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老嫗傷了一條蛇,夜裡老翁便來找她,幾日後小孫兒沒了

2020-12-23 詩文書畫匯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614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

作者:小田

常聽身邊人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這話聽起來很江湖,不過話裡話外的意思是說,別總做壞事,老天爺的帳本可都記著呢!欠了人家的早晚得給人家還上,這便是因果報應的老理兒了。

今天筆者要給各位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便與「因果報應」、「欠債還錢」有關。希望各位看官:別做虧心事,善心對待世上的每一個生靈!

閒言少敘,民間故事這就開講了:

宋朝時期,黃州城外的某個村子裡,有一戶蘇姓人家。蘇老漢得病沒得早,老伴王氏一直未嫁,將兒子蘇城撫養成人。

蘇城很孝心,肯吃苦,跟著村裡木匠張二爺學了木匠手藝,經常外出給人家做工。蘇家的日子也慢慢好起來了。

蘇城19歲那年,經媒婆牽線搭橋,娶了李氏為妻。婚後第二年,李氏生下一個胖小子。

蘇城和娘王氏樂得是合不攏嘴,因為蘇家終於有後了!

胖小子的降生,點燃了蘇家蒸蒸日上的勢頭。蘇城給兒子取名為蘇冉,預示著蘇家的幸福生活,如同冉冉升起的朝陽一般,火紅且朝氣蓬勃。

蘇冉很聰明,三歲便能詠詩唱詞,五歲時便可寫下剛勁有力的毛筆字,7歲那年,蘇冉寫出自己的處女詩作《詠春》,方圓幾十裡的村子一下炸開鍋了,皆讚嘆蘇家的這個小奇才。且一首打油詩也在各村流傳出來,且看:

蘇家有才子,人稱小蘇冉。

自幼詠詩詞,必成狀元郎!

蘇家聞得此詩後臉上只覺有光,奶奶王氏疼他心切,蘇城和妻子外出時,王氏對蘇冉是寸步不離,生怕蘇冉出亂子。

真的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可即便如此,這小蘇冉還是出了事。一代小奇才,冉冉升起的小紅星只因奶奶的一次惡舉,終化為一顆流星,雖劃破過夜空,向人間灑下過光亮,終還是成了曇花,只開了一下,便枯萎了!

到底發生了何事?別急,我們繼續講:

蘇冉9歲那年的一個夏日,父親蘇城外出做木工活,妻子去鎮上採購吃食,蘇冉便跟在奶奶身後,去了自家的菜地。

就在娘倆兒料理農作物時,一條白色的蛇忽然從作物裡爬了出來,趴在蘇冉的腳背上。蘇冉低頭一看,眼見是一條蛇,嚇得他大聲呼喊「救命」!

奶奶王氏聞言趕忙轉身,見一條白蛇正在孫子的腳下,孫子嚇得一頭扎進王氏的懷裡。

如果說,當時王氏好生哄哄孩子,讓那條白蛇自行離開也就不會發生禍事了。可偏偏王氏愛孫子如命,孫子被白蛇嚇到了,奶奶心疼死了。王氏欲給孫子撒氣,抄起腳下的木棒,一邊念叨著「我讓你嚇唬我孫兒,我定要給你點顏色看!」一邊朝著那白蛇打去。

那白蛇來不及躲閃,被一棒子打在頭部,登時縮成一團。王氏並沒停手,直打得白蛇是血肉模糊才作罷!

王氏無心再幹農活,帶著蘇冉回了家。

就在當天夜裡,王氏做了一個夢。她夢見一個白鬍子老翁,嚴厲地對她說道:「我兒外出曬太陽,不小心嚇到你家小孫子。但你這婦人也不至於該將它打死,那可是我的兒啊!事已至此,我要讓你嘗嘗痛失親人的滋味!」

言罷,王氏便被夢嚇醒了。她環顧四周,並未發現有人來過,她拍了拍腦門兒,自己安慰道:「只是一個夢而已,無需當真!」隨後,王氏又睡下了。

嘴上雖是如此說,但王氏還是覺得這夢不一般。原因她心裡明白的很!

此後,王氏寸步不離,緊緊看著蘇冉,生怕他出了事兒。

不過,「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欠下的命債又豈能躲過?況且夢中那白鬍子老翁已然說過,被人家盯上了,還能跑了不成?

