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小說《2015》的黑色幽默:既是哲學,又是寓言

2020-12-23 易浪豐談畫

對王小波的認識,很多人都有個變化的過程:或從「有趣」開始到「理性思考」,或從「晦澀難懂」開始到「有趣」。

我和朋友推薦他的小說,大多表示看不出好在哪裡,甚至認為是「顏色書」。

當然,懂他的人自然懂。

還有人說他狂傲,不知道緣於什麼。我看過他的採訪視頻,鏡頭裡的他像極我鄉下的某位憨厚大叔,甚至時時透露出許害羞來。

非得說狂傲,可能是指他的文字一邊調侃,一邊按他自己的節奏天馬行空的寫下去。

就如他在《2015》裡,如此描寫在「習藝所」改造的另類個性藝術家:

《2015》中,畫家舅舅經過改造,從「不合作」,到後面連「老二」也被「警察舅媽」完全馴服——聽到「舅媽」的立正命令後,老二可以由一個「?」慢慢變成「!」,顏色也由「灰暗」變得「赤紅」。

你看,多幽默戲謔。

在這裡,「?」寓意質疑和批評,「!」寓意讚美歌頌;灰暗和赤紅指藝術家作品的題材色調。

王小波巧妙的借用「那活兒」的變化,真可謂神形兼備啊。

如果沒有看過奧威爾的《1984》,就很難理解王小波的《2015》。你不能把它當成故事性的小說去看,要當成哲學和寓言去看。去感受那個既壓抑,又黑色幽默的荒誕世界,你就懂得他要表達什麼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讀王小波了,我相信以後也會綿綿不絕。讀者的目光是記錄,除去主流,已把他記錄在民間版的文學史頂端。

