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黑釉的魅力(八)

2021-01-14 家櫪

藝術家、考古研究者

沙家櫪原創作品

黃堡青瓷華北秀。珍稀黑釉更通幽,

晚唐明代燒不斷,雅韻難尋屬最牛。[1]

黑釉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唐、宋、金、元時期特別盛行於北方個大窯口,並帶有強烈的時代氣息,耀州窯黑釉雖然產品不多,但在耀州窯的生產史中是抹不掉的一個獨特品種,耀州窯自晚唐至明代都在生產以青瓷為主要產品的窯口,黑釉在耀州窯青瓷的遮掩下不太被人關注,就像『紅耀州』一樣常常被人們遺忘。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耀州窯的不斷考古挖掘表明,耀州窯黑釉自唐代至明代中期一直都有燒造,陝西的黃堡鎮銅川窯,唐代以燒制黑瓷與白瓷為主,兼燒青瓷。黑瓷的造型多種多樣,有碗、盤、 盒、燈、盆、壺、蓋罐等。1972年黃堡鎮曾出土了 1件黑瓷塔式罐,造型近似唐三彩陶器,但又不盡相同。罐橢圓腹,下部模印堆貼葉紋一周。下承以多邊形底座,座上鏤雕佛像人物及花卉。罐蓋為七級寶塔形,蓋頂塑一小猴,形象生動,器形端正,尤其可貴,是唐代北方黑瓷的一件傑出作品。從胎質、釉色特徵看,應為銅川窯的產品,蓋罐自上而下分為罐蓋、罐腹、底座三部分。罐蓋形制獨特,尺寸自下而上逐層遞減,共有7層,正是中國人常說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中的「七級浮屠」。

圖1:1972年黃堡鎮出土唐代黑耀州塔式蓋罐

晚唐耀州窯也發現了類似魯山窯一樣的花鼓,重要有五道凸旋紋,所刷的褐斑與魯山窯的不同,耀州窯的褐斑薄而偏黃,而魯山窯的彩斑是乳濁釉,帶有泛藍、褐色交織的窯變釉,有些顏色豔美的窯變非常美妙。

圖2:耀州窯黑釉花鼓

西安出土一件六、七世紀黑釉龍柄捏花口執壺,應該也是當地出產的作品,捏鳳嘴在唐代北方窯口十分流行,參見定窯有不少捏鳳嘴裝飾的執壺,這些造型都是受到西亞文化影響的混血兒,

圖3:西安出土六、七世紀黑釉龍柄鳳嘴執壺

2003年紐約蘇富比拍賣的一件唐代黑釉執壺,從造型、胎釉分析一個是黑耀州作品,這種執壺明顯也是受到西域文化的影響,造型上與瑞典國家博物館藏史前八世紀的彩陶鳳嘴執壺相似。

圖4:2003年紐約蘇富比拍賣唐代黑耀州執壺

圖5:瑞典國家博物館藏史前8世紀彩陶執壺

白胎青瓷的時代當始於五代,而終於北宋初。對於五代晚期所見的部分天青釉和淡青釉瓷器,禚振西先生以為其特徵與文獻記載的柴窯類似,曾提出有可能為傳說中的柴窯的觀點,參見《柴窯探微》。那是討論白胎青瓷的問題,但卻很少人關注白胎黑釉作品,由於白胎黑釉作品極為罕見,這種胎骨是黃堡鎮中心窯廠五代、北宋初一短暫時期的高檔作品,進入北宋耀州窯黑釉器分白體、灰胎,而白胎黑釉作品則是精巧的小件傑作,胎骨比起灰胎略松,胎骨潔白,釉色黝黑,胎釉黑白對比強烈,黝黑的黑釉晶瑩透徹,在白胎的映襯下更顯濃豔。

圖6:歐洲私人藏北宋耀州窯白胎黑釉執壺

耀州窯的白胎器物極為稀少,可能是五代白胎青釉的延續?胎體較輕而堅,

圖7:歐洲私人藏北宋耀州窯白胎黑釉瓜稜腹罐

耀州窯的黑釉窯變釉也是極為少見的品種,這種釉中含有較為多的其它礦物質,在高溫下熔融呈黑底硃砂點,又如夜空中飛濺起的火花閃耀,黑盞表面蒙上了一層細紗,顯示出久經風霜的包漿。

