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首款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醫療險上市 覆蓋京滬粵以及香港和...

2020-12-26 中國保險網

  12月15日,中國人壽廣東分公司發布旗下首款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醫療產品——「國壽粵港澳大灣區醫療保險」。

  「中國人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提早謀劃,於去年初就開始對香港醫療險開展市場調研。」中國人壽廣東省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劉月進在發布會上表示,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中國人壽完成了國壽首款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醫療險的開發,並針對該產品為客戶搭建了便利的承保、查勘、理賠服務體系。

  南都記者在會上獲悉,「國壽粵港澳大灣區醫療保險」年保額為1000萬元人民幣;出生28天以上、60周歲以下,投保前12個月內在廣東省累計居住時間不少於240日的身體健康者,均可作為被保險人。

  據了解,該產品指定醫療機構覆蓋廣東、北京、上海三地(含二級)公立醫院以及港澳地區指定的24家醫療機構,針對不同的就醫地點亦提供差異化的保險賠付比例:內地地區醫療醫療費用保險金在1萬人民幣免賠額基礎上,給付比例是100%。此外,如果是合同約定的六種特定疾病或採取合同約定的治療方式治療則沒有免賠額;而港澳地區醫療費用保險金免賠額,給付比例為80%。

  「目前香港高端醫療市場,國內消費者佔比接近四成,凸顯高端海外就醫增長趨勢。」國壽廣東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要是因為香港在醫療服務技術水平以及新藥引進等方面與歐美發達醫療市場相比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事實上,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醫療險並非什麼新鮮事。去年11月,太平人壽就推出國內第一款粵港澳大灣區醫療保險,年保障額度同樣為1000萬元人民幣,同樣覆蓋北京、上海、廣東以及香港、澳門五地境內境外醫療機構。不過,歷經一年發展,仍僅有少部分險企涉足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醫療險。對此,有業界聲音質疑此類產品的可持續性。

  國壽廣東分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新產品的推出需要有探索的時期,中國人壽在設計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醫療險之初就積極與相關健康衛生部門了解疾病發生率,並在產品設計前期做對應的精算工作。此外,國壽內部將做更廣泛的分保。

  除了粵港澳跨境醫療險以外,中國人壽何時推出粵港澳大灣區市民翹首以盼的粵港澳大灣區專屬重疾險成為發布會關注的另一熱點。

  據了解,中國人壽在重疾險新規發布前,就已開始籌備開發專屬重疾險,最早或將於2月份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專屬重疾險。劉月進還表示,未來中國人壽還將探索開發一系列與港澳接軌的大灣區專屬產品,進一步體現區域特徵和保障特色,以滿足大灣區民眾的健康保障需求。

