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水是「照妖鏡」,綠茶、紅茶、白茶、巖茶品質好不好,一泡便知

2021-01-19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很多人在泡茶的時候,喜歡用溫水泡。

名其曰,茶葉怕燙。

今天剛看到一個視頻,畫面中的女子,慢條斯理從壺座上,取下一隻燒水壺。

將水注入蓋碗,移入近鏡頭。

近景處,這股注入蓋碗內的水,竟沒有冒出水汽!

正常情況下,三九天氣,冬日氣寒。

滾燙的沸水在倒出來時,會冒出大量熱氣。

氤氳而上的水汽,瞬間就蒸上來,煙霧瀰漫,猶如仙境。像是常年瀰漫在太姥山間的霧,雲蒸霞蔚。

拍攝泡茶時,一將鏡頭湊近。不消一會,鏡頭便會被蒙住。

而沒有一絲熱氣冒出的情況,則說明,這壺水並沒有沸騰。

至少,連90多度的水溫都達不到。

用這樣的水溫,泡一款據說2016年的老白茶,可謂暴殄天物。

這種水溫度,達不到衝泡要求。

泡出來的茶,香氣很淡,滋味溫吞。

像是加熱一鍋雞湯,還沒燒沸,就著急倒出一碗。

嘗一口,壓根沒那股銷魂的味覺體驗。

六大茶類裡,任何茶用溫水去泡,都實在浪費啊。

《2》

老白茶,為什麼要用沸水泡?

回到泡茶的出發點,無非只有一個,泡出更好的茶味。

沸水泡茶,亦是為了順應這個大前提。

從常理上解釋,古往今來,燒水泡茶為傳統。

將一壺水煮開,加熱至滾沸,再去直接泡茶。

不然, 溫度不足,泡出來的茶湯總讓人感覺差了點滋味。

按老話來說,溫水衝泡出來的茶,就算「溫吞水」。

用北方朋友的口頭禪解釋,嘗起來「不得勁」。

而在理論依據上,沸水泡茶可以結合一點物理學知識——分子的熱運動。

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快。

應用到泡茶上,滾燙的沸水泡茶,老白茶內部的香氣滋味等物質浸出速度更快。

沸水泡茶,像一面剛正不阿的鏡子。

優質老白茶的馥鬱茶香,醇厚茶味,獨到韻致, 能得到盡善盡美的呈現。

而經歷渥堆做舊傷害,跑氣受潮變質,倉儲不乾淨串味等等劣質老白茶,在沸水衝泡下容易顯出原形。

深藏在劣質茶內的苦澀味、酸澀味、黴變味、悶味雜味等,一股腦釋放出。

要是用冷泡,或是七、八十度的溫水泡,劣質茶的差勁一面,尚且能「遮遮羞」 。

用沸水泡茶,品質堪憂的老白茶,負面表現壓根無處可藏。

往白了說,沸水泡茶可以「揚長揭短」。

既發揚好茶的優勢,又揭開劣質茶的真面目。

泡好一杯白茶,自然離不開沸水衝泡!

《3》

紅茶用沸水泡,茶湯味道會發酸嗎?

提到紅茶的衝泡水溫,很多茶客會下意識聯想到85℃ 。

仿佛是,85℃左右的溫水泡茶,方才是天經地義。

其實,這是誤導大眾已久的謠傳。

對此往往給出的藉口是,沸水泡紅茶,茶湯會發酸。

事實上,這樣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腳。

倒推來看,紅茶為什麼會發酸?

根源不在於泡茶水溫的高低,而是紅茶內部生成了「酸味物質」。

話說這部分「酸味物質」由何而來,是不是紅茶工藝的影響?

非也。六大茶類裡的紅茶,基礎加工步驟,無非是攤晾、萎凋、揉捻(揉切)、發酵、烘乾等。

發酵是形成紅茶品質的關鍵。

經過揉捻和發酵後,茶葉內部的多酚類物質轉化為茶黃素、茶紅素等物質,形成紅茶湯色橙黃橙紅「暖色系」基礎,茶味醇厚飽滿等風味特徵。

發酵適中,幹度達標,沒有受潮,尚未變質的紅茶, 不會生成酸味物質。

除非是在制茶過程中,茶葉內部的水分沒有及時烘乾,導致了內在茶味的不良發酵,產生出酸味。

亦或者,後期沒有做好乾燥密封存茶, 幹茶吸附水汽,受潮發酸。

行文至此,答案呼之欲出。

紅茶發酸,並非水溫影響,而是茶葉品質有問題。

工藝到位, 保存妥當的紅茶,不論是正山小種、以及各地的工夫紅茶和紅碎茶, 都不應該發酸。

泡紅茶,大可放心用沸水泡。

尤其是在檢驗一款茶的品質時,更離不開沸水衝泡。

疾風知勁草,烈火知真金。

而沸水泡茶,可知紅茶內部是否藏有貓膩!

