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C端齊發力 錦州銀行重生記

2020-12-16 北京商報

經歷了一年多大刀闊斧的改革,錦州銀行業務已步入正軌,開始通過深化搭建B端C端場景金融,謀求一條新的差異化發展之路。12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B端錦州銀行面向商戶力推該行打造的聚合二維碼產品,在C端則針對個人專門推出了具有本土化氣息的燒烤主題信用卡及「錦州銀行實現增資擴股」答謝版理財產品以拓寬客戶渠道,加大客戶黏性。從深陷財務漩渦、股權治理混亂至「白衣騎士」順利入駐,這家城商行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也為我國中小銀行風險治理管理樣本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圍繞「客群」搭建場景

「錦商添花、碼上有禮,還能領取50元話費」,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錦州銀行近日正在大力推廣該行面向B端商戶推出的聚合二維碼產品,瞄準精細化場景精準獲客。據了解,聚合二維碼產品是錦州銀行主要面向收款商戶推出的產品,意在解決商戶偶爾不清楚客戶是否付款成功、經常擔心帳目清算複雜繁瑣、多種二維碼掃碼管理不方便的問題。

針對聚合二維碼產品,錦州銀行官網著墨的內容並不多,北京商報記者另從錦州銀行客服人員處了解到,上述福利活動是該行近期針對B端商戶推出的活動,也是首次舉行。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錦州銀行在B端支付業務的拓展方向是合理的,具有長期可持續性,只有在服務好客戶、同時通過支付業務掌握客戶更多信息的情況下,核心的信貸業務風險才能夠得到更加高效的控制。

除了深化B端場景的搭建外,錦州銀行還利用自身客源和渠道進一步提高C端業務的滲透率。在C端客戶上,該行針對個人專門推出了具有本土化氣息的燒烤主題信用卡以及「錦州銀行實現增資擴股」答謝版理財產品,該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利率可達4.7%。

從多番動作可看出,錦州銀行諸多場景的搭建均以「客群」為中心展開,意在增加自身獲客能力。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分析認為,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國內C端客戶市場競爭已較為充分,銀行除了鞏固和挖掘C端客戶外,並加速擴大B端客戶份額;同時,銀行在服務B端客戶中具有優勢,能為客戶量身定製服務方案等。

重組後基本指標改善

發力獲客能力的背後,是終於重回正軌的錦州銀行。此前在經歷兩次年報延期刊發、核數師出走等一系列風波後,錦州銀行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增信、改革重組等方式積極自救。

錦州銀行2020年半年度業績報告數據,該行上半年實現淨利潤4.13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8.68億元。資產質量明顯得到改善,截至今年6月末,錦州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94%,比2019年年末下降5.76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則由去年末的115.01%大幅增長至243.73%,增長128.72個百分點。

普益標準研究員梁傳義預計,錦州銀行改革重組後,流動性、資產質量向好,並重塑經營發展定位。此外,在戰略投資者的支援下,逐步有序搭建合規有效的公司治理體系、完善風險治理架構、建立了高效的管理體系。後續,在大股東信用加持以及戰略投資者輔助下,業務將取得長足發展,預計錦州銀行利潤率將實現穩步持續增長。

增資擴股的完成,標誌著錦州銀行改革重組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從其他指標來看,該行的盈利能力仍亟待提高。今年上半年,錦州銀行營業收入下降52.4%至64.44億元,利息淨收入降幅達48.9%。利息淨收入是錦州銀行經營收入的主要來源,在總收入中佔比約94%。

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錦州銀行總資產、總負債均出現縮表。截至6月末,該行資產總額為8212.66億元,較去年末下降1.8%;其中,發放貸款和墊款淨額為4073.3億元,較去年末下降10%。截至6月末,該行負債總額為7613.39億元,較去年末下降2%。

