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發酸,綠茶青味,巖茶炭味,白茶倉味,這些劣質茶信號請收好

2020-12-17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好茶該有什麼香氣?

這個問題隨便找一個喝了一兩年茶的人,都可以隨便說出幾個來。

花香,果香,清香,蜜香,竹葉香,粽葉香,荷葉香……

總之,自然界裡好聞的天然香氣,都能在喝茶時令人代入到聯想。

喝不同的茶,能邂逅不一樣的美妙茶香。

林林總總,不計其數。

但反過來看,要辨認出茶葉當中那些不好的氣味,就要輕易許多。

張潮的《幽夢影》裡,專門寫過香氣與臭味的關係。

「黑與白交,黑能汙白,白不能掩黑;香與臭混,臭能勝香,香不能敵臭,此君子小人相攻之大勢也。」

白不敵黑,臭能勝香。

香氣和臭味混在一處時,雜味怪味異味,反而更加彰顯。

茶葉裡,應該出現的曼妙茶香,有大同小異之處。

而形形色色,魑魅魍魎般的怪氣味,作為劣質茶葉表現出來的關鍵信號。

儘早留意,看出端倪,才不至於在選茶買茶時吃了虧!

《2》

第一種,焦味

焦味的形成,通常是制茶過程中,茶葉發生炭化所致。

在茶葉裡聞到這樣的氣味,會令人心生不悅。

好比是在吃烤肉時,遇上徹底烤焦的肉片,完全不再適合食用。

茶葉裡出現焦味,往往是工藝缺陷留下的提示。

市面上的綠茶大品類——炒青綠茶裡的毛尖、毛峰、龍井等,它們的傳統加工製作中,要將茶葉放進鐵鍋裡炒制,從而起到高溫殺青的目的。

然而,在這道關鍵的炒青步驟中,要是溫度太高,起溫太急,或是時間過久,以及沒能及時翻炒均勻等。

會讓綠茶內部的植物蛋白等物質,統統受到高溫的摧殘,轉出刺鼻的焦味。

而巖茶的焦味,和焙火有關。

巖茶的複雜繁瑣加工過程裡,焙火是一道必不可少的步驟。

武夷焙法,實甲天下。

但不論是炭焙也好,電焙也罷,一旦溫度高,升溫快,時間長,這三座大山壓下來,會讓巖茶的幹茶條索,被焙到了炭化。

用沸水衝泡後,這類焙到病火,俗話裡稱「焙死」的巖茶,除了焦味重以外,葉底還會出現僵硬,沒彈性,泡不開等問題。

它們就好比是已經被烤焦的樹葉,沒有任何飲用價值。

優質巖茶本來應該具有的巖骨花香,活甘清香,色香味醇, 一應隨風而逝。

最後,白茶裡聞出焦味時,這款茶受到做舊傷害的嫌疑很重。

白茶的加工,沒有殺青,沒有揉捻,沒有焙火。基礎的步驟,不過在於萎凋和烘乾。

從這簡樸的制茶過程看,白茶的成品應該與所謂的焦味,絲毫不沾邊。

但如果在制茶時,人為的提高烘乾的溫度,大火高溫烘乾。

憑此來,讓新白茶的外觀,快速的變得滄桑,衰老,從而可以冒充成「老白茶」。

這類極端的做舊手段,為白茶界所不齒。

如此走捷徑做出來的「老白茶」,敬而遠之為上!