圖8:歐洲私人藏北宋耀州窯黑釉窯變硃砂點盞

北宋耀州窯非常流行百合花口器物,尤其是罐,不管是在耀州窯青瓷,還是耀州窯黑釉都非常流行,甚至小盤也做成百合花口的形式,但是這種花口一般都為六瓣。

圖9:2005年紐約佳士得拍賣北宋耀州窯黑釉花口罐

圖10:2003年紐約佳士得拍賣北宋耀州窯黑釉花口罐

北宋時期的耀州窯黑釉也有剔花器物,就像傳統的耀州窯青瓷一樣,只不過製作方法不太一樣,青瓷是在坯胎上剔刻好以後,再上青釉,而黑釉是在上好黑釉以後再剔刻,形成黑白對比的露胎的花紋,與磁州窯剔花裝飾一樣效果。

圖11:2006年倫敦蘇富比拍賣北宋耀州窯剔花執壺

陝西博物館藏的耀州窯黑釉油滴盞也是耀州窯黑釉的一個品種,雖然傳世作品不多,但是它代表了這個時期的一個品種的存在。

圖12:陝西博物館藏耀州窯黑釉油滴盞

運城博物館的特展裡展出了一件黑釉瓜稜腹花口蓋罐,據稱是北宋耀州窯作品,瓜稜腹作品在耀州窯裡是比較流行的一個品種,不管是青釉、黑釉、柿紅釉都有傳世作品,這種花開蓋子到是挺別致,在其他窯口不多見。

圖13:運城博物館特展耀州窯黑釉瓜稜腹蓋罐

所佔極為稀少,耀州窯主要以曲陽剔刻花為主流作品,黑釉只是青釉中的一點點綴而已,北宋晚期、金代的耀州黑釉已經是鳳毛麟角,這件鼓釘式硯臺是耀州窯晚期的一個代表性作品,石硯在唐代開始流行取代了傳統的瓷硯,到了宋代瓷硯幾乎不再有生產了,由於石硯的流行,衝擊了瓷硯的市場,瓷硯不再受歡迎,因此,在沒有市場需求的情況下,瓷硯基本停燒,當然,還會有個別習慣的需求生產極少數的作品,也可能由於區域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局限性,瓷硯還有私人訂製的可能性。

圖14:歐洲私人藏金、元代耀州窯黑釉鼓釘紋如意硯

有詩曰:

十裡陶坊稱翹楚,青瓷未掩黑耀州。

壺燈碗盞盆盒罐,黑釉白胎器色幽。

花口百合呈六瓣,露胎花飾各千秋。

偶然窯變硃砂點,恰似火花夜幕稠。

唐代明中燒未斷,未傳後世是何憂。[2]

