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左右逢源

2021-01-07 華億學者

君子和小人是《論語》中經常提到的兩種對立的人。孔子說:「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天生所有就是質,後天所修就是文,只有每天不斷反省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行為合乎仁道,也才能符合中庸之道;否則稍有偏差就會違反仁道的要求。

平常人是很難做到文質彬彬的,孔子自己也是到了七十歲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如何達到呢?最關鍵的是:君子不器。

宋代大儒朱熹對「器」的解釋是:」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因此器就是有固定用途不能通用的東西。器代表著僵化,與仁相對立,儒家認為,仁是具有真正生命的一種活氣,始終充滿朝氣,生機物物。器卻是暮氣沉沉,僵化陳舊的。所謂「不器「就是要讓生命保持流動性,擁有一種蓬勃旺盛的生機。

器總是有限的,而且形狀確定,不能改變,也不再有其他用途。相反,君子應當「不器」,也就是說要有博大的胸懷,以免限制自己的視野;處事做人應該保持靈活性,每個人都如同一把鎖,是不可能用同一把鑰匙打開的;真正的君子應該做一個通才,不但精通某種技藝,而且對其他技藝也有所涉獵,千萬不要像程咬金一樣只有三板斧的伎倆而已。君子只有博採眾家之長,才能使自己成為棟梁,而不是自我設限,畫地為牢。

孔子所說的「不器」有多重含義。胸懷寬廣正是第一重含義。子曰:「君子成人之美。」這樣一種情懷兼具內外的視野,具有更高的層次。歷史上有很多君子不器的事例,其中一個例子便是謝原。

謝原是唐朝人,他寫的歌詞很受歡迎。一年春天,張穆王盛宴招待前來做客的謝原。席間,張穆王的小妾談氏在簾後彈唱助興,歌聲動聽悅耳,謝原聽到耳裡,發現談氏所唱的竹枝詞正好是自己寫的歌詞。張穆王看到謝原被歌聲吸引,就讓談氏揭簾見客。談氏花客月貌,亭亭玉立,謝原寫的歌詞都被她唱了一遍。

謝原非常欣喜,感覺遇到了知己,對談氏頓生愛慕。他站起身說:多謝夫人厚愛,在下不勝感激。不過適才夫人所歌皆為在下敷衍之作。來日定當特備佳句,以慰玉音。」第二天,謝原就送來新寫的八首新詞,談氏把它們都譜曲彈唱了一遍,兩個人彼此情投意合。二人日久生情,最終謝原情不自禁地向談氏說明了自己的情意。談氏雖然歡喜,但自知身份卑微,難以自己做主。

無奈之下,謝原只好面見張穆王,請求他成全自己和談氏。

謝原原以為張穆王會勃然大怒。但是張穆王聽了之後,卻仰天大笑,高興地說:「我實際上早有這樣的打算。她雖為我所愛,卻是你的良配。詞曲相和,音聲相隨,實乃天作之佳偶,君子豈能不成人之美乎?」

張穆王的這種大度超出了謝原的料想。為了感謝張穆王的恩德,謝原寫了一首詞來記述這件事,並由談氏譜曲,傳遍四方。於是天下人都知道張穆王喜歡成人之美,很多名人也因此都來投奔張穆王了。

張穆王所體現出的這種雍容大度,就是君子的品格,假如讓孔子來評價這件事,他會說:張穆王就是成人之美的君子啊。從精神上追求一種美好的事物,並從中享受樂趣,而將自己的得失置之度外,這正是君子的作風。

君子在待人接物的時候,不拘泥於一孔之見,而能隨處制宜。孔子實際上一點也不迂腐,他所謂的君子並不是陳年老夫子,而是精於時變的智者。儒家提倡的「君子不器」的另一層意思就在這裡。

君子不器還有另外一層含義,便是人人應當努力成為「通才」。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有一段評點「建安七子」的話:「夫文本同而未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建安七子」雖然各有所擅長的文體,但都稱不上通才,曹丕都沒在現實中找到這樣的人,何況我們呢?因此孔子對君子的要求實際是非常高的!

