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食譜寫了《超越戈登·拉姆齊的威靈頓牛排》,於是有不少小夥伴就問詢了很多關於牛排熟成工藝的問題,這篇文章將為大家答疑解惑。
牛排熟成工藝有兩種,一種是乾式熟成(Dry-aged),一種是溼式熟成(Wet-aged)。
乾式熟成
將清理好的半隻牛整個懸掛起來,在接近0攝氏度的環境下風乾,牛肉需要富含均勻分布的脂肪,也就大家熟悉的「大理石花紋」,水分蒸發之後牛肉的味道更佳濃縮,牛肉本身的膠原溶解酶會打散肌肉內的結締組織,使其變得更為柔嫩。熟化過程中因為微生物增長的緣故,牛肉外層會生成一層硬殼,吃的時候將硬殼切除。因此經過28天的乾式熟成之後,除了損失三分之一的水分,牛肉銷售的時候也需要摒棄一部分外層硬殼,故而乾式熟成的牛肉比一般牛肉價格要高。
溼式熟成
牛肉切成大塊,密封真空包裝之後放入0度左右的環境中,放置一周即可。這種做法不會損失水分,但是如果做威靈頓牛排這種類型的菜,切開之後會血水橫流。
本著試驗精神,我買了三塊不同部位的乾式熟成牛肉,分別是:35天的肋眼排、28天的橡木燻牛臀肉、28天的西冷牛排
拆開之後,可以看到肋眼排上大塊的脂肪,牛臀肉基本上都是精肉,西冷排有一條筋。其中肋眼排的脂肪含量是38%、牛臀肉是4%、西冷排是9%。
表面塗上橄欖油,撒上鹽和胡椒,放置至室溫即可開始煎, 煎的時候用好一些的不粘鍋,燒熱之後將肉放進去。因為已經塗了油所以煎的時候不要放油,否則會炸得到處都是
如果有新鮮百裡香的話放一些味道會很好。
(圖源:mobile-cuisine)
如何做出不同的熟度:
3.5釐米厚的牛排
Blue Rare——每面1分30秒
Rare——每面2分15秒
Medium Rare——每面3分鐘
Medium——每面4分鐘
2釐米厚的牛排
Blue Rare——每面1分鐘
Rare——每面1分30秒
Medium Rare——每面2分鐘
Medium——每面2分15秒
其中肋眼和西冷是2釐米厚,牛臀是3.5釐米厚,味道的話肋眼最好吃,因為熟成時間更長而且脂肪含量更高,所以格外多汁甘美,肉香撲鼻;西冷的那條筋有些硬;牛臀肉特別瘦,橡木煙燻的味道很好聞。
價格的話:肋眼38鎊/KG,牛臀30鎊/KG,肋眼32/KG,一份牛排只有200~300克,所以價格區別其實不大。
附加一張不同部位的牛肉名稱
(圖源:elms farm angus beef)
=============================================================
更多男子漢料理與參觀點評請關注我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