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山有一個鎮,人口33萬,經濟發展成就矚目,被譽為「菊城」

2020-12-14 花生看社會

小欖鎮是全國重點鎮、廣東省中心鎮和中山市西北組團中心,鎮域面積71.47平方公裡,轄15個社區,常住人口33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8.2萬人。小欖鎮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矚目,先後獲得「中國鄉鎮之星」「國家衛生鎮」「全國文明村鎮」等170多項國家級和省級榮譽稱號,位列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21位。小欖鎮被譽為「菊城」,菊花文化源遠流長,是人傑地靈、百業興旺的活力之城,是和諧宜居、幹事創業的理想之地。

交通運輸

小欖鎮地處珠三角1小時經濟圈中心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交通支點,區位優勢明顯。廣珠城軌小欖站接入全國鐵路網絡,連接廣州、珠海、澳門和粵西等地。未來深中通道建成通車,將更好地吸納深圳、香港等發展高地的溢出要素。小欖港年吞吐量約50萬個貨櫃,貨運可直達國內主要港口,產品可直接出口世界各地。目前,小欖鎮正以建設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為目標,加快建設對接大灣區中心城市的基礎設施網絡,全面提升小欖與西北組團、與周邊廣佛江地區的交通互聯互通水平。對外,重點推進「一站、二線、三路、四橋」建設。對內,加快「七縱七橫」交通路網體系建設和停車場、停車樓建設,加強道路交通管理,打造四通八達的微循環交通系統。

工業

小欖鎮是廣東省首批專業鎮,也是中山市工業和商業重鎮,產業集聚度高,工業特色明顯。全鎮共有市場主體4萬多家,其中,製造業企業1.4萬多家,民營經濟體佔比達99%以上。鎮內優秀品牌企業集聚,擁有華帝、力王、長青和木林森4家上市企業。擁有企業技術(工程)中心218家,其中2家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00多家,其中1家獲得「廣東省政府質量獎」,1家被認定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擁有中國五金製品產業基地、中國內衣名鎮、中國電子音響行業產業基地、中國智能鎖產業基地、中國半導體智能照明創新基地5個國家級產業集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20多家,多個行業隱形冠軍,已經形成了智能鎖具、LED新光源、五金製品、電子電器音響、食品飲料、化工膠粘、服裝製鞋、印刷包裝等行業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

文化

書畫藝術

小欖書畫藝術代代相傳,名人輩出。明代的官能、伍瑞隆的畫作,李孫宸、何吾騶的書法都是世人爭相收藏的珍品;清代的蔣蓮、鄧大林等嶺南畫家,其作品為各級博物館所珍藏;現代漫畫家陳樹斌(方唐)、畫家陳舫枝等書畫藝術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帶動了小欖書畫藝術的全面發展。2000年,國家文化部命名小欖為「中國民間藝術(書畫)之鄉」。為了弘揚傳統的書法藝術,實現先進文化對經濟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的推動作用, 2003年9月,小欖鎮與中國書法家協會共同舉辦「全國首屆『小欖杯』縣鎮書法大賽」。乘此有利時機組織小欖千人書法比賽,掀起了書法藝術普及的新高潮,中國書法家協會在小欖成立了創作培訓基地。2005年,佔地2.5萬平方米的文化藝術產業基地投入使用,成為一個集文化、旅遊、休閒於一體的好去處。

菊花文化

小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因小欖人喜愛養菊、賞菊,且每年有舉辦菊花欣賞會的傳統,被譽為「菊城」。明代禮部尚書李孫宸曾撰詩云「歲歲菊花看不盡,詩壇酌酒嘗花村」。清嘉慶甲戌年(1814年)舉辦了第一屆菊花大會,以後每隔60年舉辦一屆大型的菊花盛會。2004年11月,為紀念第四屆甲戌菊花大會十周年舉辦的小欖鎮(甲申)菊花文化藝術欣賞會在布展和菊藝上都有新的突破,最大的一棵單株立菊達45圈6211朵花。高23.26米的賞菊樓和單株嫁接247個品種的大立菊列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國家文化部授予小欖「中國菊花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旅遊景點

小欖特色文化景點有雙美橋、雙美府、積厚祠、隱秀寺、龍山公園等。其中雙美橋和積厚祠均為中山文物保護單位。雙美橋建於明代洪武元年(1368),由香山司巡檢陳忠所建;積厚祠建於明代萬曆年間,是祭祀小欖何氏十郎房九世舜舉公的祠堂。雙美府是典型的民國時期建築,始建於上世紀40年代,前身是明國時期謝雲龍舊宅,現為集創意辦公、休閒餐飲、藝術文化、旅遊觀光於一體的青年文化創意創業園。隱秀寺建於清朝康熙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龍山公園內建有騰龍閣,閣頂上收藏了1994年小欖鎮第四屆菊花大會的相關資料。