相關焦點

  • 黑色幽默 | 既是幽默的,又是絕望的
    黑色幽默不同於一般幽默的地方在於,它的荒誕不經、冷嘲熱諷、玩世不恭之中包含了沉重和苦悶、眼淚和痛苦、憂鬱和殘酷,因此,在它的苦澀的笑聲中包含著淚水,甚至憤怒。它的產生是有其社會根源的,與60年代美國的動蕩不安緊密聯繫。
  • 《青銅時代》的敘事手法:黑色幽默
    文字的韻律和敘事風格並不能截然分開,法國新小說家和卡爾維諾等都是現代小說的革新者,他們著力最多的地方,還是對於敘事藝術的開拓。敘事藝術和小說韻律是同一質地概念的不同演繹,在王小波眼中,現代小說的精髓就在於韻律。敘事手法即為我們常說的小說「技術層面」,以往我們認為敘事手法就是某種操作程序,循著這種程序就可以寫出小說。其實敘事手法表現了作家對於世界的獨特體驗,為什麼選擇黑色幽默而不運用溫和的諷刺?
  • 如果我會發光,就不必害怕黑暗 | 王小波書單
    當我們回溯王小波的閱讀史,就會發現他的幽默、瀟灑、天馬行空都是有據可依的,有根可源的。這些小說,有的對他的寫作產生過深遠影響,有些是他的精神和記憶的殿堂,有些能在他的小說裡找到蛛絲馬跡。王小波筆下充滿喜劇色彩的情節、莫名滑稽好笑的場景、黑色幽默的打趣逗樂,與卡爾維諾的童話故事、輕盈明快的風格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這種自我放縱的、為遊戲而遊戲的寫作,在《青銅時代》中尤為明顯,也因而備受爭議。
  • 人生不過是一部黑色幽默劇:為了生存王小波當年差點當了貨車司機
    在當知青那幾年,王小波除了喜歡看書,本就一無所長,一臉「窮酸樣」,大隊幹部老是變著花樣整他們;王小波就寫小說來諷刺他們,聊以自樂,卻也樂此不疲。其實,這些經歷都成為後來包括《黃金時代》等作品的素材。1978年,恢復高考後,王小波考進了人大,在人大學習期間,女朋友李銀河和大學圖書館滿足了他所有的精神需求。
  • 王小波的《2015》《2010》,致敬奧威爾的《1984》
    《1984》封面王小波不止一次提過奧威爾的《1984》看他的《2015》和《2010》還有黑鐵時代電影《1984》劇照而王小波與奧威爾一樣不小心都成了預言家《1984》影響了王小波而王小波影響了我們《2015》裡的流浪藝術家恰如今日《2015》的畫家小舅經過改造他的「那話兒」已被「警察舅媽」馴服只要聽到「小舅媽」的立正命令「那話兒」可以由一個問號變成感嘆號
  • 懷念王小波|「不自由,毋寧死」,黑色幽默下,人格的特立獨行
    這也是王小波用他自己的方式來宣洩出對社會的不公。王小波出身可以說是悲慘的,也是幸運的。悲慘的是他出生在中國的五十年代,這時他的家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父親王方名,雲南兵團工人,1952年被錯劃為「階級異己分子」。這也是他後來為何要宣揚自由的一個原因。幸運的是王小波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刻苦鑽研,努力學習知識。
  • 只會寫「桃色小說」的王小波,憑什麼能夠獲得珍貴的愛情與自由
    只會寫"桃色小說"的王小波,憑什麼能夠獲得珍貴的愛情與自由高曉松說:以我有限的閱讀量,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王小波最有名的"時代三部曲"分別是:《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都是小說集。《黃金時代》是一本書的名字,也是一篇中篇小說的名字,故事的主要情節聚焦在主人公王二和陳清揚之間的愛與性上。在一個禁慾的年代裡,他們之間純潔的愛與性,與周圍的假大空形成了特別鮮明的對照關係,性是解脫,也是反抗。
  • 著名作家王小波為我們「推薦」的那些經典小說,每一本都值得閱讀
    好書推薦第204期:王小波是一個有趣的作家,也是一位極有才華的作家,他把黑色幽默運用到了極致,也把中國漢語之美發揮到了很高的水平,喜歡讀文學作品的人,很難繞過王小波,不管是討厭也好,甘當「門下走狗」也罷,王小波的書,都值得一讀。
  • 王小波寫了大半輩子「黃色小說」,有趣的靈魂把欲望寫得淋漓盡致
    可是王小波這個人,不僅看破了性,還說得很透徹。有趣的靈魂浪漫至極,卻還是擁有和常人一樣的苦痛王小波這人長得不咋地,骨子裡卻很有趣。1997年5月,中國現代文學館專門為王小波的作品召開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上表示:王小波同志筆下的「性」,雖然有大膽直白的描寫,但卻不只是頹廢的日常化生活態度,而是精英化的價值倫理,我們不應該帶著有色的眼鏡去看待,而是應該從藝術的角度去剖析!比如《黃金時代》中描述的「性」,既是被拯救的對象,也是實現拯救的手段。
  • 李誕的人生哲學,藏著淺薄如水的黑色幽默