一個晴空萬裡的好天,王氏帶著蘇冉去自家農地裡幹活。娘倆一起挑水,給農作物澆水。菜地裡有之前留下的水坑,澆水的時候,坑裡也填滿了水。

蘇冉見那坑裡有一隻小蝌蚪,便蹲在那裡看了起來。王氏還在挑水,見孫兒沒啥事,就去遠處澆水了。

可當王氏澆水回來後,卻發現蘇冉的整個臉埋進水坑裡,人栽在那裡是一動不動。王氏扔下木桶就跑了過去,忙將蘇冉掀翻過來,可孩子的臉已是鐵青,早斷氣了。

王氏只覺天昏地暗,一下昏了過去!

王氏醒來時,已經躺在床上。堂屋裡兒媳正在哭,蘇城則守在她的床邊。見娘醒了,蘇城便詢問娘的身體狀況。

而王氏啥也沒說,兩行淚隨即流了下來。蘇城雖是男兒身,但他痛失愛子,終於是壓抑不住,淚如雨下了!

「都是娘不好,害死我的小孫子!我有罪,為何不讓我替孫子死啊?你這糟老頭子!」王氏哭訴地說道。

蘇城不明其因,便問娘。王氏嘆聲不已,隨即將打死白蛇的實情說了出來,又將她昏迷後,夢中那白鬍子老翁的話說給了蘇城。

原來在王氏昏迷時,老翁又來找她了,老翁說:「欠債還錢,殺人償命,這是天經地義之事!如今你我互不相欠,今後望你善心做人!」

說完這些話,老翁就消失不見了。王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對此她是悔不當初!

她用力打著自己嘴巴,悔恨的淚「唰唰」往下淌!

筆者有話說:

聰明絕頂的蘇冉,將來本可以為官,或成一代文豪,卻因奶奶的一次惡舉而丟了命,真是曇花一現,太可惜了!

通過這則小故事,筆者再次強調: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真是天經地義的事。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所以說大家切莫做害人又害己的壞事,多多行善,善心對待身邊每一個生靈,動物也是生命呀!

好了,本期故事我們到這就講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個愛聽故事的你!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聲明:文中故事為作者虛構,目的是藉故事向世人闡述道理。切莫效仿故事情節,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謝謝!

