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君子不器」

2021-01-07 i立刻有likeyou

君子不器,大道無形。古往今來許多文人騷客都對「君子不器」作出了解釋,每種解釋似乎都能自圓其說,這大概就是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種哈莫雷特吧。自知才疏學淺,不敢忤逆前輩的智慧結晶,但我卻可以反駁自己的鼠目寸光。

《說文解字》上講:「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由此可見「器」的本義是指有用的器具,正因為有用才用狗來看守。對於「君子不器」的理解,用粗俗的言辭可以概括為以下三種:君子不是東西;君子不能是東西;君子不能只是個東西,這三種解釋似乎都是從「形而下學」進行解釋的。前不久我對「君子不器」的理解還停留在「君子不能只是個東西」這個層面,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我卻發現這種解釋在當今社會禁不住推敲。能夠廣泛涉獵各種知識,不拘泥於一種行業,成為多功能應用型人才,這固然是君子的一種衡量標準,但是這種衡量標準,或者說這一類在形而下學中的衡量標準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對於術業有專攻的匠人精神,這種解釋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形上學,古人稱之為道,今人稱其為哲學。由於對形上學理解的淺薄,我感覺似乎許多東西放到哲學的層面上都能得以解決。那麼如果從哲學方面解剖「君子不器」,是不是能夠得到一個相對可靠的答案呢?畢竟孔子、老子、荀子、莊子的許多言論都具有哲學意義。

正如《周易·繫辭上》說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那麼「君子不器」是不是就是指對於「君子」的理解與判定不能只停留在其是否具有這樣那樣的才能,而是從「道」、即其思想方面進行觀察與鑑別。所以說孔子眼中的「君子不器」,是指君子不應當停留在只是充當某種器物的層面上,而是應當衝破「器」的束縛,在「道」的層面上有所建樹。

那麼這個「道」,或者說這個思想層面上又是指的什麼呢?孔夫子希望我們在思想的哪些方面能夠有所建樹呢?曾子曾說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一以貫之的「夫子之道」是忠恕之道。在我看來孔子認為「忠」是從積極方面來講的行仁方法:「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則是從消極方面來講的行仁方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做到忠恕結合,就實現了對他人的愛,達到仁而「愛人」成為真正的君子。

用今天的話來講,孔夫子的「道」就是與人交往忠誠且仁愛、寬恕。這六個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非常困難了。回想我們的過往,當真遇到好事的時候每次都想著摯交好友嗎?當真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卻沒有強加於他人嗎?當真「行有不得」時都能反過來想想自己的不足嗎?我想大多數人是無法真正將忠恕之道貫徹始終的,這也就是孔子忠恕之道的精妙所在。因為它十分準確地劃分了「君子」與「非君子」的區別,當然「非君子」並不是指「小人」或者說壞人、品德敗壞之人,而是指在通往「君子」道路是仍然任重道遠,需每日三省吾身的人。