《4》

武夷巖茶用沸水泡,滋味會變濃?

闢謠,別再讓「沸水衝泡」當替罪羊。

衝泡出來的巖茶茶湯,茶味濃,苦澀感強,嘗起來特別重口味。

要真從衝泡上找原因,怎麼也輪不到水溫上。

畢竟在泡茶時,茶味的濃與淡,取決於兩點。

分別是茶水比例和浸泡時間。

投茶量多,注水量少,茶水配比失衡。

泡出來的茶湯滋味,極易變濃。

試想想,要是炒一道菜,一次性放半包鹽巴。

那滋味何止是濃重,簡直就是鹹到齁!

另外,從第一衝開始就直接將巖茶悶著喝,沒有及時將茶湯倒出。

等到悶泡數分鐘後, 再端起蓋碗,倒出茶湯。

在「漫長」的悶泡過程中,茶與水的接觸時間長,茶味物質源源不斷浸出。

無形當中, 會讓茶湯悶濃悶苦,異常重口味。

蓋碗泡巖茶時,正確的衝泡建議是100-110毫升蓋碗,投茶8克,沸水衝泡,快速出湯。

何為「快出湯」,簡單理解,就是泡茶時一刻也不要耽誤。

將水燒沸後,提起水壺,快速往下均勻注水。

當注水到碗沿處時,合蓋出湯,將茶湯傾倒而出,徹底瀝乾。

從注水始,到茶湯大部分倒出,時間宜在7、8秒內,分秒必爭,行雲流水,動作流暢。方才符合「快出水」的標準。

蓋碗衝泡巖茶,不提倡直接悶泡。

在一泡茶還沒有被泡淡前,都建議直接快出水。

按這套泡茶功夫,武夷巖茶不可能存在泡濃的問題。

巖茶的滋味濃不濃,從頭到尾,與水溫高低壓根扯不上關係!

《5》

綠茶用沸水泡,會不會將茶葉燙壞?

實際上,沸水泡茶會將綠茶燙壞一說,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首先,從綠茶的加工看。

以龍井綠茶為例,列位看官們盡可去搜索它的殺青溫度。

過去的炒青綠茶,以鍋炒殺青方式常見。

像飯店裡的猛火快炒青菜,鐵鍋內的溫度極高,中心溫度遠不止100℃。

現代化的綠茶加工,有更先進的機器設備加入。

但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經歷高溫殺青的龍井綠茶。

它在制茶過程,就已經受住高溫考驗。

後期在衝泡時,何來沸水泡茶會燙壞一說?

其次,從養分價值體驗看。

沸水泡茶,會不會破壞茶葉內部的養分物質?

對這點,大可放心。

並且,真相還可能,讓人大跌眼鏡。

那就是, 任何經過加工乾燥得出成品的茶葉,內部對於高溫敏感的物質,早已損失得差不多了。

以維生素C為例,可以到查詢公開的營養資料庫。

每100克綠茶內,維C的含量大約在20毫克。

而用玻璃杯泡茶,每次只放一小撮綠茶。

不論用什麼水溫去泡,每泡茶的維C含量,微乎其微,大可忽略。

損失與否,都不要緊。

對此,不能將養分損耗這個莫大罪名,「莫須有」甩鍋到沸水衝泡上!

最後,從茶味呈現看。

上文已經有過提及,沸水泡茶會「揚長揭短」。

優質綠茶的清新、鮮香、高香、鮮爽、清甜、淡雅等諸多美妙風味,皆能同樣沸水的激發,得到更加完美的呈現。

而劣質綠茶內,含有苦澀物質過多,鮮味清甜滋味等含量少,綜合茶味寡淡,毫無可圈可點處。

一旦遇到沸水泡茶這面「照妖鏡」,劣質綠茶則即可顯形。

沸水泡綠茶滋味不佳,會燙壞養分等諸多說辭背後。

說白了,還是個別茶掌柜對自己的茶葉沒自信,不放心,害怕暴露缺點罷了!