在陶金看來,目前錦州銀行更重要的問題是在拓展業務的同時,控制信貸風險,至少是控制增量業務的風險。短期看,錦州銀行業務推廣力度可進一步加大,努力爭取更多類型和規模的客戶,在B端支付業務等拓展方面,利用前期的技術基礎,衍生性地擴展相關信貸業務。長期看,還是要形成本行特色產品和服務,或基於地方資源優勢,或依靠其他業務和技術基礎擴展相關業務。

全方位風險處置成樣本

錦州銀行的核心問題是戰略激進帶來的風險隱患,監管意在修復該行資產負債表,增強資本實力,從而採用引進「白衣騎士」增資擴股的方式進行風險化解。從潛在危機爆發至增資擴股完成,從深陷財務漩渦、股權治理混亂至「白衣騎士」順利入駐,這家城商行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錦州銀行改革重組的成功,是我國對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處置順利實施的範本,也對推動省級人民政府「一省一策」制定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規划具有重要意義。

銀行業資深分析人士王劍輝指出,此次錦州銀行風險化解案例為金融業整個機構的重組積累了相當重要的經驗,在風險處置上發揮監管機制的優勢,進行強有力的幹預,控制了風險外溢。長遠來看,靈活的風控管理和經營機制也對銀行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風險中謀變的錦州銀行也對中小銀行風險處置帶來了啟迪,未來此類城商行如何在嚴控風險中謀求發展?正如周茂華所言,中小銀行還是要主責主業,下沉業務重心,發揮自身區位優勢,深耕當地市場,走差異化競爭之路;未來銀行在關注規模擴張的同時,更需要關注經營質量,不能一味擴張資產規模;多渠道補充資本金,提升抗風險能力;同時,根據區位經濟轉型需求,發掘市場,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陶金進一步指出,多渠道、全方位的風險處置和補充資本手段或將成為未來銀行業風險集中處置的普遍模式,不僅要通過各種轉讓、剝離不良資產方法來壓降和處置存量風險,更重要的是引進新的投資者和更先進的業務和風控理念,如此才能在長期中獲得重組帶來的正向效應。針對增強用戶黏性、如何改善盈利水平以及未來戰略發展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錦州銀行相關人士進行採訪,但截至發稿未得到回覆。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