地方美食

小欖盛產菊花和荼薇花,菊花酒、荼薇酒是小欖的傳統特產。小欖飲食文化以菊花宴最為出名,菊花鯪魚球、菊花肉、荼薇蛋卷和蒸粉果等美食入選「廣東百種傳統特色小吃」。

發展願景

當前,小欖鎮正緊緊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不斷深化城市提質、交通暢順、產業升級「三大工程」,努力建設中山市產業發展平臺小欖園和「菊城智谷」特色小鎮「一外一內」兩大平臺,加快推動創新小欖、平安小欖、美麗小欖、文化小欖、幸福小欖「五個小欖」建設取得新進步。

相關焦點

  • 花動菊城 風起香山 第十二屆中國民間藝術節即將在廣東中山開幕
    5類活動 呈獻民間文化大餐中山小欖有「菊城」的美譽,自古以來,小欖人以花為媒、以菊會友。陳江梅表示,藝術節以「花動菊城、風起香山」為主題,取義文藝之花、菊花之花在中山百花齊放,文明之風、博愛之風在中山蔚然成風。本屆藝術節以「花動菊城、風起香山」為主題。
  • 2019中國百強鎮榜單發布,中山小欖鎮、南朗鎮上榜
    為引導各鄉鎮高質量發展,淡化地區生產總值在評價中的作用,評價體系未納入地區生產總值指標。《報告》顯示,2019中國百強鎮主要集中在我國東部地區。其中,江蘇38個、廣東31個、浙江13個、山東7個、福建5個、河北4個、河南1個、貴州1個。
  • 中山市24個鎮和街道經濟發展簡析,中山需要加油了
    今天,我們來看下廣東四小虎之一的中山市經濟發展狀況。中山是中國4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與東莞、順德、南海並稱廣東四小虎。中山地圖中山市下轄6個街道18個鎮,總面積1784平方公裡,常住人口338萬。中山市2019年GDP為3101億,位列廣東省第9。
  • 廣東珠海鬥門區一個鎮,和中山市隔江相望,是全國千強鎮
    鬥門區緊貼磨刀門水道的鎮是白蕉鎮了,該鎮都有哪些特點呢?今天就來簡單了解一番。 白蕉鎮和中山的關係頗深,或者說鬥門區和中山的淵源頗深,因為在舊時,整個鬥門都是屬於中山縣的,白蕉鎮也不例外。1965年,鬥門片區脫離中山縣,成立了鬥門縣,屬於廣東佛山地區;1983年,鬥門縣劃給珠海市;2001年鬥門撤縣設區。白蕉也就是成為了珠海市轄區的一個鎮。
  • 河北一個縣,隸屬滄州,名字很有寓意,經濟發展卻不如一個鎮
    河北一個縣,隸屬滄州,名字很有寓意,經濟發展卻不如一個鎮河北作為華北地區經濟大省,一直以來經濟發展的情況便非常不錯。畢竟坐落於首都旁側,確實能夠獲得不少的經濟紅利,促進自身經濟發展,但是河北的發展,雖說全省總體情況不錯。但是仔細觀察數據,會發現有一個縣城的情況確實讓人擔憂。
  • 深中合作加速,共謀中山工業強鎮南頭發展
    南頭鎮不僅是中山市的工業強鎮,還是中國家電品牌基地、國家衛生鎮、全國文明鎮、國家級生態鄉鎮,鎮內聚集各類企業4200多家,其中約70%為家電相關企業,已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09家、規上工業企業268家、億元以上企業70家,2019年,全鎮生產總值達146億元,增速位列全市第1。
  • 第十二屆中國民間藝術節在廣東中山開幕
    花動菊城,風起香山。11月23日晚,第十二屆中國民間藝術節在廣東中山開幕。來自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25個省市自治區的34支民間文藝表演隊伍及民間文藝家齊聚一堂,共度節日。 出席開幕式的中山市領導嘉賓有中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賴澤華,中山市委副書記、市長危偉漢,中山市政協主席唐穎,中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林銳熙,中山市委常委、秘書長李長春,中山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馮煜榮等。
  • 如果廣東的樓市出現下降,將從中山開始
    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和疫情的衝擊,今年全國的樓市都比較低迷,廣東也不例外。在房租不炒的大環境之下廣東的房價可能會面臨新一輪的下跌,如果廣東的房價出現大跌很可能從中山開始,之所以這麼說是有原因的。首先,中山的樓市泡沫是全省最嚴重的,這些年房價的上漲和實體經濟的增長嚴重的脫鉤。買房已經成為少數有錢人的遊戲,這種局面也變得越來越嚴重。其次,中山樓市的供需關係已經發生了變化,這些年中山大力的發展房地產,樓盤的開發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人口的淨增長速度,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隱患。另外。
  • 廣東為什麼不大力發展珠海和中山?讓珠海成為第二個深圳可行嗎?
    珠海是中國最早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深圳、廈門、珠海、汕頭),本身已經上升到國家經濟戰略城市,為什麼來廣東不大發展呢?中山市是全國五個不設市區的城市,也就是沒有下轄的市縣,所有的錢實際上都藏在自己的腰包裡,中山常年維持廣東省第五大經濟總量,與順德、南海、東莞一起被稱為廣東四小虎,這樣的實力還不叫大力發展嗎?
  • 廣東中山市面積「最小的」鎮,緊鄰順德城區,是全國千強鎮
