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內收肌群之謎

2021-02-12 學思傳

今天應要求來談談髖內收肌群。

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我們講臨床步態分析的時候,講到臀大肌、臀中肌,講到股四頭肌、脛前肌、小腿三頭肌等等在步行周期的不同時相有各自重要功能,對步態有重要影響。但是我們卻很少談到髖內收肌群。再仔細審視一下我們的臨床工作:除了內收肌痙攣導致剪刀步態的時候我們需要處理痙攣,臨床工作中我們也幾乎沒有任何對髖內收肌群的關注。

為什麼?內收肌群沒用?如果內收肌沒用,那為什麼我們每個人又有那麼大塊內收肌而沒有像動耳肌那樣退化?難道只是為了好看?

(我的美腿女神哈,沒有內收肌群就成一根麻杆了。)

我們不在這兒多解釋內收肌群的解剖了,放幾張圖吧。

內收肌群:大收肌、長收肌、短收肌、恥骨肌、股薄肌,各自的起止點和神經支配請大家自己去複習。



(不好意思,自己手機做的視頻,上傳後被改了格式壓縮了)

一般來說,某塊肌肉或肌群的功能由其起止點連線和關節中心點位置之間的關係決定。起止點連線在關節中心點的前方,產生前屈動作;起止點連線在關節中心點的後方,產生伸展動作;內側,內收;外側,外展;前方由內向外,旋前;後方由內向外,旋後。所以,從上圖的標準位看,所有5塊肌肉都有髖關節內收功能而長收肌、短收肌和大收肌同時還有輔助髖關節內旋的功能。

當然大家都知道,討論肌肉功能不能只在標準位下討論,因為我們人是運動的,可能有各種不同體位。事實上,尤其以長收肌為代表的內收肌群在髖關節不同屈曲角度下,其功能是不同的。在髖關節近伸展位時,長收肌力線已經落在髖關節中心點的前方,可以產生類似於股直肌的髖屈曲力矩,內收肌因此有了屈髖的功能。而從髖關節屈曲100°位置開始,長收肌的肌力線移向了關節中心點的後方。在這個位置,長收肌具有了伸展力臂,可以產生類似於大收肌後頭的髖伸展力矩。

(抱歉,盜圖自:KINESIOLOGY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Mosby)

了解了這些,回到我們前面的問題,內收肌在實際步行中到底有多少用?很不幸,我們之所以在臨床康復中幾乎不重視內收肌,確實因為內收肌在步行中不大重要。因為我們正常步行過程中髖關節幾乎不會屈曲大於40°,所以基本上內收肌的作用就是內收髖關節和輕微的輔助屈髖作用。而步行時因為人體重心即使在單支撐相也不會超出兩側髖關節中心點外側(簡單說法,我們不可能因為重心移出支撐面而摔倒),因此雙側內收肌幾乎沒有內收拉緊髖關節的需求(在單支撐相,最重要的是髖外展的臀中肌臀小肌從外側拉緊骨盆以維持骨盆和軀幹穩定)。而主要負責屈髖的髂腰肌足夠強大,也完全無需內收肌的輔助。

 

那我們為什麼還會保留如此強大的內收肌群?理由很簡單,走路用不到,但是其他活動還是非常需要內收肌的。如我們前面所講,內收肌可以在髖關節不同角度下為髖關節提供有力的屈曲和伸展力矩。這種雙向力矩在高能耗的周期性動作中非常有幫助,比如短跑、自行車、攀登、反覆深蹲站等等:髖關節近全屈時,內收肌在最大機械程度上準備來擴充伸肌;相反,當髖關節近全伸時,它們又最大機械程度上準備來擴充屈肌。

