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位外省的茶友,提到了綠茶保存這件事。
他說,前兩年有位朋友給他送了一盒西湖龍井,現在再打開發現裡面的茶葉顏色全變了。
由原來的翠綠隱黃,變成暗綠色,顏色看起來半新不舊。
看著這古怪的顏色,這位茶友就想詢問,這盒龍井還能喝嗎?
當時給他的建議,是最好不要喝。
單就綠茶的保質期而言,兩年前的綠茶放到現在,早已經過期了。
更何況,綠茶以嘗鮮為主。
喜歡喝綠茶的朋友,每當遇到新茶上市時,新茶要少買,勤買,不宜一次性購入過多。
並且,將綠茶買回家後,要儘量放在乾燥無異味,避光,低溫的環境裡。
儘早飲用,更能嘗鮮。
提到低溫存茶的話題,想到之前看過的茶葉儲存講究的介紹。
說的是「綠茶冷凍,紅茶冷藏,巖茶、白茶、普洱常溫保存。」
究竟六大茶類裡哪些茶適合放冰箱,而又有哪些茶壓根不需要呢?
《2》
綠茶需不需要放進冰箱,冷凍保存?
大可不必。
沒有經過發酵的綠茶,內部的葉綠素等物質保留豐富,衝泡後能體現「綠葉清湯」的特徵。
而葉綠素對溫度變化較為敏感,在高溫狀態容易分解。
在後期存茶時,為更好留存綠茶的色香味,最好是放在低溫環境下冷藏保存。
但需要區分的一點是,冷藏≠冷凍。
通常而言,儲存綠茶的外界溫度,位於6、7℃以下即可。
不需要放到零下冷凍,過低的溫度狀態下,水汽凝結。
化成冰霜,附著在幹茶表面。
這對綠茶的防潮防水保存,沒有益處。
通常,在大型的綠茶存放倉庫裡,會建專門的冷藏間存茶。整體的存茶環境,乾燥,陰涼,避光。
從多方面的條件看,極為有利綠茶的風味保鮮。
不過,在平時的家庭生活中,不少茶友在存放綠茶時,會放進家用冰箱裡。
放進專門的冷藏格內,低溫保存。
這樣的做法,出發點本身並沒有錯。
但需要留意的是,乾燥的茶葉極有很強的吸附性,容易吸收外界的雜味異味。
如果家中冰箱內,擺放了過多的雜味,異味明顯時。
再將綠茶直接存放其中,好茶串味變質的風險很高。
對此,將綠茶放進冰箱冷藏時,最好是分清情況。
要是茶葉本身沒有拆封,採用的是嚴格的真空密封包裝,可以安心將茶葉放進冰箱冷藏。
要是已經拆封過後,沒有辦法原樣密封時。
最好是將剩下來的茶葉儘快飲用,才是上選!
《3》
在家存茶時,紅茶要不要放冰箱冷藏?
不需要。
全發酵的紅茶,整體風味表現相對穩定。
茶青鮮葉內部的茶多酚,葉綠素等物質,在紅茶的制茶發酵過程,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轉變。
最終製作出來的幹茶,顏色並非以綠為主。
像是紅茶鼻祖裡的正山小種,它的幹茶條索上就看不到絲毫綠意,而是以深褐,黑褐二色為主基調。
相對不發酵的綠茶而言,經過全發酵的紅茶,整體的色、香、味等外在表現,一定要更穩定不少。
所以,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紅茶壓根不需要放進冰箱冷藏。
尤其是經過傳統工藝加工的,採用馬尾松特意燻制出來的正山煙小種,它具有獨特的桂圓乾香、松煙香等獨特香型。
那股子溫暖、甘香、迷人的氣息,一旦放進冰箱冷藏後,容易被冰箱內部的「綜合氣味」所幹擾。
是以,品質優秀,質量穩定的紅茶,沒有放進冰箱冷藏的必要。
採用密封、乾燥、陰涼、沒有異味的存茶環境,也能讓紅茶維持一定的可保存時間,不易變質變味。
不然,直接將紅茶放進冰箱裡,內部的水汽和雜味,會對紅茶的鮮醇本色帶來很大的隱患。
將紅茶放進冰箱內儲存,不僅不能發揮正面積極的效果,反而會加劇好茶存壞變質的風險!
《4》
焙火的武夷巖茶,為什麼不適合放進冰箱內?
