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信長成為三英傑的法寶是黑心腸,家康的法寶是厚臉皮,那秀吉一定是他的個人魅力,那種能讓竹中重治這樣的人才甘心做一個小城主家臣的魅力。
這次對家康,也不例外。
小牧長久手之戰結束後,由於家康的讓步,使得秀吉和家康之間的關係緩和了下來。對於家康,秀吉與其說是想擊敗,更多地是想收服。
「三河大人可是已故信長公的盟友,若能將此人收入麾下,天下還不馬首是瞻?」
自1579年家康正室築山殿因為傳言謀反被信長誅殺後,家康並沒有選擇續弦,儘管有諸多妾室,但正妻的位置一直空著。
得知到這個消息的秀吉,強硬地逼迫自己的妹妹朝日姬與其丈夫離婚,並打算讓這個40多歲的女人成為家康的「新娘」。
這件事情幹的很不人道,朝日姬原來的丈夫在得知秀吉的命令後,感到自己受到巨大的侮辱,憤而出家。但是沒辦法,政治婚姻原本就是需要犧牲的。
起初,德川家的家臣們並不希望家康迎娶朝日姬,光憑這個女人是鄉下出身(在秀吉成為長濱城主之前,朝日姬一直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女子)就足以回絕秀吉使者。
「而且她有點老了。」家臣嘀咕著。
不過,出於對於形勢的判斷,家康無奈地承認將來的天下人會是秀吉,這個時候拒絕只會有害無利,只能勉為其難硬著頭皮了。
朝日姬的身份與其說是德川家女主,倒不如更像是人質,在談論相關事宜時,家康詢問:「即使朝日小姐生子,亦不立為嫡子,可否?」
家康其時已經中意自己的三兒子秀忠了,在起乳名的時候,秀忠被命名為「竹千代」,這是包括家康在內,三代家主的乳名。
知道家康的心思,使者一口答應。當然,作為人質的交換,秀吉也要求家康那邊派人過來,當然,話說的很好聽:
「可否讓俺秀吉收大人一位兒子為養子?」
於是,家康的二兒子於義丸就被送到了大坂城,秀吉還特意為他弄了一個收養儀式,並親自為其元服,從養父秀吉和生父家康名字中各取一字,稱為「羽柴秀康」。
(這個羽柴秀康也是有故事的,家康的番外篇講。)
倆家的關係已經達成了,接下來就是自己的政治目標了——讓家康臣服。而家康臣服的最好標誌,就是他能夠離開自己的龜殼,來京都或是大坂拜謁自己。
這樣一來,其他觀望的大名就會說「連三河大人都屈於秀吉之下了,我等需要趕快討好秀吉啊」,形成一個聯動效應。
但是家康沒動,或者說,跟沒動一樣。
出於自己安危的著想和家臣的勸阻,家康對於向秀吉明確表態這件事並沒有一個答覆。
他把自己的居城從遠江濱松城遷到了駿河駿府城,駿府是以前家康主公今川義元的老巢,這裡跟關東北條氏的關係更近,便於一心經營東海道的領地。
「看樣子家康不為所動,難不成是因為妹妹的分量還不夠?」
秀吉找到了自己同母異父的胞弟秀長,跟他商量把母親送給家康的想法。
其時,秀吉已獲豐臣之姓、關白之位,與正妻寧寧的官位北政所類似,老母也被稱為大政所。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你把妹妹送給家康就算了,現在還要把老娘當人質送過去?自古以來哪有這種做兒子的?萬一出個三長兩短,你一個關白連自己老娘都保不住豈不是要被笑死?
站在後世的角度上說,對於收服家康,肯定還有更好的手段,但是把母親當人質,確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秀吉需要去賭,收服家康這件事帶來的收益太大了,但是也很難,他不是信長,沒有與家康從小便相識的緣分,他只能這麼做。
最終,秀長還是耐不住兄長勸說,跑到母親那裡了。當然,動身的理由並不是當人質,而是前往駿府看自己的女兒女婿。
另一方面,收到消息的家康對這個老婦人的身份將信將疑,但是當大政所和朝日姬母女相認的時候,所有人都確信這是本尊無疑。
現在家康只有一條路可走:順應局勢,臣服秀吉。
如果不這樣的話,一旦開戰,輿論會毫無疑問歸向秀吉一方,無論從道德還有朝廷正義來講。
這是一場陽謀,總歸是秀吉贏了。秀吉如此誠意,連母親都放到他手上,家康沒有任何理由拒絕臣服。
1586年,家康前往大坂城,參與秀吉的宴會。
在宴會前一天夜裡,秀吉私下拜訪家康:「明日三河大人可否稱讚俺秀吉?」
在宴會上,對於秀吉以臣禮相待,讓秀吉掙足了面子。從座次亦或是禮儀,家康表現得就跟伺候信長一樣——名雖盟友,實則君臣。
宴會後,秀吉總算是鬆了口氣,收服了家康,天下一統就是時間問題了。而家康在回到自己居城駿府後,明白秀吉對自己並無殺心,也是放心將秀吉母親大政所送回大坂。
而在秀吉大刀闊斧爭奪中央領土、政權的時候,日本西南的九州、東北的奧州也沒有閒著。
九州的豪族島津家素以武勇聞名,島津家有一套賴以成名的戰術「釣野伏」,簡而言之就是「引蛇出洞」和「關門打狗」的結合體,提前埋伏兵力,通過誘導把敵人引出來,讓伏兵打一個出其不意。
在九州群龍無首的時候,島津家家主島津義久發兵攻打九州的諸大名,近乎一統了九州。而以立花家為代表的家族不願意看到家族就此滅亡,於是向中原實力最強的豐臣秀吉請求援兵,期待能藉助秀吉的力量壓制島津勢。
秀吉也認為這是天降良機,這樣一來,自己就有理由把勢力安排進九州。而且早在1583年,中國毛利家就已臣服於秀吉,對於這樣一股力量,秀吉不用白不用。
如果只有一個毛利家的話,島津軍還能憑藉地利勉強吃得消,但加上秀吉就不一定了。1587年,為了確保豐臣家的權威,秀吉挑選了跟隨自己多年徵戰的胞弟豐臣秀長以及名軍師黑田如水(官兵衛),配以近乎碾壓式的兵力,以期必勝。
不知道大家以前有沒有看過這樣一種說法:「打仗不是為了贏,而是為了獲得談判的籌碼。」
這話適合島津義久。
儘管島津家有著地利和「釣野伏」這樣的小優勢,但在兵力和物資上遠不及豐臣軍,秀吉一統的步子不是一個九州豪族能夠阻擋的。
在敗局已定的時候,島津義久很識趣地選擇了投降,並且辭去家督的位置向秀吉謝罪。而秀吉出於島津家在九州地頭蛇的地位,也只是勒令島津家把領土退還給那些家族,依舊保留自家領土。
「不打到底,不撕破臉,對雙方都有好處」。
(島津義久二弟島津義弘)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打壓島津家的氣焰,秀吉特意評價九州本地的武將立花宗茂為「西國無雙之大將」。宗茂的父親高橋紹運死於對島津家的戰爭中,這也算秀吉幫忙報了仇。
九州徵伐對於秀吉來說並不是一場硬仗,島津家固然有東西沒拿出來,但對於秀吉來說,只要島津家臣服,自己平定九州的目的已經達到。他的目標應該是加快一統的進度,而不是沉浸於一隅的得失。
現在,秀吉可以高聲呼喊:「天下一步之遙。」
是的,自1467年應仁之亂以來,戰國割據時代已經持續了一百餘年,而現在完成數代人的夢想只差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