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巖茶之前一定要洗茶,而白茶、紅茶不需要?看看老茶客的做法

2021-03-04 白茶大課堂

《1》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現在茶圈內的人越來越懷舊。

總是抱著老一代的思想觀念,在現如今顯得格格不入。

其中,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件事,便是洗茶。

許多人不是不願接受新觀念,而是不願拋棄舊觀念。

當然,已經有許多茶友摒棄了這個做法。

人們逐漸認識到,「好茶不用洗」似乎真的有道理。

即便將第一衝茶湯保留下來,湯水中也並沒有明顯的雜質,甚至還十分好喝。

但仍然有茶友帶著戒備心理,不洗不敢喝,將洗茶作為一種滿足自己安全感的事情。

這部分茶友將六大茶類做了一個劃分,「喝巖茶時,要洗茶;而喝白茶或紅茶則不需要。」

問起原因,答曰,「因為巖茶有經過焙火,難免會有些不乾淨的煙火附著在表面上吧。」

有的時候,人們總喜歡為未知的事情而感到擔心。

殊不知,這完全成了一種多餘的焦慮。

《2》

洗茶的目的是什麼?

常見的洗茶方式,是在正式衝泡茶葉之前,先以沸水或是溫水,注入蓋碗中。

等待幾秒種後,讓茶葉與水充分接觸,再倒出茶湯,將其捨棄。

我們眼中的第一道茶湯,在一部分茶友的眼中,卻成為了洗茶水。

問了身邊的朋友,以及與茶友們日常交流過程中發現,有洗茶習慣的人,無非是出於以下三種原因:

第一,為了洗去茶葉表面的雜質和灰塵。

對於有些工藝不當的茶來說,茶青原料本身不乾淨,或是加工、儲存不當,便會讓茶葉附著上一些雜塵。

如此一來,就會發現頭道茶湯中,漂浮著一些肉眼可見的髒東西,令人難以入口。

只能不惜將其倒掉,從第二衝開始品飲。

第二,為了洗去茶葉中的「倉味」。

倉味,指的是茶葉長期存在一個不通風、不透氣之處,則吸附了空氣中不乾淨、不清爽的異味,從而產生的怪味。

前段時間有位茶友就發現,自己存了3年的老白茶,今年取出來後,竟然生出了倉味。

由於常年在外出差,疏於照顧和管理,讓自己的好茶沾染了異味。

捨不得丟棄,但又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能在衝泡之前洗一洗,多洗幾遍,以求去除其中的倉味。

第三,為了起到醒茶的作用。

在長時間的浸泡下,原本乾燥的茶葉吸水之後,逐漸浸潤、舒展。

而有些茶友認為,這樣做可以讓茶葉的後續滋味釋放得更快、更好。

也就是喚醒「沉睡」的茶葉,儘快體驗到其中的風味。

這些原因雖然各不相同,但在自己眼中卻匯成了一句話:圖個心裡安慰。

《3》

喝巖茶之前,需要洗茶嗎?

既然好茶不用洗,為何巖茶卻要被排除在外呢?

優質的武夷巖茶,依然遵循「不洗茶」的原則。

首先,其中並不含有雜質和灰塵。

對於武夷山的正巖茶來說,它們生長於「三坑兩澗」之間,環境幽深,自然生態極佳。

空氣清新,汙染少,水分乾淨且充足。

茶樹在這樣的環境下,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補充著乾淨的水分。

正巖地區,不僅提供了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有助於茶樹積累充沛的內含物質。

同時,還讓採摘下來的茶青原料純淨、整潔,不含有多餘的灰塵。

並且,焙火是武夷巖茶的核心工藝之一。

不論是水仙、肉桂還是大紅袍,都要經過高溫焙火才能算是加工完成。

藉助焙火的溫度,讓巖茶展現出了獨特的花香巖骨、香清甘活的特點,可謂是巖茶的「魂」。

與此同時,假若其中含有細菌和雜質,也在高溫下被一同消滅了。

經過精湛工藝製作而來的武夷巖茶,乾淨得很,根本無需洗茶。

而茶友口中所的「煙火味」,只是巖茶在精製焙火時,所形成的獨特的焦糖香、烘焙香等。

若是一時難以接受,可以等待一段時間,待巖茶褪火以後再品飲。

如果一意孤行,仍然堅持洗茶,反而造成了浪費。

由於在洗茶的過程中,茶葉釋放了大量的內含物質在水中,把頭道茶湯倒掉,則失去了品飲茶湯完整風味的機會。

並且,若是洗茶時間過長,巖茶的內質析出過多,還會影響到後續的茶湯滋味以及耐泡度。

退一步來說,即便買到了品質不佳的巖茶,洗茶也無濟於事。

武夷巖茶呈條索狀,倘若真的有雜質隱藏其中,也需要將茶徹底泡開後才能洗乾淨。

彼時,巖茶中的養分已所剩不多,繼續衝泡也只是徒勞。

不如一開始就選購優質好茶,在不洗茶的前提下,感受每一衝的美妙滋味。

《4》

喝白茶、紅茶之前,需要洗茶嗎?