相關焦點

  • 錦州銀行重生記:B端C端齊發力 破局用戶黏性不足困境
    12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B端錦州銀行面向商戶力推該行打造的聚合二維碼產品,在C端則針對個人專門推出了具有本土化氣息的燒烤主題信用卡及「錦州銀行實現增資擴股」答謝版理財產品以拓寬客戶渠道,加大客戶黏性。從深陷財務漩渦、股權治理混亂至「白衣騎士」順利入駐,這家城商行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也為我國中小銀行風險治理管理樣本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錦州銀行斷臂後能否重生?
    國際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錦州當地經濟最近兩年一直呈現放緩狀態。2019年,錦州實現GDP1073億元,相比2014年的1364億元萎縮了21%。實體經濟發展的萎縮,必然意味著當地經濟活力不夠,進而抑制企業信貸需求。因此,作為生息資產最重要構成的信貸資產的收益率很難維持在高位。比較糟糕的是,資產端收益率沒有上升,錦州銀行的負債成本不降反升。
  • 海珠區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務G端+銀行B端+群眾C端」的雙向嵌入政務...
    6月9日,海珠區政務數據局與建設銀行廣州海珠支行"政銀合作"籤約暨智能一體機移交儀式在海珠區機關大院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海珠區攜手建設銀行,實施創新舉措,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務G端+銀行B端+群眾C端"的雙向嵌入政務服務新模式。
  • B端產品中,Web端表單如何設計
    瀏覽表單所需時間最長,但是緩慢完成率並不總是一件壞事——如果表單要求敏感數據(例如提供駕駛證、身份證、銀行卡號等,可以故意減緩用戶的填寫速度,來確保填寫的準確性)。左對齊的結構需要更多的橫向空間,因此在移動端的呈現上可以是個問題。
  • 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編輯導語:對於設計師來說,在工作中所做的產品類型主要是B端項目和C端項目。近些年來,由於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C端用戶增長觸及天花板,流量的紅利逐漸消退,很多企業的業務由C端轉向了B端。從C端設計切換到B端設計,或從B端設計切換到C端設計,都並非易事。今天這篇文章,本文作者就和我們一起聊一聊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 聊聊C端轉型B端產品那些事
    C端B端都有一定的接觸,發現其實自己更喜歡B端的項目,加上C端流量紅利的消退,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流量獲取越來越難,C端絕大多數流量都集中在騰訊、頭條這種大廠,中小公司在C端的生存其實越來越難。在整個大環境的驅使下,產業網際網路開始崛起,大廠們紛紛開始布局產業網際網路,比方說騰訊的雲與智慧產品事業群,阿里騰訊都布局的雲計算等等,B端行業湧現出來越來越多的機會,有一個數據表明,在網際網路c端行業美國和中國的體量相差無幾,但是在雲和SAAS行業中國的體量只有美國體量的1/20,中國的發展空間巨大,加上B端行業其實更加細分,有很多的機會給我們發揮;當然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基於我們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興趣愛好
  • 以C端產品思維和方法做B端產品?
    一是由於近兩年,C端產品增長放緩,B端產品迎來了幾輪利好。所以,很多C端產品經理轉型到B端產品經理。為B端產品帶來了新的知識、思維和方法。再則,近兩年比較成功的一些產品,都在採用C端產品經理的思維和方法來做B端產品。比如,今年大火的在線視頻產品 Zoom。在產品經理職業的傳統印象中,C端產品經理重思維。幾乎每年,都會有比較流行的產品和運營思維。
  • B端產品與C端產品建設流程的區別
    來源/ goYangKun 楊堃編輯/ jennyB端產品和C端產品建設流程對比從圖中可以看出,B端和C端產品的建設流程很大不同,具體體現在如下方面。因為B端和C端產品的定位、目標完全不同,所以兩者的設計起點不同:B端產品是為了解決業務問題而設計的,設計的起點是進行業務調研,研究業務問題。C端產品要實現公司商業模式的落地,承載著公司的商業目標,設計的起點是對商業模式本身的分析與研究,包括市場分析、客戶群分析等。
  • 挖掘靈活用工在B端及C端的多樣化需求,「財智君」致力於打造平臺...
