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2020-12-1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對於設計師來說,在工作中所做的產品類型主要是B端項目和C端項目。近些年來,由於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C端用戶增長觸及天花板,流量的紅利逐漸消退,很多企業的業務由C端轉向了B端。從C端設計切換到B端設計,或從B端設計切換到C端設計,都並非易事。今天這篇文章,本文作者就和我們一起聊一聊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 你是個好端,俺要加入。」

「 你是個好人,但我們不合適。」

大家好,我是米吸。在職場摸爬打滾這些年,B端C端都幹過了。隨著行業發展越來越迅速,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困惑了起來:我到底做C端好還是做B端好呢?

本阿姨在此先嘮一句:更多時候並沒有什麼絕對的好壞,合適自己的(而且還要你的)就是最好的。

今天就從BC兩端的概念、相同點與不同點、崗位匹配方法這幾個方面來簡要分享一下這些年的小收穫,希望能給迷途中的可愛寶寶們一些職業方向上的引導。

01 概念

C端:customer,即消費者、用戶,TO-C的熱門產品舉例:微信、網易雲音樂、淘寶、滴滴、美圖秀秀等。

B端:business,即商家、企業,TO-B的熱門產品舉例:阿里雲、京東雲、網易雲等。

02 相同點

都是給活人用的,不同產品面向的用戶各方面姿態會有所不同;都要兼顧體驗、美觀和業務之間的平衡,不能一味的自嗨;都要想辦法讓他們為產品或者服務付費,摸得錢賺你工資哪來咩。

03 不同點

1. 目標用戶

C:個人用戶,面向的群體更廣泛。在做用戶畫像的時候根據需要要考慮用戶年齡、職業、城市、收入、喜好、操作習慣等等。

B:企業用戶,公司團隊商家組織都算,也可能是代表組織的個人在使用。設計目標主要是滿足這一類角色的通用需求,而不是某一個人的個性化需求,B端用戶大部分情況下相對C更垂直。

2. 使用場景

C:可能是任何場景,移動端居多,自由度非常高。比如工作時、休息時、跑步時、吃飯時、通勤時,一般使用比較碎片化的時間去使用不同的產品。

面向C端的產品更多的需要去解決用戶生活和情緒上的需求,比如點外賣、聽歌、購物、社交、娛樂、旅行等等。

B:一般都習慣用PC端,產品以企業管理平臺居多。比如SAAS(通常指第三方給企業的線上軟體服務)、CRM(企業管理客戶的工具)、OA(辦公流程自動化工具)、ERP(企業資源統一管理平臺)等等。

用戶更多的是為了工作去使用這些產品,付費的決策者更可能是高層領導,然後命令公司員工去使用它。比如上下班的打卡機、企業視頻面試工具、內部流程工具等等。

面向B端的產品更多的是去解決工作上的問題,更注重功能的實用、易用、高效。

3. 功能服務

C端產品更多的是圍繞一個核心功能去設計,比如聽歌、看書、玩遊戲,在此之外還會有一些輔助功能,比如評論、打賞、分享。

有的C端產品還有一些增值功能吸引用戶消費,比如VIP會員卡、專家付費服務等等。

B端產品更多的是用一套流程或者多項功能,去完成用戶的一個工作目標。比如OA系統裡的請假流程,需要員工提交申請、領導審批、HR考勤錄入、申請提交成功反饋,才完成這個功能流程。

B端產品大部分依靠功能付費、人頭付費、維護付費等方式盈利。

4. 業務目標

C端產品競品很多,設計以用戶體驗為中心,業務目標大多是拉新、提升留存、提升活躍、提升轉化率、增加訂單量等等。

跟設計師強相關的界面易用性、交互體驗、營銷頁利益設計都在業務目標實現過程中佔據著比較重要的位置。

B端產品競品相對較少,業務目標是更大程度的滿足付費者的需求,或者利用更系統化、更高效的程序功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付費使用它。這很考驗B端產品設計的效率思維。

5. 設計風格

C端視覺更追求情感化、個性化、品牌化。

C端視覺設計師初入B端領域可能會苦於找不到設計發力點,因為TO-C的視覺設計主要以品牌視覺的差異性和創意性來吸引用戶的注意力;而B端更克制、更簡潔,設計邏輯主要以工作目標為導向,專注於用戶特徵中的群體職業身份,更多的考慮系統化地解決體驗問題和企業需求痛點。

C端產品以娛樂和社交內容居多,針對不同的活動和用戶有不同的視覺表達,更多的時候會去追求視覺的衝擊力、創造力,可能還會融入一些好玩的交互呀遊戲呀之類。

而B端設計主要以高舒適度的設計風格來讓用戶情緒穩定,專注高效。

所以C端產品更需要具有視覺創造力的設計師,而B端產品更重理性,需要設計師有更嚴謹的設計思維,需要對行業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更貼合商業需求。

