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大部分人對西餐的最初的印象,都來源於牛排吧。但是面對種類繁多的牛排,你分得清其中的區別嗎?知道牛排三分和五分熟的區別嗎?
今天小田就來普及一些最最基礎的牛排小知識,讓你能選到最合適自己的牛排。
煎一塊好牛排,從挑選好肉開始
1、Tenderloin(牛裡脊)
又叫菲力,是牛身中運動量最小的一塊,所以質地自然超嫩得沒有話說,相對也精瘦得油花極少。
很多人認為菲力高貴又不會太肥,實際上菲力純粹是因每頭牛就那麼一小條才無以稀為貴的。不過太嫩太瘦的肉質,也意味著較缺乏肉汁及咬勁,並且烹煮過頭一點就會顯得老澀。
推薦人群:牙口比較不好、消化較弱的老人或小朋友食用。
2、Rib-eye(肉眼牛排)
瘦肉和肥肉兼而有之,由於含一些肥膘,味道比較香,最好煎至3成。油油嫩嫩的肉絲中夾雜著Q而有勁的油筋,而且油花十分豐腴。
推薦人群:年輕男食客
3、Sirloin(西冷牛排)
又稱沙朗牛排,含一定肥油,外延帶一圈白色肉筋,口感韌度強。嚼起來滿口肉感,非常過癮,口感豪邁又具有個性,建議不要煎的過熟。
推薦人群:年輕人和牙口好的人
4、T-bone(T骨牛排)
大塊肉排中間夾雜著T字形的大骨,一邊是菲力,一邊是肉眼,肉質一細嫩,一粗獷,或油腴或爽俐。
推薦人群:食量大又懂牛排的食客
牛排幾分熟,你說了算!
近生牛排(Blue rare):
正反兩面在高溫鐵板上各加熱30~60秒,目的是鎖住牛排內溼潤度,使外部肉質和內部生肉口產生口感差,外層便於掛汁,內層生肉保持原始肉味,再者視覺效果不會像吃生肉那麼難接受。
一分熟牛排(rare)
牛排內部為血紅色且內部各處保持一定溫度,同時有生熟部分。
三分熟牛排(medium rare)
切開後上下兩側熟肉棕色,向中心處轉為粉色再然後中心為鮮肉色,伴隨刀切有血滲出。(新鮮牛肉和較厚牛排這種層次才會明顯,對冷凍牛肉和薄肉排很難達到這種效果)
五分熟牛排(medium)
牛排內部為區域粉紅可見且夾雜著熟肉的淺灰和綜褐色,整個牛排溫度口感均衡。
七分熟牛排(medium well)
牛排內部主要為淺灰綜褐色,夾雜著少量粉紅色,質感偏厚重,有咀嚼感。
全熟牛排(well done)
牛排通體為熟肉褐色,牛肉整體已經烹熟,口感厚重。
送上一張圖,幫你輕鬆判別牛排的熟度:
平底鍋煎牛排的黃金法則:
1、牛排下鍋前,先置於室溫環境,用鹽和胡椒醃製40分鐘左右;
2、油只需幾滴,鍋燒得足夠熱,微微冒白煙時便可下鍋;
3、牛排出鍋後,靜置10分鐘,使其充分吸收肉汁,再下刀切。
Fields甫田網精選多款牛排,從M9+的頂級和牛到親民的進口澳洲牛排,總有一款符合你的口味和要求。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快來選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