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很著名的一篇散文,描寫精妙,盡顯才女的風貌

2020-12-21 品詩賞詞

俗話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時光荏苒、歲月滄桑,不知不覺時,一分一秒就從指縫中溜走。曾經風華正茂、躊躇滿志,曾經淳樸優雅、紅顏青絲,不經意間就被迷茫、惆悵、孤獨以及蒼老等代替。

春天裡芳草鮮美、百花爭豔,可是春去秋來,一片落紅難綴。杜甫感懷,「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李商隱惆悵,「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也低吟,「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如此傷感的場景,讓另一位才女也唏噓不已。下面介紹張愛玲的一篇散文,描寫精妙,盡顯才女的風貌。

《遲暮》(節選)

作者:張愛玲

在甜夢初醒的時候,她所有的唯有空虛,悵惘,悵惘自己的黃金時代的遺失。咳!蒼蒼者天,既已給予人們生命,賦予人們創造社會的青紅,怎麼又吝嗇地只給我們僅僅十餘年,最可貴的稍縱即逝的創造時代呢?

這樣看起來,反而是朝生暮死的蝴蝶為可羨了。它們在短短的一春裡,盡情地酣足地在花間飛舞,一旦春盡花殘,便爽爽快快地殉著春光化去,好像它們一生只是為了酣舞與享樂而來的,倒要痛快些。

張愛玲的散文作品具有鮮明的女性主義特徵,她把眼光投向了婚姻、愛情、家庭等一個個充滿女性氣息的世界,並讓其自演自繹,逐步呈現其矛盾、壓抑、自我衝突,以及各種醜怪畸形的深層面貌。張愛玲曾在上海貴族學校聖瑪利亞女中就讀,13歲那年,她在聖瑪利亞年刊上發表了人生第一篇散文《遲暮》,難以想像,一位豆蔻少女竟然能描寫得如此精妙。

作者開篇先烘託氛圍,東風冉冉、柳絮輕揚,細草芊芊、遊人如織,在這美好的春天裡,繁華的春景令人目不暇接,一切都變得有些狂亂。可是一個孤獨影子的出現,立刻與周圍的大好春景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她朦朧睡意、空虛悵惘,悲怨自己黃金時代的遺失,感嘆青春如流水一般流逝,更擔心以後數十載風雨綿綿的灰色生活,又將怎樣度過?這一刻,讀者仿佛看見了喪夫後的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一陣悲吟之後,只好無奈地獨飲「三杯兩盞淡酒」。

張愛玲家世顯赫,外曾祖父李鴻章,祖父張佩綸都是清末名臣。父親張廷重是典型的遺少,母親黃素瓊則是留過洋的新女性。可是這樣的家庭環境,沒有讓她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反而使她覺得非常壓抑和痛苦,於是她的筆下人物也顯得如此扭曲。

你聽作者娓娓道來,「她曾經在海外壯遊,在崇山峻岭上長嘯,在凍港內滑冰,在廣座裡高談。」如此閱歷豐富,應該不會再對什麼感到意外,可是因為「當年的豪舉都如煙雲一般霏霏然的消散,尋不著一點的痕跡,她也唯有付之一嘆,青年的容貌、盛氣,都漸漸地消磨去了。」於是女主人公開始躲避摯友,甚至就連而花鳥風日都逗引她愁煩,她開始「詛咒這逼人太甚的春光了。」

張愛玲雖然只是一位中學生,卻將心理刻畫得如此細膩逼真,一定是她有這樣的生活經歷。在她的家族中,就有人「在暗室的一隅,發出一聲聲悽切凝重的磬聲,和著輕輕的喃喃的模模糊糊的誦經聲」,正所謂美人遲暮、冷淚悽雨,青燈古佛、欲語難訴。

作者當然不願這種悲觀情緒影響讀者,而是希望啟迪大家,雖然芳華易逝,也不必痴痴憂傷。正如龔自珍所言,「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只要有一顆年輕的心,就不怕衰老,更無懼得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相關焦點

