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發現卡洛琳海山 成因接近「地幔柱假說」

2020-12-21 光明網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健高通訊員王敏)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國際地學期刊《化學地質學》在線刊發了該所研究員張國良課題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通過科考取樣和實驗室分析發現,西太平洋卡洛琳海山隆起部分玄武巖的形成早於其東側海山鏈的玄武巖,而且兩處玄武巖同位素相同,說明這座海山的成因接近從未被證明過的「地幔柱假說」。

  據介紹,「地幔柱假說」近半個世紀前被提出,該假說假設一個來自上千公裡地幔深部的地幔上湧體,會出現類似原子彈爆炸一般的現象,以蘑菇雲狀上湧,形成大量巖漿,洋底高原就是「蘑菇雲」頂部,而海山鏈就是「蘑菇雲」尾部,由於板塊漂移,二者在地表體現為空間上的連接性。

  但地球上的洋底高原和海山鏈大都單獨存在,也沒有證據顯示存在二者成因相連的現象,因此科學家一直未能找到「地幔柱假說」的證據。要想檢驗這個假說,就需要證明洋底高原和海山鏈的時空分布符合板塊構造運動,且具有共同的源區組成。

  實際上,除了人們熟知的夏威夷海山鏈以外,西太平洋還有一個卡洛琳海山鏈。卡洛琳海山鏈臨近雅浦海溝和世界最深海溝——馬裡亞納海溝,位於海底地質運動活躍地帶。與夏威夷海山鏈不同的是,卡洛琳海山鏈西端連接一個巨大的卡洛琳隆起,隆起位於馬裡亞納島弧南端、雅浦島弧以東的三角區。

  張國良研究團隊通過「科學」號考察船首次獲得了卡洛琳隆起不同部位的拉斑和鹼性玄武巖。

  研究團隊發現,在卡洛琳隆起處採集到的拉斑玄武巖微量元素與典型的洋底高原玄武巖非常相似,同時它的鹼性玄武巖則與東部相連的卡洛琳海山鏈玄武巖幾乎重疊。這些結果首次證明了西太平洋存在一個巨大火山活動形成的卡洛琳洋底高原。

  研究還顯示,卡洛琳洋底高原的拉斑玄武巖形成於1500萬至2400萬年之間,明顯早於卡洛琳海山鏈,且兩者代表巖石「基因」的玄武巖同位素又非常相似,這說明卡洛琳洋底高原和海山鏈很有可能來自同一地幔柱。

  結合本次研究,研究團隊認為卡洛琳高原—海山鏈系統的時空分布和成因上符合「地幔柱假說」的基本模型,這對進一步證實「地幔柱假說」提供了重要證據。

[ 責編:肖春芳 ]