這背後,說來話長。
福建的烏龍茶派系裡,有對雙生花。
一為閩南烏龍,最有代表性是安溪鐵觀音。
一為閩北烏龍,武夷巖茶歸入為其中,大紅袍,水仙,肉桂等陣列組合,聞名茶界。
有關茶葉要不要放進冰箱?烏龍茶裡最常見的說法是。
清香型的鐵觀音,最好是放進冰箱冷藏保鮮。
而經過焙火的大紅袍,水仙,肉桂,則千萬不能放進冰箱裡。
為什麼同樣是烏龍茶,它們兩者之間的存放要求,卻有明顯的不同呢?
原因是,清香型的烏龍茶,它的加工經過了改良。
它的發酵程度,明顯的降低了。
看起來,顏色外觀與綠茶十分接近。
以至於不少新手在一開始喝茶時,容易將這類清香型的鐵觀音,誤認為是綠茶。
同時在風味表現上,它的花香清新,蘭花香明顯,以鮮爽為主流。
為了「保鮮」起見,清香型的鐵觀音的保存和綠茶相似。放進冰箱內保存,儘早飲用為好。
而武夷巖茶,與之截然不同。
巖茶的繁複加工步驟裡,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在於焙火。
武夷焙法,實甲天下。
一款巖茶,要是沒有經歷焙火的考驗,難以實現色香味醇,活甘清香的風味。
焦糖香、烘焙香、堅果香等香型魅力,難以體現。
對於一款經過高溫焙火的巖茶而言,一旦放進冰箱冷藏後,它的獨特風味反而會走下坡路。
所以,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角度看,武夷巖茶著實不宜放進冰箱內!
《5》
為什麼說,普洱和白茶最好是常溫儲存?
原因是,它們倆的後期儲存時,還要經歷轉化。
由新茶向老茶的進發過程裡,低溫的冰箱冷藏環境,沒有任何的益處。
反而,會拖住它們的陳化後腿。
長期儲存白茶、普洱時,冰箱存茶的不利之點,在於三處。
首先,冰箱內部多雜味。
冰箱與茶葉的存放之間,是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
拋開多生鮮,雜物的普通家用冰箱不提,哪怕是專門用於存茶的冰箱,仍舊會有不少異味存在。
這些異味的來源,包括了冰箱內部的金屬、塑料元件等,以及長時間密閉帶來的悶味。
而乾燥的茶葉,吸附性強大,容易受到外界的雜味幹擾。
此外,在白茶、普洱的外包裝上,由於後期的儲存轉化需要,它們不像綠茶、鐵觀音等,鮮少有出現真空包裝的形式,難以對冰箱內部的雜味,提供100%有效的抵擋。
所以,為了避免好茶串味,它們完全不適合放進冰箱內。
其次,冰箱運行的過程中,水汽多。
不論是將茶葉放進冷藏,或者是冷凍,冰箱內部的水汽都極重。
而乾燥的茶葉極為怕潮,容易吸附水汽。
是以,若非是用真空包裝嚴實防護的前提下,好茶一般輕易不放進冰箱。
以免得,無緣無故的受了潮,變了質,徹底不能再飲用。
最後,冰箱內部的低溫,不利普洱和白茶的後期轉化。
冰箱內部的氣溫,很低。
哪怕是冷藏間,往往也是常年處於6、7℃以下,又冷又潮溼。
而低溫環境下,不利於白茶內部的活性物質,進行酶促氧化。
同時,對藉助微生物完成後期轉化的熟普等茶葉而言,低溫環境同樣不利存茶。
所以,對這兩類可以長期儲存,不斷陳化的白茶、普洱,常溫乾燥保存,更為有利!
《6》
一場秋雨,一場降溫。
南方秋季的雨,少有酣暢淋漓的時候。
之前在武夷山時,因為下雨,天氣不便。
所以,沒能應邀去一位老友那拜訪,參觀他家的茶廠。
朋友說,這無妨。
總有些時光,需要用來等待。
坐下來,一起喝一泡今年的水簾洞肉桂。
聽雨,喝茶,在濃鬱的焦糖香,桂皮香的包圍下,愜意又舒爽。
飲茶,不同的場合下,能品嘗出不同的感受。
而存好茶,不同個性,不同脾氣的茶葉,它們可不能一股腦兒全放進冰箱裡。
分清情況,具體分析,是存出好茶的關鍵所在!
• end •
小陳茶事旗下白茶公眾號「白茶大課堂」出品
微信號:cunguchen2020
每天一篇白茶原創小知識
讓您更懂白茶!
想了解更多白茶知識,
可以購買《白茶品鑑手記》
首批500本僅24小時售罄,……
↓長按二維碼,關注白茶大課堂↓
2020一級春壽眉《花弄影》,溫柔花香裡的牡丹之影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搶購2020高山一級春壽眉《花弄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