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地黃中毒:血鉀升高為何還要補鉀?

2020-12-26 騰訊網

站友提問:

問:洋地黃作為抗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療藥物,作用機制是怎樣的?

答:洋地黃會抑制鈉鉀泵導致心肌細胞內 Na+濃度升高,進而促使 Na+與 Ca2+交換,心肌細胞內 Ca2+濃度上升會增強心肌收縮力。

問:那洋地黃中毒後血鉀會升高還是降低?

答:抑制鈉鉀泵後,K+在細胞外濃度升高,所以血鉀會上升。

問:既然血鉀升高,為什麼洋地黃中毒後還需要補鉀呢?

答:嗯……對呀,為啥呢?

洋地黃類藥物的治療指數較窄,治療量與中毒量相近。臨床上,只要存在會影響洋地黃吸收、分布和消除的因素,導致了血藥濃度發生變化,就要調整給藥劑量。

其中年齡或分布容積(脂肪存儲增加導致)發生顯著改變、疾病導致的低蛋白血症引起洋地黃類藥物蛋白結合減少等諸多因素均會誘發洋地黃中毒。

洋地黃中毒後會引起血鉀升高,但不是所有情況都需要補鉀。

這種情況,無需補鉀

電解質水平正常時,洋地黃中毒會引發高鉀血症,不需要補鉀。

電解質水平正常的心衰患者:高鉀血症是洋地黃中毒的重要標誌物,同時也是死亡的預測因素。

急性中毒時高鉀血症的程度與病死率相關。關于洋地黃類藥物地高辛的一項臨床研究表明:地高辛中毒患者中最初血鉀> 5.5 mmol/L 的患者無一生存,而血鉀<5.0 mmol/L 的患者則無死亡,因此認為,血鉀可作為地高辛中毒患者死亡的預測因素之一。

腎功能不全患者:此類患者因腎功能減退,腎小管排洩能力降低,洋地黃在體內堆積,血藥濃度提高更易中毒,從而導致高鉀血症。

這種情況,需要補鉀

包括低鉀血症在內的多種電解質異常會增加患者對洋地黃毒性作用的易感性,即使洋地黃使用劑量不多也更容易引起中毒,中毒後需要補鉀。

1 低鉀血症引起洋地黃中毒作用機制

(1)心肌對洋地黃敏感性增強:

研究發現,低鉀血症、低鎂血症和高鈣血症患者比正常患者更容易引起洋地黃中毒:

低鉀血症、低鎂血症患者,由於 K+或 Mg2+缺失,使心肌對洋地黃敏感性增強,也有可能發生地高辛中毒;

高鈣血症患者由於鈣和洋地黃在毒性作用和增加心肌收縮力上協同一致,使洋地黃毒性加強,可能引起嚴重心律失常。

對這些患者進行分析,發現使用利尿劑會導致電解質紊亂,是造成低鉀血症的常見因素。

實際上,鉀與洋地黃互相競爭在心肌上的結合點,血鉀降低時,K+的競爭力減弱,洋地黃結合心肌細胞 Na+-K+-ATP 酶量增加,更容易促發洋地黃中毒。

(2)腎小管排洩洋地黃的速度降低:

此外,當血鉀低時,洋地黃類藥物的腎小管主動排洩量顯著減少,導致其清除半衰期延長,血藥濃度升高,當血鉀低至 2-3 ng/ml 時,腎小管幾乎停止對洋地黃的排洩作用。

洋地黃在體內濃度逐漸升高,進而造成中毒。

2 為什麼洋地黃中毒後血鉀不低也要補鉀?

低血鉀症易引起心肌細胞失鉀,洋地黃與心肌細胞更容易結合,即使僅使用一般治療劑量的洋地黃,也容易引發中毒導致正性肌力作用減弱,心律失常。

但洋地黃同時抑制骨骼肌、肝細胞等組織攝取鉀,因而增高血鉀,特別是在中毒後會更加明顯,因而洋地黃中毒時血鉀不低並不排除心肌失鉀。

注意:補鉀時要適量,防止血鉀過高。

3 比起中毒後補鉀,使用洋地黃前預防低血鉀症更好

鉀與洋地黃會互相競爭在心肌上的結合點,鉀與心肌的結合比較疏散,而洋地黃與心肌的結合較牢固,在洋地黃與心肌的結合後,鉀並不能輕易把洋地黃置換出來,因此在應用洋地黃時防止發生低血鉀,比發生低血鉀後再去糾正更重要。

注意:使用洋地黃之前,需要檢測電解質,把各種電解質水平調到正常範圍內。

小結

1 急性洋地黃中毒引起高血鉀,一般不需要進行預防性補鉀;

2 但如果患者本身有低鉀血症,應用一般治療劑量的洋地黃也會容易中毒,且中毒後需要補鉀,但要注意不能補太多容易造成高血鉀;

3 低鉀血症患者洋地黃中毒後補鉀,鉀離子可以與洋地黃競爭,阻斷洋地黃與心肌細胞的結合。

| 延伸提問:

補鉀是用糖水還是鹽水?

