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鄭板橋幫窮老嫗畫扇之後

2021-01-07 老文說

本人的「當~~~之後」系列第七篇,算是致敬魯迅先生的《故事新編》,看不懂的人都在問,這寫的是歷史麼?~~~應該是吧~~~當然,好像也不僅僅是歷史!

公元1744年,清乾隆九年,這一年,鄭板橋五十一歲了。

鄭板橋出生在一個家道中落的文人家庭,父親靠在私塾教學勉強度日,他生母,繼母相繼去世,全靠善良的乳母照顧他。

鄭板橋是大才子,小小年紀便以詩書畫聞名鄉裡,可大才子好像都不太會考試,這鄭板橋也是,二十歲就做了秀才,卻一直考到四十歲才中舉。

娶妻生子後,也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在私塾教書,可微薄的收入很難養活一家老小,更何況還有三個孩子!

三十歲的時候,才五十來歲的父親也病故了,給父親醫病花光了所有積蓄,父親沒救活,卻讓鄭板橋一家陷入了無米下鍋的絕境,還好,此時鄭板橋的書畫已經小有名氣,於是,他遠赴揚州,靠賣畫賺錢為生。

可惜,剛賣了兩年生活才有所好轉,兒子又病了,鄭板橋賣畫的錢又都給兒子醫病了,無奈,還是沒醫好,五歲的兒子又夭折了。而且,醫生直接告訴他,你兒子這病本就醫不好的來不來醫館結果都一樣的。

什麼?這次,鄭板橋出離憤怒了!給兒子下葬後,便衝到醫館討說法,你們既然明知醫不好,還收這麼多錢幹嘛?醫館的館長只投來一個白眼:「我們如果一開始就說醫不好,讓你們回家等死,你們幹嗎?」鄭板橋瞬間無語了。

生活還得繼續,賣畫,考試,考試,賣畫,這窮困潦倒的日子,一晃,就是十年,鄭板橋的名氣越來越大,性情也越辣越古怪,最後,還被好事之人冠以了揚州八怪的名號。

三十九歲,命犯羅睺的鄭板橋,老婆也生病去世了,醫館還是那副死樣子,對他們這樣的無權無勢的窮人,永遠是白眼相向,安葬了老婆之後,鄭板橋下決心一定要考上公務員。

也許是父親,兒子和老婆的在天之靈,四十歲終於在南京中舉,這讓鄭板橋看到了出頭的希望,也停止了賣畫,繼續埋頭苦讀,這一下,突然斷了貨源的市場反而價格攀升,鄭板橋的畫,在短短幾年間翻著倍的長。

四十四歲,在北京中了進士的鄭板橋著實風光了幾日,雖然只是第八十八名的低等賜進士出身,但起碼是有了做官的希望,可惜,他還是不了解這世道,他一個無權無勢又沒有送禮打點的,就算考上了,這公務員的位子也不一定給你。

在北京等了一年,沒有任何音訊,錢也沒有了,客棧老闆的臉色也越來越難看,最後鄭板橋拿了一幅畫出來,老闆才喜笑顏開的清了帳。

已經四十五歲鄭板橋無奈的回到了揚州,在好友的撮合下又娶了一個老婆,繼續授課和作畫,這回只是偶爾賣上一副,日子反倒是安穩了許多,這四十五年的窮苦日子,讓鄭板橋深知,這普通百姓的日子有多艱難。

終於,羅睺星開始遠離他,他的畫被慎郡王看中,並讓他帶幾副得意之作到北京補缺,有了慎郡王這樣的皇親國戚做靠山,公務員的職位很快就下來了,還是範縣縣令還兼署旁邊的一個小縣城,按常理這縣令的正職,可是前二十名的進士才會直接授予的,他這樣直接管兩個縣的,簡直就是大肥缺啊!所以說,這朝中還是得有人啊。

這兩縣縣令做了四年的時候,五十二歲的鄭板橋終於又有了一個兒子,老來得子,鄭板橋這個高興啊,換上便服,哼著小曲,迎著微涼的秋風便走出縣衙準備去找個好地方小酌幾杯。

鄭板橋是個好官,而且是做實事的好官,這幾年他重視農桑,體察民情、興業治患,這範縣和朝城的百姓也算安居樂業。看著沿路自己治下的一派和諧景象,鄭板橋很是開心。

忽然,一副不太和諧的畫面出現了,幾個官差正在驅趕路邊一個擺攤賣扇的老嫗,白色的紙扇散落一地,老嫗苦苦哀求,官差無動於衷。

在自己的治下,怎麼能有這樣的事?鄭板橋立刻上前詢問,這明顯是幾個低級官差,平時也沒怎麼見過縣太爺,更何況這穿便服的鄭板橋,和穿官服時區別還是很大的,官差一看有人多管閒事,但一看這老頭的穿著氣度,也不敢太造次,便回道:「這是縣太爺下的令,規範商戶的經營和稅收,這老嫗屬於違章營業!自然要取締。」