[1]:沙家櫪, [2]: 王紅

傳播正能量是一種智慧,我們不斷更新現有知識,讓愛好者了解不同視角的最新觀點。

朋友如果你喜歡就請轉發到朋友圈讓大家分享。

相關焦點

  • 唐宋黑釉的魅力(二)-建盞油滴 -沙家櫪
    唐宋黑釉的魅力(二) -建盞油滴 -沙家櫪二:淺談宋、金黑釉油滴(下)原創作品建窯油滴 -沙家櫪油滴釉作品自唐代定窯偶然出現以來,南北許多窯口都有燒造,但是產量極為稀少,很有可能還是一種偶然性的產品,而非已被掌握了的必然產品,不然就是古人不太喜歡這種「油滴」?
  • 歷史上燒制黑釉瓷器的窯口
    黑釉瓷器在現代已經非常少的使用,但在古代東漢時期就開始燒制精美的黑釉瓷器。東晉時期德清窯所燒黑釉釉面滋潤、光亮,色黑如漆,可與漆器媲美。唐宋時期黑釉發展到高峰期,其中宋代建陽窯燒制的黑釉盞最為出名。明清時期黑釉瓷器製作精美,多以黑釉為地施各種低溫釉彩。
  • 如何區分各種黑釉瓷器?
    黑釉瓷器猶如瓷器之中的黑珍珠,它色澤潤澤光亮,落落不俗,給人一種端莊穩重之感。黑釉瓷器種類非常繁多,幾乎件件都是精品。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介紹如何區分各種黑釉瓷器,使您通過文中的描述領略瓷器之珍-黑釉瓷之美。
  • 黑釉花瓷《羯鼓錄》-沙家櫪
    唐宋黑釉的魅力(六) -沙家櫪原創作品 黑釉花瓷羯鼓錄,乳濁窯變任天成。魯山腰鼓出段店,飄逸如雲後世驚。[1]河南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 河南省位於黃河中下遊,為古代九州中心的豫州,河南有著悠久的制陶歷史和燦爛的陶瓷文化,陶瓷也是河南人引以為豪的,無數的能工巧匠成功造了巧奪天工的古代藝術珍品。
  • 「釉」惑|宋代吉州窯、建窯的黑釉
    吉州窯和建窯所燒造的黑釉茶盞,在當時最負盛名,此二窯工匠大膽運用新工藝,利用鐵釉的結晶原理和科學配方燒成了兔毫釉、油滴釉、玳瑁釉、鷓鴣斑釉以及曜變天目釉等多種黑釉窯變茶盞,釉質溫潤如玉。 宋 吉州窯剔釉填繪黑釉梅紋瓶南宋江西吉州窯黑釉瓷不僅產量大,而且裝飾技法多種多樣,諸如樹葉紋(俗稱木葉紋)、剪紙紋、彩繪紋、剔釉、剔釉填繪和玳瑁釉等等,這些裝飾設計、構思新穎,在宋代瓷窯之中獨樹一幟,有濃鬱的地方風格。
  • 遼金黑釉瓷器吧!
    許多人對遼金黑釉瓷器市場望而生畏,敬而遠之,總覺得這個市場水太深,唯恐上當受騙,不敢涉足其中。這種狀況客觀上造成了遼金黑釉瓷器流通只是少數人的遊戲,制約了遼金黑釉瓷器市場的健康發展。自陶瓷泛起以來,就一直憑證傳統審美思緒生長,大多數與瓷器都要求形態優雅,色澤通透,但黑釉瓷器卻恰恰走了相反的蹊徑,其顏色深沉,形體厚重,是反向性頭腦的代表。也由於此,黑釉瓷器在已往的20年裡一直都被忽略,直到近幾年價才逐漸走入公共的視線內。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後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 西綠釉、硃砂釉和黑釉作品 攝/呂成柏
    原標題:西綠釉、硃砂釉和黑釉作品 攝/呂成柏   雕塑法 攝/呂成柏  夏布床上用品——歡喜燈籠重慶榮昌夏布 攝/甘勇糊扇面棕竹扇  核心提示》》  在這裡重慶榮昌夏布這顆在文明長河中沉睡了千年的星星,將重新煥發出燦爛而沉靜的文化魅力。  泥與火的淬鍊——陶器  「金竹山、瓦子灘、十裡河床陶片片,窯公吆喝悍聲遠,窯火燒亮半邊天……」這句流傳了幾百年的民謠,在歷史的天幕下始終如一的映照著重慶榮昌以安富古鎮為核心的陶器生產場景,恰似一幅巨大的水墨畫,寫意著泥與火相生相融、跨越千年。
  • 巧如金,堪比玉的天目瓷-黑釉
    黑釉瓷是傳統瓷器釉色之一,出現於東漢時期,鼎盛時期為南宋時期。天目瓷是日本來我國留學的僧人,曾從天目山把這種瓷器帶到日本,並稱它為「天目」,於是後來人們習慣上便把黑釉瓷稱為「天目瓷」。黑釉在我國東漢時已有生產,它盛行於唐,經宋、元、明、清各代,歷史已達千餘年之久。
  • 別具風韻的黑釉瓷
    黑釉瓷  ■邱裕華我覺得,瓷器中的黑釉瓷,就像是黑妹子一樣,黑得流光溢彩,黑得別具風韻。自然,最著名的黑釉瓷當數吉州窯製作的。該窯以黑釉瓷和彩繪瓷為代表,尤其是黑釉瓷中的各種釉斑、木葉紋、刻花和剔花等獨樹一幟,特色明顯。黑白兩色,是大自然的原始之色。中國人的太極圖,也是黑白兩色。瓷器上的顏色,相對於白色,黑色更顯得彌足珍貴。就好像是天鵝,白天鵝常見,黑天鵝卻可遇不可求。要看黑釉瓷,自然,吉安博物館是一個特別好的去處,裡面二樓專設有吉州窯的展館。
  • 天下茶盞一般黑,黑釉瓷的黑無人能敵,了解建盞本色釉只需這3點
