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席捲全球,這場突如其來又無法招架的黑天鵝事件,把我們人類真實面貌揭露得一覽無遺。
當我們還沉浸在科技發達,經濟富裕的美夢之中時,卻不知華麗的袍子裡面接近腐爛的肉體。我們生活在很和平的年代,但不一定很幸福。階層固化,貧富差距,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活著的艱難,特別是沒有背景,沒有經濟後盾的年輕人。
過去說年輕人是八九點鐘的太陽,也是未來的希望,而如今,大部分年輕人已經被生活壓力給逼得失去了活力,年輕的身體,有如苟延殘喘的老人,實則是背負了太大的負擔,因為生存下去,很不容易。
如果我們的年輕人也如亞非貧窮國家的年輕人一樣,只是因為懶而致貧的話,那也許無需同情,可是我們的年輕人、中年人很拼命工作,能吃苦耐勞,但辛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卻還是看不到希望,因為所有的辛勞只夠養家餬口。像今年這樣的疫情發生,有多少人沒有積蓄?有多少人負債纍纍?有多少人失去工作?有多少人因為焦慮而徹夜難眠?
危機裡蘊含機遇,但機遇似乎能讓普通人把握的太少。過去學習的課本說,先富帶後富,一起走向共同富裕。但是,先富的越來越富,而留給後來者的財富卻少得可憐。達不到共同富裕,卻讓一大群人做著富裕的不切實夢,而結果只是讓大部分人盲目消費,盲目透支未來,卻又沒有能力償還未來。
未來很殘酷,活下去也很艱難。
對於年輕人而言,不要去追求那些華麗而觸碰不到的夢,若只能腳踏實地的工作,那麼,生活也一定要牢記古訓「勤儉持家」,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不透支未來,才能讓自己活得輕鬆一點。
因為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和個人都面臨著破產,前幾年,幾十年積累的財富轟然倒下。這令人唏噓的同時,也讓我們不禁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財富積累那麼多,面臨突發事件時去脆弱得不堪一擊,積累了眾多財富也無法保值或降低損失。
個人也是如此,如今的生存環境大不如以前,個人擁有再多的物質,在災難面前,最終也是解決溫飽的物質最重要。
如今我們良田數傾皆已荒廢,8090也難駕馭農耕勞作,即便科技再發達,我們農業機械還是停留在簡單機械階段。農業作為第一產業,也關係到一個民族的生存,但我們卻為了加速城市化進程,大批農村年輕人去大城市工作,工作了幾年十幾年,卻買不起大城市一套房,結果還是要回到農村。
我們參與了城市的建設,享受了城市了繁華,但最終我們都是城市裡的外鄉人,輕輕地來,輕輕地走,不帶走城市半點霧霾。