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逃避「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日本17歲女生跳軌自殺

2020-12-13 情風細語

打著「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旗號,父母們就可以放肆的去傷害孩子,像自己的父母傷害自己一樣,由此將恨與傷害傳遞下去。

01

很多孩子在受到原生家庭的傷害時,往往閉口不談,壓抑在心裡,直到無法承受時,才會選擇用極端的方式逃避,要麼自暴自棄放縱自己;要麼結束生命脫離苦海……

而在2020年2月18日,在日本神奈川縣大和市有一位17歲的女高中生,為了逃避眼前痛苦的生活,竟然選擇一跳軌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實在令人痛心。

自殺之前女孩把手機放在站臺椅子上,開啟著視頻拍攝模式,記錄下了這不到一分鐘的自殺瞬間。同時,女孩生前在自己推特帳號進行了自殺預告。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這名女生穿著漂亮的裙子,扎著清爽的辮子,圍著黑白相間的圍巾。於早上6點50分左右,從車站跳軌縱身跳下,被急速開來的火車碾壓不治身亡。

如此花季的年齡,到底經歷了什麼想不開的事,竟通過「跳軌直播」的方式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很多網友十分困惑。

細心的網友們通過「扒閱」女孩的社交帳號,似乎尋找到了蛛絲馬跡。女孩曾在推特上發文寫道:「能別一邊說『我是被你養大的』,一邊用你的髒手碰我的屁股嗎?……」

最追溯到更早前的推文,網友還發現這樣一條:我知道你下了好幾個約炮app,也知道你以為自己女兒睡著了摸胸摸屁股還kiss真的很噁心很噁心噁心噁心噁心……

可見,女孩生前受到了父親的性侵,自己很反感父親的行為,也很無助。但她始終沒有向外界求助,只是在推特帳號上表達了自己的絕望。

最後,這位少女發出最後一句話:「臥軌給大家添麻煩了,非常抱歉!但是我已經到了極限了……」

這個謙虛懂禮貌的女孩用這種極端的方式離開了人世,既讓人痛心,又讓人感到憤怒,原本是保護她健康成長的父親,卻給她帶來如此大的傷害。試想,夜晚降臨,當父親罪惡的手伸向女孩時,女孩無處可逃,只能躲在黑暗中瑟瑟發抖,滿臉淚痕……

這個事情也告訴我們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女孩用這種無聲的方式抗議著「禽獸父親」的罪惡,女孩成功了,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那些正經歷原生家庭帶來痛苦的人,又該如何擺脫?或許這也是我們值得深思的話題

02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無聲告白》裡有這樣一段關於家庭的描寫:

家庭,有時候會是一個以愛的名義設置的牢籠,其恐怖在於,門上無鎖,你卻不敢推門而出。只能咆哮地接受一切愛的安排,直到最後溺亡其中,或是被時間所離散。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不管我們想不想承認,基因就像是刻在靈魂深處的烙印,先是影響性格,繼而影響生活態度,到最後可能就影響了整個人生。

有人說,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不管你多想掙脫,終其一生也無法擺脫父母的影子。

我們每個人,都是經由父母才來到這個世上。我們最先接觸的世界,也是由父母為我們打造的小世界。

我們永遠無法選擇生於什麼樣的世界。

如果有幸遇上好的,那就一邊感恩,一邊努力;如果遇上不夠好的,那就在不幸中學會慈悲,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就像作家沈三廢說的:

我的原生家庭沒有給過我安全感,談不上有精神後盾。這讓我成年後很容易把情感寄托在別人身上,像是附在他人身上吸取養料的怪物。

在回到日本的那個17歲女孩的案例上,從小被父親性侵,家庭基本沒有溫暖,每日生活在矛盾和壓抑中,生活裡看不到一點陽光。每當父親對其動手動腳時,女孩內心充滿著恐懼,但再壞,畢竟還是她父親,還供養著她,她不力反抗,只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膽戰心驚的生活著。