《6》

在外面喝茶,只有對自家茶有信心的茶掌柜,方才敢用沸水泡茶。

敢直言,好茶不怕沸水燙,沸水泡茶更好喝。

至於那些,人云亦云, 盲目從眾,或是故意曲解。

信誓旦旦傳輸「沸水泡茶會燙壞」、「沸水泡紅茶發酸」等諸多老黃曆觀點的人。

要麼是,沒有與時俱進,不懂裝懂。

要麼是,心虛自己的茶,害怕在沸水衝泡下,暴露出諸多不足。

看清這點利害關係,再回到泡茶本身看。

泡好茶,離不開沸水衝泡。

這一點,對任何茶葉都不例外。

作為普通茶客,可千萬別誤信謠傳,以訛傳訛。

不然買茶喝茶,很容易吃虧交學費!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白茶、巖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六大茶類裡,哪一泡茶好喝?
    並且在不同的泡茶方法下,綠茶、白茶、紅茶、黑茶、烏龍茶的滋味呈現又不太一樣。所以,還得看具體的情況而定。玻璃杯泡的綠茶,第一泡最好喝。不發酵的綠茶,以玻璃杯泡法常見。故而,第一泡茶要更要細品,才不錯過一泡好茶的最美芳華!蓋碗泡紅茶,看具體品質。普通品質的紅茶,第一/二泡的口感,相對更好。內質豐富的好茶,耐泡程度優異,三泡/四泡更好喝。紅茶,屬於全發酵茶。
  • 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綠茶和白茶都很嫩,水溫是不是要降低到85℃?巖茶和紅茶可以用沸水嗎?」 面對茶友的一連串問題,三言兩語肯定是說不清的。 於是,今天就專門來說一說,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和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怎麼泡好喝?請掌握正確投茶量
    《2》曾經見識過某位自稱「大師」的人泡茶,隨手將別人拿來的茶樣,抓了一把放進蓋碗裡泡。然後評出來的結束是,茶葉品質不好,喝起來有苦味。不明就裡的人坐在一旁,感嘆著「大師」的試茶功力。那不論綠茶、黃茶、紅茶、白茶、黑茶、青茶等等,掌握好合適的投茶量,特別關鍵。為了確保投茶量數量的準確,得出最佳的茶水比例,泡茶桌上備一把克秤稱茶,很有必要。那什麼是茶水比例呢?茶水比例是茶與水的搭配。
  • 白茶沸水衝泡,綠茶溫水衝泡,紅茶隨便衝泡?這是真理還是歪理?
    好茶的滋味來源於衝泡,水成就茶的滋味。前些天,聽到了一個說法:白茶要用沸水泡,綠茶要用溫水泡,紅茶隨便泡。這樣泡出來的茶湯,真的會好喝嗎?《2》白茶沸水泡?這說法沒錯。白茶的的確確要用沸水衝泡才會好喝。用沸水泡白茶有三大好處,一,香氣更加張揚,二,滋味更充足,三,判斷茶葉品質。
  • 掌握好泡茶出湯訣竅,綠茶,紅茶,巖茶,白茶,黑茶都好喝,實用
    那麼在眾多茶類中,綠茶,紅茶,巖茶,白茶,黑茶,在衝泡時都要快出水嗎?快出水與悶泡的滋味,有什麼不同?《2》什麼是快出水?什麼是悶泡?先是沒有回答,但看到朋友泡茶時的步驟,便一目了然了,茶湯苦澀的原因,正是悶泡。只見朋友緩緩注入了沸水,但卻沒有注滿一整個蓋碗,隨後慢悠悠的將燒水壺放回原位,再不緊不慢的調整出水口,最後出湯。簡單估算了一下,大約花費了將近1分鐘的時間,這綠茶不苦才怪呢!
  • 將白茶、紅茶、巖茶洗了再喝,看來這些年錯過了不少好茶
    當然,前提是,在喝好茶前,在喝來路明確的茶。這樣的茶,茶葉本身,定然是很乾淨的。從個人的心理,也會更加安心,畢竟知根知底,喝起來也放心。這是從品質好的茶葉出發,但若是喝一些來路不明的茶,喝一些產區不好的劣質茶。
  • 紅茶巖茶普洱茶重口味,白茶綠茶小清新?老茶客:別以偏概全了