實際上,生活既是儒學的根源,又是儒學的歸宿,這也是儒家實現自己理想的最佳途徑。現在我們想從儒學中發現實踐智慧,關鍵是要親身實踐這份理想。我們應該在現實生活中,盡力做到君子不器,能夠隨機應變,毫不拘泥,才能擁有瀟灑從容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子曰「君子不器」,怎麼理解「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器」,怎麼理解「君子不器」?「君子不器」這句話的由來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器」這句話引自《論語·為政》。什麼叫「器」?《易經·繫辭》有一句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是無形的道體,形而下是萬物各自有形的物質。
  • 何為「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大道無形。古往今來許多文人騷客都對「君子不器」作出了解釋,每種解釋似乎都能自圓其說,這大概就是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種哈莫雷特吧。自知才疏學淺,不敢忤逆前輩的智慧結晶,但我卻可以反駁自己的鼠目寸光。《說文解字》上講:「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
  •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到底什麼是「器」?
    如「廟堂之器」,就是說這個人有高居廟堂的本事,如「器官」,就是指功能結構。一般來說,「器」除了在添加前綴的時候,指具體分類物品——如「金器」、「玉器」、「木器」等等,在文言文中其他時候都是指才具、功能。那麼「君子不器」,難道是說「君子不講究才能?」當然不是的。因為「器」的才能有專屬性,即功能性,相對的就是局限性。
  •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離器近則離道遠,離道近則離器遠。所以一切君子,想要好好修行,就要近道,常在道中行。如果器傷害了道,則選擇道。當然這個是什麼意思,土話中的成器實際上是百鍊成器,就是鐵煉成器的意思,和這裡的器不是一回事。
  • 君子是什麼樣子?君子不器指的是什麼?
    君子不器出自《論語》,說的是關於君子本身特質的一種特徵。中國古代對君子特別推崇,主張人人都需要養成一種君子的品德,才能為社會,為國家作出更大的奉獻。君子是第一步,最好的就是聖人。那麼,出現在這裡的君子不器,指的又是什麼呢?
  • 「君子不器」說出了孔子什麼思想?
    「君子不器」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關於這句話的含義有很多解釋,當然不同的人也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要想正確理解這孔子這四個字的含義,我們要正確理解這個「器」字。《說文》:「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
  • 《論語》裡的「君子不器」,如何理解?為何孔子說君子不器?
    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這簡短的一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出來的,很多人也是眾說紛紜。我來談談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器】是什麼意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到:「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守之。」
  • 「君子不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是《論語·為政》中獨立成段的一句話,由於缺乏上下文背景,其闡釋歷來存在諸多爭議。何為君子在孔子之前,「君子」主要指統治者和貴族。「君子不器」中的「器」字該作何解呢?正因為「器」字包含著有形的、具有某種特定用途的含義,後人對這句話的解說 大多都是這樣:作為一個君子不應該像器皿那樣只有一定的用途,而應該多才多藝,無所不能 。孔子本人就是一位「多能」的人,但他並不以此為傲,反而以此為賤、為鄙。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 何其多能也?」
  • 君子不器:君子不是東西?這句話應該如何正確理解?
    清朝的同治皇帝儘管早夭,其實還是挺聰明的,他為了逗老師笑,把這句話解釋成「君子不哭」。君子是男人,男人有淚不輕彈,所以叫「君子不哭」。這樣解釋有道理吧?火要是滅不掉,那只能哭了,同樣很有道理。有個教授在解釋「呂」這個詞的時候,說是兩張嘴巴在接吻。同學提問那「品」字算咋回事?另一個同學說「品」字還好解釋,「器」就很難解釋了:四張嘴巴和一條狗在幹什麼?嗯,關於這一點,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還真有解釋:「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口象徵器物的開口,狗是用來起警衛作用的。
  • 《論語》「君子不器」,這句話什麼意思,其中的「器」是指什麼?
    「子曰:君子不器」,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為政「為政」是什麼呢,就是去做官孔子說學而優則仕嘛,你的學識足夠豐富,就應該走向仕途,因此古代讀書人也把學而優則仕當作人生的終極目標。那好,我們知道為政的意思,就好理解君子不器了。君子君子一詞,最先的意思是君王的兒子,但後來在詞彙的發展過程中,君子一詞被賦予了道德層面的含義。春秋時代,禮崩樂壞,社會混亂,諸子百家都覺得這樣不好,各自尋找為這個社會治病的良方,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以仁復禮。他認為,禮的根本在於仁,那麼仁要怎樣體現呢?就出現了君子論。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是「君子不器」