相關焦點

  • 我國學者發現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地幔中大量存在氦
    【 我國學者發現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地幔中大量存在氦】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所計算物理團隊王賢龍研究員與江蘇師範大學李印威教授合作,採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基於粒子群優化算法的全局結構搜索方法和分子動力學方法研究了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的物性,預測了系列穩定的氨-氦高壓化合物,指出氦並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只能夠存在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氣中
  • 青藏高原所等發現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縫合帶中超鎂鐵質巖石成因
    青藏高原所等發現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縫合帶中超鎂鐵質巖石成因 2015-06-01 青藏高原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科學家:泡泡宇宙假說!讓人難以置信
    看過宇宙的樣子,不禁讓人想了解宇宙之外的樣子,科學家曾發表了一個「泡泡宇宙假說」,關於宇宙外的假說有多種,然而種種都讓人難以置信!人類生存的地球已經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繁華盛世,人類也是地球上最高級的生物,但是人類的起源依舊是一個未解之謎,生物學家們經過多年的試驗發現,人類可能是一個外來物種,人類身上的種種特點和其他生物大不相同。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海底發現「鯨落」!
    我國科研人員首次在南海海底發現3米長的「鯨落」!鯨落到底是什麼?說起鯨落,其實不難想像,它和鯨魚應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說起鯨魚,映入腦海的首先就是它那無比龐大的身軀,而其中的「藍鯨」被認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和一艘巨型船隻差不多。那麼鯨落和鯨魚有什麼關係呢?它是怎麼引起的呢?
  • 我國科學家發現:啤酒酵母可能發源於青藏高原
    我國生產的啤酒基本上都屬於拉格啤酒。拉格啤酒發酵菌種又被稱為巴斯德酵母,是由愛爾啤酒發酵菌種與另一種野生酵母菌雜交而形成,後者就是拉格啤酒酵母最原始的「祖先」。它讓拉格啤酒酵母有了低溫發酵能力,但科學家一直沒有找到它源自何處。
  • 「穩態假說」輸給了「大爆炸」?到底什麼是穩態假說?
    穩態假說的起源雖然宇宙穩定不變的概念在歷史上一直被科學家所接受,但並沒有引起特別的關注,直到近代早期科學家才開始用天體物理學的術語來解釋它。第一個明確的例子是在天文學和宇宙學的背景下,艾薩克·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刊物中解釋了這一概念。
  • 地質地球所等在地幔過渡帶俯衝板片界面成像研究中獲進展
    在板塊俯衝過程中,俯衝板片將冷的、不同組分的物質(如地表沉積物、玄武質洋殼、水等)帶入地幔,與周圍地幔相互作用,在二者邊界發生熱化學交換。對俯衝板片界面的認識是理解板片幾何形態、組分結構、深部水循環和地幔熔融等地球深部動力學過程的關鍵。
  • 科學家發現雙星系統會產生強烈的伽瑪射線
    2013年,一個由美國和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公布了七個擁有沃爾夫-拉葉星的天體系統,它們屬於很可能產生伽瑪射線的恆星系統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小組發現由高亮高溫的沃爾夫-拉葉星和大質量(幾十個太陽質量)OB
  • 又一新發現礦物以華人科學家毛河光命名!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的Oliver Tschauner教授領導的礦物學小組最近在來自深部地幔的金剛石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天然高壓礦物包體,並將其命名為Davemaoite(中文名:毛鈣矽石),相關研究於近日發表在《歐洲礦物學報》。
  • 神秘的通古斯大爆炸,成因至今未解,威力相當於1000顆原子彈
    能同時讓科學家、小說家、陰謀論者和超自然愛好者都討論不休,在各自領域悉心研究並提出眾多假說的通古斯大爆炸距今已經一百多年了,雖然研究者眾多,然而它的成因卻依然是個謎題。調查小組在爆炸發生地沒有找到任何的隕石坑,在對當地的物質進行分析後發現了來自地球外的金屬,隨後科學家在對當地的輻射分析後排除了自然的核爆現象。隨後一批接一批的科學家來到這裡對爆炸區域進行研究,提出各種假說,然而假說一直都沒有轉正成功,小編挑幾個比較有意思的跟大家聊聊。
  • 那些關於阿爾茨海默病身世的假說
    科學界其實還沒有一個定論,但是目前主流的主要為三大假說。膽鹼能損傷假說1971年,有個叫多伊奇的人通過動物試驗發現,膽鹼能系統與記憶的形成和儲存有關,此後經過其他學者進一步完善,提出了膽鹼能損傷假說。這一假說認為,各種原因引起的基底前腦膽鹼能神經元損傷、相關的皮層及海馬等腦區的膽鹼能神經傳遞受損,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記憶及認知功能損傷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內膽鹼能神經纖維發生退行性改變和神經元丟失、乙醯膽鹼酯酶和其轉移酶的表達水平與酶活性出現異常。科學家們根據這一假說開發了乙醯膽鹼酶抑制劑。
  • 2.15 內共生假說
    這裡就不得不說到一個著名的假說:內共生假說。根據線粒體葉綠體的相對自主性、大小以及與細菌的形態相似性,科學家提出:具有呼吸功能的細菌和產氧光合細菌通過與非光營養的真核生物宿主結合,後者獲得了一種新的能量代謝形式,而共生細菌在宿主內獲得了一個穩定的生長環境。
  • 科學家發現,巨量氧氣被吞入地心!
    地球的內部結構也是分為好幾層的,由地核、外核(地核)、地幔、地殼構成的。地幔的深度達到了數千千米,而在地幔之下則是地心,這裡的溫度相當高,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這裡的事物都是處於熔融狀態的。不過科學家在研究的過程中,利用地震波發現地球有巨量的氧氣被地心吸收,進入地心中。
  • 科學家提出稀有地球假說,人類是唯一文明?
    科學界內分為兩大門派,一部分人認為外星人是存在的,可是有另一部分人認為,地球才是宇宙中唯一高智慧文明,隨後出現了稀有地球假說,難道說人類真的是宇宙中的唯一一個文明嗎? 自從人類出現了這樣想法之後,稀有地球假說就出現了,這個假說主要認為人類才是宇宙中唯一文明,除此之外根本沒有其他文明的外星人,只是一個神話罷了,他們根本不存在。
  • 地幔中有多少水?海洋根本沒法比!
    矽酸鹽地幔可以劃分為上地幔、過渡帶和下地幔,大致以410km和670km深度為分界面。今年三月Tschauner及其團隊發表在《Science》的一篇文章,發現來自中國和非洲的3塊鑽石內部包裹著「冰七」,這是水的一種晶體,密度大於普通的冰。地幔中的高溫高壓使碳元素結晶形成鑽石,偶爾會將周圍的塵埃或液體雜質包裹進去,鑽石隨火山活動上升到地表,包裹的液態水在鑽石上升的過程中結晶。
  • 科學家發現5個地下海洋,有沒有可能,地球上的水來自那裡?
    科學家發現5個地下海洋,有沒有可能,地球上的水來自那裡?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地球上的水肯定不是憑空出現的,它到底是怎樣來的呢?科學家發現5個地下海洋,有沒有可能,地球上的水來自那裡?有相關的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水是從外太空運來的,在地球形成初期,有一顆行星撞擊地球後,帶來豐富的水資源。
  • 寮國的海山
    沒錯,海山要出國了。我調侃說:「臥槽,我們這幫人裡也有出國的了,雖然是寮國,也是出國啊!」大家還沒笑完,海山提到,以後可能回到北京,但是這個時間也許是5年,也許是10年,也許······海山是家裡獨子,他牽掛父母,內心希望儘可能離他們近一些。除了這些,還有一個問題令海山壓力山大——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