    簡而言之就是六大茶類裡,紅茶巖茶口味重,白茶綠茶口味輕。經無數茶客點評後,觀點日益相近。紛紛以「輕重」二字囊括原本參差百態的茶滋味。喝茶越來越多,疑惑也日愈增多。西湖龍井,黃山毛峰,信陽毛尖,恩施玉露,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安吉白茶……不同產地,不同形態,不同工藝的綠茶,風味差距甚大。單以「口味輕」三個字,半點都不能概括。加工綠茶的第一道工序是殺青,這是決定綠茶品質的關鍵一步。
  • 綠茶、白茶、紅茶、巖茶的最佳飲用期來了,趁著假期的尾巴喝一杯
    茶圈裡的熱門茶類,綠茶、紅茶、白茶、巖茶等。從新茶上市一路至今,它們正進入香氣滋味表現力頗佳的時期,達到了小巔峰。古人云,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喝好茶,自然少不了抓住一款茶葉的最佳適飲期。只要腸胃沒有毛病,沒有胃不好的問題,便可以放心喝綠茶。等到秋季後,要趁著綠茶的鮮味尾巴,儘早將當年的新茶喝完。不然等到放到隔年後,綠茶的新鮮勁一過,特色全無。外觀上的綠意青蔥,消失不見,色香味全變。
  • 紅茶加牛奶、煮老白茶加陳皮、溫水泡巖茶,三種喝茶方式耽誤好茶
    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滋味風採不一。不過並非全世界的人,喝茶的風格都相同。英國人愛喝紅茶,這三百多年來形成的飲茶習慣,已逐漸滲透進他們的日常生活裡。早餐喝紅茶,下午喝紅茶,晚上還是泡紅茶。
  • 用沸水泡茶會破壞維生素C,讓綠茶變黃,紅茶發酸,這是真的嗎?
    額,沸水泡茶≠用燒開過的涼白開。而是得用滾燙的沸水,泡出來的茶香茶味才更好!這一下,輪到朋友蒙圈了。「不是說水溫太燙泡茶不好嘛,會破壞維C。芽葉嫩的綠茶,沸水一燙就變黃。總結來看,泡好茶,完全可以放心用沸水。即便是芽葉細嫩的綠茶,也不例外!《4》沸水泡紅茶,滋味會發酸?真相是,完全沒有這回事。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可以根據茶湯湯色判斷品質嗎?
    有的人,喜歡白茶的那股鮮爽滋味。有的人,喜歡紅茶清甜的湯水。…………六大茶類中,白茶、紅茶、烏龍茶,綠茶等等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華。它們每一類茶,都是某茶友心中的白月光。說了這麼多,只是想告訴列位看官,單獨依靠視覺觀察一款茶的湯色來判斷茶葉的品質,不能非常準確地做出判斷。因為茶葉的品類太多,每一款都有著不同之處,白茶,紅茶,巖茶或者綠茶都不盡相同。故而,單獨看湯色說一款茶的品質,不太準確。
  • 學會這四招,輕鬆鑑別白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巖茶的品質優劣
    像是分布廣泛的綠茶,扁平形的茶葉以西湖龍井、安吉白茶出名。呈現螺形捲曲狀的是碧螺春。還有長片形的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等。而制茶時加入揉捻及其他特定工序的武夷巖茶、桐木紅茶等,以條索狀為主。傳統工藝加工的白茶,不殺青,不揉捻,主要制茶工序在於萎凋、乾燥,制出來的茶葉成品條形天然。
  • 喝綠茶、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時,洗茶能洗去什麼?別浪費了
    比如說,倒掉了一泡高山白茶的精華——白毫。高山茶區,海拔適中,生態好,氣溫比平地低。受雲霧和低溫的影響下,白茶樹的嫰梢芽葉,會生成更多更密的茶毫禦寒。茶毫看似纖細,但在白茶江湖裡有著極高的地位。稍一沉思,會發現一個棘手的問題。對個別茶葉而言,「逢茶必洗」的做法,洗掉的近乎是全部的茶味。比如說,調飲茶領域內頗受歡迎的速溶茶包。包含有綠茶,也有紅茶,還有茉莉花茶,調味茶等。