輕度、重度低鉀血症補鉀方法用量有啥不同?

相關焦點

  • 沒錯,是洋地黃中毒,接下來該怎麼辦?
    說到這裡,我想大家都猜到了我在懷疑什麼,沒錯,就是地高辛中毒。內科教材上曾描述洋地黃效應為ST段呈魚鉤樣改變,我們不管它到底是魚鉤也好、反對號也好,或者就是那一撇性感的小鬍子……圖2:圖中的小鬍子,是不是和圖1中ST段的改變,非常相像。總之,這個心電圖就是一臉的洋地黃樣。
  • 主任提問:洋地黃中毒有何表現?90% 醫生都會答錯
    臨床上,洋地黃類藥物中毒的病例並不少見。下面介紹兩招識別洋地黃類藥物中毒的方法。 1. 洋地黃類藥物中毒的處理 1. 立即停藥 一旦懷疑洋地黃類藥物中毒,應立即停藥,即使只有臨床症狀而無血藥濃度檢測結果。 大部分洋地黃類藥物中毒引起的症狀停藥後可自行緩解。
  • 洋地黃與強心苷
    ④葡萄糖吉他洛甙(Glucogitaloxin)=吉他洛甙元-3洋地黃毒糖-葡萄糖。⒉ 其餘大多為次級甙,較重要的有以下幾種:⑴洋地黃毒甙(Digitoxin) =洋地黃毒甙元-3洋地黃毒糖。⑵洋地黃毒甙元雙洋地黃糖甙(Digitoxigenin-bis-digitoxoside)=洋地黃毒甙元-2洋地黃毒糖。
  • 血鉀3.5~4.0 mmol/L也該補鉀!中國心衰離子管理專家共識
    01 鉀離子管理 低鉀血症管理:正常低值血鉀也應當補鉀 1.處理原則: (1)推薦心衰患者血鉀維持在4.0~5.0 mmol/L,即使處於正常低值血鉀3.5~4.0 mmol/L,也應當補鉀,同時注意補鎂。
  • 腎友之家|當腎臟病遇上高鉀血症,該如何應對?早期護腎是關鍵
    近期,義大利腎病學會發布最新腎臟疾病高鉀血症立場聲明,就主要治療和預防方法進行闡述,具體如下:立場一1. 腎內科首次就診時即需檢測血鉀水平;血鉀升高者應排除假性高鉀血症,對所有影響HK的因素進行評估。2.
  • 洋地黃功效與作用
    其中,由洋地黃毒甙元(digitoxigenin) 衍生的甙有:紫花強心甙(purpurea glycoside)A,洋地黃毒甙(digitoxin),洋地黃毒甙元單地黃毒糖甙(di-gitoxigenin-monnodigitoxoside),洋地黃毒甙元雙洋地黃毒糖甙(digitoxigenin-bisdigitoxoside),夾竹桃甙(odoroside)H,洋地黃普甙(digiproside
  • 65歲以上補鉀比補鈣還重要,2類人應重點注意,降低中風機率
    如果人體缺鉀,會影響健康的諸多方面,鉀的攝入不足,會導致血壓升高,對鈉鹽的敏感度增加,會進一步加大水鈉瀦留,血壓升高的幅度,除此之外,鉀的缺乏,還會導致腎結石風險,影響骨骼健康,影響尿鈣的排洩等等。2017年,一項對1163名高血壓患者的25項隨機對照試驗的薈萃分析發現,通過適量補鉀,持續時間4~15周後,參與者的收縮壓平均降低了4.48mmHg,舒張壓降低了2.96mmHg;還有研究發現,通過補鉀,同時服用降壓藥,可以更有效地加強血壓控制。因此,對於老年高血壓患者,特別是一些鹽敏感性高血壓,平常口味重,吃鹽太多的老年朋友,在注意控鹽的同時,還要注意保持充足鉀的攝入。
  • 臨床正確補鉀:補多少?補多快?怎麼補?
    低鉀血症(血清鉀<3.5 mmol/L)是最常見的電解質紊亂,廣泛見於臨床各科室。「低就補唄」是最簡單直接也是最基礎的治療方式,但是補鉀又不能過快,否則可能在短時間內造成高鉀血症,危及生命。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補鉀那些事!
  • 補鉀要吃含鉀高的食物
    對於補鉀來說,食療應該是最佳的辦法。 補鉀不應該是等到缺鉀,身體出現不適了才想起來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以預防為主。在平時的日常飲食中不妨多注意使用含鉀比較豐富的食物,比如豆類家族的大豆、毛豆、紅豆;綠葉子家族的芹菜、菠菜、油菜;還有海底、山藥、萵苣、紫菜,當然不能少了水果家族的獼猴桃、香蕉、榴槤和葡萄等等,另外魚類像鯉魚、鯽魚喝牛奶都是可以經常多食用的。
