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補鉀,越補越低?原來「真兇」竟是這個常見藥

2021-01-07 網易

  血清鉀濃度低於3.5 mmol/L時,稱為低鉀血症。臨床上引起低鉀血症的原因有鉀攝入不足、鉀排出過多、鉀由細胞外進入細胞內、血漿稀釋......

  臨床工作中,當看到患者低鉀血症報告時,結合患者低鉀血症症狀,臨床醫生一般會開出口服氯化鉀醫囑。但這一例頑固性的低鉀血症患者,臨床有給補鉀,患者血鉀卻一直上不去,究竟為何故呢?

  由於近期遇到較多的低鉀血症患者,且科室自查可以排除質控、儀器、人員、標本等因素,最後發現導致低鉀血症的原因不盡相同,這使得自己對電解質中的鉀尤為好奇。這不,接近下班時間,通過瀏覽報告,又解開一例低鉀血症謎題。

  案例經過

  臨床補鉀,越補越低,鉀跑哪去了?

  7月30日上午11時,工作時發現生化8號標本的血鉀更低了,如圖1,血鉀為2.77 mmol/L,而歷史結果7月27日報告顯示,血鉀為3.09 mmol/L,今天結果更低了?

  

  圖1

  查看患者信息,女,76歲,臨床診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風溼性心臟瓣膜病等。

  難道臨床沒有給患者補鉀?於是進入醫生工作站,查看醫囑,如圖2。

  

  圖2

  醫囑顯示:7月27日12:30有10%氯化鉀針口服,7月28日15:14也有10%氯化鉀針口服。

  臨床有給患者補鉀,為何7月30日時候,血鉀卻還沒上去?

  難道是這鉀排出去了?或者是靜悄悄地進入細胞內藏起來了?此時一堆的疑問在腦海裡出現,到底會是什麼原因呢?自己需要結合更多的檢查結果、醫囑、電子病歷信息進行綜合分析。

  首先,血鉀通過腎臟排出去的因素暫時擱置一邊,科室暫未開展尿鉀項目,且根據低血鉀診斷流程(趙家勝主任原創),如圖3,需測定24小時尿鉀,這顯然已來不及。

  

  圖3

  於是,查閱患者入院時的結果進行分析。

  血常規:中性粒細胞比率84.8%,幼稚粒細胞1.2%,C-反應蛋白213.2 mg/L,如圖4。

  

  圖4

  尿常規:尿蛋白+1、膽紅素+1、尿膽原+2、鏡檢RBC±、WBC+2,如圖5。

  

  圖5

  凝血四項:凝血酶原時間(PT) 13.5 s、纖維蛋白原(Fbg) 6.38 g/L、D-二聚體 3.3 mg/L,如圖6。

  

  圖6

  生化結果:總蛋白(TP) 51.4 g/L↓、白蛋白(ALB) 29.2 g/L↓、膽鹼酯酶(CHE) 3262 U/L↓、尿酸(UA) 429 μmol/L↑、空腹血糖 2.88 mmol/L↓、乳酸脫氫酶(LDH) 292 U/L↑、羥丁酸脫氫酶(HBDH) 234 U/L↑、K+ 3.09 mmol/L↓,如圖7。

  

  圖7

  綜合患者目前所做的檢驗結果似乎還找不到導致低鉀血症相關線索,那就繼續查看其他結果,CT如圖8:

  

  圖8

  CT結論雖然較多,但與導致低血鉀的因素關聯性不強,即使有一個「右腎錯構瘤」,可能我們檢驗人員會覺得是此因素導致的鉀離子排出去。然而不是,在病理科看來,這是一個良性的腫瘤之一,只是稍微佔位了一些。

  者血壓偏高,會不會是高血壓-低血鉀症候群呢?