  • 一語道破,綠茶、紅茶、白茶、普洱茶、巖茶,什麼時候才適合喝?
    第一種,綠茶,鐵觀音,茉莉花茶,喝越早越好。第二種,巖茶,紅茶,褪火兩三年後喝。第三種,白茶,普洱,黑茶,久存無妨。到底這份大神喝茶秘籍是對,還是不對?下面就來細細道來,一款茶究竟該什麼時候喝?《2》第一種,趁早嘗鮮型需要及時飲用為好的茶,羅列起來有不少。1. 綠茶。
  • 綠茶、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它們的適飲期在這裡,別耽誤了
    每年梔子花開,必有好茶來。第一次對梔子花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是在2016年的6月。彼時,巖茶界的爆款《巖茶十二金釵》正在醞釀。誰也不知道,我們是在車庫改造的茶室裡,打造出了巖茶爆款,至今,它都已經有了10.0版本了。
  • 普洱茶、黑茶、白茶、紅茶、武夷巖茶,不同茶如何控制出湯時間?
    沸水衝泡,最能讓一款茶葉原形畢露,茶葉品質好壞,一泡便知。但為了能讓舌尖體會到最美妙的滋味,在水溫的選擇上,稍稍有所講究,如綠茶若使用沸水衝泡,一旦控制不好出湯時間,容易導致湯水出現苦澀味,嚴重影響喝茶體驗。而武夷巖茶以及黑茶、普洱茶的衝泡,最好選用沸水衝泡。在沸水之下,芳香物質與滋味物質才能從最大程度上發揮作用,從而釋放魅力。
  • 除了白茶、黑茶,綠茶、紅茶、鐵觀音、巖茶,能不能存放很多年?
    若是家裡免疫力差的小孩,有發燒的情況出現,就會將老白茶當成藥,熬一壺,喝完後,便可退燒退熱。在夏季裡,喝老白茶,還能防止中暑,常喝老茶,還有降三高的作用。 在過去,同仁堂也有採購白毫銀針存成老茶,當做藥引的慣例,在現行的白茶國標當中,就有明確規定——符合標準的白茶,適合長期保存。 可見,白茶的長期儲存性,是得到官方認可的。
  • 紅茶發酸,綠茶青味,巖茶炭味,白茶倉味,這些劣質茶信號請收好
    但不論是炭焙也好,電焙也罷,一旦溫度高,升溫快,時間長,這三座大山壓下來,會讓巖茶的幹茶條索,被焙到了炭化。用沸水衝泡後,這類焙到病火,俗話裡稱「焙死」的巖茶,除了焦味重以外,葉底還會出現僵硬,沒彈性,泡不開等問題。它們就好比是已經被烤焦的樹葉,沒有任何飲用價值。
  • 春茶上市在即,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衝泡方法你都備好了嗎
    由於綠茶內的茶多酚保留多,故而蓋碗衝泡時,注入沸水後要儘快出湯。將茶葉浸泡的時間縮短,避免將茶湯泡出苦澀味。更能完美展現綠茶的清鮮、鮮美!風味簡樸的白茶,保留了較多的天然風味物質。從實際的衝泡效果看,白茶適宜用白瓷蓋碗、玻璃杯、煮茶壺(特指老白茶。)玻璃杯泡春白茶,適合辦公場合選用。至於煮一壺老白茶,則是寒冷天氣下比較好的消遣。
  • 黑茶、綠茶、普洱茶、白茶、紅茶,有些茶喝前請洗一洗!
    1.綠茶2.黃茶3.白茶4.烏龍茶5.紅茶6.黑茶7.普洱茶這些茶中,有的與洗茶密不可分,而有的茶,卻不存在洗茶的必要。《3》綠、黃、白茶、青、紅、黑、普洱,哪些茶類衝泡前有洗茶的必要?注入沸水,讓茶與水有充足的時間接觸,而後倒出茶湯。作為緊壓型的黑茶,不會因為洗茶而導致滋味流失。待表面的異味清洗過後,方可讓茶香本尊釋放。除黑茶、普洱熟茶之外的茶,要不要洗茶?答案是:看茶品質而定。如不發酵的綠茶,微發酵的白茶,在衝泡時若是洗茶,會將精華洗去,反而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