鄭板橋一聽,還真是自己下的令,一時無語,便上前詢問老嫗:「老人家,你這樣的年紀,應該在家受兒女侍奉,怎會出來賣扇子?更何況這都秋天了,有幾個人還會買扇子啊?」老嫗可憐巴巴的答道:「只因兒子在扇子坊做工受了傷,老闆不願賠錢,只給了一堆白扇做賠償,如今兒子醫病要錢,才不得已出來想講扇子賣掉給兒子醫病啊!」

一聽說醫病,鄭板橋心中那三次慘痛的經歷便湧上心頭,看看這眼前的老嫗,可一直關照疼愛自己卻剛剛去世的乳母倒有幾分相似,惻隱之心頓起,鄭板橋看看不遠處有個酒館,便說道:「老人家,你收拾了東西跟我來吧,你的扇子,我包了。」

老嫗千恩萬謝,連忙收拾東西,撿拾起散落在地上的白扇,幾個官差面面相覷,本要幹涉,可以看鄭板橋的語氣和氣度,心知自己可能惹不起,便也不再多事。

來到酒館中,鄭板橋點了酒菜,又找老闆要了筆墨,邊喝酒,邊在扇子上畫了起來,每個扇子就寥寥幾筆,或瘦竹,或蘭花,落款都是:板橋鄭燮。

老嫗眼巴巴的看著他畫了幾個,實在等不得了,開口道:「先生能不能先把扇子錢付了再慢慢畫?我還要去給我兒看病的。」鄭板橋笑笑:「你這些扇子,值多少錢?」看這人應該有錢,為了兒子的病,老嫗一咬牙一狠心:「全部得一兩銀子!」

鄭板橋微微一愣,這樣的白扇,就幾文錢一把,這幾十把哪裡要得到一兩銀子,可他也沒有太在意,笑笑說:「你把這些我畫過的,拿到東門的畫坊裡去賣,一把要他一兩銀子,我給你畫了七把,你有這七兩銀子,給你看傷應該是夠了。」

老嫗一聽,立馬急了:「我說先生,你可不能這樣,你說的是把我的扇子包了的,如今你圖也圖了,寫也寫了,卻不給錢,哪有這樣的道理?」

鄭板橋此時已經有些哭笑不得,可還是耐心的說道:「這樣吧,你先拿去賣,我就在此飲酒,又不走。你去了如果賣不掉,再來找我如何?」老嫗還是不甘心:「我老婆子腿腳不便,此去東門一個來回最少半個時辰,你若走了可如何是好?你還是先給我一兩銀子,若真賣了,我回來還你。」

鄭板橋無奈,心想幫人幫到底吧,只掏了一兩銀子給她。老嫗這才拿著七把畫好的扇子走了,這一去一個多時辰,鄭板橋酒也喝的差不多了,心想老嫗拿到錢肯定先去給他兒子醫病了,自己的一兩銀子,也就當做善事了吧,起身想去付帳,卻發現自己出門就帶了那一兩銀子,兜裡剩下的幾文錢肯定不夠付酒錢的。

這下尷尬了,只好去找老闆商量:「老闆你看,我出門就帶了一兩銀子的大錢,剛才給了那賣扇的老嫗了,剩下的錢不夠付酒錢的,你看這樣,我一會派人給你送錢來如何?」。老闆抬頭看看:「如今穿著好衣服騙吃騙喝的多了,誰知你和那老嫗是不是一夥的。」

鄭板橋一時氣結,正要表明身份,卻聽見老嫗的聲音響起:「先生果然還在啊。」鄭板橋回身,見是剛才的老嫗,和一個手上包紮著的中年男子,還有一個村婦攙扶著他,鄭板橋心想,這應該是老嫗帶著兒子和兒媳來感謝自己了。

不想,老嫗卻指著他對兒子兒媳說道:「就是他。」那漢子上前打量了他一番:「就是你說的扇子你全包了?」鄭板橋一聽,不對啊,東門畫坊的老闆隔三差五就上門求畫,這如今這送上門的,怎麼可能不收呢?