答案仍然是,不需要。

茶友們在喝白茶前的顧慮,大部分是發生在老白茶身上。

擔心在長時間的儲存過程中,沾染了灰塵和異味,從而生出一些怪味,比如前面提到的倉味。

而自己可以信心十足地和各位說,對於優質白茶來說,這根本就是多餘的顧慮。

當白茶還是茶青時,在高山茶園中,周圍是空氣清新、植被密布,天然的大氧吧,讓茶葉生長時便十分的乾淨。

而製作時,也是離地70公分進行日光萎凋,沐浴著溫和的陽光,這是最天然的殺菌燈。

結束後還需要經過挑揀,將其中的異物和大葉片剔除。

等到製作完成以後,便用三層包裝法將白茶密封,保持倉庫的乾燥、避光、陰涼、無異味。

在如此良好的儲存條件下,白茶極度乾燥、乾淨。

既沒有異味,也沒有雜質,何來洗茶一說呢?

第一道茶湯中,往往會掉落密密麻麻的白毫,充盈著豐沛的茶氨酸,一杯下肚,為身體補充了能量。

洗茶,未免太浪費了。

而產生了倉味的老白茶,也就代表著它的品質直線下降。

即便經過了洗茶,勉強減弱了其中的怪味,但仍然無法徹底去除,並且難以讓白茶的品質回到巔峰。

再說到紅茶。

以我們福建的正山小種為例,它產自於武夷山桐木關,那裡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可想而知,生態環境極佳,常年雲霧繚繞,汙染極少。

高海拔,為正山小種帶來了獨特的高山韻,衝泡後,湯水橙紅明亮,湯色晶瑩剔透。

第一道茶湯,任誰都難以割捨。

並且,紅茶經過揉捻之後,部分滋味物質附著在幹茶表面。

對於優質紅茶而言,洗茶不僅沒有意義,反而會洗去營養和好風味。

《5》

洗茶,當真讓人「空悲切」。

只不過不是白了少年頭,而是辜負了好茶。

千辛萬苦選到的優質茶,卻只為了滿足自己的安全感,損失了大量的養分。

這難道不令人感到遺憾和惋惜嗎?

洗茶,難以體驗到一泡好茶全方位的風味展現。

從第一衝到最後一衝,香氣和滋味究竟是如何微妙的變化,不得而知。

好茶不用洗,劣質茶洗了也無用。

倘若真的含有髒東西,待徹底清洗乾淨,這泡茶也已經光榮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與其費盡心思的洗茶,不如將精力用在買茶上。

