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千年潤良田,明前螺螄賽肥鵝——經過一冬的蟄伏,淮安市洪澤區蔣壩鎮螺螄近日開始上市。11日,盒馬江蘇公共事務部總監儲洋一行來到蔣壩鎮考察螺螄活體店和養殖、加工基地,當場籤下包銷協議。這兩天,「蔣壩螺螄」將直供南京盒馬鮮生線下門店。
「蔣壩螺螄」是我省直供盒馬的第20個「一標兩品」(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省綠色食品辦公室負責人介紹,搭上新零售平臺,我省溱湖籪蟹、泗陽鮮桃、寶應茨菰等一大批鄉野農產品成為網紅美味,單在盒馬南京12家連鎖店年銷售就達7000萬元。
「登堂入室」後,
小品牌身價倍增
說起江蘇農產品品牌,人們容易想起的總是陽澄湖大閘蟹、盱眙龍蝦、陽山水蜜桃這些知名品牌。「江蘇作為農業大省、魚米之鄉,優質農產品又多又好。」省綠色食品辦公室主任徐繼東舉例說,溧陽白芹鮮嫩多汁,曾是國宴食材;寶應紫園茨菰皮紫肉白,常年出口日本;泗陽鮮桃核小肉厚、香味濃鬱,和無錫陽山水蜜桃「各有千秋」,然而這些產品在消費市場知曉度不高,都是小眾化區域品牌,如同少人問津的野百合,如今「登堂入室」上了盒馬貨架、荔優品平臺,立馬身價倍增、喜迎「春天」。
記者近日來到盒馬南京華採天地店蔬菜區,店員向記者介紹,白芹從溧陽運來後,在盒馬物流中心粗揀後分成250克小把,包上塑料紙,印上綠底白標的「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標識,打上「白稈實芹、色澤鮮嫩、適合清炒」的「文描」, 「儀式感」十足,每天能賣100多份。在水產區,「鹽城桂魚」在水箱裡上下翻滾。 「每條桂魚一斤以上,不稱重,每條42.9元,現場加工加收15元一條。」店員說。為整體推介海鮮產品,呂四漁港在盒馬設立冰鮮專櫃,文蛤、蝦仁、帶魚、鯧魚剝殼分段裝盤小份賣。「吃過才知道,呂四帶魚是國內上好的。」徐繼東介紹,呂四海鮮去年在南京12家盒馬店賣了2000萬元。
「烏雞變鳳凰」,
尚需挖掘和包裝
搭上新零售,讓我省一大批地理標誌、綠色有機農產品「烏雞變鳳凰」,這背後是農業部門、零售企業和種養基地三方選擇和市場博弈的結果。
「江蘇進入盒馬的『一標兩品』農產品,都上榜省『綠辦』目錄,請省『綠辦』推薦。」儲洋介紹,農業部門的推薦和認證,不僅對入選農產品是背書和保障,還省卻商家的選擇成本。然而這些初級農產品進入新零售渠道,還要經歷一番「淬鍊」和「包裝」。
當中,溧陽白芹的「躍變」堪稱神奇。溧陽種植大戶易衛明,剛開始投資種植白芹時無人識貨、爛在地裡,幾乎難以維持,盒馬主動上門「策劃包裝」:一是加工中瀝水防腐,小包裝半斤上下,顧客一家三口一頓吃完,「不壓冰箱」,店家也是日進日出,不賣隔夜菜;二是在文描中挖掘其「小白娘」「國宴菜」的文化,「誘使」消費者嘗鮮。因而溧陽白芹2018年底「試水」進入盒馬店後,立馬一發而不可收,如今每天配送盒馬500多公斤,十分俏銷。
江蘇大閘蟹品牌眾多,溱湖籪蟹只是個地方品牌。盒馬卻在其蟹名中生僻的「籪」字做起文章。溱湖蟹農在蟹塘中設立隔離壩,翻身迅疾、膘肥體壯的螃蟹翻過這道壩才取名「籪蟹」,因此極力包裝籪蟹個體飽滿、肉質微甜韌滑的特點,並舉辦品鑑會選出蟹王、蟹後,很快使籪蟹在盒馬躋身「名蟹」之列。
「蔣壩螺螄」還因為牽手盒馬改進生產工藝,拓展經營內容。為接軌盒馬,蔣壩對螺螄加工進行SC認證,設立無菌車間,廚房設備「鳥槍換炮」,研發出蒜泥炒、蛋黃焗、魚湯煮、老鱉紅燒等多種菜品,清炒、剪尾、即食三種包裝,使「蔣壩螺螄」從賣一季到賣全年,並著手把蔣壩魚餅、魚圓也「捎帶」入盒馬。
接軌新零售,
江蘇農產品美名揚
「江蘇19個『一標兩品』在盒馬的熱銷,開拓思路,打開我們的眼界。」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朱新華說,酒香也怕巷子深,優質農產品搭上新零售,插上「騰飛的翅膀」;我省將借力盒馬、京東等新零售巨頭,發展為江蘇綠色優質農產品的發現地、各類農產品品牌的聚集地和市民購買、品嘗江蘇地方美味的體驗地。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產一方美食。徐繼東介紹,江蘇地域差異大,美食文化豐富多彩,「一標兩品」農產品居全國前列,地理標誌農產品就有98個,但其中糧油類影響力大,蔬果類影響力小,大眾化老品牌影響力大,地方特色品牌影響力小,尤其是各地新奇特的地標產品不少還「養在深閨」,「影響力不出縣域」,有的甚至淪為「提籃小賣」。
「根本原因,還是農產品與現代市場脫節,信息不對稱。」朱新華說,新零售打通線上線下,高品位的線下場景展示和網絡化的線上直銷相結合,提升優質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實現優質優價。
江蘇「一標兩品」在盒馬熱銷,引起其他零售巨頭和網銷平臺眼熱。江蘇網購平臺「荔優品」在「省綠辦」支持下,網上專區銷售200多個江蘇優質農產品,2月19日剛上線,已有數十萬元進帳。京東也將在「京東生鮮」開賣江蘇1000多個特色農產品。省餐飲協會為推廣有機蔬菜進飯店,將聯手「省綠辦」在南京試點評比星級「有機餐廳」,食材90%採用有機蔬菜的,授牌「五星級有機餐廳」,並在江寧建設倉儲基地採集全省各地有機蔬菜,配送南京各「有機飯店」。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顧巍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