《3》

第二種,酸味

任何茶葉上發出明顯酸味時,都不正常。

因為一片茶從採下來的那刻起,就不像檸檬楊梅那樣,擁有濃鬱的天然酸味。

而是以清香,花香,淡雅的茶香為主基調。

經過後期的加工,鞏固各類茶葉的不同香型以後,茶葉們的繽紛茶香才能像萬花筒般展現。

至於酸味的形成,這是茶葉在後期的加工和存放時,發生變質後才會產生的惡果。

眾多的茶類中,劣質紅茶常常會有發酸味、酸等問題。

這來源自加工過程中萎凋、揉捻、發酵的程度沒能控制妥當的影響。

一不小心,讓紅茶發酵過了頭。

這樣的紅茶,不僅能從幹茶上聞到酸酸的味道,湯水喝起來也會酸到牙齒,造成口腔不爽。

另外,上文提過了。

茶葉本身不具有明顯酸味的DNA,後期要想讓其發出酸味,和茶葉的不良發酵有關。

除了制茶時發酵過頭外,還包括有儲存時,幹茶跑氣受潮等。

茶葉存放時受潮,幹茶內吸附了外界的大量水分。

久而久之,建立在茶葉本身的養分,以及過多水汽的作用下,會促使整批茶受潮變質。

當受潮情況變得嚴重時,茶葉內部已發生了明顯的酸敗。

最終的惡果就是,發散出濃重刺鼻的酸味,並不好聞!

《4》

第三種,青臭味,青氣

聞起來,很像割草機在剛剛除草後,在路邊經過時聞到的衝鼻青草臭氣。

通常在綠茶裡聞到這樣的氣味,是殺青不足,導致的後果。

有的是,個別茶農為了讓茶葉具有「好賣相」,故意在炒青殺青時,炒的程度不足。

做出來的綠茶,葉片嫩綠、蔥綠、綠油油的。

但喝起來,卻是一股子沒炒熟的青菜那樣,青味難掩。

所以,大家在買綠茶時,可不能簡單的認為綠茶的顏色,就是要越綠越好。

另外,還有一部分劣質綠茶,採用機器製作時,滾筒殺青時沒有及時排出水汽。

導致水汽在內部凝聚,既讓茶葉殺青不足,又容易讓茶葉在後期形成青味和水悶味,並且要是沒能及時烘乾,還會遇到青臭味。

總之,這一系列的氣味,並不美妙。

除了綠茶裡的青味外,巖茶的青味,同樣備受茶圈人士關注。

到底,巖茶為什麼會有青味呢?

其一,工步驟沒有完善。

對巖茶的製作而言,它既需要殺青,也離不開焙火。

唯有如此,青味才能徹底遠離。

如果是只殺青,不焙火,直接將「走水茶」、「毛茶」拿出來銷售,這些品質不穩定的半成品巖茶,就很有可能會發散出青味。

其二,保存不當,也會導致巖茶出現青味。

武夷巖茶的受潮返青,讓眾多茶客頭疼不已。

當巖茶沒存好,水汽侵入,隔了一段時間後,茶葉內出現了濃重的青味。

這樣的情況,特別糟心。

如果返青情況不嚴重,那麼及時復火,可以挽回茶葉品質。

要遇上返青問題嚴重的巖茶,那可就藥石無靈了!

《5》

第四種,倉味

倉味通常出現在存放多年,但又沒有妥當保存的老茶上。

簡單的解釋是,沒有乾淨保存的茶,才會有倉味。

這種氣味,聞起來像是木頭的老房子,或是木頭的衣櫃,以及密不透風的地下室。

當許久沒有打開後,沒有新鮮空氣加入。

推門就是悶味、灰塵味等氣味,迎面而來。

這種感覺,讓人很不舒服。

如果在喝茶時,遇到這樣的氣味,會讓人忍不住就要掩面,更談不上舒心的品茶了。

眾多茶類裡,通常老白茶、老普洱內,它們出現倉味的概率比較高。

對此圈內曾有不少,別有用心的誤導說法。

說是倉味的老茶的獨特氣味,你這款老茶要是不帶點倉味,說明年份不夠高。

實際上,這完全是歪解。

存不好的老茶,才會有倉味。

存得好的老茶,向來是氣味乾乾淨淨!

茶葉保存的基礎原則,少不了密封、乾燥、陰涼、清潔等要素。

不過,當存茶環境不通風,溼度大,悶味重。

或者存茶的外箱,底部已經受潮發黴,但卻沒有及時更換。

存放在其中的茶葉,容易吸附進外界的不良氣味,產生出倉味。

結合倉味的產生條件看,遇上一款帶倉味的老茶,品質實在值得質疑!

