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後」社區書記加強防控工作應對疫情輸入風險
萌萌噠「散裝英語」上線,還挺管用!
3月15日晚10點多,從巴基斯坦回常的Ahmad(阿罕默德)夫婦回到租住地新北區三井街道府西花園,三井社區黨總支書記徐洪已經一早等在那兒了。
「Hello(你好)!」「Changzhou Health code(常州健康碼)。」 徐洪用並不熟練的英語和對方進行交流。在了解了這對夫婦的基本情況後,徐洪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跟隨對方回家,測量體溫、填寫相關表格,並在生成健康碼的手機App裡添加了對方的護照號。最重要的是,徐洪告知對方,必須在家隔離14天。
見老外和保安乾瞪眼,只好用上「散裝英語」
三井街道地處新北區的核心區,有不少外籍人士,自從疫情防控工作轉向嚴防境外輸入以來,街道這位「60後」社區書記的「散裝英語」上線了。
事情還得從3月1日說起。當天晚上9點半,徐洪從社區下班,習慣性地到社區所在的典雅花園小區各個門崗進行巡視。這天走到北門,發現門口站著個老外,瘦瘦的,拖著行李箱,「我去的時候,門口保安已經和他比劃了十來分鐘,雙方還是乾瞪眼。」
徐洪走上前,當時腦子裡也就蹦出了幾個英語單詞,「Where are you from?(你從哪來?)」「Chinese friend?(中國朋友)」連說帶比劃,徐洪得知,對方來自印度,在新北區的一家外企工作。「後來找到了他的同事,一個馬來西亞人,對方會說中文,到門口來接了他,還立即添加了健康碼。」徐洪說,當時,他就關照對方,目前要進行居家隔離,不要外出,對方很配合。
筆記本記下常用語,「音譯」來幫忙
這件事之後,徐洪意識到,隨著外籍居常人士的不斷返程,作為社工,掌握一些常用外語很有必要。「雖然也可以用翻譯軟體,但畢竟代替不了人與人的交流,我還是希望能更有人情味一些。」
三井社區有一批外籍志願者,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後,會不定期開設「外語小課堂」,教社工一些相關常用語,徐洪第一時間報了名。
因為擔心自己接受得慢,徐洪在每句常用語的後面標註中文讀音,便於溫習。記者翻開徐書記的筆記本,看到「Wear a mask(戴口罩)」後面標註讀音為「為而額馬斯克」,「No party(不聚會)」標註讀音為「挪爬梯」,感覺萌萌噠。此外,徐洪還經常在社區請年輕社工幫著糾正讀音。「十幾天學下來,感覺用的地方還挺多,而且還挺有意思的。」目前,三井社區已經有30多位外籍人士返回,大多在居家隔離中。
帶領社區總結「一二三四五」防疫法
除了自學英語應對外籍人士返程,三井社區還在徐洪的帶領下,總結出了「一二三四五」防疫工作法,不斷築牢嚴密的社區防線。
一個中心:始終把保障居民的身體健康作為防控工作的中心,紮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全」模式:「全天候」服務模式,全體工作人員輪流值班值崗、手機24小時開機待命,實現全天候為民服務。 「全要素」服務模式,以網格為單位,由網格員逐一添加隔離人員的微信,貼心服務全方位全覆蓋。
三個重點:對重點疫情地區返常人員、重點人員聚集場所進行排查,規範各重點防控流程。
四支隊伍:成立三井社區疫情防控志願者工作隊伍,下設黨員志願者隊伍、網格員工作隊伍、居民志願者隊伍和物業志願者隊伍,每支隊伍根據分工開展信息收集、物資保障、防疫宣傳和門崗引導等工作,各司其職,守護一方。
「五心」服務:戰勝疫情有信心,排查疫情要細心,服務居民有暖心,持久作戰有恆心,全身心投入讓居民放心。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三井社區以「五心」服務為標準,持續做好居民服務。 吳燕翎 王瑩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