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考古研究者
沙家櫪原創作品
黃堡青瓷華北秀。珍稀黑釉更通幽,
晚唐明代燒不斷,雅韻難尋屬最牛。[1]
黑釉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唐、宋、金、元時期特別盛行於北方個大窯口,並帶有強烈的時代氣息,耀州窯黑釉雖然產品不多,但在耀州窯的生產史中是抹不掉的一個獨特品種,耀州窯自晚唐至明代都在生產以青瓷為主要產品的窯口,黑釉在耀州窯青瓷的遮掩下不太被人關注,就像『紅耀州』一樣常常被人們遺忘。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耀州窯的不斷考古挖掘表明,耀州窯黑釉自唐代至明代中期一直都有燒造,陝西的黃堡鎮銅川窯,唐代以燒制黑瓷與白瓷為主,兼燒青瓷。黑瓷的造型多種多樣,有碗、盤、 盒、燈、盆、壺、蓋罐等。1972年黃堡鎮曾出土了 1件黑瓷塔式罐,造型近似唐三彩陶器,但又不盡相同。罐橢圓腹,下部模印堆貼葉紋一周。下承以多邊形底座,座上鏤雕佛像人物及花卉。罐蓋為七級寶塔形,蓋頂塑一小猴,形象生動,器形端正,尤其可貴,是唐代北方黑瓷的一件傑出作品。從胎質、釉色特徵看,應為銅川窯的產品,蓋罐自上而下分為罐蓋、罐腹、底座三部分。罐蓋形制獨特,尺寸自下而上逐層遞減,共有7層,正是中國人常說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中的「七級浮屠」。
圖1:1972年黃堡鎮出土唐代黑耀州塔式蓋罐
晚唐耀州窯也發現了類似魯山窯一樣的花鼓,重要有五道凸旋紋,所刷的褐斑與魯山窯的不同,耀州窯的褐斑薄而偏黃,而魯山窯的彩斑是乳濁釉,帶有泛藍、褐色交織的窯變釉,有些顏色豔美的窯變非常美妙。
圖2:耀州窯黑釉花鼓
西安出土一件六、七世紀黑釉龍柄捏花口執壺,應該也是當地出產的作品,捏鳳嘴在唐代北方窯口十分流行,參見定窯有不少捏鳳嘴裝飾的執壺,這些造型都是受到西亞文化影響的混血兒,
圖3:西安出土六、七世紀黑釉龍柄鳳嘴執壺
2003年紐約蘇富比拍賣的一件唐代黑釉執壺,從造型、胎釉分析一個是黑耀州作品,這種執壺明顯也是受到西域文化的影響,造型上與瑞典國家博物館藏史前八世紀的彩陶鳳嘴執壺相似。
圖4:2003年紐約蘇富比拍賣唐代黑耀州執壺
圖5:瑞典國家博物館藏史前8世紀彩陶執壺
白胎青瓷的時代當始於五代,而終於北宋初。對於五代晚期所見的部分天青釉和淡青釉瓷器,禚振西先生以為其特徵與文獻記載的柴窯類似,曾提出有可能為傳說中的柴窯的觀點,參見《柴窯探微》。那是討論白胎青瓷的問題,但卻很少人關注白胎黑釉作品,由於白胎黑釉作品極為罕見,這種胎骨是黃堡鎮中心窯廠五代、北宋初一短暫時期的高檔作品,進入北宋耀州窯黑釉器分白體、灰胎,而白胎黑釉作品則是精巧的小件傑作,胎骨比起灰胎略松,胎骨潔白,釉色黝黑,胎釉黑白對比強烈,黝黑的黑釉晶瑩透徹,在白胎的映襯下更顯濃豔。
圖6:歐洲私人藏北宋耀州窯白胎黑釉執壺
耀州窯的白胎器物極為稀少,可能是五代白胎青釉的延續?胎體較輕而堅,
圖7:歐洲私人藏北宋耀州窯白胎黑釉瓜稜腹罐
耀州窯的黑釉窯變釉也是極為少見的品種,這種釉中含有較為多的其它礦物質,在高溫下熔融呈黑底硃砂點,又如夜空中飛濺起的火花閃耀,黑盞表面蒙上了一層細紗,顯示出久經風霜的包漿。
圖8:歐洲私人藏北宋耀州窯黑釉窯變硃砂點盞
北宋耀州窯非常流行百合花口器物,尤其是罐,不管是在耀州窯青瓷,還是耀州窯黑釉都非常流行,甚至小盤也做成百合花口的形式,但是這種花口一般都為六瓣。
圖9:2005年紐約佳士得拍賣北宋耀州窯黑釉花口罐
圖10:2003年紐約佳士得拍賣北宋耀州窯黑釉花口罐
北宋時期的耀州窯黑釉也有剔花器物,就像傳統的耀州窯青瓷一樣,只不過製作方法不太一樣,青瓷是在坯胎上剔刻好以後,再上青釉,而黑釉是在上好黑釉以後再剔刻,形成黑白對比的露胎的花紋,與磁州窯剔花裝飾一樣效果。
圖11:2006年倫敦蘇富比拍賣北宋耀州窯剔花執壺
陝西博物館藏的耀州窯黑釉油滴盞也是耀州窯黑釉的一個品種,雖然傳世作品不多,但是它代表了這個時期的一個品種的存在。
圖12:陝西博物館藏耀州窯黑釉油滴盞
運城博物館的特展裡展出了一件黑釉瓜稜腹花口蓋罐,據稱是北宋耀州窯作品,瓜稜腹作品在耀州窯裡是比較流行的一個品種,不管是青釉、黑釉、柿紅釉都有傳世作品,這種花開蓋子到是挺別致,在其他窯口不多見。
圖13:運城博物館特展耀州窯黑釉瓜稜腹蓋罐
所佔極為稀少,耀州窯主要以曲陽剔刻花為主流作品,黑釉只是青釉中的一點點綴而已,北宋晚期、金代的耀州黑釉已經是鳳毛麟角,這件鼓釘式硯臺是耀州窯晚期的一個代表性作品,石硯在唐代開始流行取代了傳統的瓷硯,到了宋代瓷硯幾乎不再有生產了,由於石硯的流行,衝擊了瓷硯的市場,瓷硯不再受歡迎,因此,在沒有市場需求的情況下,瓷硯基本停燒,當然,還會有個別習慣的需求生產極少數的作品,也可能由於區域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局限性,瓷硯還有私人訂製的可能性。
圖14:歐洲私人藏金、元代耀州窯黑釉鼓釘紋如意硯
有詩曰:
十裡陶坊稱翹楚,青瓷未掩黑耀州。
壺燈碗盞盆盒罐,黑釉白胎器色幽。
花口百合呈六瓣,露胎花飾各千秋。
偶然窯變硃砂點,恰似火花夜幕稠。
唐代明中燒未斷,未傳後世是何憂。[2]
[1]:沙家櫪, [2]: 王紅
傳播正能量是一種智慧,我們不斷更新現有知識,讓愛好者了解不同視角的最新觀點。
朋友如果你喜歡就請轉發到朋友圈讓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