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大中型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 理財子公司所發產品全部淨值化

2020-12-15 中國財經時報網

設立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步伐仍在持續推進。

隨著日前民生銀行旗下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目前國有六大行、股份行理財子公司開業及獲批籌建的數量已增至14家。加之已公告披露籌建理財子公司的浙商銀行,所有大中型銀行中,未披露設立理財子公司設立事項的只剩下了渤海銀行、恆豐銀行。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是一種由點及面的漸進式過程,是「摸著石頭過河」。在此過程中,由於門檻所限及資金需求,大行更能夠抓住先機,在轉型過程中充分發揮帶頭作用。

第9家股份行理財子公司

獲批籌建

自2018年年末《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實施以來,銀行系理財子公司已是「遍地落子」,如今已有數十家銀行陸續宣布將籌建設立理財子公司。

民生銀行日前發布公告稱,該行已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於籌建民生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的批覆》,同意其出資50億元籌建民生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籌建工作完成後,將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銀保監會提出開業申請。

在《辦法》落地後,各商業銀行紛紛開始了理財子公司的籌備建設。2019年,也成為銀行子理財公司的開業元年。自2019年6月份首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開業以來,當年獲批開業的理財子公司就達到10家。截至目前,全國已先後有24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含2家中外合資機構),開業數量已達20家。

值得注意的是,國有大行及股份制銀行成果最為顯著,走在全國的前列。

上述開業的理財子公司中,就包括了工農中建交郵儲這6家國有大行,此外,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的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和華夏銀行的理財子公司也已開業。廣發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則於今年獲批籌建。

就在上個月,浙商銀行也對外公告披露,其擬出資20億元全資設立浙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至此,國有大行及股份行中,僅有恆豐銀行、渤海銀行尚未對外披露籌建設立理財子公司的事項。

對於國有大行、股份行絕大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陸續開業、獲批籌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相較於大中型銀行,地方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未來還面臨兩重壓力。一是設立時需要較高的實繳資本金,這將給銀行帶來一定的繳付壓力,而資產管理規模不足或會導致競爭力不足;二是地方銀行理財子公司由於對新業務類型人才和制度儲備不足,投資能力和抗周期風險能力也需補強。

蘇筱芮對記者指出,由於門檻所限及資金需求,在銀行系子公司的設立過程中,國有大行和股份行更能夠抓住先機,在轉型過程中充分發揮帶頭作用。但她同時認為,這並不意味著中小銀行相關工作將會停滯,因為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是整個行業的大趨勢,理財業務風險與母行隔離也是未來的大方向。目前督促銀行保險業資管業務規範轉型是監管的重要工作,包括農商行,外資行的理財子公司設立也在持續推進之中。「未來將繼續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則,有序批設理財子公司。」

而據記者了解,目前已有包括青島銀行在內的6家城商行、1家農商行的理財子公司開業。與此同時,廣東順德農商行、江蘇江南農商行、寧波鄞州農商行等多家地方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相關議案也均已在各自股東大會上獲得通過。

理財子公司所發產品

全部淨值化

伴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陣營的不斷壯大,相關公司發行理財產品的數量也在大幅增加。根據中國理財網數據統計,截至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今年已發行理財產品達2422款,而2019年全年這一數量僅為289款。

與此同時,自「資管新規」實施以來,打破剛性兌付以及實現產品淨值化正成為未來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趨勢。普益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年全年,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數量達到15430款,較2018年增長逾200%。而由銀行系理財子公司所發行的理財產品,已經全部完成淨值化轉型。

蘇筱芮表示,設立銀行系理財子公司,能夠對推動理財淨值化轉型起到了促進與加速的作用。首先,母行與理財子公司天然具有關聯性,母行能夠為理財子公司提供和協調各類資源,幫助其成立及後續發展,助力銀行理財產品的過渡與轉型;其次,理財子公司發展遵循的是市場化規律,在業務風險的處置上與母行隔離,這與淨值化產品背後體現的精神一脈相承。

盤和林對本報記者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展業務具有一定優勢,如放鬆了銷售限制,投資門檻降低,更多投資人可參與其中。產品全面淨值化意味著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前需要進行更多研究,要考量自身的相關產品投向、投資期限和風險等級,在進行風險評估後再購買匹配的產品。記者 呂東