所以說,對於「君子不器」的理解不能只局限於形而下學的層次上,而是需要從「道」的層面上進行解讀,畢竟它對於「君子」的劃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子曰「君子不器」,怎麼理解「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器」,怎麼理解「君子不器」?「君子不器」這句話的由來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器」這句話引自《論語·為政》。什麼叫「器」?《易經·繫辭》有一句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是無形的道體,形而下是萬物各自有形的物質。
  • 「君子不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是《論語·為政》中獨立成段的一句話,由於缺乏上下文背景,其闡釋歷來存在諸多爭議。何為君子在孔子之前,「君子」主要指統治者和貴族。與此同時,周王室衰微,諸侯各為其利,戰亂四起,貴族階層道德滑坡現象嚴重,出現了大批雖然「在位」卻無道、無德的人。有的人有君子之「位」卻無君子之「德」,有的人有君子之「德」卻無君子之「位」,「德」、「位」一致的「君子」內涵於是發生了變化,君子一詞逐漸由表示統治者或貴族男子身份地位的概念轉變為表示德性修養的有德者。孔子對「何為君子」這個問題做過闡述。
  • 君子不器,左右逢源
    平常人是很難做到文質彬彬的,孔子自己也是到了七十歲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如何達到呢?最關鍵的是:君子不器。宋代大儒朱熹對「器」的解釋是:」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因此器就是有固定用途不能通用的東西。器代表著僵化,與仁相對立,儒家認為,仁是具有真正生命的一種活氣,始終充滿朝氣,生機物物。器卻是暮氣沉沉,僵化陳舊的。
  • 重讀《論語》:為何說孔子的「君子不器」是多餘的謬論?
    導讀:君子是一種人格,一種高尚的人格,而非某類仕的專屬。教育也應該有教無類,目的是讓每個人都成為有用之人。「不器不君子」,先成為有用之人,成為某一領域的領頭人,然後才有資格謀道。一、何為君子?君子,其實只是一種人格,一種高尚的人格。
  •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到底什麼是「器」?
    到後來本意消失,引申為「器具」,又因為器具一般是用來裝東西的,裡面有內容,引申為「才華」、「技能」、「本事」、「功能」。如「廟堂之器」,就是說這個人有高居廟堂的本事,如「器官」,就是指功能結構。一般來說,「器」除了在添加前綴的時候,指具體分類物品——如「金器」、「玉器」、「木器」等等,在文言文中其他時候都是指才具、功能。那麼「君子不器」,難道是說「君子不講究才能?」
  • 君子是什麼樣子?君子不器指的是什麼?
    君子不器出自《論語》,說的是關於君子本身特質的一種特徵。中國古代對君子特別推崇,主張人人都需要養成一種君子的品德,才能為社會,為國家作出更大的奉獻。君子是第一步,最好的就是聖人。那麼,出現在這裡的君子不器,指的又是什麼呢?
  • 孔子說「君子不器」,我們是這樣做嗎?
    先賢孔子說「君子不器」,這句話引起不解。何為期「器」?易經有一句話,《易·繫辭傳》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器」就是「器皿」的意思,是用來裝東西的,是一件東西的用途。根據老子的點,「器」,因為中空,「虛以為用」,中空才有用途,所以,「器」就是往具體的功用方向發展。不好理解「器」,把「道」搞明白了,反過來就是「器」。一件事情,追求原理、規律、探求法則,抽象上升到哲學層面,這是往求道的方向走。
  •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離器近則離道遠,離道近則離器遠。所以一切君子,想要好好修行,就要近道,常在道中行。如果器傷害了道,則選擇道。當然這個是什麼意思,土話中的成器實際上是百鍊成器,就是鐵煉成器的意思,和這裡的器不是一回事。
  • 「君子不器」說出了孔子什麼思想?
    「君子不器」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關於這句話的含義有很多解釋,當然不同的人也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要想正確理解這孔子這四個字的含義,我們要正確理解這個「器」字。《說文》:「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
  • 品讀《論語》:君子固窮、君子不器究竟何意?很多人理解錯了
    這句話相對來說被誤讀的不算太多,它的意思是說:君子應該專注於根本的事務,根本的事務建立起來了,做人處世治國之道也就有了。何為「本」?即根本,最重要的東西。何為最重要的東西?孔子後面緊接著說道:「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即孝敬父母、順從兄長,是仁的根本。這實際上是說出了「本」的具體表現之一,即孝悌。
  • 《論語》裡的「君子不器」,如何理解?為何孔子說君子不器?
    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這簡短的一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出來的,很多人也是眾說紛紜。我來談談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器】是什麼意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到:「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守之。」