正要詢問,卻聽漢子一聲冷笑道:「既然說了全包,就趕緊把剩下的畫完,我們就不追究你了,不然,我們已報官,看我們縣太爺不打死你!」鄭板橋心中苦笑不已,這是什麼話?這幫人還幫錯了?只好開口問道:「為何要報官抓我?」

老嫗像變了個人似的,聲色俱厲的說道:「畫坊老闆說了,我們縣太爺的畫一副難求,你這騙子,仿冒我們縣太爺的畫和落款,這是作假販假,是要坐牢的。」鄭板橋又問:「這麼說他沒給錢?還要報官抓你?」

老嫗正要答話,漢子連忙制止道:「這你不用管了,趕緊將剩下的扇子畫完,我們就不報官抓你了。」鄭板橋此時已經興致全無,心情鬱悶的說道:「既是作假,又為何還要讓我畫完,你們還是趕緊報官吧。」說完便氣悶的坐了回去。

漢子一看他這樣,也有些急了,上前一手抓住他:「你莫要耍賴,雖然我的手受了傷,可揍你完你再抓去見官也是小事!」酒館老闆一看不對,連忙上前道:「他的酒錢還沒給啊,這點的可是上好的酒和菜,欠我四錢銀子呢!」

漢子一聽冷笑道:「果然是個騙子!」鄭板橋也轉頭向老嫗道:「我不是給你了一兩銀子麼?就算扇子我全包了,錢我也已經付了啊!」老嫗一時語塞,漢子卻高叫道:「那就作為我娘差點被報官抓起來的補償,你快些將剩下的畫完,我就放你離去,酒錢我也幫你付了。」

鄭板橋此時已經全明白了,畫坊老闆平時求畫不得,此時老嫗一下拿著自己畫的七把扇子去,他肯定不信,認定是贗品,但確實是難以分辨,所以就恐嚇了老嫗幾句,便壓低價錢收了,這老嫗回家同兒子一講,這廝不但不思感恩,還起了壞心,讓自己把剩下的幾十把畫完,他再拿去賣了賺錢。

想到此,鄭板橋也來了氣,一直以為窮人都是如他當時一般的窮有窮志氣的,可沒曾想還有這樣的刁民!所幸閉起眼睛道:「你們趕緊報官吧,我就等著官差來便是。」那漢子本就是為了錢,哪裡敢報官,這一下更急了,上前抓起鄭板橋:「那你就跟我回家去!」

鄭板橋畢竟是文人,年紀又大,漢子是做苦活的,一隻手的力氣也是蠻大的,鄭板橋掙脫不開,狼狽不堪,此時,只聽得一聲大喝:「住手!」

原來剛才那幾個官差也來了,這次同來的,還有他們的班頭,原本是偷閒來酒館喝兩杯,一看有人鬧事,便上查看,那班頭可是隔三差五再縣衙大堂當值的,一看鄭板橋就有些眼熟,再仔細看看,越看越像,連忙出聲制止。

漢子一看官差來了,心知事情不可為了,連忙惡人先告狀的像班頭諂媚道:「官爺。你們來的正好,這老頭冒充縣太爺賣假畫,還騙吃騙喝,小人正要抓他去見官。」班頭疑惑的看向鄭板橋,鄭板橋自然認得他,整理著被扯亂的衣服悠悠說了句:「李班頭來得正好,送本縣回衙。」

班頭大驚,這不是縣太爺又是誰,連忙護在身旁大喝道:「你們都隨我護送縣太爺回衙!」,幾個官差一聽,這真是縣太爺,那還了得,連忙兩邊站好,鄭板橋整整衣冠,大步走去。

剩下幾個人面面相覷,半響無語,忽然,老嫗大叫起來:「他真是縣太爺,那就真值七兩銀子!」漢子一聽也眼睛一亮:「」對啊,快走,去東門畫坊要錢去!」

——撰文——老文(文俊壹)