真正的優質茶,才能讓人們喝得放心和滿意。

相關焦點

  • 喝綠茶、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時,洗茶能洗去什麼?別浪費了
    這類「滋味浸出快」、「不耐泡」的速溶茶包,沒有洗茶的必要。因為它們本身不耐泡,大多數時候只足夠泡1-2回,茶味就徹底變淡沒味。基於此,再用「逢茶必洗」的做法,完全等於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要真是心有芥蒂,不洗茶不放心。
  • 將白茶、紅茶、巖茶洗了再喝,看來這些年錯過了不少好茶
    在不少人眼中,在喝任何茶時,無論是巖茶、白茶還是紅茶,都需要先洗茶,再衝泡。實際上,這是對好茶的一種浪費。《2》洗茶,為何物?實際上,品質好的茶,在衝泡時,並不需要洗茶,不需要被喚醒,這完全是畫蛇添足的步驟。《3》六大茶類中,白茶、紅茶、巖茶,完全沒有洗茶的必要。有位朋友,在平時喝茶,尤其在喝老白茶時,一定要洗茶。
  • 別人洗茶我也洗,無論白茶、巖茶、普洱、紅茶,逢茶必洗有錯嗎?
    《2》第一,洗茶跟風派這類茶客的群體畫像是,看見別人洗茶,我也洗。人云亦云,逢茶必洗。除了喝功夫茶,用蓋碗/小壺泡白茶、巖茶、鳳凰單叢、紅茶、普洱時,習慣性的洗一回茶外。《4》第三,洗茶追求「衛生乾淨」派很多茶客堅持,茶葉不洗不喝。「要喝一杯乾淨的茶,就得通過洗茶,來去除灰塵雜質。」但現實上,這樣的想法和做法未免太悲觀。
  • 不論綠茶、白茶、還是紅茶、巖茶、生普,要不要洗茶,品質說了算
    在喝這第一道茶湯前,向那位許久沒見面的老友,提了一句:「我們這白茶,是不講洗茶的。你先喝喝看。」老友聽了,臉上露出清淺的笑意。「這有什麼,在我們老家那喝茶,從來沒有洗茶的。」「反而來這邊後,身旁有不少人都講洗茶。」「我覺得,喝白茶就和喝綠茶一樣,不需要洗茶。」看來,關於喝茶要不要洗茶這點,我們兩人的觀點一致。不過在村姑陳看來,這並非是白茶像綠茶那樣,可以不要洗茶。
  • 紅茶只喝金駿眉,巖茶只買肉桂,白茶選20年老白茶,這行為真壕
    朋友但笑不語。仔細端詳紫砂壺,每一個都價值不菲,隨口問道這些要多少錢?朋友順嘴回了一個數字,我當時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可以在福州買套房了,這愛好太費錢。之前喝茶的時候,是用蓋碗泡茶,並沒有用他的那些寶貝。後來問他的時候,他的回答顛覆了我的認識。他的話是:我喜歡紫砂壺是因為它好看漂亮,並不是因為泡茶好喝,泡茶的話還是蓋碗好。
  • 衝泡紅茶時,要不要洗茶?看看業內人士怎麼說,這裡分享5點乾貨
    當下,我和朋友的直觀反應是,覺得這款紅茶不像桐木關內的小種。對視一眼後,朋友默契的將頭道茶倒了,「算了,還是洗一洗再喝。」嗯,關於泡紅茶,要不要洗茶。這位做紅茶多年的老友,他又是怎麼說的呢?相信有很多茶友,會對下面這幾個問題感興趣。《2》問答一, 你平時喝紅茶,會不會洗?
  • 黑茶、綠茶、普洱茶、白茶、紅茶,有些茶喝前請洗一洗!
    不知從何時起,洗茶成了衝泡的必要步驟,不管杯中衝泡的綠茶、白茶還是紅茶、黑茶,要是不洗茶,會讓人覺得:「咦,你怎麼這麼不懂禮儀,怎麼茶都不洗就直接給我喝?」不洗茶,真的就不知禮儀嗎?非也!關於茶喝之前要不要洗茶,一直以來都爭議不斷。有支持洗茶者,認為喝茶必須洗,不洗喝不下。
  • 綠茶、白茶、紅茶、巖茶的最佳飲用期來了,趁著假期的尾巴喝一杯
    不負韶華,不負當下的好時光!《2》喝綠茶,要掌握它的鮮爽期。過了十月,進入深秋後,當年的綠茶要儘早飲用。畢竟,喝綠茶「嘗鮮」為主。喝茶宜喝紅茶、老白茶、熟普、巖茶等性味溫和的茶葉。但是,當假期大餐過後,消食解膩時分。泡上一杯清香的綠茶為伴,也是不錯的選擇!《3》喝白茶,喝茶時機選擇豐富。
  • 白茶、巖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六大茶類裡,哪一泡茶好喝?
    品質好的茶,從頭喝到尾,都有不錯的滋味。手心與手背都是肉,難以選擇。並且在不同的泡茶方法下,綠茶、白茶、紅茶、黑茶、烏龍茶的滋味呈現又不太一樣。所以,還得看具體的情況而定。故而,第一泡茶要更要細品,才不錯過一泡好茶的最美芳華!蓋碗泡紅茶,看具體品質。普通品質的紅茶,第一/二泡的口感,相對更好。內質豐富的好茶,耐泡程度優異,三泡/四泡更好喝。紅茶,屬於全發酵茶。
  • 小寒到,氣溫低,白茶、巖茶、紅茶怎麼選?來聽聽村姑陳的建議
    朔風凜凜,景物寒明的小寒之際,喝幾杯老白茶,應時又應景。另外,在白茶領域裡,老白茶還有鮮明的「適合煮」這一特性。老白茶,煮著喝。這早已是深入人心的口號。宜衝泡,宜煮茶的老白茶,正正好應了「冬日煮茶」的風潮。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這麼冷的天,坐在屋內煮一壺老茶,完全是愜意的賞心樂事。