    我之所以說李誕的處世有哲學的意味,也是基於對他的一番探究。李誕是傲氣的。他同大多數文人墨客一般有著傲骨,還有著不與世俗為伍的倔強。他喜歡稱自己為詩人,在他出版的作品裡肆意地作著自由散漫的詩篇。他總想讓自己顯得與眾不同,這是文人的書生意氣。
  • 王小波的倨傲與狡黠
    作為一個文科生,一直沒有讀過王小波,我是有些底氣不足的。可是當我利用這個特殊的假期,一口氣讀完了王小波大部分小說之後,不得不說,依然還是沒有讀懂王小波。我上大學,是在2004年,那個年代,或許那是某種理想主義最後的塵埃年代吧。索性記住了一些名字,諸如顧城、海子、王小波。
  • 王小波不忍痛苦撞牆而亡、牙齒留有白灰額頭撞破皮,沒活成個樣
    之所以引用這段話,我想這是王小波對於這隻豬的評價。從一群豬中脫穎而出,成為一頭瀟灑的自由的,可以任由自己做主的豬,是多麼令人神往。沒錯,這隻黑色的豬最吸引的人地方也就在這裡,它的魂裡寫著自由。它敢於不顧規則和人為設定,活出自己,而且它竟然還能活得特別精彩,不僅吃得好,而且還能睡到靚豬。這怎能不讓大多數的豬心生羨慕呢?
  • 放蕩不羈的「王小波」經歷了什麼?黃金時代為何被稱之為「禁書」
    後來,王小波發現卡夫卡也寫類似這樣的事,有些尷尬,於是就學著卡夫卡,把那些作品燒得乾乾淨淨。王小波是一個具有優秀作家素質的人.他將幽默與敏感融合在一起,將憂鬱與孤獨融合在一起.他一直想與世界對話.在李銀河的庇護下,王小波在美國4年,積累了許多知識資料。他首先閱讀羅素的作品,然後閱讀西方哲學,整日沉浸在「歐風美雨」中。之後,王小波看書專挑野的看,然後瘋狂地摘了下來。後來,他的論文發表後,一些老朋友問他,他在哪裡聽到了這麼多有趣的故事。他說「都是在美國圖書館的禁書區看的。」
  • 假如王小波參加《奇葩說》
    經濟學教授薛兆豐和哲學教授劉擎上演了一場精彩的辯論。劉擎對理想主義的捍衛和呼籲令人感動,自稱叛逃了「理想」的李誕激動地站了起來,連說幾次「被感動了」。(圖源水印)劉擎說:「40歲的時候如果還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那是一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現實中真的有這樣的人嗎?
  • 寫了20年「黃色小說」的王小波45歲撞頭離世,葬禮無人死後追捧!
    然而,卻有一個男人,用他的小說告訴我們:這是一門藝術,不骯髒,無需避諱。人們認為最羞恥、最該隱諱的東西,恰恰是最不值得羞恥、隱諱的東西。 "——王小波他就是王小波。他的妻子正是中國著名的社會學專家,研究同性戀的性學家——李銀河。
  • 中國的卡夫卡:用獨有的黑色幽默表達性愛,讓你看懂欲望的真實
    這個人,就是被稱為「中國的喬伊斯和卡夫卡」的王小波。王小波用獨有的黑色幽默,讓你看懂欲望的真實,現實的荒謬。為了讓這本書能夠和讀者見面,王小波和朋友們下了很大的功夫,然而當時的文壇如「一潭死水」這令王小波很是憤怒。後來經過2年時間努力,《黃金時代》才得以出版。所謂"生前籍籍無名,死後聲名鵲起",說的就是王小波。
  • 王小波辛辣的4句話,讀起來渾身難受,又不得不深深認同
    王小波與眾不同,他沒加入作協,沒有所謂的文人圈,寫的書自然沒多少人幫他推廣,所以他的小說一直不溫不火,直到王小波因病去世後才大火一把,至今依然是不少人的精神食糧。讀王小波的書,你看不到任何想要教育你的語句,卻又不得不被他的思維、思想所吸引,所教育。他的語錄至今依然在短視頻平臺上火著。
  • 「嫌棄」男友長得醜,李銀河提分手,王小波一句話俘虜她的芳心
    一次沙龍上,李銀河在談到王小波作品時說:「小波的東西裡有一種真正的幽默感。而不是現在那種無釐頭、搞笑。」說來,李銀河可是王小波的頭號粉絲,他們的媒人是那本叫做《綠毛水怪》的小說。李銀河和王小波的愛情極有戲劇性。
  • 王小波《黃金時代》:為了證明你不是「破鞋」,變成「破鞋」
    王小波花了才完成《黃金時代》,其中,他從20歲到40歲完成了「黃金時代」,在此期間,他多次修改,甚至重寫了滿意沒有的地方,定稿後,與憤怒完全不同。三萬多字的小說篇章,幾乎花了王小波人生的一半時間。寫完稿子後,他仍覺得有很多不完善之處,但一個字也沒法改。
  • 王小波:單單你的名字就夠我愛一世的了
    王小波是中國文壇裡很重要的一位作家,他的文風犀利,他的觀點有個性,王小波很火的時候,有過一個爭論,到底王小波雜文寫得好,還是小說寫得好呢?結果大家爭論到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他的情書寫得好。王小波寫給李銀河的情書,讓很多人知道了王小波的文字,余杰在一次訪談中說:如果我遇見王小波,我會告訴他,你寫得最好的並不是小說,而是你寫給妻子的那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