該系列其他文章:當周厲王幹掉誹謗的人之後當李自成進京後當東林黨終於幹掉魏忠賢之後當國恥成了笑話之後!當金兀朮聽說嶽飛被殺之後當杜牧走進杏花村之後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鄭板橋醉畫竹影牆鄭板橋,是"
    鄭板橋醉畫竹影牆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詩、書、畫"三絕聞名於世。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五十歲起先後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計十二年。他曾"開倉賑貸""捐廉代輸",引起了貪官汙吏、惡豪劣紳的不滿,被貶官後唯有賣畫維生。
  • 鄭板橋作品欣賞
    鄭板橋(鄭燮)取法於徐渭、石濤、八大諸人,而自成家法,體貌疏朗,風格勁峭。工書法,用漢八分雜入楷行草,自稱〖六分半書〗。並將書法用筆融於繪畫之中。主張繼承傳統「十分學七要拋三」,「不泥古法」,重視藝術的獨創性和風格的多樣化,所謂「未畫之先,不立一格,既畫之後,不留一格」,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蘭竹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詩文真摯風趣,為人民大眾所喜誦。亦能治印,「接近文何」。有《鄭板橋全集》、《板橋先生印冊》等。
  • 鄭板橋是個怎樣的人?鄭板橋的趣聞軼事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人稱板橋先生,揚州八怪之一,是清朝著名的文人畫家。 鄭板橋這一輩子只畫蘭、竹、石這三樣東西,他曾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歷史上的鄭板橋是個幽默風趣、脾氣古怪的人,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鄭板橋的故事。
  • 鄭板橋——清廉、勤政、愛民
    鄭板橋是個很糾結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鄭板橋是一個自認為很有道德情操的一個人,但是卻總是流連於煙花柳巷之地在此間醉生夢死。,也無論怎麼黑都是要承認的事實,鄭板橋這樣的行為自認會觸犯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就有人告發他,說他中飽私囊,但是因為鄭板橋本來就沒什麼錢,查也查不出來什麼。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
    租茶淡飯鄭板橋為他在江蘇興化老家的廚房自撰自書了一副對聯,其聯為:「青菜蘿蔔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寥寥幾個字概括了他平常吃的是青菜、蘿蔔、糙米飯,喝的是天然水所泡的菊花茶,用的是我國傳統的瓦壺。鄭板橋的這種粗茶淡飯是大有益於健康的。性情曠達鄭板橋在60歲時為自己寫下一副壽聯:渾為做客,何問康寧?
  • 鄭板橋的這首《沁園春·恨》,讀過之後,才明白何為世間真狂放
    「揚州八怪」鄭板橋鄭燮,號板橋,說起鄭板橋,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他的畫家身份。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不論鄭板橋畫其中的任意一物,都堪稱一絕。鄭板橋的性格如何?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傲。鄭板橋睥睨權貴,有些官宦想要買他的畫,鄭板橋理都不理。而鄭板橋在做官時,心繫百姓,發生了饑荒,鄭板橋不惜捐出自己的俸祿讓百姓們吃飽。在詩作與書法上,鄭板橋也有著非凡的造詣。可以這麼說,鄭板橋不僅是個才子,也是個狂士。下文要給諸位讀者帶來的詞,名為《沁園春·恨》。
  • 鄭板橋題詠蘭竹26首!
    鄭板橋 蘭竹石 鄭板橋的詩、書、畫世稱「三絕」,特別是他的蘭竹石,更為世人所膜拜。對於他的書畫,板橋曾自評道:真氣、真趣、真意。 鄭板橋 竹 1、鄭板橋詠竹 竹石
  • 鄭板橋懷濰縣:紙花如雪滿天飛
    清鄭板橋《懷濰縣二首》立軸紙本濰坊鄭板橋紀念館內鄭板橋雕塑草長鶯飛三月天,又到了放飛風箏的時節。說起風箏,不能繞過濰坊。而200多年前,鄭板橋與老濰縣的風箏,也成就了一段段傳奇。2016年5月30日,香港蘇富比有一場中國古代書畫拍賣專場。
  • 盜賊猖狂半夜行竊鄭板橋居所,鄭板橋不動聲色以兩副對聯嚇退盜賊
    鄭板橋,清代的書畫家、文學家,其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鄭板橋是清朝之時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清光留照圖》《甘谷菊泉圖》《修竹新篁圖》《蘭竹芳馨圖》等,著有《鄭板橋集》。如此有名人物,關於其掌故自然民間流傳不少。
  • 鄭板橋的拳拳為民心