    《論語-為政篇》中說:君子不器!字面意思是: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一種用途。其實,「器」不僅有器皿的意思,還有其他更為深刻的意思。《易經·繫辭》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禮記-學記》也說:「大道不器」,(大道)普遍的規律,不僅僅適用於那一件事物。由此可見,器是和道相對的,君子不器就是說君子思想通化,能夠遵循無形的大道,變化起來可以如龍如虎,也可以像莊子夢蝴蝶一樣。這就好比是一個很好的演員,演什麼角色,就是什麼角色;一個好的工人,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
  • 《論語》說「君子不器」,君子當全才?這話用道家思想解讀更經典
    文|顏小二述哲文儒家《論語》裡面記錄了許多孔子的思想,並給後世帶來無盡啟發,而《論語》一書裡面,也記錄了諸多孔子對於「君子」的論述。「君子」在孔子看來是理想人格,亦是後世無數遵從儒家思想的文人雅士追求一生的目標。對於君子,孔子曾說「君子不器」。
  • 古人常說「君子不器」,這個「器」究竟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正是這些句子中的其中一句,其出於《論語.為政篇》之中,關於該句的深刻意義,顯而易見是無可辯駁的,但其具體所指以及它的真實意蘊,人們對此持有很大的爭議。這種爭論主要分為兩個派別:一派是器物說,源自《易·繫辭》中「形乃謂之器」之說。
  • 我們應當如何理解孔子說「君子不器」?
    一、 「君子不器」首先講的是君子如何確立自我認同的問題。人心本就重利輕義,喜愛欲望的滿足、消費的享受遠遠勝過追尋美德。更何況,君子作為精英階層,本就佔有社會的絕大部分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他們當然也更有條件享受朱門酒肉,聲色犬馬。但問題是,在一個物質社會、欲望社會中,君子應當如何確立個人和階層的自我認同?
  • 孔子常說「君子不器」,究竟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正是出自《論語·為政》裡邊的句子,原文這樣說——子曰:君子不器。要理解「君子不器」之意,首先要搞清楚「君子」和「器」兩個詞彙的含義,再弄清它們的引申含義,基本上就能明白它的意思。孔子根據現實生活裡器具的實際作用,以形而上的方式對其升華,對「器」字的含義進一步擴充,引申為一種來自外界的束縛和局限,這些束縛和局限會把超出範圍的物質,隔離在有形的框架之外,無法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而成人之美。
  • 重讀《論語》:為何說孔子的「君子不器」是多餘的謬論?
    導讀:君子是一種人格,一種高尚的人格,而非某類仕的專屬。教育也應該有教無類,目的是讓每個人都成為有用之人。「不器不君子」,先成為有用之人,成為某一領域的領頭人,然後才有資格謀道。一、何為君子?君子,其實只是一種人格,一種高尚的人格。
  • 千年誤解「君子不器」?這四種解釋,會讓你醍醐灌頂
    前不久讀書君發了一篇文章,其中說到了孔子在論語中所說的「君子不器」的解釋,後來有讀者留言反饋說讀書君所寫的解釋有誤,而且也陷入了對「君子不器」這句話的千年誤解。所以今天讀書君經過查閱相關資料,決定再次更完整的將有關「君子不器」的一些解釋展示於大家。
  • 孔子說「君子不器」,我們是這樣做嗎?
    先賢孔子說「君子不器」,這句話引起不解。何為期「器」?易經有一句話,《易·繫辭傳》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器」就是「器皿」的意思,是用來裝東西的,是一件東西的用途。根據老子的點,「器」,因為中空,「虛以為用」,中空才有用途,所以,「器」就是往具體的功用方向發展。不好理解「器」,把「道」搞明白了,反過來就是「器」。一件事情,追求原理、規律、探求法則,抽象上升到哲學層面,這是往求道的方向走。
  • 君子不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君子不器,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種器皿。君子博學多才,可勝任各種工作。出自: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器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君子不器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君子不器(jūn zǐ bù qì)成語釋義: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種器皿。君子博學多才,可勝任各種工作成語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
  • 「君子不器」,孔子的這四字真言該如何理解呢?
    「犬」在這裡並不指狗,而是泛指野生的犬科動物,包括狐狸、狼、豺等36種生物。狗只是由犬科動物馴化而成的一種動物,可稱為家犬。故渾言則犬、狗不分,析言則狗為家養,犬為野生。「器」中四口分布在犬的四周,當為捕犬的陷阱。為什麼用陷阱捕犬呢?就是為活捉了犬用以馴化。馴化了的犬就成為人類的朋友,人類用它來看家護院,捕獵驅獸,放牧護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