在這樣「操控型原生家庭」中成長的女孩,永遠也不知道反抗,即便憤怒,也只會隱忍在心裡。這位17歲女孩的推特還顯示,她在學校還受到了同學的霸凌,或許在推特上「不疼不癢」的「吐槽」就是她反抗現實的唯一方式。

家庭不僅創造了孩子所在的世界,還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應該怎樣被詮釋。或許,女孩的原生家庭告訴她的只有無條件隱忍和退讓。

曾在網上讀了一個「父母皆禍害」的帖子,每個帖子似乎都是一個被父母的「愛」束縛的孩子,有被家暴的,有被逼婚的,有認為自己活成了《歡樂頌》中樊勝美的,部分帖子讀來確實是父母有一定問題。

但無論如何,已經降臨到這樣的家庭,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才是目前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總不能整日抱怨、自怨自艾,也不能像日本那位17歲的女孩用自殺的方式一了百了。

03

東野圭吾在《時生》一書中對原生家庭的解釋:

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生於不幸的環境,還是要思考如何活得幸福。

於是,有人想到了最直接的方式,向自己的原生家庭開戰、追責、討伐。或許在年輕人的想像中受到譴責的父母一定會變成年輕人想要的模樣。

但現實是他們必定會反擊,雙方都可能再次受到傷害。而年輕人也沒有因此變得更好,只是讓自己生生變成了一個火藥桶。

那該怎麼辦?如何走出有毒的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傷害?

若要改變過去的經歷對現在生活的影響,關鍵不是壓抑現實,而是內省。我們能夠描繪自己,分析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在自己的世界裡宣誓就職,把從原生家庭裡被動接受到的錯誤觀念、不良習慣,主動明辨是非、撥亂反正。

這世上存在不配為人父母的人,如那位17歲日本女孩的父親,但對大多數人而言,父母是愛我們的。或許只是由於受到的教育和所處的時代不同,父母和我們的想法有巨大偏差。

畢淑敏曾說過:

兩代人命運的雲梯銜接處,時間只是窄窄的臺階。從我們明白人生的韻律,距父母還能明晰地談論以往,並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數。

原生家庭必然影響你一陣子,但未必決定你一輩子。

年輕的朋友,請允許自己哀悼失去童年的快樂,心疼過去受過傷的自己,憤怒給與傷害的人和行為,是創傷癒合路上必經的過程。人生路還很長,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往者不可諫,來著猶可追。