《6》

第五種,黴味

黴味,比較容易分辨,出現在嚴重受潮黴變的茶葉中。

保存茶葉時,一定要防潮。

為避免讓好茶生出黴味,要做到雙管齊下。

一來,儲存過程要乾燥,嚴格防潮防水。

二來,買茶時要留意幹茶的含水量。

不然買到幹度不合格的茶,簡直是買一斤,虧一斤。

因為這意味著,得多花出不少的價錢,買到的卻是一部分的水。

並且,這樣沒烘乾,品質不達標的茶,經不起存放。

一旦放久之後,茶葉內部多餘的水汽再次跑出來,也會讓整款茶受潮、變質、甚至發黴。

所以在買茶之前,儘量要挑摸起來手感乾爽的茶葉,才不至於吃虧。

另外,如果一款存放很多年的老紅茶、老熟普、或者老白茶。

它們的幹茶上,看不到黴斑。

但用沸水衝泡後,聞到了比較明顯的黴味,這樣的茶可以喝嗎?

當然不能喝,一旦發出了黴味的茶,不管外在有沒有明顯黴變,都不能再喝。

同理,如果是一餅茶只看到部分發黴,也不能將剩下來看起來沒有發黴的茶,繼續泡來喝。

這樣已經有發黴跡象的茶,不論再怎麼洗茶,都改變不了它徹底變質的局面。

為了飲茶安全,最好不喝!

《7》

中秋過後,福州的滿城桂花已開。

略帶秋涼的的向晚,路邊的風一吹,衣袖間就沾上了飄逸的花香。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淡雅清麗的桂香,一如茶香那樣。

