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作為中國經濟最大的增長引擎,如果廣東現在「衰退」了,每年有上百萬人逃離廣州深圳,奔向成都等內陸新興地帶,那是何等的震撼!
這樣的畫風,正在大平洋彼岸的美國上演。
前幾天,價值千億美金的SpaceX星艦試飛,著陸時炸成一火球。這條新聞背後,其實掩蓋了另一件真正的大事——馬斯克把特斯拉從加利福尼亞搬到了德克薩斯,這是全球市值第一的新能源汽車公司。
近日甲骨文也宣布公司總部從矽谷遷至德州奧斯汀,這是全球最大的企業級軟體公司。
在逃離加州的名單上,還有一連串大名鼎鼎的巨頭和明星:Uber、迪士尼、科技界的明日之星埃裡卡·道格拉斯、號稱「債券之王」的傑弗裡·岡拉克……
在過去的大篷車時代,美國人用整整一個世紀的時間,才完成了從東海岸遷徙到西海岸,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
如今,美國的人口遷移發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轉移。僅2017年上半年,就有138萬人搬離加州,倒流回中東部地區。
馬斯克的撤離或許是加州衰退的徵兆。很早以前,我就在《中國城市大洗牌》這本書裡說過,北京在對標華盛頓,上海在對標東京,廣深在對標大舊金山。
美國第一大州走下坡路,對於中國的第一大省廣東意味著什麼?
作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加州如果垮了,那美國基本就沒戲了。
不同於北京用行政權力控制人口,加州的人口逃離是市場在用腳投票。也不同於十二年前,廣東被全球金融危機颳起的底層返鄉潮,加州是頂層富裕群體在撤退:
幾年前,科技界的明日之星埃裡卡·道格拉斯將旗下公司Whoosh Traffic從加州的聖地牙哥搬到了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
加州規模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Paul Petrovich宣布,將把公司和住處從舊金山灣區搬到德州的奧斯汀。
對衝基金公司Canyon Partners考慮明年在德克薩斯州設立一個新辦事處,這家公司管理的資產高達240億美元。
金融業另一巨頭嘉信理財在去年11月宣布,要把總部從舊金山遷到德州。
號稱「債券之王」的傑弗裡·岡拉克考慮把公司總部遷離洛杉磯。
2009年至2016年,加州有1.3萬家企業離開。即便在2018年和2019年經濟較為繁榮時期,也有765家公司選擇離開。
各大企業要么正在撤離,要麼準備撤離。馬斯克除了搬走特斯拉,他連家都不要了,今年2月他把洛杉磯的房產掛牌出售,因為急著成交,還虧了十多萬美元。
馬斯克的豪宅
企業的搬遷,也帶來了一波人口大逃離,從2007年至2016年間,加州總計有約600萬人撤離。
跟中國這兩年的搶人大戰類似,美國各城市間也在爭奪年輕人。但美國最發達的地方,反而是最大的輸家。
1990年,加州人口增長率2.51%,2000年,2.54%,但到了2010年已經下降到0.97%,2019年更是創下了有史以來最低的人口增長率,0.13%,一步之遙就是負增長。
與此形成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南部的德州外來人口不斷增加。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2016年,美國人口增長前10位的郡縣當中,有6個在德克薩斯。2010年以來,共計有130多萬人遷徙到德州。
這是美國經濟社會格局前所未有的大變局。
今天,中國所有的資源都在加速流向頭部地區。 在江蘇,南京藉由強省會戰略,40年來首次進入全國前十大城市。在廣東,廣深均朝著兩千萬人口蒙眼狂奔,以這兩座城市為核心的大灣區,就像一個巨大的虹吸器,收割十八線小縣城的「韭菜」。
一句話, 中國的資源自下而上流動,託起了日漸清晰的「大國崛起」。而美國的資源卻是自上而下流動,經濟最發達的地方正在經歷一場殘酷的內捲化,資源加速跑到下一層級的地區。
加州的衰落,非常令人遺憾。
1776年華盛頓等人建國的時候,美國人的活動範圍還局限在東部沿海十三州。他們花了一百年時間翻越阿巴拉契亞山脈,趕著大篷車向西擴張,最終把人口填滿了整個東西海岸。