相關焦點

  • 股份制銀行布局理財子公司衝刺 只剩一家未披露進展
    該行此次設立理財子公司,尚需提交股東大會和有關監管機構的批准。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設立,能夠對推動理財淨值化轉型起到促進與加速作用。理財子公司成立後,將與母行融合發展。母行能夠為理財子公司提供和協調各類資源,幫助其成立及後續發展,助力銀行理財產品的過渡與轉型。
  • 又一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
    來源:輕金融來源:輕金融 作者:尚志科自2019年第一批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以來,相繼已有20多家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其中全國性銀行居多。而獲批的城商行理財子公司有一個共同點,即均位於長江以南地區。11月19日,長江以北地區首家城商行理財子公司——青銀理財開業。這不僅是中國銀保監會2020年批籌的第一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也是第六家獲批的城商行理財子公司。在全國性銀行理財規模、品牌、資產管理與產品能力等佔絕對優勢,同時行業分化加劇的背景下,城商行理財子公司如何突圍?新成立的青銀理財又將如何打造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
  • 淨值轉型過半 理財子公司掘金資本市場
    ,其中年內獲批理財子公司數量為6家,已開業數量達20家,還有多家地方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相關議案已獲股東大會通過。公司獲批籌建,其中年內獲批理財子公司數量為6家,已開業數量達20家,還有多家地方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相關議案已獲
  • 資管新規延期的背後,ppp項目、永續債成理財子公司攔路虎?
    2018年4月,資管新規的出臺打破了剛兌的痼疾,銀行理財被迫向淨值化轉型,與此同時,背負著銀行理財業務整改、淨值化轉型重任的理財子公司陸續獲批籌建。然而理財子公司「受限」久期匹配無法順利「承接」久期長的PPP項目、永續債等老產品,而大部分這些老產品的持有者為四大行,或正因此,監管部分才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將轉型期限最晚放寬到2025年。
  • 銀行理財子公司後臺系統大變陣投研體系也...
    截至今年7月初,已有34家銀行申請設立理財子公司,20家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14家已經正式開業。開業的包括六大行、股份行中的光大理財、招銀理財、興業理財和中信理財,城商行的杭銀理財、寧銀理財、徽商及渝農商行理財子公司。當前,理財子的募集端仍以母行代銷渠道為主,業務重點在資產端。尤其是加配權益類資產,更是帶來新挑戰。
  • 中報放大鏡: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進度條更新 誰在掉隊?
    來源:北京商報隨著銀行業中報季的落幕,理財產品整改轉型的最新進度浮出水面,去年已開業的11家理財子公司財務數據也首次得到披露。北京商報記者9月2日統計發現,部分國有大行淨值化步伐緩慢。此外,在疫情衝擊、新老產品過渡的複雜環境下,理財子公司盈利能力仍然強勁,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實現盈利。
  • 恆豐銀行擬設立全資理財子公司
    又一家股份制銀行旗下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12月16日晚間,恆豐銀行發布公告稱,新一屆董事會第五次會議同意出資不超過20億元,全資設立恆豐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並授權管理層根據監管意見和實際情況調整設立方案。
  • 原基金公司女老總包愛麗 或履新首家合資銀行理財子公司匯華理財
    「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淨值化轉型過程中確實會需要相對成熟的人才去開拓市場,從傳統的公募基金或券商資管挖掘人才,是個必然的趨勢。但相比公募基金或券商資管,銀行理財子公司目前市場化程度相對不高,這兩類機構人才的進入銀行理財子公司也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內部機制文化及投研理念上的磨合。」一位基金公司機構部人士分析。
  • 又一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要來了,註冊資本50億,或將落戶北京
    據北京市副市長殷勇此前在2019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透露,民生銀行理財子公司將在北京落戶。至此,民生理財成為國內第9家獲批籌建的股份行理財子公司。其中,淨值化新產品(含正在進行合規驗收的產品)3659.72億元,佔理財產品總額的41.24%。存量非保本理財產品由資管新規頒布日的8566.65億元壓降至6月末的5193.90億元,降幅39.37%。
  • 中金公司:變革從內部開始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路徑推演