氣質獨特,令人神清氣爽。

大抵上,世間所有美妙的好東西,氣味都是乾淨芬芳的。

只有劣質的,不良的雜物,才會發散出令人生厭的氣味。

比如,一道炒焦的菜。

又比如,一款沒存好,徹底變質的茶。

總之,在好茶的茶香,與劣質茶的怪異氣味之間。

一正一負,判若雲泥,相距甚遠!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沸水是「照妖鏡」,綠茶、紅茶、白茶、巖茶品質好不好,一泡便知
    優質老白茶的馥鬱茶香,醇厚茶味,獨到韻致, 能得到盡善盡美的呈現。而經歷渥堆做舊傷害,跑氣受潮變質,倉儲不乾淨串味等等劣質老白茶,在沸水衝泡下容易顯出原形。深藏在劣質茶內的苦澀味、酸澀味、黴變味、悶味雜味等,一股腦釋放出。要是用冷泡,或是七、八十度的溫水泡,劣質茶的差勁一面,尚且能「遮遮羞」 。
  • 喝綠茶、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時,洗茶能洗去什麼?別浪費了
    近期拆出來喝,發現茶湯裡帶有倉味 ,尤其是開湯後特別明顯。為了去掉這些惱人的倉味,他直接選擇洗茶兩遍,再去喝茶。果然,後幾衝泡出來的茶湯,倉味變淡,順口許多。看來這洗茶,確實有洗去倉味、雜味、怪味的作用。
  • 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綠茶和白茶都很嫩,水溫是不是要降低到85℃?巖茶和紅茶可以用沸水嗎?」 面對茶友的一連串問題,三言兩語肯定是說不清的。 於是,今天就專門來說一說,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和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 綠茶冷凍,紅茶冷藏,巖茶、白茶、普洱常溫保存?這麼存茶就廢了
    並且,將綠茶買回家後,要儘量放在乾燥無異味,避光,低溫的環境裡。儘早飲用,更能嘗鮮。提到低溫存茶的話題,想到之前看過的茶葉儲存講究的介紹。說的是「綠茶冷凍,紅茶冷藏,巖茶、白茶、普洱常溫保存。」究竟六大茶類裡哪些茶適合放冰箱,而又有哪些茶壓根不需要呢?
  • 綠茶、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它們的適飲期在這裡,別耽誤了
    自從開始做茶後,梔子花成了重要的訊息。每年梔子花開,必有好茶來。第一次對梔子花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是在2016年的6月。彼時,巖茶界的爆款《巖茶十二金釵》正在醞釀。誰也不知道,我們是在車庫改造的茶室裡,打造出了巖茶爆款,至今,它都已經有了10.0版本了。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怎麼泡好喝?請掌握正確投茶量
    泡茶事先不稱重,隨手抓茶泡茶,壓根就是很不專業的做法。準確的泡好茶,完整的感受一泡好茶的最佳風採。那不論綠茶、黃茶、紅茶、白茶、黑茶、青茶等等,掌握好合適的投茶量,特別關鍵。上投法,即先注水,後投茶的方式,並不提倡。乾燥輕盈的茶葉,會受到水的浮力影響,上浮在水面,影響茶味的釋放。紅茶的投茶量按分類而言,紅茶可以分為紅碎茶、工夫紅茶、小種紅茶。
  • 黑茶、綠茶、普洱茶、白茶、紅茶,有些茶喝前請洗一洗!
    不知從何時起,洗茶成了衝泡的必要步驟,不管杯中衝泡的綠茶、白茶還是紅茶、黑茶,要是不洗茶,會讓人覺得:「咦,你怎麼這麼不懂禮儀,怎麼茶都不洗就直接給我喝?」不洗茶,真的就不知禮儀嗎?非也!關於茶喝之前要不要洗茶,一直以來都爭議不斷。有支持洗茶者,認為喝茶必須洗,不洗喝不下。
  • 紅茶巖茶普洱茶重口味,白茶綠茶小清新?老茶客:別以偏概全了
    簡而言之就是六大茶類裡,紅茶巖茶口味重,白茶綠茶口味輕。經無數茶客點評後,觀點日益相近。紛紛以「輕重」二字囊括原本參差百態的茶滋味。喝茶越來越多,疑惑也日愈增多。同時,茶味溫和,沒有刺激,苦澀感不明顯。喝過一杯茶後,讓人感覺非常舒適。醇,使得白茶的口感,有別於綠茶。「醇」的本意是沒有摻水的酒,茶湯飽滿,滋味豐富。湯感醇厚,膠質豐沛,如漿似湯。
  • 無論大紅袍、水仙、肉桂,青味、餿味都不是巖茶的巖韻,別被騙了
    茶會原本是報名制的,入場券據說要好幾百一席。不過當天到場的人很少,座位稀稀落落的,很冷清。於是,琴館的老闆,索性叫上了那天在場的學員免費參加。朋友原本對巖茶並不感冒,平時只喜歡喝綠茶、白茶、茉莉花茶。巖茶受潮發酸,內裡發生變化,說不定還有長出有害的菌類。喝這種茶,跟不小心咬到一口爛蘋果那樣膈應人。當然不值得喝,不要喝,不能繼續喝。酸餿味,是變質味。而巖茶本身的巖韻,非常陽春白雪。
  • 紅茶加牛奶、煮老白茶加陳皮、溫水泡巖茶,三種喝茶方式耽誤好茶
    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滋味風採不一。不過並非全世界的人,喝茶的風格都相同。英國人愛喝紅茶,這三百多年來形成的飲茶習慣,已逐漸滲透進他們的日常生活裡。早餐喝紅茶,下午喝紅茶,晚上還是泡紅茶。
