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現在茶圈內的人越來越懷舊。
總是抱著老一代的思想觀念,在現如今顯得格格不入。
其中,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件事,便是洗茶。
許多人不是不願接受新觀念,而是不願拋棄舊觀念。
當然,已經有許多茶友摒棄了這個做法。
人們逐漸認識到,「好茶不用洗」似乎真的有道理。
即便將第一衝茶湯保留下來,湯水中也並沒有明顯的雜質,甚至還十分好喝。
但仍然有茶友帶著戒備心理,不洗不敢喝,將洗茶作為一種滿足自己安全感的事情。
這部分茶友將六大茶類做了一個劃分,「喝巖茶時,要洗茶;而喝白茶或紅茶則不需要。」
問起原因,答曰,「因為巖茶有經過焙火,難免會有些不乾淨的煙火附著在表面上吧。」
有的時候,人們總喜歡為未知的事情而感到擔心。
殊不知,這完全成了一種多餘的焦慮。
《2》
洗茶的目的是什麼?
常見的洗茶方式,是在正式衝泡茶葉之前,先以沸水或是溫水,注入蓋碗中。
等待幾秒種後,讓茶葉與水充分接觸,再倒出茶湯,將其捨棄。
我們眼中的第一道茶湯,在一部分茶友的眼中,卻成為了洗茶水。
問了身邊的朋友,以及與茶友們日常交流過程中發現,有洗茶習慣的人,無非是出於以下三種原因:
第一,為了洗去茶葉表面的雜質和灰塵。
對於有些工藝不當的茶來說,茶青原料本身不乾淨,或是加工、儲存不當,便會讓茶葉附著上一些雜塵。
如此一來,就會發現頭道茶湯中,漂浮著一些肉眼可見的髒東西,令人難以入口。
只能不惜將其倒掉,從第二衝開始品飲。
第二,為了洗去茶葉中的「倉味」。
倉味,指的是茶葉長期存在一個不通風、不透氣之處,則吸附了空氣中不乾淨、不清爽的異味,從而產生的怪味。
前段時間有位茶友就發現,自己存了3年的老白茶,今年取出來後,竟然生出了倉味。
由於常年在外出差,疏於照顧和管理,讓自己的好茶沾染了異味。
捨不得丟棄,但又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能在衝泡之前洗一洗,多洗幾遍,以求去除其中的倉味。
第三,為了起到醒茶的作用。
在長時間的浸泡下,原本乾燥的茶葉吸水之後,逐漸浸潤、舒展。
而有些茶友認為,這樣做可以讓茶葉的後續滋味釋放得更快、更好。
也就是喚醒「沉睡」的茶葉,儘快體驗到其中的風味。
這些原因雖然各不相同,但在自己眼中卻匯成了一句話:圖個心裡安慰。
《3》
喝巖茶之前,需要洗茶嗎?
既然好茶不用洗,為何巖茶卻要被排除在外呢?
優質的武夷巖茶,依然遵循「不洗茶」的原則。
首先,其中並不含有雜質和灰塵。
對於武夷山的正巖茶來說,它們生長於「三坑兩澗」之間,環境幽深,自然生態極佳。
空氣清新,汙染少,水分乾淨且充足。
茶樹在這樣的環境下,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補充著乾淨的水分。
正巖地區,不僅提供了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有助於茶樹積累充沛的內含物質。
同時,還讓採摘下來的茶青原料純淨、整潔,不含有多餘的灰塵。
並且,焙火是武夷巖茶的核心工藝之一。
不論是水仙、肉桂還是大紅袍,都要經過高溫焙火才能算是加工完成。
藉助焙火的溫度,讓巖茶展現出了獨特的花香巖骨、香清甘活的特點,可謂是巖茶的「魂」。
與此同時,假若其中含有細菌和雜質,也在高溫下被一同消滅了。
經過精湛工藝製作而來的武夷巖茶,乾淨得很,根本無需洗茶。
而茶友口中所的「煙火味」,只是巖茶在精製焙火時,所形成的獨特的焦糖香、烘焙香等。
若是一時難以接受,可以等待一段時間,待巖茶褪火以後再品飲。
如果一意孤行,仍然堅持洗茶,反而造成了浪費。
由於在洗茶的過程中,茶葉釋放了大量的內含物質在水中,把頭道茶湯倒掉,則失去了品飲茶湯完整風味的機會。
並且,若是洗茶時間過長,巖茶的內質析出過多,還會影響到後續的茶湯滋味以及耐泡度。
退一步來說,即便買到了品質不佳的巖茶,洗茶也無濟於事。
武夷巖茶呈條索狀,倘若真的有雜質隱藏其中,也需要將茶徹底泡開後才能洗乾淨。
彼時,巖茶中的養分已所剩不多,繼續衝泡也只是徒勞。
不如一開始就選購優質好茶,在不洗茶的前提下,感受每一衝的美妙滋味。
《4》
喝白茶、紅茶之前,需要洗茶嗎?
答案仍然是,不需要。
茶友們在喝白茶前的顧慮,大部分是發生在老白茶身上。
擔心在長時間的儲存過程中,沾染了灰塵和異味,從而生出一些怪味,比如前面提到的倉味。
而自己可以信心十足地和各位說,對於優質白茶來說,這根本就是多餘的顧慮。
當白茶還是茶青時,在高山茶園中,周圍是空氣清新、植被密布,天然的大氧吧,讓茶葉生長時便十分的乾淨。
而製作時,也是離地70公分進行日光萎凋,沐浴著溫和的陽光,這是最天然的殺菌燈。
結束後還需要經過挑揀,將其中的異物和大葉片剔除。
等到製作完成以後,便用三層包裝法將白茶密封,保持倉庫的乾燥、避光、陰涼、無異味。
在如此良好的儲存條件下,白茶極度乾燥、乾淨。
既沒有異味,也沒有雜質,何來洗茶一說呢?
第一道茶湯中,往往會掉落密密麻麻的白毫,充盈著豐沛的茶氨酸,一杯下肚,為身體補充了能量。
洗茶,未免太浪費了。
而產生了倉味的老白茶,也就代表著它的品質直線下降。
即便經過了洗茶,勉強減弱了其中的怪味,但仍然無法徹底去除,並且難以讓白茶的品質回到巔峰。
再說到紅茶。
以我們福建的正山小種為例,它產自於武夷山桐木關,那裡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可想而知,生態環境極佳,常年雲霧繚繞,汙染極少。
高海拔,為正山小種帶來了獨特的高山韻,衝泡後,湯水橙紅明亮,湯色晶瑩剔透。
第一道茶湯,任誰都難以割捨。
並且,紅茶經過揉捻之後,部分滋味物質附著在幹茶表面。
對於優質紅茶而言,洗茶不僅沒有意義,反而會洗去營養和好風味。
《5》
洗茶,當真讓人「空悲切」。
只不過不是白了少年頭,而是辜負了好茶。
千辛萬苦選到的優質茶,卻只為了滿足自己的安全感,損失了大量的養分。
這難道不令人感到遺憾和惋惜嗎?
洗茶,難以體驗到一泡好茶全方位的風味展現。
從第一衝到最後一衝,香氣和滋味究竟是如何微妙的變化,不得而知。
好茶不用洗,劣質茶洗了也無用。
倘若真的含有髒東西,待徹底清洗乾淨,這泡茶也已經光榮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與其費盡心思的洗茶,不如將精力用在買茶上。
真正的優質茶,才能讓人們喝得放心和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