    一、建窯黑釉的起源於300年前的商代,我國開始燒制原始青瓷,意味著中國瓷器的發展從陶真正邁向了瓷。至東漢時期,青瓷已經具備成熟瓷器的各種條件:質地緻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胎釉結合牢固、釉層分明,與此同時,黑釉瓷的出現,幾乎是與青瓷齊頭並進。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個人?他們誰的官職最大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朝韓愈、柳宗元和北宋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曾鞏八位著名散文家的合稱。關於這八個人,很多人的常規印象都是文採飛揚的文學家,或者是閒情逸緻,撫琴飲酒的藝術家。但其實,這八人的真正身份都是憂國憂民,位高權重,勾心鬥角的政治家。
  • 窯分五色,中國傳統色釉之黑釉
    黑釉是中國傳統色釉之一,在宋代時期盛行用此色為瓷器上釉,生產的瓷器品種多樣,並在民間流傳甚廣。起源中國黑釉源起於長江以南的廣大區域。考古學家們通過上虞縣龍松嶺發現的幾處漢代窯址證實:東漢時黑釉是由當時的醬色釉發展而來,即東漢已出現黑釉。東漢時期燒制的黑釉厚薄均勻,釉色有黑、黑褐等數種,至宋代黑釉品種大量出現。黑釉中的「黑」是如何形成的?黑釉在製作過程中,其坯料含鐵量比較高,在燃燒的作用下變成氧化鐵。
  • 瓷器收藏知識:風靡一時的黑釉茶盞!
    #黑釉茶盞#宋代,一種擂缽形的黑釉深腹茶碗曾風靡全國,這種被宋人稱作「盞」的茶具的興起與當時盛行的鬥茶有密切的關係。鬥茶就是比試茶色的青白和茶沫的持久,用黑盞盛茶便於觀察茶沫茶色而受到鬥茶者的厚愛。由於鬥茶的風行,黑釉茶盞得到極大的發展,為此興起了不少專門的瓷窯,其中以福建建窯最為著名,其次還有江西吉州窯。建窯黑瓷胎黝黑而堅,壁稍厚,釉色紺黑晶亮,器底露胎。由於胎釉中含鐵量較高而在釉面自然形成各種結晶斑紋。
  • 顏色「普通」的黑釉瓷器,為何能在宋代得到發展?
    黑釉在中國古代瓷器中屬於比較常見的釉色品種,據傳在東漢時期我國便已經掌握了黑釉的燒制技術,將釉中的含鐵量提高到4%-9%,燒出的瓷器就是黑瓷了。到了宋代黑釉瓷器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據官方資料顯示,宋代生產黑釉瓷的窯廠超過了三分之一,黑釉幾乎了宋代民間的生活類瓷器。
  • 瓷器鑑賞:元代·黑釉玉壺春瓶,瓷器中的「黑玫瑰」
    鑑賞意見參考:藏友您好,您發來的這件黑釉鐵鏽花玉壺春瓶是一件元代生產的真品,其生產窯口是山西窯口。根據其器物造型來看,俯身線條顯得較為飽滿,雖然頸部線條略顯波折,但是口沿外撇的幅度呈現的還算不錯,富有張力。底部露胎部分胎質略顯發糠,但是修足的刀痕較為利落,釉層略顯稀薄不均,釉上星星點點的鐵質斑點分布的較為密集。
  • 吉州窯黑釉窯變的兔毫紋、鷓鴣斑、玳瑁斑三種裝飾風格
    吉州窯黑釉瓷的燒造,是從早期單色的黑釉裝飾,發展到各種窯變色釉和色釉色彩的裝飾,它的藝術成就集中體現在各種類別的茶盞器皿上。其中以剪紙貼花、木葉貼花、黑釉彩繪、兔毫紋、鷓鴣斑、玳瑁斑等形色最為突出,它們展示出黑釉瓷深沉古奧的藝術魅力。兔毫紋、玳瑁斑是吉州窯和建窯共有的裝飾風格。
  • 為何宋人飲茶獨愛「黑釉盞」
    要想了解宋人為何飲茶獨愛「黑釉盞」,我們就得從茶葉本身去探索。宋代的茶和當今的茶有明顯不同,宋代的茶主要是製成為茶餅,在飲茶前把茶餅碾碎放入盞中,然後以沸水衝泡。這種茶餅被稱為「團茶」,其中以龍鳳團茶最為名貴,為宮廷用茶,歐陽修曾說:「其品精絕,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值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可見其名貴程度,不是一般人能夠飲用。
  • 中國人才懂的黑釉陶瓷之美:集儒釋道三家氣韻,再來一片人間煙火
    在當今琳琅滿目的陶瓷市場,很難見到黑釉瓷器的身影;回想陶瓷史上的名品,青、紅、白、黃、藍…爭奇鬥豔,聲名赫赫的黑釉名器也是極少。但事實上,華夏祖先對黑色的崇拜自古有之,黑釉也伴隨著中國陶瓷的興衰從未缺席。當我們繞開臺前的繽紛色彩,審視安然於幕後的黑釉,就會發現它忠實記錄了中國式的審美哲學,進而呈現出華夏文明迥異於西方的獨特魅力。
  • 看完黑釉瓷中的珍珠斑建盞,有人開始懷疑宋人審美!
    建盞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的特點,不曾隨著王朝更替,時光流轉而湮沒,在黑釉瓷領域一枝獨秀,綻放非凡魅力。千百年前王侯貴胄爭做建盞代言人,前有被譽為「古代帝王審美巔峰」的宋徽宗親自為建盞背書,「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大觀茶論》書影后有「宋四家」蔡襄、蘇軾、黃庭堅等宋代文人吟詩頌詠,留下「建安所造者紺黑……出他處者……皆不及也」、」建安甕碗鷓鴣斑,谷簾水與月共色」等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