  那就看看電子病歷信息,發現血壓155/81 mmHg,難道是高血壓-低血鉀症候群?如圖9。

  

  圖9

  但低鉀血症合併高血壓可發生在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先天性腎上腺增生(如11β-羥化酶缺乏),腎素瘤或單側腎動脈狹窄,糖皮質激素可治性醛固酮血症,似鹽皮質激素增多症(11β-羥類固醇脫氫酶2異常),Liddle症候群,或某些腫瘤異位產生ACTH等[2]。

  看到這,似乎又與CT的右腎錯構瘤相關聯起來,真的會是腫瘤異位分泌ACTH導致的低鉀血症?那可做腫瘤標誌物、腎上腺相關激素檢查進行排除。

  在這需要注意的是,錯構瘤為良性腫瘤,而異位ACTH症候群是由於垂體以外的惡性腫瘤產生ACTH,刺激腎上腺皮質增生,分泌過多的皮質類固醇所致。故排除錯構瘤導致低鉀血症。

  又一個線索斷了。

  真兇被揪出,原來是低鎂導致的低鉀!

  難道這鉀就真的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一定還有什麼細節是自己遺漏掉了,再重新查閱醫囑,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藥物進入視線:奧美拉唑!如圖10。

  

  圖10

  再重新翻閱電子病歷,發現患者之前有診斷過:慢性胃炎。對的,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解釋得通了,就差一步,答案即將呼之欲出。

  立即將患者7月30日以及7月27日入院時的血清標本提取出來,均進行鎂測定,如圖11。

  

  

  圖11

  7月27日血清標本鎂0.78 mmol/L,7月30日血清標本鎂0.68 mmol/L。

  我室鎂參考範圍:0.68-1.03mmol/L;《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4版)》成人(20-79歲)血清鎂濃度:0.75-1.02 mmol/L(此數據引自WS/T404.6《臨床常用生化檢驗項目參考區間》)。

  我室鎂參考範圍偏低,患者鎂結果在降低,即便是僅僅只降低了0.1 mmol/L,但並不妨礙自己對患者的大膽猜想:低鎂導致的低鉀血症,而「兇手」恰恰就是看似可護胃的奧美拉唑。

  午飯時間,邊吃飯邊與臨床醫生進行溝通,告知低鉀根源,建議補鎂

  臨床聽取建議,12:17進行門冬氨酸鉀鎂注射液醫囑,當晚20:55患者複查血鉀 4.16 mmol/L,結果正常了!如圖12。

  

  

  圖12

  警惕奧美拉唑引起的低鉀血症

  奧美拉唑屬於質子泵抑制劑(PPI)藥物,會導致低鎂血症,從而導致低鉀血症。患者血清鎂結果雖然剛好打在我室參考值下限,細心的檢驗師可以發現患者7月30日血清總鈣的結果為1.97 mmol/L降低,這是由於許多鈣通道依賴鎂,低鎂血症時,鈣進入細胞內,出現細胞內鈣濃度的升高,血清總鈣降低,間接的輔助驗證低鎂。

  2011年,歐盟藥品管理局(EMA)和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均提出警告,質子泵抑制劑可導致低鎂血症,PPI藥物導致低鎂血症的機制目前尚不明確。

  低鎂導致低鉀的原因在於:鈉鉀泵每消耗一分子ATP,便會泵出3個鈉離子、泵入2個鉀離子,而鎂是激活鈉鉀泵酶所必需的物質,鎂缺乏時,會引起鈉鉀泵活性降低,使鉀離子內流減少,從而使腎保鉀功能減弱,鉀從尿液中丟失過多,引起低鉀血症[3]。

  總 結

  本案例未做24小時尿鉀,略顯遺憾,建議各實驗室應儘早開展此項目,幫助我們排除腎臟失鉀的因素。

  通過這次低鉀案例分析,細節真的太重要了,患者首診病歷記載提及慢性胃炎、醫囑也有奧美拉唑,習以為常的藥物和診療。但萬萬沒想到,這奧美拉唑竟是「真兇」,而它的「幫兇」竟是鎂,兩者一起合力「演戲」欺騙醫務人員。

  參考文獻:

  [1]尹一兵,倪培華.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第6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46

  [2]林果為,王吉耀,葛均波.實用內科學第15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2356

  [3]朱馳,一例「頑皮」的頑固性低血鉀,檢驗醫學公眾號,2019-7-22

  作者:贛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檢驗科 徐奕勝;贛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內一科 李榮偉

