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六合美,地蘊農產豐。」上個月,隨著一則大氣磅礴的形象宣傳短片亮相央視,南京六合區「茉莉六合」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大幅上升。
品質立起來、文化融進去、品牌樹起來、遊客引進來、產品帶回去——「茉莉六合」品牌成立剛滿一年,於「一來一去」之間蹚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讓傳統農業大區撕掉「大而不強」的印象標籤,也帶火了一個產業,帶富了一方百姓。
直播帶貨火了「茉莉六合」
六合活珠子、大聖水芹、艾津歐標大米、梁穆山板慄、平山雨花茶……今年「雙十一」當天,20多種「茉莉六合」牌農產品堆滿直播間。對著一排手機和補光燈,網紅主播玉米、帶貨達人yoyo賣力吆喝,吸引3000多人在線觀看下單。
「直播帶貨開始大規模嘗試,始於今年疫情期間。」六合區農業創業電商服務中心營運長朱家棟介紹,為幫助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應對疫情影響,該中心年初即開始幫他們開網店、免費開授直播課。「有的瓜農做直播一天,客戶直接到地頭把貨物全拉走了。」朱家棟說,嘗到甜頭後,「吃螃蟹」的農戶、企業越來越多。六合區壹蛋蛋專業合作社總經理袁世超在家搭建了小型直播室,連播五天有了第一筆訂單時,他激動得幾乎跳起來。
橫梁街道方山組的蔣凱家庭農場也是受益者。「現在我盯網店的時間,比進蝦塘的時間還長,這已經成了我的新農活。」農場負責人蔣智恆說,因疫情農貿市場封閉期間,龍蝦、土雞蛋等農產品滯銷,中心免費搭建並幫助運營微店,成功破解了銷售難題。目前,微店下單量連攀新高,上半年通過線上銷售額已突破100萬元。
除了鼓勵農戶自己開店、開直播,更多時候是電商服務中心集中幫大夥直播帶貨。今年5月初,為幫助更多農企打開銷路,六合區成立農業電商直播基地,直播間內手機、補光燈、音效卡、話筒等設備一應俱全。今年以來,中心先後開展了南京創新周專場「新消費新六合」、「小康南京」六合專場、六合農民豐收節等直播帶貨活動58次,「茉莉六合」直播間搬到第四屆中國南京優質農產品博覽會、第四屆上海全國優質農產品博覽會暨第三屆中國森林食品交易博覽會等全國性展會現場,網絡在線量達450萬人次,吸引了約7萬人下單。
打響品牌富了鄉親
「茉莉六合」是民歌《茉莉花》發源地——六合區創立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六合素有南京「菜籃子」「米袋子」之稱,培育了優質稻米、綠色蔬菜、經濟林果等多個重點產業。去年10月,六合區正式發布「茉莉六合」,遴選華平雨花茶、冶山貢雞、龍池鯽魚等19個農產品納入首批品牌目錄,交由六合平山林場發展有限公司子公司、電商創業服務中心專業團隊實體化運作。通過統一宣傳推廣、統一包裝銷售,把農產品品質立起來、文化融進去、品牌樹起來,扶持中小農企做大做強。
2000多份,4萬元——這是通過「春暖花開尋味六合」兩個小時的直播活動,為江蘇艾津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交出的「帶貨」數據。看著這個亮眼的「成績單」,艾津農業農品營銷負責人柏陽高興地說,「艾津歐標大米成為首批納入『茉莉六合』品牌的農產品後,每次都會被邀請參加展示展銷推廣活動。每次參展銷售曲線都會上揚,讓我省了不少心。」柏陽說,今年以來,「茉莉六合」已直接為公司帶來數十萬元銷售收入。
強大帶貨能力,也是江蘇康利家農業科技公司加入「茉莉六合」的原因。「公司成立7年多來一直沒能盈利,『茉莉六合』瞄準中高端市場,從包裝開始教我們提檔升級,銷售額從前幾年的年均六位數增長到七位數。」公司總經理趙霞說,有政府「背書」,公司優化市場布局、大力發展電商的信心更足了。
11月15日,2020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交易博覽會上,「茉莉六合」牌農產品亮相地理標誌貿易高峰論壇,通過專場推介會名揚大灣區。至此,六合農產品已走出六合、走向長三角、珠三角,北上廣等地食客通過「茉莉六合」官方旗艦店的線上訂單越來越多。
「區域公用品牌成了富民品牌。」六合區農業創業電商服務中心負責人李小兵說,自「茉莉六合」品牌正式運營以來,兩家籤約企業銷售額累計已達 3.05億元,其中蔬菜果品2238噸、大米15211噸、畜牧產品近38.52噸,禽蛋65萬枚。其中,「茉莉六合」自營平臺直接銷售額就超過234萬元。
一群人用心做好一件事
「茉莉六合」品牌背後,是一支二三十人的年輕團隊,平均年齡30歲。他們懂網際網路、熟悉新媒體、對新事物敏感且願意大膽嘗試。藉助一根網線、一部手機、一間直播室,把一件件「土得掉渣」的農產品連結到廣闊的大市場,是他們最擅長的事情。
「錢、人、貨,是農村電商創業三大難,我們要做的就是賦能,把難題逐個擊破。」負責品牌運營的「操盤手」朱家棟今年27歲,畢業於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有過在阿里系工作經驗。因「六合女婿」的身份,他來到六合,農業科技工作者成了他的新身份。「六合是個好地方,發展空間大、潛力廣。」看好農業電商創業的他,前不久獲得南京市農村創業創新大賽大獎,「未來三年,我們希望幫助300家農企實現銷售額大幅突破」。
負責新媒體運營的趙丹,做過設計師,在她的幫助下,東溝乳鴿等包裝老掉牙的農產品換上了小清新、年輕化的新包裝;物流質檢部主任傅長林是「茉莉六合」農產品分揀倉儲物流中心負責人,該中心今年夏天試運行後,他正在為建設初加工基地、配備冷鏈物流車、聯合街鎮質量監督管理員隨機抽檢而忙碌著。
在這支團隊努力下,六合區一批土生土長的家庭農場主、農業企業主開始關心「新電商」,電商服務中心每周都有人來上培訓課。「流量、小程序、裂變、增粉、社交電商」成了新農民們經常掛在嘴上的高頻時髦詞。一群人用心做好一件事,吸引了聯合國糧食計劃署一行專程到六合農業農村局調研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情況。
「在家門口幫父老鄉親奔小康,就是我心目中的小康模樣。」南京大學計算機畢業的六合程橋人、軟體架構師趙傳喜放棄大城市高薪職位,在六合農業電商創業服務中心租了一個工位,開了一家軟體公司為農業電商提供技術支持,「家門口上班還能就近照顧家人,一家人的幸福指數都變高了!」
本報記者 李 凱
本報通訊員 張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