  • 《論語》「君子不器」,這句話什麼意思,其中的「器」是指什麼?
    「子曰:君子不器」,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為政「為政」是什麼呢,就是去做官孔子說學而優則仕嘛,你的學識足夠豐富,就應該走向仕途,因此古代讀書人也把學而優則仕當作人生的終極目標。《論語·為政》篇講的什麼呢,簡單明了地說就是求官、為官的基本原則,一言以蔽之——「以德為政」。那好,我們知道為政的意思,就好理解君子不器了。君子君子一詞,最先的意思是君王的兒子,但後來在詞彙的發展過程中,君子一詞被賦予了道德層面的含義。
  • 君子不器:君子不是東西?這句話應該如何正確理解?
    清朝的同治皇帝儘管早夭,其實還是挺聰明的,他為了逗老師笑,把這句話解釋成「君子不哭」。君子是男人,男人有淚不輕彈,所以叫「君子不哭」。這樣解釋有道理吧?火要是滅不掉,那只能哭了,同樣很有道理。有個教授在解釋「呂」這個詞的時候,說是兩張嘴巴在接吻。同學提問那「品」字算咋回事?另一個同學說「品」字還好解釋,「器」就很難解釋了:四張嘴巴和一條狗在幹什麼?嗯,關於這一點,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還真有解釋:「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口象徵器物的開口,狗是用來起警衛作用的。
  • 《論語》說「君子不器」,君子當全才?這話用道家思想解讀更經典
    我們知道,「器」可理解為「器具」,每一樣「器具」,都有其用途。於此,淺層一些理解,這「君子不器」可能是在說,君子當全面發展,培養自己成為「全才」,而非專才。如果覺得淺層理解不夠,我們可以結合老莊思想,深層次一些理解「君子不器」這句話。於此,這句話可能是在告誡世人,君子不會拘泥於「器具」的表象,而會透過表象,看到讓「器具」之所以是「器具」的那具有靈活性和原則性的「道」。
  • 我們應當如何理解孔子說「君子不器」?
    當禮樂制度淪為虛名,人們汲汲於利,共同體價值混亂,在物慾橫流中陷入虛無的時候,君子階層不是繼續沿用客觀的規範,而是通過更新的主觀的價值,通過對德性的重新解釋,獲得整個社會的文化和道德領導權,讓自身從邊緣重回中心位置。君子不器的信念為社會平等開闢了諸多可能。
  • 古人常說「君子不器」,這個「器」究竟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正是這些句子中的其中一句,其出於《論語.為政篇》之中,關於該句的深刻意義,顯而易見是無可辯駁的,但其具體所指以及它的真實意蘊,人們對此持有很大的爭議。這種爭論主要分為兩個派別:一派是器物說,源自《易·繫辭》中「形乃謂之器」之說。
  • 孔子常說「君子不器」,究竟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正是出自《論語·為政》裡邊的句子,原文這樣說——子曰:君子不器。要理解「君子不器」之意,首先要搞清楚「君子」和「器」兩個詞彙的含義,再弄清它們的引申含義,基本上就能明白它的意思。孔子根據現實生活裡器具的實際作用,以形而上的方式對其升華,對「器」字的含義進一步擴充,引申為一種來自外界的束縛和局限,這些束縛和局限會把超出範圍的物質,隔離在有形的框架之外,無法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而成人之美。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是「君子不器」
    《論語-為政篇》中說:君子不器!字面意思是: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一種用途。其實,「器」不僅有器皿的意思,還有其他更為深刻的意思。《易經·繫辭》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禮記-學記》也說:「大道不器」,(大道)普遍的規律,不僅僅適用於那一件事物。由此可見,器是和道相對的,君子不器就是說君子思想通化,能夠遵循無形的大道,變化起來可以如龍如虎,也可以像莊子夢蝴蝶一樣。這就好比是一個很好的演員,演什麼角色,就是什麼角色;一個好的工人,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
  • 孔子的君子不器該如何正確理解?看完這篇或許對你有所助益
    子曰:君子不器。——題記「君子不器」是《論語·為政》中極有爭議的一句話,但不論學者們從什麼角度、用什麼方法來理解這句話,所得出的結論也無外乎關涉技藝、才能、局限性等問題。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但最主流的解釋認為「器」指「擁有某種特定技藝」,「器者」指一類擁有某種特定技藝的人。因而「君子不器」指君子不應局限於某一種具體技藝,而應多才多藝。所謂器者,即用也,能有實際的用處。人們欣賞一個人常說:必成大器。唾棄一個人的時候也會罵幾句:不成器的東西等等。我們是什麼呢?有許多人也是一器,什麼器?機器!
  • 千年誤解「君子不器」?這四種解釋,會讓你醍醐灌頂
    前不久讀書君發了一篇文章,其中說到了孔子在論語中所說的「君子不器」的解釋,後來有讀者留言反饋說讀書君所寫的解釋有誤,而且也陷入了對「君子不器」這句話的千年誤解。所以今天讀書君經過查閱相關資料,決定再次更完整的將有關「君子不器」的一些解釋展示於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