  • 民國四才女:楊絳嫌棄張愛玲,張愛玲嫌棄冰心,冰心嫌棄林徽因
    楊絳、張愛玲、冰心、林徽因,這四位民國才女,隨便哪一位單獨拿出來都是風華絕代的奇女子。她們有才有貌,氣質不凡。歷經動亂年代,依舊安之若素,並且各自在文學領域都有著頗深的造詣,為後世留下了眾多精彩絕倫的文學作品。然而,這樣四位柳絮才高的女子,彼此之間卻有著"文人相輕"的通病。
  • 才女張愛玲的水平到底如何?賈平凹:她的文章裡有「毒」
    沒錯,這句話就是出自文學才女張愛玲,她於1920年出生,1995年逝世,到2020年9月30日,這個說出名要趁早的女人,已經誕辰百年了。說來也是很巧,前段時間一直在看張愛玲的作品,順便還寫了一篇關於她的文章,沒曾注意到,今年居然是她的百年,真是時光如流水,我們只看到它靜靜的流,卻沒有注意到它每一個聲響都是在對過去的歲月告別!
  • 張愛玲的散文真是妙不可言
    張愛玲在散文中曾將世俗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的生活場景稱為是「心酸眼亮的一剎那」。因為俗世中的一切,終歸是短暫的、「剎那」的,因而也是寶貴的、可留戀的,所以在張愛玲的散文中,熱鬧的俗世生活是她的背景音樂,其主題是對人生本質的思考。她的散文既寫俗世又超越了俗世。
  • 重溫經典散文丨張愛玲:愛
    今天分享一篇散文《愛》,作者張愛玲以波瀾不驚的語氣和輕描淡寫的筆調,描寫了一個女人一波三折的坎坷命運和歷經苦難而痴痴不忘某種朦朧的愛的宿命,抒發了對於逝水流年的敏感,對於美和愛稍縱即逝的無奈,對於女人無以把握自身命運的悲哀。愛張愛玲這是真的。
  • 張愛玲的散文,魅力獨特,可謂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張愛玲的散文,魅力獨特,可謂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有人將張愛玲的散文分為「流言體」與「張看體」。因為時間有限,小編只看了《流言》。 「流言體」包含:(一)自傳性散文:如《天才夢》、《童言無忌》、《私語》……;(二)生活隨筆:《公寓生活記趣》、《夜營的喇叭》、《道路以目》、《談女人》……
  • 張愛玲長篇散文遺作《愛憎表》內地首度發表
    《愛憎表》是張愛玲在1990年動筆寫作的一篇長篇散文,但最終並未完成,去年該文手稿被張愛玲的文學遺產執行人宋以朗交由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香港學者馮睎乾整理成文,中文繁體字版首先發表於臺灣《印刻文學生活志》2016年第7期上。
  • 朱自清很著名的一篇散文,善用比喻,首尾呼應,令人回味無窮
    朱自清是現代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散文在「五四」以後很有影響力。寫作上具有紋路細緻、結構精巧,樸素優美、真氣照人的特色。後來偏於記實和說理,語言更加接近口語。朱自清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不滿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統治,一身重病,拒領美國「救濟糧」。
  • 重溫經典散文丨張愛玲:遲暮
    這繁榮競逐的春光卻與她無關,她只能躲在暗室的一隅黯然神傷,嘴裡吟誦著「黃卷青燈,美人遲暮,千古一轍」……今天分享一篇張愛玲的散文《遲暮》,一起體會她筆下的遲暮美人的傷感以及對韶光易逝的無可奈何。本期音頻選自《天才夢-張愛玲散文經典作品集》遲暮張愛玲多事的東風,又冉冉地來到了人間,桃花支不住紅豔的酡顏而醉倚在封姨的臂彎裡,柳絲趁著這風力,俯下了腰肢,搔著行人的頭髮,成團的柳絮,好像春神足下墜下來的一朵朵輕雲,結了隊兒,模仿著二月間漫天舞出輕清的雪,飛入了處處簾櫳。細草芊芊的綠茵上,沾濡了清明的酒氣,遺下了遊人的屐痕車跡。
  • 【人文素養】張愛玲散文《愛》賞析
    這是網上關於張愛玲作品評論最多的一篇,也是誤讀最多的一篇,許多人還喜歡摘引其中的一兩句作為張愛玲的名言
  • 餘秋雨很著名的一篇散文,氣勢恢宏,讀了兩遍還不過癮
    也許是因為春雨能給詩人帶來太多的想像,以至於那麼多詩人都描寫春雨,陸遊有名句,「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還有孟浩然的經典,「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唐代的李商隱有一次因雨滯留,卻流傳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作《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令人迴腸盪氣,也讓一位當代作家感慨不已。