  審核: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 楊衛生

  首發:檢驗醫學,已獲授權轉載,二次轉載請聯繫原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臨床補鉀,越補越低?原來真兇竟是這個常見藥
    補進去的鉀,都到哪去了? 01 前言 血清鉀濃度低於3.5 mmol/L時,稱為低鉀血症。臨床上引起低鉀血症的原因有鉀攝入不足、鉀排出過多、鉀由細胞外進入細胞內、血漿稀釋。
  • 臨床補鉀,越補越低?沒想到真兇竟是這個常見胃藥
    補進去的鉀,都到哪去了? 01 前言 血清鉀濃度低於3.5mmol/L時,稱為低鉀血症。臨床上引起低鉀血症的原因有鉀攝入不足、鉀排除過多、鉀由細胞外進入細胞內、血漿稀釋[1]。
  • 臨床正確補鉀:補多少?補多快?怎麼補?
    低鉀血症(血清鉀<3.5 mmol/L)是最常見的電解質紊亂,廣泛見於臨床各科室。「低就補唄」是最簡單直接也是最基礎的治療方式,但是補鉀又不能過快,否則可能在短時間內造成高鉀血症,危及生命。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補鉀那些事!
  • 補鉀、補鈉、補鹼簡易換算公式|臨床必備
    記住下面這些常見的數值及公式計算,可以讓我們在計算液體量的時候,事半功倍。 1 補鈉 1 mmol NaCl = 10% NaCl 0.6 mL 計算過程: NaCl 的分子量是 58.5,所以
  • 洋地黃中毒:血鉀升高為何還要補鉀?
    問:既然血鉀升高,為什麼洋地黃中毒後還需要補鉀呢? 答:嗯……對呀,為啥呢? 洋地黃類藥物的治療指數較窄,治療量與中毒量相近。臨床上,只要存在會影響洋地黃吸收、分布和消除的因素,導致了血藥濃度發生變化,就要調整給藥劑量。
  • 一例頑固性低鉀血症,真相到底是什麼?
    圖1 我們知道低鉀血症是指血清鉀<3.5mmol/L,該患者的鉀離子已低到2.86mmol/L,相信臨床症狀已相當明顯,且臨床醫生也會進行補鉀治療
  • 合肥小區業主全身起紅疹,越撓越大,「真兇」原來是這種蟲子
    據有關部門調查發現,背後的「真兇」原來是烏桕毛蟲。這種毛蟲是烏桕毒蛾的幼蟲,蛻皮時脫落的纖毛會隨風漂移,容易粘到人的皮膚上而造成瘙癢、紅腫。烏桕毛蟲引發的皮炎是怎樣的?其實,烏桕毛蟲引發的皮炎和其他毛蟲引發的皮炎都比較類似,主要是由於毒纖毛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刺痛感。
  • 身體缺鉀怎麼補 這些食物補鉀快
    鉀對於人體來說起著很關鍵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補鉀。如果身體缺鉀怎麼補呢?吃什麼食物補鉀快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案例分析|尋找「羊水過多」真兇,復盤五年前的臨床「斷案」之路
    前情回顧上周我們將目光聚焦到了臨床較為常見的「羊水過多」問題之上,面對有過不良妊娠史,又再度因「羊水過多」而就診的孕婦,(詳情可戳→案例競猜 | 「重度羊水過多」再次出現,究竟要不要命?)案例復盤·明確病因第一步:病因排查「羊水過多」作為臨床常見的軟指標異常問題,臨床醫生首先採用了排除法進行了病因排查,然而卻一無所獲。
  • 腎虛吃藥越補越虛?關於補腎你必須要知道的這幾點
    我轉念一想,這個小夥子估計太害羞了,他的腎虛可能不是他想的那種腎虛。我不再追問他的身體狀況,建議他先去找一下中醫大夫檢查後再來,小夥子臉紅紅的走出去了,過一會回來問我。「大夫說我是脾腎陽虛,面色偏白,體質偏虛弱,說這個六味地黃丸是治腎陰虛的,我吃了只會越補越虛,都是腎虛,為什麼吃個藥反而更虛了?」我一聽,心想兩種虛怎麼能混為一談?把他新開的處方-歸附地黃丸,解釋給他聽。