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據點之一,加州因為淘金熱,很快就從一塊人煙稀少的荒地變成了一個經濟繁榮的地方。
(獨立初期的十三個州)
華人也被吸引到這個夢想之地,19世紀大批福建、廣東人背井離鄉,到美國打拼。金門大橋是很多華人對於美國的第一印象。近百年來,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人,向加利福尼亞移民。
二戰時期,美國為了避免東海岸遭受到德國海軍的侵襲,把大量軍工業布局到大後方。其中就包含了加州。
這裡所研發的雷達、半導體等國防相關高科技,為後來的信息革命打下基礎。到了1970年代,矽谷逐漸興盛,壯大為全球網際網路產業大本營。
對於美國來說,加州是全美最為精華的部分。
東海岸的經濟大州——紐約州雖然經濟發達,但是產業結構頭重腳輕,嚴重依賴金融業,而加州各個產業全面發育,是一個農業和工業都很強的地方,其中部的谷地是美國最多產的農田之一,汽車業龍頭雪佛龍和美國第一大軍火商洛克希德公司都在加州。
截至2018年,加利福尼亞州的GDP總量是2.96萬億美元,位居全美第一。放全世界,可以排名全球第五名,比英國、印度、法國、加拿大還高。
美國人用了整整一兩百多年的時間,才打造出這麼一個如日中天的金礦,沒想到,今天加州卻面臨著「衰落」的危機。
如果說,歷史上美國人從東向西是第一次大遷徙,那麼,今天美國人很可能正在經歷第二次大遷徙,從西向東,「瓦解」掉一個美國經濟重心。
那麼,加州為什麼會衰落?
這個問題也可以轉化為,為什麼同樣是全球的希望所在,中國的廣東省正在向上,而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卻在向下?
歸結到一點,就是中國最強盛的地方正在「美國化」,美國最強盛的地方正在「歐洲化」。
你想想是不是這樣,過去中國花了幾十年功夫,打破計劃經濟的桎梏,一步步走向自由市場經濟。政治法律層面,日本德國等大陸法系國家,是我們重要的學習對象。在經濟上,美國則是我們最主要的參考坐標系,網際網路經濟、矽谷、證券交易所、高端製造業,無不是我們各個行業的先驅和標杆……
廣東最先改革開放的地方,也是擁抱市場經濟最為積極的地方。公務員隊伍服務員化,以空氣政府的姿態服務好所有企業,有形之手的後退力度最大。
在這樣一種自由的氛圍中,全國乃至全球的資金都願意進來投資。包括我們今天的前海、南沙、橫琴,都在進一步的對標國際通行規則,成為投資和貿易的高地。
而美國加州這邊,卻越來越有歐洲的影子。
在講究政治正確方面,加州已經到了狂熱的程度。 從大學到企業,種族、性別的政治正確,滲透到加州的各個角落。
今年10月1日,加州州長籤署法案,要求數百家加州的公司必須在董事會中安排少數族裔或女性董事,否則就要罰款。
部分激進政治家認為,加州40%的常住人口為拉丁裔,所以企業界也應該有40%的比例為拉丁裔。而現實生活中,總部位於加州的662家上市公司中,幾乎有90%企業的管理層沒有拉丁裔。新法案通過後,一大批科技公司都要被迫改組其董事會。
加州今年還通過《黑人賠償法案》,給黑人特殊待遇。表面上看,過去美國在奴隸制時期,壓迫黑人,現在要給奴隸的子孫後代補償是合理的。
可仔細琢磨,就漏洞百出了,美國南北戰爭之前,雖然有黑奴,但還有一些自由民身份的黑人,這些人的後代屬於補償行列麼;當年奴役黑人的是白人,那華人、拉丁裔為啥要給《賠償法案》付錢……由於太過離譜,以至於網上傳言說,「加州要賠償14萬億美元天價」。
在福利方面,加州也已經到了相當變態的地步。
數十年來,加州政府給各類「弱勢群體」發福利補貼。以難民為例,自2002財年以來,加州安置了全美最多的難民,大約有10.9萬人。但是這些難民的湧入正在急速改變加州的環境。一些乾淨整潔的街道出現了難民大本營,一排排的帳篷、散落一地的罐頭、菸頭和針頭。
為了打造一個福利社會,加州已經把自己弄到債臺高築。2003年施瓦辛格當選加州州長,面臨250億美元的年度財政赤字,他以解決財政問題為最大政治目標,然而等他結束任期,債務越積累越多。
下臺前,施瓦辛格哀嘆,加州的財政危機,不亞於希臘那些歐豬國家。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政府發的福利,都是從納稅人口袋裡掏出來的。加利福尼亞的稅負很高,州的企業稅為8.85%,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為13.3%,如果公司位於舊金山,還要交0.38%的工資稅和0.6%的總收入稅。