不過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業務線,面向不同的項目和對應的業務目標,視覺風格也會不一樣,所以不建議單純去選擇公司,而是多了解一下該公司不同的業務線的基調。

比如網易各大產品業務線就有著不同的視覺風格:

04. 如何匹配

1. 了解自己

從感性上來說,理清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獲取什麼能讓自己嗨皮。

從理性上來說,理清自己的優勢和弱勢是什麼,包括軟體工具使用、行業用戶了解程度、設計語言表達、工作經驗積累、思維邏輯能力、項目流程管理、性格特徵、愛好特長等等。

如果面對兩條路無法抉擇,可以根據自己目前的情況,針對兩條路大概梳理一個自己未來的一年目標、三年目標,統計一下兩條路的目標達成所需的成本有哪些,收益可能有哪些。對比之後,你可能就比較容易選擇了。

2. 了解對方

依據網絡和朋友圈子口碑等等去了解各行業和各公司的企業文化、主要業務、營收來源、設計風格、品牌理念、工作氛圍、業務流程、考核標準等等。

然後分類,收集出符合你目標方向的行業,以及根據你能接受的環境糟糕程度把行業中的公司分不同的梯度排個隊。

3. 關鍵點交叉

1)在上一步收集的行業中,根據你拿手的方向和優勢篩選出你最合適的行業

如果你的設計風格非常新穎潮酷,可以選擇主做比較年輕化的社交娛樂產品公司,比如抖音、快手;如果你相對理性穩定,對企業用戶和群體工具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選擇主做工具類的B端產品公司,比如阿里雲、獵聘旗下的多面(企業視頻面試工具);如果你對數字敏感,在數據可視化這一塊拿捏得很穩,可以選擇去金融理財類和區塊鏈公司;如果你在CG插畫、三維方面非常在行,可以去遊戲公司。2)再根據你的性格和喜歡的氛圍篩選出可能合適的團隊

如果你追求創新,喜歡快節奏(大概是996大小周加班到半夜且不懼怕脫髮這樣),那麼很多年輕態高強度的網際網路團隊都很適合你,比如字節跳動、快手;如果你追求高效,喜歡跟一群邏輯思維清晰的戰友打造一個體驗賊好的工具,那麼去工具產品大廠比較適合你,比如阿里雲、京東雲;如果你是個文藝青年,不僅追求設計的美感還特別注重情感化設計,那麼去網易雲音樂、豆瓣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你想好好休息,喜歡慢節奏,對設計成長和扁平化氛圍沒有特別高的要求的話,可以去國企,比如銀行、政府之類,大概是9點上班5點下班絕不加班。3)最後根據你的特長去篩選合適的崗位

這個去搜搜JD就可以知道啦,大多數會寫清楚該崗位需要側重點在哪些地方的人才,比如手繪、C4D、動效等等。

如果你的特長跟JD要求一拍即合,那就是非常之合適了。記得在作品集和面試過程中,把你符合崗位的點凸顯出來。

4. 針對性投遞

篩選出合適你的行業、公司、團隊、崗位之後,挑選你喜歡的幾個,做針對性投遞。

比如崗位要求會手繪,你的作品集可以多放一些手繪作品。

崗位要求重視業務增長,那麼作品集可以放一些通過設計改版提升核心漏鬥轉化率、或營銷活動設計帶來的點擊轉化訂單量等等之類的項目展示。

這樣能夠一定程度上避免「你是個好人,但我們不合適」情況的發生。

劃重點:設計師的定位跟投遞命中率和面試通過率也有著極大的關聯,如何整合自己的定位這一點及其重要,我會在下一期專門寫一篇文章來談這一點噠,感興趣的朋友多多關注。

05 不斷規劃

無論做哪個行業做哪個端,現在的優勢是什麼規劃是什麼,都別忘了定期給自己做復盤,通過復盤不斷去調整自己,比如能力補齊、方向調和等等。

做好眼前的短期計劃,為未來的發展不斷更新迭代自己的長期規劃,慢慢積累和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擴寬自己的眼界、完善自己的世界觀,這樣無論將來行情有何變化,你都能大方向上不慌不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們下期見啦!

