,去追尋手工制茶的點滴了。

就像我們今天,去探尋古老的樓蘭文明一樣。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鐵觀音屬於武夷巖茶嗎?有什麼不一樣?
    鐵觀音並不是武夷巖茶,鐵觀音和武夷巖茶都歸屬於烏龍類,而鐵觀音和武夷巖茶是不一樣的兩種茶。鐵觀音茶葉是閩南地區烏龍茶的代表,武夷巖茶是福建武夷山烏龍茶的代表,相關詳細介紹如下。1、採摘標準不一樣:武夷巖茶在採摘茶過程中,武夷巖茶的採摘標準是採摘大開面到中開面的茶,茶枝的第一葉與第二葉的比例必須維持在1:1到1:2之間的;鐵觀音茶葉的採摘標準是採摘小開面到中開面的茶,第一葉和第二葉之間的比例略小。
  • 十二道工序,原來武夷巖茶的工藝如此講究!
    陽光萎凋採摘好的茶青最好在一個小時左右能送到茶廠去完成萎凋。好的巖茶一定要做一段時間的陽光萎凋,萎凋好的茶青開始做青,做青這個步驟是巖茶品質的關鍵做青時間一般在8-12小時左右,做青的手法根據不同的品種也有不同,比如制茶師傅一般有「懶搖水仙勤搖肉桂」之說,也就是說水仙的茶青不能搖太快太頻繁,而肉桂的茶青就要相對頻繁些。
  • 現在的高端巖茶,無論大紅袍、水仙、肉桂,一般焙什麼火功?
    他回到一個字,貴!面對他這言簡意賅的回覆,本姑娘給了他一個白眼。那多少錢一斤的巖茶,才算是貴?這誰也說不好。總之現在茶圈內外的人,提到巖茶都覺得它很貴。前一個多月,麻花還喝到過一泡標價6000的非賣品奇蘭。那泡奇蘭火功不高,但泡來喝過後,才發現是外山茶。衝著它這大四位數的身價看,確實很坑人。
  • 武夷巖茶入門知識:巖茶三十問,全面詳解,讓你徹底了解!
    即便同一個師傅亦不可能將每一批茶做成一樣,一般來講師傅會因該茶本質而靈活把握製作工藝,所以同一種茶會有等級之分,及略不同的口感。相對來說。焙火重些,剛做出來時間短些,茶湯的顏色都會偏紅,但是巖茶的茶湯標準是以橙黃色又名琥珀色為標準的,所以不是越紅越好的。 11、問:可以介紹一下大紅袍母樹嗎?
  • 綠茶炒青易,紅茶發酵繁,武夷巖茶焙火是最難!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度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01>有的茶友在第一次接觸巖茶時,總會反應說,燒嗓子、煙火味重,就棄之不喝。但也有茶友會如此評價巖茶:野性十足、入口燒,回甘甜,炭火味讓人上癮。
  • 手工造表的「騙局」
    量身完後,店東問她,「半手工還是全手工?」小鑫鑫萌萌地問,「啥區別呢?」帥哥嘿嘿一笑,「全手工逼格高,但比半手工的活兒糙,價格差不多貴一倍。」小鑫鑫乜了我一眼。我表示,肯定必須全手工。這麼真誠的人理所應當賺更多利潤。關於西裝全手工半手工,不太了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一下。人們為啥要用手工縫製西裝呢?
  • 木頭變藝術品,百年工藝手工木雕師傅的藝術人生
    出生在木雕世家的邱水金,自小就聽著木錘的敲擊聲長大,二十幾歲時,他開始接手和學習木雕工藝。如今,與木頭、雕刻刀相伴為伍已有三十幾年,他用自己的雙手讓每一塊香樟木都重新獲得生命。▲粗胚是整個作品的基礎,邱水金用電鋸由淺入深,一層一層地推進每一件木雕工藝品的製作,都是從挑選一塊大小合適的香樟木開始。
  • 他手工製作一個
    10月26日,市民周先生經過北京東路時,意外看到公交站臺上有一個手工製作的垃圾桶,經打聽才得知,由於站臺周邊沒安裝垃圾桶,一位環衛工人便手工製作了一個,實在太有心了。簡易垃圾桶當天下午,市民周先生路過北京東路一公交站臺時看見,路邊有一個手工製作的垃圾桶,該垃圾桶是一個塑膠袋掛在牆壁兩邊的釘子上,旁邊用木丫支撐,這樣一來塑膠袋的形狀便形成了一個簡易的垃圾桶,為在此候車市民丟放垃圾提供了方便。這是誰手工製作的垃圾桶?