    36氪近期接觸的「財智君」就是一家專注於靈活用工的初創企業,其旗下產品 「好招」眾包平臺於2017年初進入人力資源行業,經過早期代付及外包服務的積累,19年開始布局靈活用工的B端、C端服務。好招在B端為企業提供人員撮合、項目管理、佣金代付、安全保障等服務以外,在個人端正積極探索工作幫扶、收入管理、納稅管理、社保保障等服務,希望構建面對B端靈活用工及面對C端靈活就業兩個方向的業務閉環,從兩個方向拓展客群,擴大平臺規模。值得關注的是,當前好招已經與某商業銀行達成戰略協議,完成雙方業務互補,好招也因此引入銀行收付和開放銀行能力來配合其業務的發展。
  • 如何定義B端產品的MVP(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ToB行業頭條,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在上一篇文章《如何定義B端產品MVP(上)》點擊文章標題即可閱讀 裡面,我們談到了定義MVP產品的前面三個步驟,確定產品定位,找到種子用戶,確定產品路線
  • B端的雲辦公,該如何採用C端打法?
    除去B端市場的打法,一部分產品天然就有很好的流量生態位,這類產品可以換個方向,採用C端市場的打法,那就是消費者化的企業服務。其核心更多是圍繞核心用戶,打造良好用戶體驗的產品獲取C端用戶,用戶裂變一旦多了之後,滲透到B端客戶的決策群體,一場自下而上的銷售策略就成功了。
  • 如何合理的設計B端產品經理的考核目標?
    如何給B端產品經理設置合理的考核目標,從而激發大家的工作鬥志,為企業或團隊創造價值和收益,並可以科學評估大家的工作產出? 估計這個問題,對很多B端產品管理人員來講,都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
  • 「C端搭臺、B端唱戲」 雙面的名創優品
    來源:創事記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孫勇來源:讀懂財經(ID:dudongcj)2016年,廣州某報的頭版上突然出現了怪異的一幕。貨品端,通過設計改善了顏值,通過找一流供應商,並給予大規模採購+買斷制生產+及時回款等有利條件,改善了質量的同時也保留了價格優勢;賣場端,通過開在核心商圈大商場的核心位置,保障了客流及形象,通過聯營模式解決了擴張問題。但實際上,「賣貨」只是名創優品的一個幌子。
  • 柔宇科技已完成上市輔導,B端、C端哪個是未來?
    2015年8月的C輪融資,中信資本、浦發銀行等加入,總投資額達到11億元;2016年11月啟動的C+輪融資,投資額5億元,此時,柔宇科技的估值已達200億人民幣。2017年9月,柔宇科技與中信銀行、農行、工行、中行、平安銀行籤約,新增D輪融資合計8億美元。
  • 酷狗音樂從C端邁向B端,開放音樂生態的新樣板
    通過B端愛聽卓樂的整合下,酷狗音樂6000萬的海量曲庫、高清MV、長音頻、在線演唱會直播、K歌等音樂全生態內容,已經完美接入到Q8T PRO電視中,為硬體廠商提供B端音樂商業解決方案,為極智屏的強悍硬體帶來豐富的內容選擇,實現家庭娛樂場景的私人化、多元化、和個性化。
  • 重新定義B端產品
    導語:B端產品到底是什麼?是我做B端以來一直思考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眾說紛紜,也難斷對錯;今天藉由此文,想把自己階段性的思考結論與各位讀者分享一下,希望通過這個定義,能對B端產品最本質的特點有個精煉的概括。
  • B 端設計 | 如何掌握 B 端配色技巧?
    第一篇傳送門:B 端設計 | B 端設計規範是什麼?
  • 美團點評:實現B端、C端生態圈閉環是長遠戰略(90頁)
    3)實現 B 端、C 端全閉環是美團長遠的戰略。美團以餐飲行業為核心,廣泛布局 B 端業務形成餐飲商戶運 營全覆蓋閉環。以上所有業務都是圍繞 B 端商戶客 戶需求來展開。實現 B 端、C 端全閉環是美團長遠的戰略。實現顧客本地生活全覆蓋,商戶運營全覆蓋後,美團本地業務的 邏輯在於讓 B 端業務和 C 端業務形成閉環。商戶運營、獲客、營銷、支付、配送、用人招聘、用戶評價等都可 由美團完成。從而在本地生活領域實現 2B 端和 2C 端的雙邊粘性和依賴性。
  • 富士康上市:「代工」之外的B端轉型和C端野心
    在富士康的轉型過程中,除了通過工業網際網路提升先進位造能力外,同時也在積極探索自有品牌道路,C端的夢想還在繼續。
  • B端產品運營的工作核心是什麼?
    於是我趁著這次機會,大膽地起草下我眼中to b運營(苦逼)人士的「打工手冊」。一、為什麼需要運營?回答這個問題前我也在思考,招募運營的目的是什麼,他能解決什麼問題?而目前大多數運營人都自成一派,C端運營和B端運營似乎涇渭分明、各有章法。究其本質的差別:B端運營的核心在於利益撬動,C端運營更傾向於利益誘導和情感連接。二者的運營策略和實現手段各有千秋,但有個相同的目標——讓用戶認可產品或品牌的價值,從而願意付出對等的交換物來交換使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