如果覺得好,請長按二維碼打賞吧。

您的讚賞是我寫作的動力哈

相關焦點

  • 每周一肌——髖內收肌群(上)
    本期和大家學習的是大腿內收肌群,它們起於恥骨下支、坐骨支和坐骨結節,向下連接股骨粗線和內收肌結節,主要受閉孔神經或股神經的分支支配。大腿內收肌群包括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股薄肌和大收肌。這一群體既有共同的功能,也有各自的分工。它們參與臀部的伸展,在走路時起到穩定骨盆的作用,同時,也可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屈和內收。
  • 大腿內收肌群的家長裡短
    大腿內收機包括恥骨肌、長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和大收肌這五塊肌肉,它可以讓髖內收、屈曲和旋轉。在內收肌群中,大收肌最大,是全身第三重的肌肉,分為內收肌頭和伸肌頭,可根據髖部的不同動作行使屈髖和伸髖的功能。從內收肌的功能可以看出內收肌攣縮僵硬緊張會對骨盆有很大的影響,會使緊張的一側髖內收,骨盆提高、旋轉等變化。而內收肌群與盆底肌組成了人體深處的一條筋膜鏈,經絡微創針刺松解與盆底肌相鄰的內收肌群可以治療腰腿疼痛外,還可以快速有效的解除盆腔內的問題、男科婦科疾病及內科問題。
  • 女性一定要鍛鍊的內收肌群!
    練瑜伽時,我們經常會做開髖和拉伸雙腿練習,但很少有人關注和加強髖內收肌群的練習。事實上,想要真正的保養膝和髖,關鍵在內收肌群。練瑜伽,不要只做開髖的練習,加強髖內收肌群的練習同樣重要。另一方面,內收肌群向上與骨盆直接連接,是支撐骨盆穩定的重要肌群,所以可以這樣說,良好的內收肌是產後鍛鍊盆底肌的基礎,不能忽視內收肌雖然大家可能聽到的比較少,但是位於我們的大腿內側,也是很重要的,是能夠影響我們直立行走以及運動的!
  • 練瑜伽,請不要忽視了重要的大腿內收肌群!
    練瑜伽,我們經常會做開髖和拉伸大腿內側的練習,但很少有人關注和加強大腿內側髖內收肌群的練習。 事實上,想要真正的保養膝和髖,關鍵在內收肌群。而練瑜伽,也不要只做開髖的拉伸練習,加強練習同樣重要。
  • 坐姿髖外展和髖內收有什麼不同?3個方面,幫你做出正確選擇
    導語:髖關節在我們人體中佔著重要的位置,例如:當我們跑步的時候送髖會幫助你提高跑步速度取得好成績,鍛鍊臀部的時候,進行髖部外展,會讓臀部的刺激感變強,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動作坐姿髖外展和髖內收的不同之處,讓大家根據不同做出正確的選擇
  • 如何激活臀部肌群,讓臀髖的能力更強?
    理論上是這樣說,但在實踐中,很多人卻很難充分啟動臀部肌群,從而讓腿部肌群參與過多,尤其是股四頭肌,明明想練臀,卻把效果都加在了腿上;這也會讓膝蓋承受更多的力從而增加了受傷風險,或者也導致腰部的酸痛,這些傷病在很大一部分情況下,是你並沒有激活你的臀部肌群,讓其參與過少,同時也並沒有學會臀部肌群與髖關節的協調作用導致。
  • 6個瑜伽體式,幫你強化容易忽視的大腿內收肌群
    練瑜伽,我們經常會做開髖和拉伸大腿內側的練習,但很少有人關注和加強大腿內側髖內收肌群的練習。事實上,想要真正的保養膝和髖,關鍵在內收肌群。而練瑜伽,也不要只做開髖的拉伸練習,加強練習同樣重要。首先,簡單的跟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髖內收肌群?簡單的來說,它是大腿內側的一組肌群,起與骨盆下方的恥骨上枝、恥骨下枝、坐骨、坐骨結節等部位,並附著於股骨上。包括:恥骨肌、內收長肌、內收短肌、內收大肌、股薄肌。
  • 想要改善腿型,輕鬆美腿,原來鍛鍊髖內收肌群才是關鍵
    因為一般的腿部運動都側重於臀部和大腿內側的拉伸,反而忽視了對大腿內側內收肌群的鍛鍊,導致鍛鍊效果聊勝於無,很容易放棄。實際上,想要對腿部根本性改善,塑造腿型,鍛鍊髖內收肌群才是關鍵,還可以保護膝蓋和臀部的關節。那麼什麼是髖內收肌群呢?
  • 大腿內收肌群與功能
  • 改善髖關節外展活動度:髖內收肌動態伸展
    許多人髖內收肌群很緊,而這種緊繃可能是您無法在運動及訓練中進到好姿勢的主要限制因素。髖內收肌群過緊容易導致:  採用單腿跪姿,單腿像側邊打開,然後向側邊滑行,然後再屈髖往後坐!  注意把中心轉移到髖關節上,去感受內收肌的伸展!慢慢打開髖關節!
  • X腿糾正:髖內收肌放鬆+臀中肌強化!
    髖內收肌群(Hip Adductors)與髖外展肌群(hip abduction)是一對拮抗肌!
  • 內收肌緊繃,怎麼松
    髖內收肌群的主要功能功能是負責髖關節向內收的動作: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可以屈髖關節及外旋股薄肌可以屈曲小腿及內旋小腿當大腿後側肌群肌肉萎縮時,股薄肌和縫匠肌可以進行部分代償作用,以保持身體平衡功能。此時,髖內收肌群也是一組穩定髖關節的非常重要的肌肉群。
  • 腿伸不直——關注大腿內收肌群
    ,為內收肌群損害向下傳導痛影響,反之則不然。大腿不能伸直,但直腿抬高試驗受限較輕——急性恥骨上支(恥骨肌)和恥骨結節肌(長收肌)附著處;直腿抬高試驗受限較重,但髖膝能完全伸直——恥骨下支(股簿肌、內收短肌)、坐骨支和坐骨結節肌(內收大肌)附著處。兩拇指尖分別先在左右恥骨上支和恥骨結節處滑動按壓,再在左右恥骨下支直至接近坐骨支處滑動按壓。
  • 請別輕視大腿內收肌群
    大家平時都對腿部外側和前側肌肉的訓練比較重視.而往往忽略大腿內收肌群練習。
  • 大腿內收肌群的鍛鍊
    大腿內收肌群: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 大腿內收肌群的鍛鍊
    大腿內收肌群: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 肌肉功能分析(3)內收肌群
    內收肌群一共由五塊肌肉組成,分別是恥 骨肌、短收肌、長收肌、股薄肌和大收肌。這五塊肌肉中,只有一塊股薄 肌越過膝關節,協助完成屈膝的作用。
  • 拉伸|髖關節內收肌群
    髖關節內收肌包括了恥骨肌、內收短肌、內收長肌、大收肌和股薄肌等,總體來說,這些肌肉叢骨盆連接到股骨內側,當肌肉縮短變緊的時候,會限制髖關節外展的能力與速度,所以伸展這些肌肉能夠使步伐的移動變得較為靈活。
  • 這4個動作強化大腿內收肌群,讓你更加緊緻
    那麼在今天的內容裡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內收肌群,以及如何練好它讓你的大腿內側更加緊緻。認識內收肌群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大腿內收肌群還是比較大的,由四塊肌肉組成,它們分別是恥骨肌、長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從左到右)。
  • 髖內收肌伸展:改善髖關節外展活動度
    髖關節是我們人體最靈活的關節之一,髖關節有六個功能:伸展,屈曲,外展內收,外旋,內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