相關焦點

  • 日本東京連續發生跳軌自殺慘案 華人忐忑祈願平安
    這其中,在新小巖車站發生的兩起自殺事件尤其衝擊和慘烈,新小巖車站位於東京都江戶川區和葛飾區之間,周邊居住著大量的華僑華人,已形成了一個鬆散的在日華人聚集區。在眾目睽睽之下發生自殺慘劇,讓大量每天經過並利用車站出行的華人感到震驚。儘管自殺事件在日本司空見慣,但死亡就發生在自己身邊,還是讓許多華人心有餘悸,特別是那些送孩子早出晚進的家庭深感不安。
  • 海螺小姐症候群影響下的日本上班族,為何都會選擇周一跳軌自殺?
    在日本同樣有這個通病,只是換了一個可愛的名字稱作「サザエさん症候群」,即海螺小姐症候群。△《海螺小姐》這部動畫在日本至今已播出長達50年,播出時間為周日晚間18:30~19:00,後成為一周結束的代名詞。
  • 跳軌自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切切 celia浙江杭州人景觀設計行業公司職員在日生活一年半設計/動畫漫畫/時尚/Vlog/cosplay閒起來拍拍照修修圖、做做排版和視頻~東京社畜《日本生活二三事在日本的朋友肯定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出門後發現電車遲了或者甚至停運,而引起延遲的理由經常是「人身事故」。特別是周一的早晨,感覺直接證實了日本上班族壓力大,喜歡跳軌自殺的傳聞。然而「人身事故」真的是指自殺這類的行為引起的事故嗎?
  • 香港油麻地女鬼跳軌事件, 紅衣女子跳軌自殺後離奇消失!
    1981年,在香港油麻地站曾發生過這樣一起引人震驚的事情,一個身穿紅色裙子的女子,在眾目睽睽下跳軌自殺,而列車司機發現情況後緊急剎車,原以為能夠救回女子一命
  • 紐芬蘭紀念大學 | 反霸凌 | 跳軌的女孩
    她在跳軌前的最後一條推特還在給大家道歉:るるちゃんの自殺配信 MV歌手寫這首歌並不是為了鼓勵自殺,而是剛好相反,為了紀念一個在2013年跳樓自殺的14歲少女。孤獨的環境和對愛情的失望使她最後選擇了跳樓自盡,年僅14歲。
  • 英男孩給喜歡的女生留言「勿忘我」,當50名同學的面跳軌自殺
    2019年7月15日下午4點左右,山姆·康納(Sam Connor)在薩裡郡徹特西火車站跳軌自殺。山姆在去世時僅14歲。在悲劇發生前,他曾詢問朋友,火車的行進速度是否能在片刻內殺死他。本周四(12月10日),當地法庭對此案進行審訊。從學生們的口中,有關於此案的更多細節浮出水面。
  • 17歲女孩只穿內衣褲深夜跳樓自殺 男友被刑拘
    #17歲女孩只穿內衣褲深夜跳樓自殺 男友被刑拘# 「你跳樓,我也跳樓!」這句貌似電影中的臺詞卻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湖北武漢,一名17歲的女孩深夜只穿內衣褲跳樓自殺,當晚與其在一起的是剛剛交往4天的男朋友,據男朋友說:當晚兩個人在一起後,然後發生爭吵並相約自殺,結果只有女孩一人跳了下去。真是可悲,17歲花一樣的年齡就這樣凋謝了,剩下的更多是留給父母的深深痛苦和給這個社會的深刻反思。命是父母給的,為什麼不爭口氣好好活著!
  • 《重啟人生》:解開原生家庭的枷鎖
    在《重啟人生》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知道為什麼原生家庭的創傷能夠形成代際的影響以及在家族中的創傷傳遞,也能夠通過一套有效的方法來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不良影響,讓自己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蛻變出屬於自己的人生。1 我們為什麼會帶著原生家族的烙印?
  • 日本新小巖車站為何自殺接連不斷?原因揭秘
    原標題:日本新小巖車站為何自殺接連不斷?原因揭秘 日媒7日報導,日本新小巖車站是一個極具濃厚昭和氣息的車站,但是在最近幾年卻接連發生跳軌自殺事件,為何有越來越多的人將該車站選為人生的終點呢?對此,日本媒體進行了調查。
  • 日本30歲逆子持刀弒父逃逸後跳軌身亡,5旬老母瞬失兩至親當場崩潰!
    日本愛知縣豐明市於今天(7月6日)發生一起駭人的社會命案,一名30多歲的男子疑因和父親長期不合,竟持家中的菜刀朝父親的肚子處砍去,犯案後則逃往家中附近的車站跳軌,當場遭撞死,獨留5旬大的母親接受這場家庭悲劇。
  • 無法逃避原生家庭之痛?聽完蔡康永說的一句話,我釋然了