    其中,國有大行的佔比為40%,股份制行佔比為41%,呈現為較高的行業集中度,市場基本由全國性銀行機構主導。向前看,我們預計銀行理財子公司時代的市場將呈現更高的集中度:1)目前監管機構已審批22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牌照,且有多家銀行在籌備申請牌照。
  • 10家銀行啟動遷移工作 理財子公司承接母行產品提速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吳限)隨著理財子公司的運營發展,母行理財產品的遷移工作也在提速。6月14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招商銀行和寧波銀行近日均宣布將啟動首批部分理財產品變更產品管理人的工作。
  • 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大舉招聘 對公募人才「求賢若渴」
    中國基金報記者 劉芬  銀行理財子公司展業提速,「招兵買馬」也在加速。近日,中信銀行理財子公司信銀理財獲批開業,其招聘公告也刷屏。對公募人才「求賢若渴」,令部分中型公募人才流向銀行理財子公司。
  • 股市走牛 銀行理財產品跟著吃肉?12家理財子公司大掃描
    再往下數便是招銀理財,其發行理財產品總數和「權益類+混合類」產品數都更低,分別是15和4款。而在數量上排名墊底的三家機構均為城商行旗下的理財子公司,他們是杭銀理財、寧銀理財和徽銀理財,其發行產品數量均不足10款,分別7款、5款、3款,有意思的是,這三家機構所發行產品均為固收類,即「權益類+混合類」產品數量為0。
  • 權益類產品漸熱或成理財子公司「吸粉」關鍵
    發力權益類產品,構建多樣化產品體系,進而為資本市場帶來更多機構資金活水,助力資本市場高效有序發展,是市場對理財子公司寄予厚望的原因之一。 「隨著更多理財子公司開業,權益類產品的數量也有所增長,各機構在該領域的競爭雖然沒有『固收+』激烈,但確能充分展示自身的投研實力,是『吸粉』的重要因素。」普益標準研究員郭全毓表示。
  • WEMONEY研究室日報:11家銀行理財產品向理財子公司遷移;「代理退保...
    專家呼籲金融機構展業不能一味照搬民間借貸新規10月12日,成都市郫都區法院發布了多則四川錦程消費金融與個人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判決書,其中均提及利息、罰息、複利、違約金以不超過同期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四倍為限,即利率15.4%。
  • 理財產品銷售迎新規!銀行理財子公司與代銷機構共擔銷售責任
    在《辦法》中,理財產品銷售活動的概念被明確界定。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包括以展示、介紹、比較單只或多隻理財產品部分或全部特徵信息等方式宣傳推介理財產品;提供單只或多隻理財產品投資建議;為投資者辦理認購、申購和贖回;國務院銀行業監管機構認定的其他業務活動。
  • 銀行理財子公司暗戰再起 各家都有什麼新打法?信銀理財首次「全...
    當前,全國已有23家(含合資)理財子公司獲批,其中股份行中有招商、興業、光大、華夏、中信、平安、廣發、浦發這8家已獲批籌建、成立理財子公司並相繼開業。浙商銀行也在11月26日披露了相關籌建計劃。  優選投資組合  信銀理財今年7月10日在上海開業揭牌,資本金50億元,是國內第四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落戶在上海。
  • 專家:未來理財產品會更多元化 個人類理財產品佔比上升
    從上市銀行最近披露的2018年年度報告來看,受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等影響,保本理財規模收縮、非標理財監管趨嚴,進而導致部分銀行理財業務規模和收入出現下降。與此同時,銀行機構紛紛開始進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布局,積極申請設立理財子公司。部分銀行理財收入下降 淨值化轉型成效明顯據《金融時報》記者初步梳理,2018年,一些銀行機構的理財收入有所下降。
  • 銀行理財市場新年露「新顏」
    展望2021年銀行理財市場,專家認為,淨值化轉型進入衝刺階段,現金管理類產品等業務整改壓力值得關注,銀行理財權益投資佔比仍將穩步提升。 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多家銀行網點了解到,在售理財產品以淨值型理財為主,保本理財難覓蹤影。部分上市銀行在2020年半年報中披露,保本理財餘額已經清零。但對於多數銀行而言,仍需妥善處置過渡期內存量資產整改工作。
  • 專家解讀|董希淼:銀行理財子公司銷售將規範 監管為網際網路代銷留有...
    《辦法》加強理財產品銷售業務機構和行為監管規範,釐清理財子公司、代理銷售機構和投資者等各方的關係和責任,適應理財子公司成立之後理財產品銷售法律關係變化的需要,有助於進一步完善銀行理財子公司制度規則體系,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推動理財子公司和理財業務健康可持續發展。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作為資管行業的重要參與者,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