  • 喝巖茶茶醉?喝巖茶翻江倒海?喝巖茶滿口煙味?村姑陳給你支支招
    今天又是跟往常說過很多遍的一句話:巖茶我老是喝不習慣,我只喜歡你的白茶。這也不獨是這位茶友一個人的困惑。很多從來沒有喝過武夷巖茶的茶友,也會產生這種想法:白茶香清甘活,容易接受。巖茶苦澀厚重,難以下咽。
  • 一語道破,綠茶、紅茶、白茶、普洱茶、巖茶,什麼時候才適合喝?
    第一種,綠茶,鐵觀音,茉莉花茶,喝越早越好。第二種,巖茶,紅茶,褪火兩三年後喝。第三種,白茶,普洱,黑茶,久存無妨。到底這份大神喝茶秘籍是對,還是不對?尤其是主打高香風味的坦洋工夫、祁門紅茶等,隨著茶葉放置的時間越久,香氣分子反而會飄散,越放越不香。由此可見,所謂「紅茶要褪火2-3年」的言論,實在誤導人。紅茶裡面為數不多需要放一放更好喝的茶,是煙小種。
  • 紅茶、白茶、普洱茶、巖茶,如果過了包裝上的保質期,可以喝嗎?
    故而,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普洱等,它們的保質期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不過從市面上的常見情況看,能從茶葉的外包裝上看到標註的保質期要求不同。不發酵的綠茶,以及發酵程度較輕的黃茶,外包裝上的標註的保質期一般是18個月左右。
  • 綠茶、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它們的適飲期在這裡,別耽誤了
    綠茶,令人最動容的,是它的清鮮,那是炎炎夏日裡,少不了的解渴高手。黃茶,除了保留了一定的鮮度外,茶湯和綠茶相比,多了幾分的成熟。白茶,端的是「鮮、香、醇、爽」,它的鮮爽感,並不比綠茶遜色,加上白茶不炒不揉不捻,茶氨酸沒有被破壞,大量保留下來,它的鮮爽感簡直要爆炸。
  • 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午後,正在刷著茶友們的留言,突然收到了一條新消息,「泡茶要用什麼水溫才好喝?」 「綠茶和白茶都很嫩,水溫是不是要降低到85℃?巖茶和紅茶可以用沸水嗎?」 面對茶友的一連串問題,三言兩語肯定是說不清的。
  • 巖茶、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別都放冰箱儲存,不然代價很貴
    喜歡喝綠茶的朋友,每當遇到新茶上市時,新茶要少買,勤買,不宜一次性購入過多。並且,將綠茶買回家後,要儘量放在乾燥無異味,避光,低溫的環境裡。儘早飲用,更能嘗鮮。提到低溫存茶的話題,想到之前看過的茶葉儲存講究的介紹。
  • 白露至,秋意濃,健康喝茶,老白茶、紅茶、巖茶,熟普該怎麼選?
    為順應清冷的秋日天氣,喝茶養身,宜多喝性味溫和的茶葉。比如,老白茶,紅茶,巖茶,熟普等。秋氣乾燥,一盞清茶,潤肺降燥,自在無邊!《2》一年度裡,白露節是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此時,暑熱已去,涼爽的秋天到了。這一冷一熱的天氣過渡下,祛風寒防感冒是養生的關鍵。古人有寫到,入夜已覺輕羅薄。
  • 綠茶冷凍,紅茶冷藏,巖茶、白茶、普洱常溫保存?這麼存茶就廢了
    喜歡喝綠茶的朋友,每當遇到新茶上市時,新茶要少買,勤買,不宜一次性購入過多。並且,將綠茶買回家後,要儘量放在乾燥無異味,避光,低溫的環境裡。儘早飲用,更能嘗鮮。提到低溫存茶的話題,想到之前看過的茶葉儲存講究的介紹。說的是「綠茶冷凍,紅茶冷藏,巖茶、白茶、普洱常溫保存。」
  • 夏天喝綠茶、白茶,冬天喝紅茶、烏龍茶,這樣的喝茶說法靠譜嗎?
    故而,需要多喝茶清心火。高溫的夏季,熱量不容易散去。持續的悶熱天氣,更是讓人的心情煩悶,出汗偏多,睏倦乏力。從喝茶的建議看,夏天多喝綠茶,新白茶有一定的道理。六大茶類裡,綠茶和白茶發酵程度低。如果是本身腸胃不好的朋友,如果喝多了綠茶,那麼容易出現胃酸、胃痛等不適症狀。相比下,新白茶由於不殺青,內部養分物質保留更充足。並且可以長期保存的白茶,經過了一定時間的陳化後,風味又不大一樣。
  • 放著不管,紅茶、巖茶、白茶、普洱茶,過個3、4年也會更好喝?
    《2》老巖茶,值得提倡嗎?不提倡。從巖茶本身的特徵性看,它在加工時要經歷焙火。紙包不住火,茶葉本身是草木之軀,巖茶焙火後獲得的屬性也難以維持。焙火後的巖茶,會經歷褪火過程。當巖茶放太久,內部的「火」徹底褪光,就會有返青變味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