  • 一語道破,綠茶、紅茶、白茶、普洱茶、巖茶,什麼時候才適合喝?
    第一種,綠茶,鐵觀音,茉莉花茶,喝越早越好。第二種,巖茶,紅茶,褪火兩三年後喝。第三種,白茶,普洱,黑茶,久存無妨。到底這份大神喝茶秘籍是對,還是不對?甚至於有不少茶友喝了多年的清香型鐵觀音,還一直是將它當成是綠茶。因為它的幹茶外觀顏色偏綠,並且茶味清爽淡雅,蘭花香悠然。從制茶工藝上看,和其它的烏龍茶相比。清香型鐵觀音它的發酵程度輕,整體風味以鮮爽為主,不宜久存。
  • 綠茶、白茶、紅茶、巖茶的最佳飲用期來了,趁著假期的尾巴喝一杯
    茶,大俗大雅。既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生活所需,又是琴棋書畫詩酒茶裡的高雅消遣。飲茶,能靜心養氣,舒緩身心。更何況,小長假結束後,正式進入深秋。茶圈裡的熱門茶類,綠茶、紅茶、白茶、巖茶等。喝好茶,自然少不了抓住一款茶葉的最佳適飲期。如此,可以更好的調整狀態。不負韶華,不負當下的好時光!《2》喝綠茶,要掌握它的鮮爽期。
  • 巖茶、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別都放冰箱儲存,不然代價很貴
    說的是「綠茶冷凍,紅茶冷藏,巖茶、白茶、普洱常溫保存。」究竟六大茶類裡哪些茶適合放冰箱,而又有哪些茶壓根不需要呢?《2》綠茶需不需要放進冰箱,冷凍保存?大可不必。但需要留意的是,乾燥的茶葉極有很強的吸附性,容易吸收外界的雜味異味。如果家中冰箱內,擺放了過多的雜味,異味明顯時。再將綠茶直接存放其中,好茶串味變質的風險很高。對此,將綠茶放進冰箱冷藏時,最好是分清情況。
  • 用沸水泡茶會破壞維生素C,讓綠茶變黃,紅茶發酸,這是真的嗎?
    水溫太高,沸水泡綠茶,茶味易苦,色澤會變黃。總之,模樣鮮嫩,主打「鮮」味的綠茶,不適合用沸水泡。其實呢,凡事無絕對。品質足夠好的綠茶,可以放心用沸水泡。絲毫不會有茶湯味苦,滋味濃重,不夠爽口的問題。總結來看,泡好茶,完全可以放心用沸水。即便是芽葉細嫩的綠茶,也不例外!《4》沸水泡紅茶,滋味會發酸?
  • 學會這四招,輕鬆鑑別白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巖茶的品質優劣
    像是分布廣泛的綠茶,扁平形的茶葉以西湖龍井、安吉白茶出名。呈現螺形捲曲狀的是碧螺春。還有長片形的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等。而制茶時加入揉捻及其他特定工序的武夷巖茶、桐木紅茶等,以條索狀為主。傳統工藝加工的白茶,不殺青,不揉捻,主要制茶工序在於萎凋、乾燥,制出來的茶葉成品條形天然。
  • 春茶上市在即,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衝泡方法你都備好了嗎
    春日嘗鮮,春天的味道少不了茶的參與!2020年度的春茶,綠茶、白茶、黃茶、紅茶、普洱茶、烏龍茶正在緩緩回歸。然而,要想盡情體會春茶的美妙滋味,少不了搭配正確的衝泡方法。究竟,不同的茶該怎樣才能泡得更好喝?
  • 白茶、巖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六大茶類裡,哪一泡茶好喝?
    但這對高品質的好茶而言,太浪費。特別是高山白茶、名優綠茶等,第一道茶湯內包含著不少的養分、風味物質,平白倒掉不喝實在可惜。至於六大茶類裡,是不是所有的茶都適用「三衝四衝是精華」的說法,有待商榷。因為不同形態,不同泡茶水溫,不同喝茶情況下。
  • 放著不管,紅茶、巖茶、白茶、普洱茶,過個3、4年也會更好喝?
    喝著這樣的茶,壓根想不通為什麼有人願意去淘陳味十足的老巖茶?更不能理解,茶界會颳起一股「老茶風」,覺得茶葉都是老的好?諸如,前幾天看到的留言:「就算放著不管,紅茶巖茶白茶普洱茶,放個3、4年更好喝。」且慢,此言謬矣!《2》老巖茶,值得提倡嗎?不提倡。
  • 夏天喝綠茶、白茶,冬天喝紅茶、烏龍茶,這樣的喝茶說法靠譜嗎?
    指夏天喝綠茶,冬天喝紅茶。將喝茶的選擇範圍,擴散到六大茶類。有人說夏天應該多喝綠茶、新白茶嘗鮮,冬天以喝紅茶、老白茶、烏龍茶為主。到底這樣的說法,有道理嗎?尤其是品質好的紅茶, 更不提倡用作調飲。像武夷山的正山小種和金駿眉,風味獨特。清飲,更能喝到茶本身的滋味。調飲,加了糖與奶後,反而會破壞茶葉本身的風味!
  • ​喝巖茶之前一定要洗茶,而白茶、紅茶不需要?看看老茶客的做法
    這部分茶友將六大茶類做了一個劃分,「喝巖茶時,要洗茶;而喝白茶或紅茶則不需要。」問起原因,答曰,「因為巖茶有經過焙火,難免會有些不乾淨的煙火附著在表面上吧。」有的時候,人們總喜歡為未知的事情而感到擔心。殊不知,這完全成了一種多餘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