經過今年的新冠疫情,經濟大衰退,加州打算繼續加稅,獲取財政收入。加州的民主黨議員提議對富人群體(標準為年收入超過500萬美元的家庭),最高稅率從13.3%提高到16.8%。
三四十年前,加州是創業者的天堂,現在加州是創業者的收割機。美國智庫稅務基金會的調查排名中,加州在商業環境方面排名第48位,在監管負擔方面排名第48位,企業家要想生存很不易。
像馬斯克這樣的全球第二富豪,只要政府一徵稅,他就要失去數十億美元,相當於虧了一個特斯拉工廠。而德州僅對企業營業利潤率徵收0.75%的特許經營稅,還沒有個人所得稅。這就是為什麼他要撤退到德州的原因。
傳統上美國人信奉個人主義,每個人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不用政府來幫忙,生死有命,政府也不要向公民加稅要錢。所以美國的醫保體系歷來非常糟糕,遠遠不如北歐。
而民主黨長期執政的加利福利亞不一樣,這塊深藍州似乎正在成為美國的一塊飛地,逐漸演變成歐洲式的福利社會。
如今的加州,除了擁有全美最高的房價之外,還有全美最高的個人稅率,全美最高的謀殺案總數,日常生活變得嘈雜和不安寧。
一個搬離加州的媒體大咖Ben Shapiro痛惜說, 加州正在成為「一個糟糕的黑洞!」
儘管加利福尼亞初顯衰落的趨勢,但畢竟是早已經是世界製造中心、金融中心,更是引領全球的科創中心,基礎雄厚,廣東如果追趕加州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加州的人口總量大約4000萬,人均GDP高達到74205美元。加州有好萊塢,向全球輸出文化和美國價值,加州的高科技行業更是全世界的科技人才的聖地。加州向全世界輻射,而廣東的輻射範圍要小得多。
教育資源上,加州的科研實力強悍,擁有加州理工、斯坦福、伯克利等世界第一流大學,而廣東省的985/211大學都屈指可數。加州的科技實力仍然是全球一流,通訊設備巨頭高通,半導體巨頭英偉達,知名硬碟提供商威騰電子等仍然駐在加州。
(加州高校雲集)
當然,這樣的對手也才堪配中國經濟第一強省的追趕目標。
廣東經濟發展穩定,大灣區是中國外向型程度最高的經濟區。這裡有高度國際化的企業與暢銷全球的科技產品,東莞「世界工廠」美譽早已名揚海外,華為、大疆、格力等珠三角企業已能在國際市場上攻城略地。
在豐厚的財力支撐下,廣東近年來加大科技、教育方面的投入。深圳在2016年集中簽約了一大批名牌大學,南沙拉來了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園,正式落戶。林鄭月娥親自出席,「深圳-香港」已經連續三年被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評為全球第二大科技創新聚落。
加州雖然富裕,但正在被玩殘,「歐洲化」的各種弊端長期積累,已有爆發之勢,而廣東省正在走上坡路,而且速度保持得還不錯。
更重要的是,廣東省的人口持續增長。據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預測,到2050年大灣區將從目前7000萬人口增至1.2億-1.4億人。換句話說,未來將有一億多人口生活在一個城市群。放眼全球,這絕對是「宇宙第一」。
現在最關鍵的是,廣東絕不能重蹈加州高房價的覆轍。 在加州「歐化」的十字路口上,它也遭遇了高房價的擠壓效應,導致人口加速逃離。
在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公布的年度報告中,全美房價最貴的五個都市圈中,有四個都位於加州。
打工人們慢慢發現,雖然進了大公司,有了一筆存款,但是想在洛杉磯、舊金山這種都市圈紮根,還是很吃力的。
根據美國國稅局的最新移民數據,離開加州的美國人越來越年輕,也更貧窮。這些家庭的經濟支柱不到35歲,同時收入也不到5萬美元。
令人望而卻步的生活成本,正在驅逐著普通底層民眾。
而那隻安分不下來的有形的手,正在驅逐著富人。
加州的走勢預示了美國愈演愈烈的分化——貧富分化,民主黨與共和黨治理理念的分化、族群的分化,加州終將沒落嗎?
當然,那些離開加州的企業也沒有跑出美國。所以留給未來的一個有趣的問題是,未來有一天廣東真的能追上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