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篇先歇歇,寫寫豐臣秀吉番外篇。
北政所,朝廷賜予的女性官位,官居從二品。
中國有個成語叫「封妻蔭子」,在日本一樣,對於地位足夠高的男性來說,他們的正妻(注意是正妻),是可以擁有一定的官位的,與丈夫一樣享受來自朝廷的尊榮。
1585年,秀吉獲得「關白」之位後,順理成章地,其正妻寧寧也獲得了「北政所」之稱。後世在說「北政所」的時候,沒有一般,都是特指寧寧。
「關白」這個職位,類似於中國的「丞相」一職,屬於文官的最高位次,地位在一人之下;相應地,武官也有最高位次——「徵夷大將軍」,在1603年德川幕府成立後,由家康擔任。
讓我們把目光放在這個把「北政所」從官名變成特指的女人身上。
秀吉和寧寧結婚的時候,秀吉25歲,寧寧14歲,秀吉出身篳路藍縷,雖然大了寧寧整整10歲,但在當時看來,其實也沒啥,你情我願就行,年齡嘛,問題不大。
秀吉的發跡是隨著信長的霸業而開始的,而婚禮當時,那一年是1562年,正是信長桶狹間揚名,確立清州會盟,開啟霸業的時候。秀吉只不過是信長麾下的一名足輕(步兵),因為母親改嫁的緣故,後爸不待見他。所以說,婚禮的舉辦地點是秀吉好友前田利家的家裡,他們的婚姻是在利家和其妻阿松的見證下開始的。
嫁到夫家的生活並不容易,家庭的開支,後輩的培養,關係的協調等等,這些都是考驗寧寧的地方。
有一個趣聞,傳說秀吉在小谷城之戰受賞,成為長濱城主之後,生性風流的秀吉開始尋花問柳。作為正妻的寧寧不可能沒有想法,但是直接說秀吉只會厚著臉皮求情,最後只能不了了之。於是寧寧直接越級向信長反應這一情況,而信長倒也抽出時間回信,誇讚寧寧的賢惠,說猴子(秀吉)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第二個像寧寧這樣好的老婆了,讓她放心做她的正室,實在不行把這句話告訴秀吉。
雖說信長一貫不按常理出牌,但是回應下屬的妻室,如果說沒有濃姬的好話,我是不信的。
生活雖然艱難,所幸的是,作為命運之子,秀吉一步一個腳印,逐漸成為了天下人。相應地,寧寧也順勢成為「第一夫人」。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與秀吉之間只有一個孩子,而且還早夭,這就導致關於繼承人這件事遲早會出問題。
不過這個問題不用現在說,現在讓我們談談北政所的地位。
在豐臣秀賴出生之前,寧寧是毫無疑問的二把手,影響力遠遠超過了一個女人應該有的能力,作為筆者心目中的戰國三夫人榜首,下面簡單講講她的貢獻。
與戰國三英傑相對應的,後世也評出了戰國三夫人(信長正妻濃姬、秀吉正妻寧寧、前田利家正妻阿松)。
在織田家,與其說是秀吉與利家是摯友,不如說是寧寧和阿松的閨蜜關係使他們成為摯友。由於秀吉和利家的家臨近,男人們出去打仗的時候,女人們難免會聚在一起嘮嗑。
利家是尾張貴族,家境相對殷實,因此寧寧時不時地需要跑到隔壁阿松那裡借東西。同樣作為戰國三夫人,阿松認定秀吉和寧寧不會平凡,因此對寧寧多有關照,也因此,寧寧和阿松成為了好閨蜜。
種下的種子,終會有結果的那一天。
1583年,賤嶽之戰,本應屬於柴田軍的前田利家突然反水,這裡面一方面確實是秀吉實力更強,但是阿松和寧寧的關係也是不得不提的一個點,秀吉說服利家反水的一個理由就是夫人之間的關係。
作為昔日之交的回報,寧寧在成為北政所之後對阿松也有照顧。秀吉醍醐寺賞花的時候,除了大名們需要排序之外,夫人們也需要排序。
第一位不用說是寧寧,但是第二位卻讓秀吉的妾室起了糾紛,寧寧這時力排眾議,讓阿松坐了第二位,以示其尊貴。
這裡面雖說有平息糾紛之意,但報恩之情,也能看出一二。
寧寧本家是杉原家,後來做了淺野家的養女。在秀吉飛黃騰達之後,很多人想通過寧寧這條路跟秀吉攀上關係,而寧寧也是盡己所能幫秀吉尋找人才。
像「賤嶽七本槍」之中的加藤清正、福島正則,都是由寧寧介紹給秀吉的。而且由於他們加入到秀吉麾下的年齡還小,秀吉需要外出打仗,寧寧毫無疑問地承擔起了母親的角色,所以說,加藤、福島等人對她會有一種精神上的歸屬感。