  • ...到了,做一個漂亮的立體掛件把! #幼兒園手工 #親子手工 #幼兒手工
    聖誕節要到了,做一個漂亮的立體掛件把!#幼兒園手工 #親子手工 #幼兒手工 2020-12-03 08:37 來源:寶媽早知道
  • 手工巧克力濃鬱誘人
    不過,最佳的巧克力,如同一件工藝品,須手工製造,才會顯示其價值。期待下一顆的精彩由於很難從巧克力的外形來判定它的味道,那該如何才能知道它是否手工打造呢?首先可以從口味上看出一絲端倪。牛奶、堅果、焦糖、黑巧克力口味的巧克力已是滿大街都是,不過橙子、檸檬、芒果、草莓、百香果等水果口味的巧克力倒是只有在精品屋中才偶有出現,而這些很有可能是經過巧克力師傅精心研製出來的手工之作。
  • 溫暖你的冬日--手工蜂蜜柚子茶
    一周前的蜂蜜柚子茶出來不到一天時間就銷售一空了,小夥伴們都說直呼還沒吃到!這一季的蜂蜜柚子茶,凝聚了沃土工坊和尚美廚房製作人員的濃情厚意:----為了等待山水涅槃姍姍來遲的生態酸柚,我們推遲了產品的上市時間。----為了朋友們熟悉的味道,我們選用了五桂山的標叔幫我們找到的野生蜂蜜。----為了保證純正的健康理念,我們堅持採用比市面普通冰糖貴五倍的雲南有機手工冰糖。
  • 納禧新元素——『手工竹編包』
    納禧選用上等好竹,傳統工藝,由工藝精湛的師傅純手工精心編制而成的藝術品,中式經典,值得珍藏!竹編包細節面料復古純手工精編上等竹料,裡襯都是雲南本土手工棉麻編織而成,環保,天然,時尚。納禧茶空間——雲南、原創、手工、自然、 純美、是我們的關鍵詞!感謝關注納禧銀茶器!圖中手工竹包均為納禧新品,產品詳情請至納禧茶空間了解。
  • 木工師傅手工做的床和榻榻米,看了真贊!
    整理一些我們木工師傅手工做的床如果業主有存圖也可以帶我們上傳哦 當然需要師傅們打床的也可以拍下來你喜歡的圖直接讓師傅照著做。下面用圖說話;河西業主在紅星家具看中了一組歐式家具,因為價格太昂貴,拍了幾組照片讓師傅照著木工做出來的細節,等油漆之後會一模一樣 ,驚豔吧 床尾圓柱的細節,賣場照片床尾圓柱的細節,我們師傅做的 賣場的床頭櫃師傅做出來的床頭櫃,一模一樣賣場的梳妝檯,這套上萬的歐式家具,我們仿造下來也就小几千塊,便宜了不少
  • 手工古法制茶,造就「真」品質
    澄亮通透的湯色;高揚雅柔的香氣;霸氣甘冽的口感;醇厚綿延的回甘.一杯以「真」待人的普洱茶,是茶人唇齒間最留戀的記憶。
  • 鶴崗免押金手工活手工小鎮
    鶴崗免押金手工活手工小鎮0全文,陝西渭南小學教師手工活業餘賺錢增加收入,陝西渭南的,是當地一所小學的一名教師節,因為平常工作不太忙,有周末假期等,就想找個可以的手工活,5全文大批量手工活外發,雅薇麗珠繡《誠信贏天下》產品介紹,誠信贏天下珠繡產品。
  • 武夷巖茶裡的水肉大是指什麼?帶您了解武夷巖茶的焙火工藝
    水肉大就是水仙肉桂大紅袍,同屬於閩北烏龍,也是武夷巖茶的代表。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商品大紅袍是允許拼配的。水仙是小喬木,成品茶條索肥壯、色澤烏綠潤帶寶色、葉背常現沙粒,香幽長似蘭花,濃醇,湯色呈深橙黃色或金黃色,耐衝泡。
  • 倔強手工鳥籠師 純手工精製技藝近失傳欲覓良徒
    20年來,陳啟新始終堅持純手工製作鳥籠。記者 陳憂子攝陳啟新20年來只做一件事——扎竹鳥籠。他的鳥籠奇巧無比,上上下下五個竹環,數十條竹絲連著一個底盤,嚴絲合縫,宛如天成,不仔細看,幾乎看不到接口的位置。更叫人嘖嘖稱奇的是鳥籠全部用竹子做成,就是連接口的固定處都用極細的竹釘,鳥籠上的每個竹環,陳啟新都依著圓板,儘可能地打造成正圓形。
  • 武夷巖茶精製工藝詳解!
    分篩分篩,顧名思義就是將茶葉採用機械或手工操作的方式,分成若干號茶葉來進行篩選,選出若干長短不一、大小也不一樣的茶來,我們稱之為「篩號茶」。一般篩號茶的命名都是由具體的竹篩篩底來定的,舉個例子:4孔篩底5孔篩面的茶命名為4孔茶,接下來就以此類推啦。機械操作會採用平圓篩將茶葉分成若干號,而手工操作則需要視情況而定選用幾號竹篩,再經過接連幾次的篩分才能把茶葉分成若干號。正因如此精緻,一般大規模的生產都會選用高效率的機械操作方式。
  • 手工燈籠教程
    3、創意卡通燈籠DIY 可愛的烏龜燈籠>猴子手工69 賀卡手工製作94 燈籠手工15 聖誕節手工105 聖誕老人手工>22 情人節手工65 春天手工28 母親節手工16 復活節手工89 樹葉手工
  • 綠茶的炒青、蒸青、烘青、曬青四種製法
    不同的品種在製作過程中,所採用的方式有所不同,大致分為炒青、蒸青、烘青、曬青四種。殺青的方式有兩種:蒸青和炒青,乾燥的方式分三個:炒幹、烘乾和曬乾。除了蒸青綠茶之外,其它三類綠茶的劃分標準其實是看最後的乾燥方式。蒸青綠茶的代表有湖北的恩施玉露。蒸青綠茶有"三綠"特點:幹茶墨綠,茶湯嫩綠,葉底翠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