相關焦點

  • 去香港買保險買基金合法化了!大灣區居民「跨境理財通」來了
    繼央行等四部門發布金融26條支持大灣區建設之後,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投資便利化又有新進展。6月29日下午,央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澳門金融管理局發布關於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的聯合公告。
  • 2020大灣區論壇聚焦醫療健康和新基建機遇 探索香港新角色
    在主旨演講中,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了指導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四個原則:堅持「一國兩制」、合作共贏、把創新和技術放在首位,以及加大對青年的支持和對人才的培養。她表示,中央已經給了香港毫不動搖的支持,我們需要做的是在《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指導下保證國家安全,儘可能抓住粵港澳大灣區機遇。這對香港發展、社會和年輕人都至關重要。
  • 「險資入粵」再出新舉措 線上支持大灣區建設
    繼2019年「險資入粵」金額首破萬億元大關,廣東銀保監局推動「險資入粵」再出新舉措,聯合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近日召開「險資入粵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線上發布會,推動保險資金優先投資廣東。
  • 香港人到粵港澳大灣區9市購房不再受限 惠州不限購 不需要社保沒有...
    昨日,林鄭月娥以領導小組成員身份出席了由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會上同意16項措施,進一步便利港人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就業和居住,並加強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等方面的流通。
  • 香港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購房放開 這個地方房價要「爆」了?
    來源:數據寶作者: 謝碧媛 前幾日,來京出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布了普及惠民及便利香港的16項新措施。此16項措施可謂覆蓋了港人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就業和居住的諸多方面,引起多方熱議。
  •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楊逢春說,自己一周在東莞和贛州間跑好幾個來回。  隨著今年6月江西省政府出臺《關於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贛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按下「快進鍵」,一批協同發展項目「次第花開」。  「贛州與粵港澳大灣區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產業相連,是大灣區聯動內陸發展的直接腹地。」贛州發改委副主任馬曉聰介紹,贛州常年有200萬人在大灣區城市就業創業。
  • 金融26條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香港買保險有望內地續保理賠!
    香港買保險有望在內地續保理賠意見主要提到三方面與保險業相關的舉措。1. 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保險公司等機構按規定在開展跨境融資、跨境擔保、跨境資產轉讓等業務時使用人民幣進行計價結算。2.探索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支持粵港澳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通過港澳銀行購買港澳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以及港澳居民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購買內地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統計顯示,2011年-2019年,內地訪客新單保費收入累計近3000億港元。在2016年,內地訪客新單保費收入佔個人業務總額更是高達39.3%。
  • 保險業變局:赴港買保險漸成歷史,內地保險吸引香港客戶北上
    「最近兩年,我有些香港朋友開始跑來內地買保險,我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很簡單,內地依舊處於快速發展期,所帶來的投資回報要比香港市場高,所以,他們也會放一部分錢在內地買保險。」平安人壽廣東分公司資深業務總監林少謙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說。
  • 海南自貿港結合香港醫療資源推出特醫特藥跨境醫療保險
    中新社海口12月17日電 (記者 王子謙)海南自貿港特醫特藥跨境醫療保險項目17日上線,該項目利用境外尤其是香港優質醫師、醫療網絡的「特醫」資源及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特藥」資源,實現跨境就醫、跨境執業和保險理賠直付的高效結合。
  • 首批大灣區保險出爐 紅火的區域保、城市保會否成為主流?
    首批大灣區重疾險問世11月15日,「橫琴粵港澳大灣區重大疾病保險(A/B款)」在珠海發布;12月10日,太平洋保險「粵享金生」產品在廣州宣布即將正式上市。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還有多家險企的相關產品正在設計或備案中,大灣區居民專享的重疾險產品線將日漸豐富。
  • 海南推出特醫特藥跨境醫療保險,百姓市民可線上投保
    >首先,該保險項目可提供香港醫生線上問診和跨境會診服務,並可安排被保險人赴香港8家醫療機構就醫,還可為患者提供全程就醫安排及費用直付等綜合醫療服務,有效幫助客戶獲取更優的治療方案並減輕患者醫療費用負擔。
  • 大灣區這份「成績單」沉甸甸
    它們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大灣區建設在開局之年就按下了快進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準備充分,又要幹勁十足,大灣區建設才能順暢推進。那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開局之年都做了哪些事?這份「成績單」的成色和份量如何?咱們一起來看看。
  • 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段芳媛)6月28日,由珠海市金融工作局、華發集團旗下珠海華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發投控」)主辦的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旨在搭建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與著名專家學者研討交流的平臺
  • ...組合拳」 緊跟灣區大發展,農行廣東分行金融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有重要戰略地位。今年,四部委《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落地後,廣東省細化落實四部委《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的80條措施也已經出臺。
  • 香港青年周文港: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穿針引線」
    周文港的多重身份顯示著他與內地的密切聯繫:香港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副總監、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國際與發展經濟學理學碩士(MIDE)課程執行主任、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總監、香港高等教育評議會秘書長。「雖然我在香港出生,但我是廣東客家人,大灣區內地城市也是許多香港人的家鄉,我特別關注大灣區的總體發展。」
  • 行動支付在港普及需要痛點,粵港澳大灣區如何金融互通
    而香港的計程車更是「現金為王」,無法使用手機支付。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打造過程中,如何實現金融互通已經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6月6日,由騰訊公司、香港科技園公司聯合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論壇在香港舉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並致辭,約300位來自粵港澳三地的政產學研代表,共議金融互通這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頒獎及粵港澳大灣區科創發展論壇舉行
    「榜樣的力量——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以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資源「連結器」、創新要素供需對接的權威大平臺、助力大灣區企業創新的新標杆為目標,打通科技與金融精準對接的新通道,探路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開放融合,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
  • 港澳人士在粵就醫可享受內地居民同等待遇
    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加強跨境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銜接,推進大灣區社會保障合作,廣東省醫保部門不斷健全完善醫保體系建設,落實港澳人士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購買醫保有關政策,促進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
  • 深一度|專家:如何借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
    有人評價,在經歷三次產業結構大調整後,目前廣東正處於第四次調整階段,而這一次調整的支點,就是借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圍繞這一話題,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學者。市場一體化,核心內容在於推動要素自由流動,在粵港澳大灣區集中反映為「錢跨境、稅平衡、人往來」三大要點。目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中已有不少跨境投資便利化措施,如已明確港澳人員當天往返內地不算計稅周期,解決了港澳人士在大灣區工作的後顧之憂。下一步還需在人員等要素自由往來方面下功夫,尤其是科研和專業服務人員赴港澳籤注審批、科研設備進口關稅等方面。
  • 中國人壽為「一帶一路」護航
    中國人壽表示,目前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投資存量規模564億元。中國人壽深耕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市場,近年來又設立中國人壽新加坡公司,收購成立中國人壽印尼公司,投資中東歐基金,成立中國人壽倫敦辦事處,為「一帶一路」走出來的中資企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