本文由 @米吸設計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以C端產品思維和方法做B端產品?
    C端產品注重通過用戶的行為數據來分析,而B端產品,則只是在用戶的反饋上。數據分析。C端產品在用戶數據、行業數據和業務數據分析上,沉澱除了很多方法和經驗。這是B端必須要借鑑的。B端產品,不僅僅為客戶設計數據分析相關的功能。而是要通過數據為客戶或者產品創造價值。不管是客戶的使用數據,還是業務產生的數據,都是可以用來幫助提升產品價值。需求分析方法。
  • 聊聊C端轉型B端產品那些事
    在整個大環境的驅使下,產業網際網路開始崛起,大廠們紛紛開始布局產業網際網路,比方說騰訊的雲與智慧產品事業群,阿里騰訊都布局的雲計算等等,B端行業湧現出來越來越多的機會,有一個數據表明,在網際網路c端行業美國和中國的體量相差無幾,但是在雲和SAAS行業中國的體量只有美國體量的1/20,中國的發展空間巨大,加上B端行業其實更加細分,有很多的機會給我們發揮;當然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基於我們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興趣愛好
  • B端產品中,Web端表單如何設計
    b. 採用欄位掩碼,自動匹配特定數字的輸入格式。例如:電話、身份證、銀行卡等;按照7加減二法則,根據用戶的記憶結構來最大化提升閱讀體驗。c. 彈出鍵盤應與需要輸入的文本類型相匹配(移動端)。d.b. 選項應該易於理解,容易區分。c. 儘可能提供默認選項。4)關於控制項的選擇a. 選擇框優於輸入框。
  • B端產品與C端產品建設流程的區別
    來源/ goYangKun 楊堃編輯/ jennyB端產品和C端產品建設流程對比從圖中可以看出,B端和C端產品的建設流程很大不同,具體體現在如下方面。在建設B端和C端產品時,大的原則是類似的,都是先做加法,即充分討論、窮舉所有需求和可能性;然後再做減法,選出最核心的需求點;最後設計具體方案並將其落地,用最短的時間和最低的成本支持業務啟動。
  • 如何定義B端產品的MVP(下)
    02確定功能點清單基於產品的用戶使用流程圖,確定每個功能的線上功能點清單,類似下圖所示:在定義完成每個流程的功能點之後,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要確定哪些功能點事放在線上來實現,哪些功能點還是要維持線下的方式
  • B端C端齊發力 錦州銀行重生記
    經歷了一年多大刀闊斧的改革,錦州銀行業務已步入正軌,開始通過深化搭建B端C端場景金融,謀求一條新的差異化發展之路。12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B端錦州銀行面向商戶力推該行打造的聚合二維碼產品,在C端則針對個人專門推出了具有本土化氣息的燒烤主題信用卡及「錦州銀行實現增資擴股」答謝版理財產品以拓寬客戶渠道,加大客戶黏性。
  • 「C端搭臺、B端唱戲」 雙面的名創優品
    但過去的10元店之所以不入流、做不大,是因為其雖然便宜,但也存在兩個明顯的痛點。產品不僅沒有顏值,質量也不敢恭維。這主要是因為其不掌握製造環節。顏值取決於設計。針對這方面,名創優品有自己的49人設計天團、100人產品經理團隊及大量的第三方設計師,甚至還創建了設計學院。
  • 如何合理的設計B端產品經理的考核目標?
    因為B端產品的業務價值往往很難衡量,比如,你很難讓一個B端產品經理描說楚他做的每一個功能帶來的業務收益。 而如果是商業化對外售賣的SaaS產品,又有專職的銷售和CSM團隊,你能說銷售業績不好,是產品經理的鍋麼?
  • Tob設計:深入了解彈窗應用【一】—B端設計
    彈窗使用場景類型彈窗的使用場景類型我大致的把他們分為三大類,分別是:a.任務、b.內容反饋、c.信息提示。根據其功能屬性和使用場景我們大致可以把他們分為三大類,分別是為:a.任務、b.內容反饋、c.信息提示。其中「模態彈窗類型」阻斷性較強,用戶使用容易被動阻斷,但是其優點是更加的突出,幾乎不被用戶忽略。「非模態彈窗類型」阻斷性更弱,用戶操作時界面時不會被打斷,但是往往它很容易被用戶忽略。
  • B 端設計 | 如何掌握 B 端配色技巧?
    第二篇傳送門:B端設計|全方位講解下字體設計規範第三篇,就是大家又愛又恨的配色篇了。B 端色彩的搭配比 C 端更容易,也更僵化,希望這篇內容可以幫助大家一次性理解 B 端配色的技巧。B 端設計也是 UI 設計的一種,它的輸出環境只存在於電子屏幕中,所以統一使用 RGB 色彩顯示模式即可。
  • B端的雲辦公,該如何採用C端打法?