相關焦點

  • 故事:老翁救了一條蛇,送給他一個石磙子,此後他家糧食吃不完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043期,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還請動動您的小手給個關注,謝謝!文/小松古時候的薊州,有一個李老翁。李老翁已近花甲之年,他行善半生,雖然家裡不富有,不過日子過得很是心安理得。有一日,老翁從鎮子上回村。走到一處破廟前時,聽見廟中有窸窸窣窣的聲響。老翁起了好奇心,便走進廟中。這一看,卻在雜草之中蜷縮著一條蛇。老翁嚇了一跳,隨即才走過去。那條蛇畏懼老翁,欲要逃走,但卻行動緩慢。老翁仔細一看,卻見蛇身有一處正在往外滲血。
  • 民間故事:家裡跑來一姑娘,老嫗將她壓在身下,守護她家十八代人
    渡劫失敗了,不好意思,輕則重新修煉,嚴重一些的小命就沒了。狐仙渡劫的傳說,大多出現在民間神話故事裡,基本都是人們杜撰出來的。而故事的寓意則是告誡世人:萬物皆有靈性,動物也懂知恩圖報之理。狐狸對渡劫時幫助過的好心人,皆會湧泉相報,傳遞的自然是一種正能量。
  • 民間故事:老翁賣碗,半路救了只狐狸,幾日後狐狸卻將他的驢掀翻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609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今天筆者給大家講一則「白狐報恩」的民間小故事。故事雖小,但寓意卻很深刻。希望各位看官讀過故事後,都能有所啟發。閒言少敘,民間小故事這就開講了:巴蜀十萬大山之中,有一個美麗的小山村。村子不大,但風景卻是很秀美。村子周圍山巒疊翠,樹林茂密繁盛,一條條山路蜿蜒曲折,遠觀如畫一般的美麗。這個美麗山村之中,有一個吳姓老翁。老翁膝下無兒無女,老伴沒得早,家中只有他一人,他以燒制盤碗為生。
  • 民間故事:一條魚總在老翁腳下遊,他卻不理會,可村裡漁夫倒了黴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607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身邊老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白來的好事。尤其是一些出乎常理的便宜更不能去佔,一定要保持警惕,分辨是非,這樣才不會因小失大。老理兒雖然常說,但還是有很多人為了佔小便宜而吃了大虧,就像今天筆者要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一樣,這則故事就是在告誡大家:事出反常必有妖,有些便宜佔不得!閒言少敘,民間小故事這就開講了:曹州的某個村莊北面,有一條大河。河面很寬廣,每到汛期河流湍急,河面上漲,在此捕魚、釣魚的人很多。
  • 民間故事:老翁善心救老鼠,幾天後,老鼠卻將老翁家兒子咬傷
    歡迎來到槐柳樹下,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132期民間小故事《老翁救了一隻老鼠,幾天後,老鼠卻將老翁兒子咬傷》。用故事說明道理,用故事教育人,用故事闡述生活百態,希望我的故事給您啟迪。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用您那給力、發財、溫柔的小手點個關注,多謝!
  • 民間故事:孩子久病,爹媽四處尋醫,先生:是一條斷尾蛇在作祟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斷尾花蛇》,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24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過去的民間小故事,希望各位看官通過這個故事都能夠有所收穫。那麼,咱們閒話就不多聊了,馬上開講今天的民間小故事!
  • 民間故事:看瓜地的老翁夜裡聽見鐵鏈聲,隔天夜裡村中老王就沒了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020期,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還請動動您的小手給個關注,謝謝!文/小松原創故事,抄襲必究!今天給大家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是小編小時候聽奶奶講過的。故事發生的具體年代已經記不清了,今天小編盡最大努力回憶,寫出來給大家品讀一下老輩人曾講過的離奇小故事。書歸正傳,民間小故事咱就開講了:從前,在北方的一個小村子裡住著一個張姓老頭。老張頭有倆兒子,大兒子在鎮子上開了家茶館,很少再回村子。二兒子家住村子最東頭,在家裡務農為生。
  • 民間故事:繡鞋在河面漂著,老翁就是撈不到,欲下河時被木匠攔住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612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老輩人經常說「事出反常必有妖」,一些超乎常理的事情一旦出現,我們就應該多加小心,擦亮雙眼辨明是非。平時大夥也都明白這個理兒,當利益忽然出現時,有些人腦瓜子一熱,警惕心拋之腦後,最後難免做出因小失大的錯事來。就像今天筆者要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一樣,其中寓意便關乎於此:事出反常必有妖,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切莫貪圖小利而吃了大虧!
  • 民間故事:漁夫因給妻治病欠下錢財,卻還救濟老翁,從此吃穿不愁
    李寶去找財主借錢,這財主哪能放過這個吸血的機會。財主說:「我可以借給你錢,但現在這情況,你又沒有收入,你拿什麼來還?」李寶感到為難,說道:「那您說怎麼辦吧?」財主笑眯眯地說:「這樣吧,你來給我家打雜,但我不會付你工錢,等大旱過去,你還是去打魚,連本帶利把這些錢給我還上,怎麼樣?」李寶想了想臥床在家的妻子,咬咬牙答應了。