    廣東有個鎮子,面積最小的是南頭鎮,鎮子總面積28平方公裡,比較袖珍,南頭鎮位置獨特,位於珠江三角洲,三面環水,北部毗鄰順德城區,而南頭鎮和東鳳鎮的鎮子則隔河相望,與黃圃鎮的鎮子相連。南頭街道交通四通八達,被稱為中山北門,高速的廣珠西線、廣珠城際軌道貫穿全鎮,設有南頭站,30分鐘後可抵達周邊城市,中山港、小欖港、順德港,機場核心區域如廣州90分鐘。
  • 廣東的三線城市:惠州、珠海、中山,誰的實力最強?
    廣東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省內一共有21個地市。如果將廣東21個地市按GDP分線,大致可以分成三線。惠州先看人口。為什麼要先看人口?一座城市和一個國家一樣,如果人口少,不管你平均多牛,實力也不會有多強。
  • 廣東中山:這條快線月底通車,中山居民要方便很多了
    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基礎,作為灣區高速公路網一條重要的「加密線」,廣東交通集團所屬廣中江高速是我省在建的重點高速公路。項目起於鶴山雅瑤鎮,沿線途經江門、佛山、中山的多個鎮區,串聯佛開、江肇、廣珠西、東新、中江、佛江等8條高速,止於廣州南沙大崗鎮。
  • 廣東中山職院:組合拳築起桂村致富大道
    廣東肇慶市德慶縣鳳村鎮桂村村民陸金堯現在鳳村鎮富成工藝製品廠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他的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底的3982元,到今年底的13992元,實現穩定脫貧。富成工藝製品廠由廣東中山市委辦公室、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等組成的聯合扶貧工作組牽線引進。該製品廠優先招收貧困戶和殘疾人,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就業幫扶從村到鎮漸漸向全縣輻射。
  • 廣東繼東莞之後,又一座城市將脫穎而出,不是中山也不是汕頭
    現在許多城市也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城市整體綜合實力明顯提高,但儘管每個城市都在不斷進步,但城市之間仍存在發展差異,我國每個城市擁有的發展資源不同,不同城市的地理位置也不同,所以這些因素對城市的經濟發展有很大影響。
  • 廣東此城有發展潛力,不是中山和珠海,佛山、惠州也落選
    城市的地理位置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其實很大, 比較明顯的例子是中國東西部地區城市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因為中國西部地區城市在深山中,雖然道路交通不太方便,但是中國東部地區的很多城市都是沿海城市,交通優勢很明顯,由此可見城市的地理位置如何對城市的經濟發展很重要。
  • 中山10個鎮通過國家覆審
    、省政府工作要求,把「三大工程」作為穩就業、保就業的重要抓手,為全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再立新功。 8月13日,中山舉辦「2020年中山商會大學堂」,開展非公經濟人士教育培訓,著力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 廣東肇慶,有一個小縣,人口52萬,GDP卻超150億
    隸屬廣東省肇慶市,位於廣東省西北部,是「西江走廊」經濟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封開縣曾是嶺南與中原地區經濟、文化交流之要地,也是嶺南土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秦漢時期,封川屬廣信縣地,開建屬封陽縣地。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兩縣均以縣建制隸屬肇慶府。1961年,封川、開建兩縣合併置封開縣建制至今,隸屬肇慶。
  • 事關中山未來發展!市委十四屆十次全會昨天召開
    ,研究謀劃「十四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審議《中共中山市委關於制定中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推動中山加快高質量崛起,努力實現省委賦予的「三個定位」,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應有貢獻。
  • 第十二屆中國民間藝術節11月23日在廣東中山開幕
    陳江梅介紹,第十二屆中國民間藝術節以「花動菊城、風起香山」為主題,取義文藝之花、菊花之花在中山百花齊放,文明之風、博愛之風在中山蔚然成風。本屆藝術節內容豐富、精彩紛呈,將以5大門類的形式呈獻給現場和線上觀眾。
  • 吹響數字經濟發展號角!中山又一重大平臺上線
    深化交流合作 探索共享數字經濟發展之道 12月11日,以「數字引領,產業重構,助推高質量崛起」為主題2020中山數字經濟發展論壇舉行。與會行業專家、知名學者和企業代表圍繞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數字家裝、5G行業應用場景及網絡安全等議題進行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