  • 低鉀血症可損害器官,嚴重者可危害健康,如果出現需要進行治療
    除此以外,當血鉀降低的時候會刺激腎小管進行相應的分泌和調節,進而導致大量的氫離子排出體外。雖然鉀離子降低的時候會導致出現代謝性鹼中毒的問題,但是尿液仍然呈現酸性臨床上稱之為反常性酸性尿。>急性期治療的患者一般都採用快速補鉀等相應問題來提高血液當中的鉀濃度,以防止因為血鉀濃度含量過低導致的一系列風險。
  • 真「鉀」難辨,虛實只在一念之間
    臨床補鉀?輸入大量庫存血?輸液同側採血?腎臟排鉀減少,急性腎衰?保鉀利尿藥:酸中毒?細胞內鉀外移?洋地黃中毒?甚至PLT/RBC膜結構異常?WBC,RBC,PLT三者過高都有可能會引起假性高血鉀?那你見過三者都很高的患者卻沒什麼高鉀典型症狀的患者嗎?
  • 高血壓就怕缺鉀,那吃什麼可以補鉀?給您列出幫助補鉀的食物清單
    導語:鉀具有抵消鈉的作用,能夠排除體內多餘鹽分、擴張血管、降低血壓,並幫助控制體內液體、保持肌肉順利運作。另外,《臨床美國腎臟學會期刊》刊登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攝取足夠的鉀可能甚至保護人免於心臟病和腎臟病。鉀若是攝取不足,可能引起抽筋、疲勞衰弱,甚至是高血壓。在富含鉀的食物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香蕉了,但事實上,有些天然食物的鉀含量可是比香蕉還高!
  • 臨床補鉀,越補越低?原來真兇竟是這個常見藥
    臨床工作中,當看到患者低鉀血症報告時,結合患者低鉀血症症狀,臨床醫生一般會開出口服氯化鉀醫囑。但最近遇到一例頑固性的低鉀血症患者,臨床有給補鉀,患者血鉀卻一直上不去,究竟為何故呢?
  • 臨床補鉀,越補越低?原來「真兇」竟是這個常見藥
    但這一例頑固性的低鉀血症患者,臨床有給補鉀,患者血鉀卻一直上不去,究竟為何故呢?  由於近期遇到較多的低鉀血症患者,且科室自查可以排除質控、儀器、人員、標本等因素,最後發現導致低鉀血症的原因不盡相同,這使得自己對電解質中的鉀尤為好奇。這不,接近下班時間,通過瀏覽報告,又解開一例低鉀血症謎題。
  • 補鉀的原則和策略是什麼?
    消化道內K的正常代謝和K量的穩定是血漿K的起始因素,也是總體鉀量、細胞內外K量恆定在一定範圍的重要保證。2、鉀在消化道內的吸收鉀攝入之後不停的被吸收,吸收量與攝入量固然成正相關,但吸收入血的速度應該認為是比較緩和的。
  • 臨床補鉀,越補越低?沒想到真兇竟是這個常見胃藥
    臨床工作中,當看到患者低鉀血症報告時,結合患者低鉀血症症狀,臨床醫生一般會開出口服氯化鉀醫囑。但最近遇到一例頑固性的低鉀血症患者,臨床有給補鉀,患者血鉀卻一直上不去,究竟為何故呢?
  • 葡萄糖酸鈣 vs 氯化鈣,治療高鉀血症優先選誰?
    高鉀血症是臨床上常見的電解質紊亂之一,嚴重威脅患者生命。當血鉀濃度超過 5.5 mmol/L,便可發生高鉀血症,引起機體心律失常,甚至心臟停搏危及生命。 為了對抗高鉀血症,臨床上常用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靜脈注射鈣劑,使細胞興奮性恢復正常,以防患者出現心律失常甚至心臟停搏。
  • 高血壓人群別光顧著限鹽,補鉀也很關鍵,多吃幾種高鉀食物
    但高血壓人群別光顧著限鹽,在我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還提到了高血壓人群需要補鉀。鉀可以在一定化程度上避免心律失常,增加體內鈉排出,穩定鈉鉀平衡。而調查顯示,高血壓人群普遍存在鉀攝入不足的問題。在補充上,建議大家以中國居民膳食常量元素推薦量為標準,對於18歲以上成年人每天需要補鉀量為2000mg,每天的膳食不妨多吃幾種高鉀食物。豆類:如黃豆、黑豆等,每百克黃豆中有1503mg鉀,每百克黑豆中1377mg鉀,可煮粥、榨豆漿、做豆製品等,滿足機體需求只需要食用25g左右的大豆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