    鄭板橋的《竹石圖》。乾隆十一年(1746年)春的一個清晨,乍暖還寒,北風捲地,黃沙滿天。鄭板橋在書童陪伴下,從範縣(在今河南濮陽)出發,跨黃河,過濟南,渡淄水,沿驛道一路東行。來日剩一身,茫茫即長路……」百姓的苦,百姓的難,鄭板橋看在眼裡,痛在心裡。長夜難眠,秉燭提筆,洋洋灑灑一首《逃荒行》,詳細描述了饑荒下流民的艱難處境。鄭板橋,原名鄭燮,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於江蘇興化。
  • 千古怪才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他,就是清朝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如果沒有在讀書時學過鄭板橋的詩,大部分人可能會以為板橋就是他的名或字,也不會知道鄭夑是誰。其實鄭燮就是鄭板橋,鄭板橋就是鄭燮,燮是他的名,而板橋是他的號。在他的家鄉興化,臨近護城河邊的要道口上,有一座建於宋朝的木橋,當地人都稱之為「板橋」,幼時的他常在橋上玩耍駐足,古板橋於他而言,是深刻的童年回憶。
  • 鄭板橋人性化斷案,詼諧有趣,堪稱又一絕
    1、中國版的《威尼斯商人》鄭板橋在做濰縣縣令的時候,遇到一個財主跟一個農民打官司。升堂之後,財主搶先陳述,他說農民去年三月五日,借了他三兩銀子,立下契約,如若一年後不能歸還銀子,農民家的三畝良田就歸財主家了。財主說著,還拿出了契約,呈給縣太爺。鄭板橋看了一下契約,看那上面寫著:如若不能按期歸還,三畝良田歸債主耕種。
  • 鄭板橋:夢醒揚州一酒瓢
    揚州八怪,顧名思義自然是八個人(其實也可能是選取了八個代表),他們分別是: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板橋、高翔和汪士慎。這「八怪」之中的代表,自然應屬鄭板橋了。清代「竹枝」詩人董偉業在《揚州竹枝詞》中寫道:夢醒揚州一酒瓢,月明何處玉人簫。
  • 劉孟浩:鄭板橋為何棄石濤而選擇八大山人?
    在鄭板橋33歲那一年,他離開了北京駐足揚州,那時揚州已經聚集了大批成名的書畫家,而此時的鄭板橋還是個無多大名氣的人,儘管他很有文採,能寫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但人們似乎並不看好他。面對現實,鄭板橋對自己進行了重新審視。
  • 鄭板橋:學不泥古,自成一家
    鄭板橋(1693—1766年),原名鄭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清代傑出的書畫家、文學家。作為「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以其詩、書、畫「三絕」而蜚聲於世。觀其治學,不苟同俗,不泥古法,為文作畫能自樹其幟,自成一家,表現出強烈的創新精神和人民情懷。鄭板橋的這種治學精神,時至今日,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 「吃虧是福」和「難得糊塗」,讓我們學學鄭板橋的處世智慧
    這是鄭板橋對於世人的警示,也是他自己的處世智慧。我們都知道鄭板橋最擅長的是畫竹。在世人眼中,竹是君子的化身,正直、挺拔、堅韌、長青(清)。這樣的品質,正是鄭板橋所擁有的。所以,他喜歡畫竹,也是以物喻志。 一個人能夠在青史上留名,自然是要有與眾不同的地方的。
  • 被譽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究竟「怪」在哪裡?
    鄭板橋的父親是一位私塾先生,母親在他四歲時便離世了,由乳母費氏撫養長大。鄭板橋自幼聰穎過人,勤讀詩書。康熙五十二年,二十歲的鄭板橋考中秀才;雍正十三年,時年三十九歲的鄭板橋考中舉人;乾隆元年,四十四歲的他考中進士。乾隆七年,五十歲的鄭板橋開始出任山東範縣知縣,後來又調到濰縣當知縣。用鄭板橋自己的話來說,做官主要是想:「得志加澤於民」。
  • 興化民間故事:鄭板橋要路費
    興化民間文學故事系列│鄭板橋要路費興化市鄭板橋 範仲淹紀念館鄭板橋有一次在杭州西湖遊玩時把身邊帶的錢用了個精光,正好有人帶信,要他立即回家。他一摸,身無分文,不免著急起來,忽然聽見一片鼓樂聲、歡笑聲,抬頭一看,見西湖邊有一隻彩船,船上是杭州知府帶著歌妓舞女在遊湖嬉笑,歌舞作樂。
  • 難得糊塗鄭板橋,畫作欣賞
    喜歡字畫的藏友估計是沒有不知道鄭板橋的,那就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鄭板橋的畫作。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
  • 文物志|鄭板橋「難得糊塗」在濰坊
    文物志|鄭板橋「難得糊塗」在濰坊大眾日報記者 張依盟2020-10-31 06:36:31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鄭板橋「難得糊塗」在濰坊2020-10-31提起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鄭板橋,人們很容易想起他的名言「難得糊塗」。在濰坊市博物館有一塊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碑,下方就刻著這幾行小字。石碑深受遊客喜愛,由此開發的文創產品也備受追捧。那麼,這塊碑為何在濰坊?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揚州八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