    #作者:阿紫01你有原生家庭的痛苦嗎?但是,讓我覺得不舒服的地方,是父親只在乎我的所做的這些能夠給他帶來什麼臉面,讓他在別人面前看起來很有面子。實際上,父親從來都沒有真正關心過我的感受。每次談及原生家庭,我總會想到這些悲傷的事情。但是,原生家庭的痛苦,似乎一直伴隨著自己,哪怕現在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依然會受著影響。曾經,我以為這輩子都會擺脫不了這些原生家庭的痛苦。直到我看了蔡康永談原生家庭傷害的視頻,裡面提到的一句話,讓我終於有了釋懷的感覺。
  • 「日本年輕人,活在遇到困難不得不用自殺來解決的社會」
    而演員三浦春馬、竹內結子,以及數千感到絕望的日本人在近幾個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今年7月起,日本自殺率連續4個月超出去年同期,年輕自殺者明顯增加。令和2年版《自殺對策白皮書》顯示,2019年日本自殺者超2萬人,呈現下降趨勢,但10歲至19歲人群中,自殺人數為659人,自殺率達到3.1(註:自殺率=每10萬人中自殺的人數),逆勢增長。
  • 四位日本明星相繼離世:選擇自殺的人,要結束的是痛苦而非生命
    早上打開電腦,又一條噩耗傳來:日本著名女演員竹內結子去世,疑是自殺。短短2個月裡,已經有四位日本知名演員先後在家自殺。加上去年年底選擇「離開」的兩位韓國明星,我們已經聽聞了太多的噩耗。此外,有些自傷行為也是一種溝通手段,是為了讓別人看見自己的痛苦,或改變對方的想法。02.一直想死並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大腦功能失常的結果有些人把想死跟懦弱、逃避、意志力不足等人格特質畫上等號,這是非常不恰當的。
  • 本以為是韓版鄉村愛情,樸敏英新劇竟然又是深挖原生家庭之傷痛
    「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一直是影視劇最喜歡用的梗。那麼韓劇是怎麼運用「原生家庭之傷」這個梗的呢?韓劇如何觸摸現實呢?但編劇的筆鋒一轉,開始用細膩的畫面與臺詞講述一個「原生家庭之傷」的故事。長期遭受家暴的媽媽,經常用墨鏡來遮蓋眼睛上的淤青,終於有一天她殺死丈夫,隨即坐牢。十幾歲的睦海媛內心有了一個很大的傷口,但她選擇用冷靜的外表來包裹自己的孤獨。
  • 紀錄片《剩女》:淺析原生家庭對大齡晚婚的深遠影響
    紀錄片《剩女》,說的是這樣三個中國女性的故事:34歲,山東農村家庭出身的女律師;40多歲書香門第家庭的大學教師;28歲的北京播音員姑娘。這三位主人公雖然在社會背景、家庭環境、教育經歷和性格特點等方面都不盡相同,但卻有一個最大的相同點,她們都被定義為「剩女「。
  • 原生家庭魔咒,為什麼我總是愛上對我有暴力傾向的男人?
    原生家庭真的這樣影響一個人的戀愛之路嗎?一個憂鬱的女生一個憂鬱的女生你好: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遭遇到原生家庭傷害後,給自己的人生造成巨大影響的案例。原生家庭傷害——近些年已經成為一個流行的詞語。心理學家武志紅的書籍《為何家也會傷人》,心理學家約翰.布雷蕭的《家庭也會傷人》等,都從不同的角度對這個問題有過揭示。而在近些年很多影視作品中,對於原生家庭傷害的控訴更是不計其數。
  •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讀書筆記
    孩子會藉助虛假的現實,縮小或否定痛苦生活經歷產生的影響,甚至能令人忘記父母帶來的傷害,繼續把他們當做偶像頂禮膜拜。 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桑迪因為十五歲墮過胎,她的父母就一直揪住這件事情不放,抨擊桑迪的過錯,說桑迪「是個壞孩子,勾引男孩子」。結婚後,桑迪想要孩子,一直沒有懷孕,懷孕失敗她對丈夫很不滿。
  • :原生家庭的傷痛,孩子背不起!
    原生家庭應該是孩子成長的庇護,而不是給孩子帶來無窮無盡傷害的牢籠,這樣沉重的枷鎖孩子真的背不起,只會摧殘甚至毀滅孩子的一生。 這是電影《風雨哈佛路》的開頭,一個名叫莉絲·默裡的女生對著鏡頭說出來的話,不用細想就知道莉絲的原生家庭有多糟糕。 莉絲不僅依賴不了媽媽,她還有一個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啥也不管啥也不問的爸爸,莉絲跟姐姐就這樣飢一頓飽一頓地把自己養大了。
  • 29歲日本女星津野米咲去世,死因未明,疑似為自殺
    29歲日本女星津野米咲去世,死因未明,疑似為自殺 近期,日韓傳來明星離世噩耗的新聞較為頻繁,大多數年紀並不算大,且均被判定為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