  • 民間故事:村民不顧好心人的勸說,非要逮蛇賣錢,半月後遭了報應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96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今天筆者要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便與此有關。故事大體講:一位遊手好閒的村民,無意間遇到了一條大蛇,就想著逮住它拿去賣錢。好心人就勸說他不要這麼做,但那人已被利益蒙蔽了雙眼,執意將那蛇賣了,半個月後他卻自食了惡果。希望這則民間小故事,能給大夥一些啟發。
  • 縣令霸佔漂亮的寡婦,她含恨而死,化蛇來報仇
    葉麗是遠近聞名的大美人,未出嫁時,媒婆天天上門來說親,而她卻視而不見,後來,她和丈夫在集市上相遇,兩人互生情愫,才喜結良緣。葉麗成為寡婦後,村內光棍漢常常來騷擾她,夜裡總會有人來敲門,公婆怕兒媳被傷害,晚上守在院子裡,不讓壞人得逞。光棍得知有人看守,也不敢再來騷擾。葉麗和周圍鄰居處得很好,大家也都很喜歡她,經常在生活上幫助她。
  • 民間故事:巴蛇墳
    說起這座山,遂安縣裡的人都知道,關於這座山的故事也都耳熟能詳,且聽我娓娓道來。只說很久以前在遂安縣外的海裡來了幾條巨大的巴蛇。這蛇身子奇大,專吃人畜,遂安縣的人民深受其害可卻無計可施,只得往遠處搬遷。可搬遷帶的東西多,一日根本走不了多遠,那蛇身子長,不多時便能追上,吃飽了便一溜煙跑了。雖是搬進了山裡卻也還是逃不脫蛇口,人們也沒辦法,只得聽天由命。這些人讓蛇追得怕了,只管沒日沒夜的趕路,趕得累了便在一處平整地方休息,也顧不上弄吃的,只是將帶著的乾糧和水胡亂吃了便倒頭睡覺了。
  • 十二生肖簡短故事-蛇
    生肖蛇 蛇也具有圖騰之相。遠古不少民族、部落以蛇為祖,節日期間隆祀厚祭。我曾被蛇驚嚇。那是十四歲那年的夏天。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在收穫過的地裡揀麥穗。幸好,我沒有被蛇傷。 蛇在民間又稱地龍,總體偏陰性, 柔軟的、扭曲的身姿,遮掩著惡毒的心腸。蛇的出世註定了它對這個世界的嫉恨和仇視。它總是在人類恐懼的心靈背景下伸出帶毒的信子。它所傷害的不僅是人類的肉體。《風俗通義》那個杯弓蛇影的典故,讓官至主薄的杜宣心靈受到莫大的傷害。懸在牆上的赤駑進入酒杯中,讓杜宣誤以為是蛇。
  • 民間故事:小花蛇和書生
    這時,天上譁譁下起雨來,他便到茅草屋裡躲雨。茅草屋裡,有一個美貌姑娘請他進屋裡坐,忙搬椅子,還做飯給他吃。這時,他想起小花蛇還沒吃飯,就端了碗飯去巖洞,洞裡洞外都找遍了,也沒有找到小花蛇,他只好又回到茅草屋裡來,和姑娘一起吃飯。外面雨越下越大,一直下到天黑。
  • 當鄭板橋幫窮老嫗畫扇之後
    三十歲的時候,才五十來歲的父親也病故了,給父親醫病花光了所有積蓄,父親沒救活,卻讓鄭板橋一家陷入了無米下鍋的絕境,還好,此時鄭板橋的書畫已經小有名氣,於是,他遠赴揚州,靠賣畫賺錢為生。可惜,剛賣了兩年生活才有所好轉,兒子又病了,鄭板橋賣畫的錢又都給兒子醫病了,無奈,還是沒醫好,五歲的兒子又夭折了。而且,醫生直接告訴他,你兒子這病本就醫不好的來不來醫館結果都一樣的。
  • 民間故事:善人助鬼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598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 作者/小田 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民間故事。故事傳播行善積德的正能量。希望各位看官讀過這則故事後,都能明白故事背後的寓意。
  • 民間故事:葉丹公子遇佳人,貪婪成性,被蛇吃
    歡迎來到槐柳樹下,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129 期,用故事說明道理,用故事教育人,用故事闡述生活百態,希望我的故事給您啟迪。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用您那給力小手溫柔點個關注,多謝!人世間的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因可能是你前世,果可能發生在未來,總之幾世修行博得高官,幾世修行得到佳人。
  • 民間故事|瓶中四狐仙
    周員外家這處大院,因為缺銀子,本打算賣150兩的,沒想到老翁二話不說就出200兩,便立馬成交了,周員外只知道他姓杜,是從山東來的。有人在院子附近窺探,聽見杜翁家的院子裡,經常發出陣陣女子笑聲。他們爬到樹上觀望,見他家除了丫環外,還有四個小姐,個個都如仙女一般。
  • 民間故事:水鬼想轉世投胎,未能如願,最後卻一步成仙
    今天要和諸位分享的,是我#聽長輩講的#關於「水鬼」的故事,本文是《民間故事》第6期,如果您也喜歡故事,不防給點個讚留個關注,方便以後交流!關於「水鬼」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在農村長大的朋友,每次去河裡遊泳時,父輩都會反覆提起要小心「水猴子」(它又被稱作水猴子)。
  • 民間故事:李家娶親,陌生老叟卻出難題,善人照做後得到一個金人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574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話說在古時候,鎮子上住著一個李財主。李財主人很好,心地很是善良。他常常幫助窮苦百姓,誰家來登門借錢、借糧,李財主從來不拒絕。老翁摸了摸鬍鬚,上下打量了一下李財主,隨後言道:「酒我就不吃了!借一步說話如何?」李財主看了看四周,朝老翁身前走去。那老翁貼著李財主耳朵言道:「我不要錢,不要糧,也不要酒。李善人今日娶親,老叟特來湊熱鬧,不過……」老翁沒再說話。李財主忙問道:「老先生但說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