除此之外,養父家的弟弟淺野長政被她推薦給秀吉,日後成為「五奉行」之一。秀吉沒有子嗣,寧寧也將侄子秀秋收為自己撫養,不讓秀吉晚年膝下無子。
順帶一提,這個秀秋,全名稱作小早川秀秋,「秀」字取自秀吉,成年後因為避嫌的原因,做了小早川隆景的養子,在關原之戰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被後世戲稱為「關原戰神」。
關於「戰神」的含金量,可以說,滅亡豐臣家的前三號人物,必有他小早川秀秋之名。
古語云「糟糠之妻不下堂」。這話簡直是為寧寧貼身打造的,作為秀吉的糟糠之妻,寧寧完美體現了「賢內助」的定義。一日夫妻百日恩,儘管沒有子嗣,但是無論當時還是後世,沒有人懷疑寧寧配不配「北政所」這一職位。
即使是好色如秀吉,也一直承認寧寧獨一無二的地位。連信長都看出來寧寧的好,秀吉不可能看不出來。
然而隨著秀吉家臣團的不斷擴張,寧寧不可能獲得所有家臣的好感,當秀吉親生兒子秀賴出生的時候,這種矛盾出現了。
秀吉得到的第一塊像樣的領地是近江長濱城,在那時,秀吉招募了一些近江人作為他的家臣,代表人物就是石田三成。
這些近江人擁有著卓越的行政能力,他們擔任著秀吉的秘書團,像軍需的指揮、調度,內政的管理、安排,在秀吉晚年是由他們來做的。舉個例子,秀吉晚年遠徵朝鮮,負責做「蕭何」的就是石田三成。
1592年,秀吉的側室茶茶生下了秀賴,這對老來得子的秀吉來說是巨大的衝擊。也因此,茶茶的地位突飛猛進,秀吉將澱城賜予茶茶,家臣們尊稱為「澱殿」。
關於澱殿的故事,我們在下一篇講,現在可不能冷落了這位「第一夫人」。
秀賴出生後,儘管秀吉刻意讓寧寧去親近秀賴,比如說讓秀賴喊生母澱殿為「母親」,喊寧寧為「大母親」。但是依舊掩蓋不了寧寧失落的內心。
儘管說,關於這方面——側室之子與正妻之間關係融洽,有過先例。比如說織田家,信長與濃姬之間沒有子嗣,於是信長把長子信忠過繼到濃姬名下,金崎撤退的時候,信長生死未卜,濃姬是有過擁立信忠退守岐阜的打算的。
但是秀吉在秀賴出生之後已經幾乎喪失了理智,由於秀賴出生的時候,秀吉已經50多歲了,因此他毫不留情地剷除一切會阻礙秀賴的障礙,那些提議對秀賴有利的,他幾乎無條件答應。
像繼承秀吉官位的關白豐臣秀次,就是秀賴未來的犧牲品。
也因此,以擁立秀賴和澱殿上位的文吏派,會或多或少地對寧寧有些排斥的行為(儘管不一定出自本心)。
看清這一切的寧寧,在秀吉去世後主動離開了大坂城,讓給澱殿和秀賴居住。自己則出家為尼,不再留心世間。
當然,作為武將派的精神領袖,寧寧的影響力依舊還在,老烏龜家康正是看中了寧寧在武將派的地位,通過討好寧寧獲得了武將派的支持。具體事例是,關原之戰時,以寧寧為精神領袖的武將派,在德川家康的威逼利誘之下選擇加入了東軍家康方。
在打曾經的同僚三成的時候,武將派福島正則可是相當之猛。
關原之戰之後,出於對豐臣家的考慮,她曾寫信勸告澱殿臣服於家康,但是澱殿還做著豐臣家的繁華之夢,不肯掉價。
1615年,家康發動大坂夏之陣,號召全國大名滅亡豐臣家,澱殿和秀賴被迫自殺,豐臣家從此而亡。
我查了一下,寧寧的生卒年是1547年-1624年,可以說,她是以第一視角見證了豐臣家的興起和衰敗——從尾張前田家的紅燭到大坂天守閣的大火。
起於塵土,歸於塵土,不過如此。
我曾經想過一個問題,秀吉死後,誰成為西軍領袖能贏?
歷史告訴我們三成不行,很多人說是秀吉的遺孤秀賴,但是我思來想去,結果只有一個,一個女人——寧寧。
即使是三成擁立秀賴,並且成功把8歲的秀賴帶到關原戰場,撐死了和老烏龜家康五五開。但是寧寧來就不一樣,三成的能力,秀賴的大義,以及寧寧的資歷威望,糅合在一起就是第二個豐臣秀吉,到時候兵臨城下的說不定就是江戶城了。
關於關原之戰寧寧的動向說,我更傾向於中立(儘管我是多麼希望她能加入西軍)。
原因無他,那個人去世了,世間再無留戀。寧寧愛戀的,只有秀吉而非豐臣家。
到此,給故事留下一些浪漫吧。
PS:在《戰國無雙》中,寧寧的聲優是山崎和佳奈,毛利蘭的配音演員。所以說,寧寧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女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