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到了說話的年紀,父母為了培養子的語言能力總會藉助各樣的工具,繪本教育、給孩子看開發語言潛力的動畫片、和孩子每天不斷地訓練說話……要想讓孩子有優秀的語言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語言環境;隨著對外語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有一口流利的英語甚至送孩子出國留學,讓孩子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更好地學習。
混血萌娃講中英散裝語言,網友:像極了說「散裝英語」的我
近日,一位寶媽在網絡上曬出了這樣一段視頻:視頻中這位寶媽和自己的老公、兒子一起在餐廳吃飯,老公是美國人;兩人的混血寶寶今年5歲了。視頻中爸爸用英語問兒子:「你為什麼喜歡滑冰?」混血寶寶回答道:「Because it can 滑來滑去。」一旁錄視頻的重慶媽媽聽到兒子的回答也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兒子在吃飯時還自言自語道:「If I eat so fist I will 卡住!」老爸在一旁無奈地提醒到freeze(卡住);當爸爸問孩子為什麼最喜歡的動物是霸王龍時,孩子回答道:「I said he has 尖牙齒。」老爸苦笑道:「ok"。萌娃不僅會說「散裝英語」因為媽媽是重慶人,受媽媽影響還會說重慶話。經常自己臭美地誇自己「我覺得黑帥我。」(我覺得自己很帥)
網友們看到如此可愛的混血寶寶說著中英混合的語言,還有時不時的幾句重慶話,網友們直呼:太可愛了。還有的網友說道:這位混血寶寶說的散裝語言像極了說「散裝英語」的我。
環境對一個人的語言能力有著重要影響,尤其在小的時候,語言的形成主要來自於周圍的環境。經常看到這樣的段子——奶奶帶著自己的孫子教他說「普通話」但是奶奶自己卻是一口方言,因此教出來的孩子從小就會說方言;姑姑家的孫女就被姑姑帶的說著一口流利的東北話。
姑姑的孫女在暑假期間來到了東北,小孩子的父母都是高學歷的人,媽媽也是典型的南方女孩。小孩子剛到東北時文文靜靜的,雖然剛五歲但卻說著字正腔圓的普通話。起初大家還擔心姑姑照顧不好這樣乖巧文靜的女孩,但兩個月後當女孩的媽媽再看到自己的女兒時差點不敢相信這是自己的女兒。孩子的小臉胖的圓圓的,看到媽媽來了熱情地撲了過去,一激動還摔了一跤;就當媽媽要去扶自己的女兒時沒想到小姑娘自己爬了起來還拍了拍身上的土自言自語道:」不怕地,不怕的。「然後抬頭看著媽媽說:「你咋才來啊。」媽媽被女兒的堅強震驚了,而更讓她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女兒竟然在兩個月裡學會了「東北話」。於是就看到女兒用東北話,媽媽用普通話在那裡交談著。
孩子的語言能力需要父母的幫助激發,那麼在平時的家庭環境中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呢?
1、注重環境對孩子語言的影響
在家庭環境中對孩子語言的影響主要來源於父母的語言表達,像上述案例中混血寶寶會說普通話、英語,還有重慶話,這主要因為自己的爸爸是美國人,媽媽是重慶人。在普通的家庭中,如果想讓孩子有較強的語言能力或者是英語表達能力,父母可以在平時注意自己的普通話表達,也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英文單詞,讓孩子對語言表達不陌生。
2、陪孩子做語言遊戲
除了父母的基礎語言表達對孩子的影響外,父母也可以帶孩子做一些有關語言的小遊戲。「背後猜字」讓孩子感知後背上的文字或者單詞;也可以為孩子買一些有關激發孩子語言表達繪本或書籍,讓孩子在閱讀遊戲中鍛鍊語言。
3、規範孩子的語言表達
當孩子到了會說話的階段,父母的作用就是輔助孩子用正確的表達方式表達每個字、每句話。當孩子表達有誤時父母應該及時糾正,即使孩子不能立即表達清楚父母也應該孩子對正確的表達有清醒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