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孫雯
2020-12-25 13:19 來源:澎湃新聞
12月24日,上海首家蔦屋書店——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正式開業,該書店位於長寧區上生·新所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內,將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有機相融,打造約2000平方米的全新藝術文化策源地。
書店內部
目前,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入店實行預約制,預約通道已於12月21日開通,市民可從蔦屋書店微信小程序和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微信公眾號進行預約。
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精品城區長寧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城市更新出色範例的上生·新所,位於有「上海第一花園馬路」盛名的新華路歷史風貌區,園區由萬科集團更新後在2018年對外開放,形成了集辦公、娛樂、生活、文化等多重功能業態於一體的國際化文化藝術生活圈。園區內不斷更新的文化藝術與生活方式業態,令這裡成為城中一處充滿活力、具有影響力的地標。蔦屋書店也是一家社區友好型書店,將激發周邊街區的活力,成為整個長寧區乃至滬上的文化體驗新地標。
他表示,長寧區一直在致力於城市更新,以城市更新和精細化城市治理提升城市品質的工作,已遠不止步於工程意義上的城市物質更新、環境更新和空間更新,而是「人本價值」、「共建共治共享」、「五個人人」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精品城區建設等城區定位中的重要部分,這是長寧城區發展軌跡中有溫度的一條脈絡,這條脈絡不斷地變清晰。「大家已經意識到,城區品質已經成為定義城區、選擇城區和建設城區最重要的考量標準。城市品質的構建將決定城區未來發展的能級、可持續性乃至競爭力,決定長寧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精品城區建設的目標實現。」
「對歷史建築最好的保護就是合理利用」隨著蔦屋書店的開業,96歲「高齡」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成為上生·新所又一個轉換功能開放的老建築。此前相繼開放的還有海軍俱樂部和孫科別墅,經過改造後,這些老建築被一一賦予了新的功能,與城市更融合。
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萬科上海區域事業集團執行長張海回顧,經過4年多的經營和成長,萬科在上生新所積極踐行了「尊重文脈,留存記憶,多元共享共生,打造公共空間和激發城市活力」的理念,為園區內的3幢歷史建築、11幢工業建築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對歷史建築最好的保護就是合理利用。」張海表示,近年來,上海市積極推動歷史建築的活化利用和有機更新,在保留歷史文脈的基礎上,賦予其新的功能,將市民的文化、工作、生活、娛樂融為一體。「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改造,讓歷史文脈得到傳承,片區特色得以發揮,讓居民能共享城市發展的成果,年輕人有奮鬥的空間,讓這裡成為有生活、有文化、有溫度的活力社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蔦屋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