  • 林徽因的一篇散文,風格清新,深蘊哲理和詩情
    古詩詞中描寫梅花的作品非常多,王冕借梅自喻,「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林逋幽獨超逸,「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人們讚美梅花孤高絕俗的品性,頌揚梅花迎著寒風昂然盛開的精神。不過將梅花與蛛絲聯繫在一起,連南宋才女李清照也不曾想過。
  • 滿心才女張愛玲,傾城之戀的結局,不知多少人看懂了?
    滿心才女張愛玲,傾城之戀的結局,不知多少人看懂了?在現當代著名女作家中,出過許多才女,如寫過《生死場》的蕭紅,寫過《莎菲女士的日記》的丁玲,最觸動小編心的,卻是張愛玲。在張愛玲看來,所謂愛情,不過在講一場風花雪月的傳奇。
  • 重讀愛玲② 張愛玲文字風格是怎麼煉成的?別光盯遺著,譯著也大有文章
    這套再版張愛玲文集的書名字體都是出自張愛玲之手。書的封面以素雅的白底配上燙金的張愛玲親筆繪製插圖,明淨大方。其中《對照記》收錄了最新發現的張愛玲英文散文。這篇散文稿是張愛玲英譯者金凱筠在賴雅遺物中發現,寫她在紐英倫小鎮的生活,有張愛玲和賴雅共同修改的筆跡。這一版《對照記》內容豐富,除了這篇珍貴散文,還有張愛玲遺稿《愛憎表》、張愛玲手繪插圖特別收錄其中。
  • 散文《張愛玲之殤》周健
    散文終於用兩天的時間,把張愛玲的人生攬入胸懷,一場風花雪月的邂逅,在我活著的此刻,把愛的花瓣一片片灑向天空!在太平洋的浪濤聲裡,吟唱一曲愛恨情仇的濤聲依舊!悲哉!善哉!美哉!愛玲,時間之海中的奇女!如果我是胡蘭成,讓這樣的才女深更半夜落淚,讓她帶著愛的憧憬彷徨在淚水橫流的孤床,讓她詩意的愛情之花迅速凋零在人世善變的潮聲裡,這是我對她的虧欠。當然,我不是胡蘭成!他,一個從一開始就只是玩弄而已,人世間的可笑就在於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可笑的範疇裡。似乎男人都善於玩弄感情,或者說善於用身體表演愛情,而我們的女人們,總是善於去接受,哪怕結局是痛苦不堪。
  • 讓愛低到塵埃裡的才女—張愛玲
    對面坐著胡蘭成的妻子張愛玲,張愛玲看著丈夫只顧和另一個女人調情,完全無視自己的存在。張愛玲提議給丈夫的女客人畫一張素描,可張愛玲剛剛描到女客人的眉眼輪廓就停了下來,再也畫不下去。張愛玲相信許多人看到這,都替這位才女感到悲憤,甚至想痛罵胡蘭成這個渣男一頓。那我們從頭說起,張愛玲為什麼會嫁給這樣一名現代中的渣男呢?並且永遠縱容他到了有持無恐的地步。
  • 民國四大才女是誰?深愛著徐志摩的陸小曼是嗎?
    民國雖然短暫,但在這一時期卻出現了許多才華橫溢的名人,而其中也不乏女性,其中又以四人最為知名,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有著「南唐北陸」的深愛著徐志摩的陸小曼,是不是四大才女之一呢? 現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民國四大才女分別是誰吧。
  • 張愛玲遺稿自傳性散文《異鄉記》臺灣首次刊發(圖)
    手稿校對中簡體版即將出版宋以朗早已在張愛玲的遺物中發現寫於1946年的《異鄉記》手稿,但手稿並不完整,共八十頁寫在筆記本上。宋以朗在同期《皇冠》雜誌上的文章《關於異鄉記》中介紹,「這是以第一人稱敘事的遊記體散文,講述一位沈太太(即敘事者)由上海到溫州途中的見聞。
  • 張愛玲:不愛是一生的遺憾,愛是一生的磨難,這句話想要說啥?
    張愛玲是民國時期的才女,時至今日,每個人也必定讀過張愛玲的書。張愛玲的文學造詣頗高,她所創作的書籍都備受讀者的歡迎。而張愛玲的寫作風格大都是情感,張愛玲的一生的情感可以說並不順利,她寫的散文那麼優美,對愛情的見解又極其獨到,為何在她自己和胡蘭成身上卻落到如此境地?
  • 張愛玲《小團圓》:一篇類似自傳的長篇小說,一段遍體鱗傷的愛情
    她曾經是名動中國的才女,用一腔柔情寫下了這世間愛情千百種姿態,她形容愛情的語句,至今仍被許多文藝青年引用。在那樣浪漫而悽涼的文字背後,本以為她會是一個情場得意的女子,然而閱讀她的文字,在愛情之中,發現她也不過是個受盡磨難的可憐女子。
  • 經典散文|張愛玲《天才夢》
    天才夢張愛玲  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然而,當童年的狂想逐漸褪色的時候,我發現我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點。世人原諒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們不會原諒我。  加上一點美國式的宣傳,也許我會被譽為神童。我三歲時能背誦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