  • 補鉀補鈉簡易換算公式,補液高手必備
    記住下面這些常見的數值及公式計算,可以讓我們在計算液體量的時候,事半功倍。常見電解質的 mmol ml 換算氯化鈉機體需要 1 mmol NaCl ,我們可以給予10% NaCl 毫升數 0.6 mL。
  • 醫生自製「鹽膠囊」代替輸液給患者補鈉
    本報訊(記者武葉 通訊員李銳)通過輸液補鈉,鈉卻隨排尿流失得更快。醫生用空膠囊殼自製「鹽膠囊」,代替輸液的給藥方式,成功化解這一矛盾。  46歲的王先生是一家金融公司白領,去年11月中旬,他食慾銳減,出現頭昏、四肢乏力等症狀。
  • A酸祛痘,越用越多痘?
    關於維A酸的更系統的介紹請參看王修含醫師的系列文章[1]和kenjijoel的系列文章[2] 維A酸是一種藥,而且是皮膚科的猛藥。既然是藥,就不可避免地具有副作用。外用維A酸常見的副作用是皮膚刺激,症狀包括紅(皮膚泛紅)、幹(脫皮乾燥)、癢、熱(灼燒發熱)等等。
  • 頑固性低血鉀、高血壓,突發眼瞼水腫,一查竟是腦內長了腫瘤!
    高血壓、低血鉀、眼瞼水腫竟是腦垂體瘤惹的禍 今年48歲的耿女士(化名)患有糖尿病10餘年,高血壓病3年,平時規律服藥,血壓、血糖控制得還不錯。可就在2個月前,耿女士出現雙眼瞼水腫不退、四肢乏力,到醫院檢查發現血鉀只有2.9mmol/L(血鉀正常值3.5-5.5mmol/L),給予補鉀治療後血鉀只能短時間維持在正常範圍,很快又出現頑固性低鉀血症。心急如焚的耿女士輾轉多家醫院治療,可低血鉀和眼瞼水腫並未得到緩解。
  • 讓2億中國人狂掉頭髮的真兇,我們找到了
    根本沒有頭髮「脫髮」無比沉重的兩個字讓很多的年輕人承受著這個年齡不該承受的痛......這個過程會激活某些特定基因使我們的毛囊越變越小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新長的頭髮又細又短如圖最後逐漸長不出頭髮形成「雄脫」回顧整個脫髮過程影響因素眾多
  • 補鉀補鈉簡易換算公式,補液高手必備
    記住下面這些常見的數值及公式計算,可以讓我們在計算液體量的時候,事半功倍。 常見電解質的 mmol ml 換算 氯化鈉 機體需要1 mmol NaCl,我們可以給予10% NaCl 毫升數 0.6 mL。
  • cf:為什麼越厲害的高手,滑鼠靈敏度越低?原來是有原因的!
    cf:為什麼越厲害的高手,滑鼠靈敏度越低?原來是有原因的!
  • 為什麼給皮膚補水,卻越補越幹?美容師透露其中的原因,漲知識了
    為什麼給皮膚補水,卻越補越幹?美容師透露其中的原因,漲知識了每個人都想擁有好的皮膚,先天的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是後天的護膚保養是不可少的。即使是有些人先天皮膚底子好,但是在生活中稍不注意,或多或少也會呈現一些問題。
  • 血鉀3.5~4.0 mmol/L也該補鉀!中國心衰離子管理專家共識
    心衰患者離子異常很常見,如何更好管理?近日,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家委員會發布了新共識。 01 鉀離子管理 低鉀血症管理:正常低值血鉀也應當補鉀 1.
  • 藥補不如食補,氣血不足的人常喝這1物,美容又養顏,越喝越漂亮
    王女士問有沒有好的中藥可以幫忙調理一下,中醫說,氣血差不足的人,藥補不如食補,食補是滋補氣血最簡單方便的一種方式。像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吃點補鐵補血的食物,黑芝麻、黑木耳、紅棗、枸杞、黃芪等,都可以幫助增強血氣,改善氣血不足,有些人經常用紅棗、桂圓、枸杞泡水喝,卻發現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