    除去B端市場的打法,一部分產品天然就有很好的流量生態位,這類產品可以換個方向,採用C端市場的打法,那就是消費者化的企業服務。其核心更多是圍繞核心用戶,打造良好用戶體驗的產品獲取C端用戶,用戶裂變一旦多了之後,滲透到B端客戶的決策群體,一場自下而上的銷售策略就成功了。
  • B端產品運營的工作核心是什麼?
    運營究竟走的是產品通道,還是市場通道?從C端運營轉到B端運營,究竟哪裡不一樣了?運營本質上是為了達成什麼目的?那我也嘗試著把運營目標定義如下:運營就是找到需求並通過交換價值提供供給,再逐步擴大規模、站穩腳跟,輔助產品在商業競爭中獲勝。
  • 重新定義B端產品
    導語:B端產品到底是什麼?是我做B端以來一直思考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眾說紛紜,也難斷對錯;今天藉由此文,想把自己階段性的思考結論與各位讀者分享一下,希望通過這個定義,能對B端產品最本質的特點有個精煉的概括。
  • B端設計指南04——彈窗 究竟應該如何設計
    根據時間進行不斷演化,我們B端設計師工作中碰到的模態類型大多數都屬於模態層。 模態層:使用半透明黑色在頁面中進行整體覆蓋。主要是在彈窗的底層,襯託彈窗,使彈窗不會被忽視掉,想要繼續使用就必須先與彈窗進行交互。
  • 酷狗音樂從C端邁向B端,開放音樂生態的新樣板
    酷狗音樂副總裁趙海舟表示,此次酷狗音樂和長虹的合作,是打通家庭音樂新場景的好機會,希望能夠把機會轉化成行業動力,加深三方合作來實現音樂內容從傳統平臺向家庭場景的「流動」。同時酷狗音樂也將此次合作作為一個起點,未來我們會面向所有音樂產業相關的廠商持續開放合作,將其自身的產品力有機地整合,為硬體廠商提供B端定製化音樂商業解決方案,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特定需求。
  • 錦州銀行重生記:B端C端齊發力 破局用戶黏性不足困境
    談及錦州銀行拓展B端商戶展業的考量,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錦州銀行在B端支付業務的拓展方向的是合理的,具有長期可持續性,只有在服務好客戶、同時通過支付業務掌握客戶更多信息的情況下,核心的信貸業務風險才能夠得到更加高效的控制。
  • 金牛管業:曾C端為王,如何迎接B端的挑戰?|麥子禾
    行業層面,行業挑戰主要來自於C端市場的變化,隨著精裝房政策的不斷推進,從東向西,從南向北,逐步滲透,C端市場的萎縮是必然,B端市場的擴容是必然,用戶市場結構的變化,必然會導致銷售策略的改變。金牛管業一開始就有PPR管的基因,麥子禾在上篇偉星新材的分析中,也曾提過,是產品決定了市場選擇,還是市場決定產品路徑,理論上是市場決定產品,產品是為了滿足所選擇市場的需求,現實情況是,很多企業創業的時候,並沒有想那麼多,只是機緣巧合下開發了某款產品,最終也就選擇了某類市場。
  • 營銷洞見|從維密秀啟示,C端和B端市場究竟該如何做營銷?
    維密門店陳列這就是C端(消費者)市場最成功的整合營銷案例之一,它告訴我們,無論市場競爭多麼殘酷,一定要做好自身產品的打磨和定位,在整合營銷策略上,做好競爭對手的市場調研和針對目標市場的整合營銷策略面向B端(企業)市場和C端市場還是有一定的營銷差別的。我們知道,對於大眾消費品,顧客的決策難度大,購買數量小而且頻繁,我們主要通過促銷和廣告這兩種形式的結合來完成對目標市場的覆蓋。同時,在終端店面,要強化人員銷售的作用,他們可以管理貨架、熱情待客、可以面對面推銷、利用社群管理客戶都會直接影響著客戶的復購率。
  • 端端: 好吧……
    最近怎麼看,都覺得端端是個大姑娘。雖然走起路來依然愛小跑,但明顯少了跌跌撞撞之感,畫起畫來不像以前完全是照貓畫虎。有次她把我從廚房叫出來,讓我看她畫的畫,只見畫中人的臉好大好大,長長的鼻子長在頭頂上。端端一臉壞笑問我:「奶奶,你看我畫的你好看不好看?」
  • 挖掘靈活用工在B端及C端的多樣化需求,「財智君」致力於打造平臺...
    36氪近期接觸的「財智君」就是一家專注於靈活用工的初創企業,其旗下產品 「好招」眾包平臺於2017年初進入人力資源行業,經過早期代付及外包服務的積累,19年開始布局靈活用工的B端、C端服務。好招在B端為企業提供人員撮合、項目管理、佣金代付、安全保障等服務以外,在個人端正積極探索工作幫扶、收入管理、納稅管理、社保保障等服務,希望構建面對B端靈活用工及面對C端靈活就業兩個方向的業務閉環,從兩個方向拓展客群,擴大平臺規模。值得關注的是,當前好招已經與某商業銀行達成戰略協議,完成雙方業務互補,好招也因此引入銀行收付和開放銀行能力來配合其業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